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精品]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2-15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

76范文网相关栏目推荐:“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每个老师在工作中都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教师明确授课目的,写教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你可以读一下76范文网的编辑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篇1)

从本节课开始授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其中本堂课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介绍,其一般形式的写法是后续内容的基础,虽然简单但非常重要。

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引入。我对课本做了两点变动:一是增加一例趣味性故事,引出数学问题,从而列出方程;二是将课本上关于生产总值的例子改成中考升学考上重点中学人数问题。以上变动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学习从实际问题中归纳出数学模型;二是课本上的生产总值问题感觉离学生比较遥远。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不足:

引入概念时的例子太多,有点难,在解应用题方面花费了一些时间,有点“喧宾夺主”,课前的例子应尽可能的简单,只要让学生能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这些内容,我觉得时间还比较少,应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后进生,如果一元二次方程已经写成一般形式,他们找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没有困难。如果需要进一步化简整理成一般形式,他们开始出错。问题出在他们基础没打好,化简整理过程中出现诸如移项时项的符号出错的问题,应多加练习指导。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篇2)

一、教学之前的思考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把重心放在关注学生的学法上。通过分析本章的难点和所教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理顺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二、实施教学所遇到的难点

在把握了本章的重难点之后,我把教学中心放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已经清楚三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基本运算不过关。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解方程的方法,但却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这里也透露出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很重视学生思维上的培养,却忽视了基本计算能力的训练,似乎认为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一学就会的理想境界。第二,解方程的方法不灵活。学习了三种方法之后,知道了公式法是最通用的方法,所以也就认为公式法绝对比配方法好用多了。但实际并非完全如此,通用并不意味着简单。

三、教学后的及时改进

为了解决"配方法、公式法"谁更好用?很多学生都明白公式法是在配方法上基础上的推导出来,并且有一个通用公式可算,所以学生潜意识已经认为公式法更简单

通过现场测试,很多同学又一次回到首先移项,接着只能用公式法的做法上。其实,在这里学生让没有抓住配方法的精髓。这两题依然是可以用配方法,而且很快就可以解出来。

四、反思

1、备课应该更加务实。

在以后教学中,我要吸取这一章教学的有益经验。不仅要抓整体,更要注意一些重要细节,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隐性问题。例如:按照惯例,对于应用题学生的难点都在于如何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故最容易忽视的是解方程的细节。例如上文中的例4,很多学生在学习公式法之后,都会很自然将方程的左边展开,继而使用公式法,从而解方程会变得十分复杂。

2、在教学中如何能够使学生学得简单,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五、教材的独到之处

教材有很多闪光点,让人耳目一新,极大调动了学生创造热情。例如课本上很多应用题都来源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1: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市场调研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远时,平均每天能销售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

2、如图,在一块长92米、宽60米的矩形耕地上挖三条水渠(水渠的宽都相等),水渠把耕地分成面积均为885平方米的6个矩形小块,水渠应挖多宽?

3、某农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墙(墙长25米),另三边用木栏围成,木栏长40米。

(1)鸡场的面积能达到180平方米吗?能达到200平方米吗?

(2)鸡场的面积能达到250平方米吗?

如果能,请你给出设计方案;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在这里我重点谈谈第3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生活问题,很能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但同时很容易被生活中的经验所蒙蔽。很多同学认为,要使鸡场的面积最大,当然要把25米的墙完全利用起来,所以最大的面积应该是平方米,故很快可以解决问题,鸡场的面积能达到180平方米,不可能达到200平方米。实际上当真如此吗?这时引导同学利用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问题中设问"能达到的200平方米吗?"。设这时的养鸡场宽为X米,则养鸡场的长为(40-2X)米,根据题意,可得到,经过计算,,从而得出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不仅能达到200平方米,而且养鸡场的墙体不需完全利用,只需要它的一部分,这时学生体会到,即使整面墙都用上,它的面积并不是最大的。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篇3)

学好一元二次方程,重要的是要学会背公式。除了最主要的求根公式你要背熟外,就是要学会总结不同方程解决形式。形如x+2bx+b=0,你要能熟练的将其变为(x+b)=0这样的形式;形如x+(a+b)x+ab=0的形式,你要熟练将其变为(x+a)(x+b)=0;再高阶的,二次项前面也有系数的,你也要学会变形。总之掌握将普通二项式变为两个一项式的乘积是你必须要掌握的。当你变不了的时候,你就要使用求根公式来解决。

