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朱德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18

朱德读后感系列10篇。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读书已经成为普遍的文艺活动之一,作品就是一本可以开阔视野的好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76范文网的编辑特别编辑了“朱德读后感”,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朱德读后感 篇1

读完革命领袖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感动之余,我禁不住要写一写关于母爱的颂歌。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

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淡淡中渗透着严厉的气息,这就是母亲给我的爱。

迷茫的双眼无辜时,母亲的关怀是最多的回忆。知识的担子是如此的沉重,而在深夜中,挑灯的是妈妈伴我学习的影子。

母亲的爱是深红色的,是一片深红色的大海。虽然偶然澎湃,但却是爱得太深。平静时,总是缓和的,等你触摸到海水,你会深深地感觉到一股滚烫的浆液,无时无刻都是温暖的。

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涓涓的母爱如沥沥的细雨滋润着我们的一生,当我们走进学堂,拿起笔,记述爱的音符时,母爱是最真切的爱。

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朱德读后感 篇2

朱德,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十大元勋之一他于1886年12月1日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降生,朱德曾名朱代珍,四川仪陇人。

朱德去外地考讲武堂时写下了一首诗:忘土恨无穷,孤身走四方,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他步行七十天左右来到云南,可惜的是教官只收云南人,不收外地人,他只好从步兵坐起,由于他表现优秀,被推荐到讲武堂去,自从那时朱德才改名为我们熟悉的这个名字,字玉阶。

锦花坡战役,朱德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的正面牵制侧面突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打破了北洋军的不败神话。要知道朱德只有十个营的兵力,而被北洋军有五十个营的兵力呀!

朱德一生经历多个历史时期,自弃笔从戎,大仗五百,小仗三千,讲了朱德从追求革命,参加革命,伟大人生经历,为革命立下了盖世的功勋。

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佩服他那诚实,沉着,冷静。

加:朱德享年九十岁,1978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朱德读后感 篇3

暑假里,我读了《朱德总司令》才知道日本人的无耻。

1931年8月18日晚,关东军故意到东北军北大本营附近,用准备好的炸药炸掉柳条湖铁路,却故意制造了中国炸掉铁路的假现场,挑起侵华战争。当天晚上十点,日军向中国军队进攻,震惊中外的:“9,18事变爆发了。把中国的军队从梦中惊醒。中国的军队装弹入膛,准备反击,却收到上级到哦命令不准反击”,中国的战士们抱枪痛哭,被日军占领营地。

1931年8月19日零点50分,日军进攻沈阳城,在城里滥杀无辜,老百姓民不聊生,接着日军又攻下我们很多的地方,就在这时我们的总司令朱德带领红军,一直到1949年才将日本军队赶出中国。

在这次战争,中国损失了4000万两白银,给中国造成了18亿元以上的损失,不仅仅如此,日本人还抢走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武器,如二百六十五架战机,二十六辆战车一万多支步枪,一百零八台小蹬炮,九百四十三门大炮。

之后我仔细的想了想,当时我们中国为什么被日本人欺负,原因是什么,原因;1、当时共产党和革命党不团结一心。2、当时我们的科技和武器不发达。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我们不仅团结一致,而且科技和武器也发达了所以我们现在不用怕他们了。

朱德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朱德的扁担这本文章。写的主要是红军要监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存足够的粮食的故事。

“从井冈山到茅坪有六七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朱德同志也跟着战士们一起去挑粮,他穿者草鞋,带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走。”读到这里,我不禁的感概:朱德叔叔他和同志以身作责,同干共苦,对同胞不离不弃、舍身忘死,朱德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有个同志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我觉得同志很关心朱德,害怕朱德累坏了身子。

“不料,朱德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我感觉,无论怎么样,他都会与战士们一齐去挑粮食的。朱德同志这种战士们患难与共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一根小小的扁担,表现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崇高品德,表达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爱与敬爱之情。

朱德读后感 篇5

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4月12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兴奋的心情来到了伟人朱德的旧居,在门口拍了几张合照,之后踏进了朱德爷爷的旧居。

走进去,一面上面有一个大大的“福”字的影壁墙出现在眼前,然后,再往前走,一幅匾排挂在墙上,上面是朱德爷爷写的其中一句诗“一息承肩总未休”体现了朱德爷爷为国为民、追求真理、志向坚定、奋斗不息的初心和品格。

接着,我们走进朱德爷爷的书房,这是朱德爷爷的最喜欢的地方,也是朱德爷爷旧居最具代表的地方,朱德爷爷经常和陈玉珍奶奶一起在书房阅读,现在,科技发达,经过投影机,我们看见活灵活现的朱德爷爷和陈玉珍奶奶,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二十四史书柜,里面装满了全套二十四史,他们在这个书房看书、学习、讨论。之后我们来到了朱德爷爷与陈玉珍的卧室,简单又朴素的婚床还原了当时的生活气息。

走出卧室,来到花园。茁壮的茶树、挺拔的君子兰显得更加勃勃生机,紧接着,我们来到了展厅。展厅主要讲了朱德爷爷在军事中的情况,比如:棉花坡大战,19xx三月,朱德爷爷率领他的部队取得胜利,扭转战局,凸显了朱德爷爷的聪慧和领导才干,除他之外,还有一位伟人——孙炳文,南溪人,中国共产党员,他渊博的学识、豪爽的性格、非凡的经历使得他与朱德成为莫逆之交,19xx“五四运动”的爆发,推动了朱德和孙炳文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穿过展厅,我们来到制糖房。制糖是陈家的一门养生之道。首先,“削蔗去皮”,之后,“牛拉石辘搾蔗”,然后,“过滤分容"接着,“九锅连环熬糖”,下一步,“冷却切块”,之后,“打包装框”,接着,“瓮子灶熬制红糖”等等……原来,我们吃的白糖要经过这么多复杂的工艺,真是来之不易呀!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在朱德介绍那里拍了几张全体照,留着纪念,就唱着国歌回学校了。Www.FW76.COm

“己饥己溺是吾忧,急济心怀几度秋。铁柱幸任家国任,铜驼慢着棘荆游。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物色风尘谁做主?请看砥柱正中流。”参观朱德元帅旧居,牢记元帅志愿,接受革命教育,传承爱国精神,建设美好祖国!

朱德读后感 篇6

最近,我读了《朱德的生活》一本书,这本书深深地教育了我。这本书介绍了朱德一生俭朴生活,还举了很多事例。例如:朱德对衣服从不讲究,他的一套衣服总是破了又补,补了又破,这样穿了十几年;还有朱德平时吃的菜,都是院后地里种的;朱总司令的卧室也很简单,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没有任务装饰品等。最令我感动的事,还有朱德临终前,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几万元钱,全都给我党和人民。

我平时总是乱花钱,买一些很贵重的东西,不卫生的东西吃,有时吃还觉得不好吃,尝几口就把它扔了,有时看到同学们有好吃的,就用家长给的零用钱去买,一点也不怜惜父母的辛苦。想起这些事,我觉得虽然祖国在蒸蒸日上,但是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孩子没有条件上学。如果有钱人能献出份爱。让这些孩子上学,这样,我们伟大的祖国就会更富强。

朱德读后感 篇7

自古以来,以身作则就是领导干部必须要遵守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作为开国元勋之一的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在《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中,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经常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研究工作,是多么辛苦啊!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可他仍然坚持抢着挑。后来,大家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谁料,他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呢?

看了《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后,使我联想到现在。有人当了干部,盛气凌人,“官气”