方程类问题都是如此求解的。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核心,是使其转变为一次方程来求解。三次方程这是转变为二次方程与一次方程的乘积求解。越往后越是这样。求解的主旨是降幂。使高次项变为多个低次项的乘积是求解方程的指导思想。可能你只是一个小学生或是初中生,你不一定明白这个道理,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你要去思考。我给出了解决的一般路径,但要熟练的掌握仍旧需要不停的解题做题,通过练习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并不难,相信以你的聪明与勤奋一定会早日掌握的。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篇4)

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九年级数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首次出现的高于一次的方程。其解法的策略就是将其“降次”转化为一次方程。通过解比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认识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再通过对比一边为完全平方形式的方程,使学生认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具体方法,为后面的求根公式做准备。

学情分析

1. 教学对象:本班学生58人,这个班的特点是两头力量少,中间力量多,基础知识薄弱。但学习气氛较浓,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挑战性

2. 学生的认知分析:学生虽然具备初步的解题思路,但缺乏融会贯通和应用的能力。应适当地创设一些难易、新旧相结合的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x2=p,x2+2mx+m2=p(p≥0)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直接开平方法的做法,通过对比学会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情感目标:渗透转化思想,掌握一些转化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直接开平方法,简单的配方法

难点: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形如(x-a)2=b的过程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篇5)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

1、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定义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掌握,首先等号的两边是整式,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其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要是单纯从知识点上来看的话,这一节课的内容很少,教师可以用很短的时间讲完这节课,但是教材的设计是从实际问题出发,要求学生先列方程,将实际问题的方程化为一般的形式后去观察方程的形式,通过观察找到几个方程的共同点,再由学生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表面上看教材的安排很罗嗦,其实这样安排的好处就是将难点分散了,因为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有一个教学难点就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难点分散对于学生的学习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2、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的时候,有一个地方没有处理好,本来按照习惯一般是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但是在解题中就算二次项系数是负数,给出的答案也是正确的,这样的问题最好是给出方程的一般形式后,叫学生来求各项系数比较好一点。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篇6)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模型进行求解,然后回到实践问题中进行解释和检验,从而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

本节内容教材提供了与生活密切相关,且有一定思考和探究性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综合已有的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尝试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让学生自主交流方法,充分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创建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出示了例7后,我提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可以自己画出草图,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学生根据题意很快可以画出图形,然后,我让他们找出题目中可以写等量关系的条件,根据条件写出文字的等量关系。在这个环节有的学生遇到了困难,于是,我就让他们互相讨论,通过讨论,大部分学生可以写出等量关系,我再让会的学生说出理由。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轻松地学会了知识。

2、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学生的集体智慧更符合学生自己的口味,比教师说教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例7的解答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我让学生观察图形,在图形上做文章,还是让他们自主探索,讨论,很快有一部分学生想到了把图形中的道路平移到一边的方法,这样就把种植面积集中起来,方程就好列了。这时,我就让学生上来讲述方法。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样其他人接受起来更快一些。并且,学生还总结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将图形平移,在以下练习的几道题中都能得心应手的解答了。由此可见,通过自己思考学到的知识能够灵活应用,且掌握的好。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材中在例题之前设计了一个应用,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耽误了时间,延误了下面的教学,导致设计的练习题没有做完,所以在下次教学时,这个应用问题只让学生列出方程即可,不必在解答上花费时间。另外,练习设计过于单一,只涉及到了例题这种类型的练习,变式练习题少,所以,在下次教学时,要设计两道不同题型的题目。

由这节课的教学我领悟到,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学生应该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教学应促进学生主体的主动建构,离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讲得再好,也会经常出现“教师讲完了,学生仍不会”的现象。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有意识的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发展。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篇7)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在学习了前面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来列方程,以及如何解答。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在透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在本章教学中我注意分散教学难点,比如说,在学习增长率问题时,我先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一个车间二月份生产零件500个,三月份比二月份增产10%,三月份生产-----------个零件,如果四月份想再增产10%,四月份生产零件-----------个。如果增产的百分率是x,那三月份和四月份各能生产零件多少个?通过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本章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比如说,在做习题7.12第2题时,有的同学想象不出图形,就应引导他们画出示意图;在比如学习最后一个例题时,面对那么多的量,并且是运动中的量,许多学生无从下手,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把量在图形中先标示出来,在慢慢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分析问题时,要强调当设完未知数,那它就是已知数,参与量的标示。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及时点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篇8)

《6.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函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用方程的方法研究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及交点的求法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一方面学生要能够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a≠0)图像得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即基本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要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来判断二次函数y=ax2+bx+c(a≠0)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即会依据条件画图的能力。

这两方面对于函数知识的学习都尤其重要,所以我将此作为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渗透在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中,并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运用的方法。作为新授课,尤其要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于教材的内容不能全盘复制,而应该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已有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和思维方式为基础,随着课堂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借助学生已有的判断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情况(a≠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性质的知识基础,将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转化为已知函数值为零,求自变量的值的问题,即解一元二次方程。由“图”过渡到“数”,直观形象,学生易于理解。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主探索、交流,去发现二次函数y=ax2+bx+c(a≠0)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和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的关系,能够实现课堂学习的自主化,调动学生深层思维的思考,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新知,有利于知识的生成,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体现新课改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生成过程中,教师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适时、科学的进行启发、点拨。这就需要认真研读教材,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或是问题串,帮助学生“再创造”。

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前后的呼应和连贯。比如本节课的知识生成是:直接借助根的判别式b2-4ac,来判断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情况。这就需要在讲解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后,设计以下的问题有效过渡:(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有几种情况?(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有几种情况,借助什么方法来判断呢?这就为后续的归纳做了有效的铺垫,使得新知的生成水到渠成。本节课,在引入问题的设计中做的不够充分,知识的生成没能有效呼应,没有达到预设的课堂效果。我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教材的研读,合理把握重难点,在情景引入和知识生成的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力争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新的突破。

看过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的还看了:

1.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题

2.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反思

3.九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同步练习题

4.一元二次方程初三数学单元试题附答案详解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篇9)

问题: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一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函数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这这类利润问题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在上学期的二次方程的应用,经常做关于利润的题目,其中的数量关系学生也很熟悉,所不同的是方程题目告诉利润求定价,函数题目不告诉利润而求如何定价利润最高。如何解决二者之间跨越?于是在第二节课的教学时我做了如下调整,设计成三个题目:

1、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要想获得6000元的利润,该商品应定价为多少元?

(学生很自然列方程解决)

改换题目条件和问题:

2、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该商品应定价为多少元时,商场能获得最大利润?

分析:该题是求最大利润,是个未知的量,引导学生发现该题目中有两个变量——定价和利润,符合函数定义,从而想到用函数知识来解决——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并且利润一旦设定,就当已知参与建立等式。

于是学生很容易完成下列求解。

解:设该商品定价为x元时,可获得利润为y元

依题意得:y=(x-40)?〔300-10(x-60)〕

=-10x2+1300x-36000

=-10(x-65)2+6250300-10(x-60)≥0

当x=65时,函数有最大值。得x≤90

(40≤x≤90)

即该商品定价65元时,可获得最大利润。

增加难度,即原例题

3、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一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该题与第2题相比,多了一种情况,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需要两种情况的结果作比较才能得出结论。我把题目全放给学生,结果学生很快解决。多了两个题目,需要的时间更短,学生掌握的更好。这说明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确实需要掌握一些教学技巧,在题目的设计上要有梯度,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还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篇10)

这是一节复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课,主要通过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本章内容中重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我将复习设为两节,第一节重点讲解法。思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我发现,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注意加强运算。总的设计思路较好,过程中有一个地方费时较多,主要是我没有吃透“课标”,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过程不应让学生推导,因为在此费时过多,所以最后的小测试没来得及做。另为,在练习中解方程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比较,而是由我代办,这样效果反而不好。

通过复习,我感到,在复习时一定要好好研究课标,吃透课标。另为,注意学生的分析,教师不要代办太多。

看过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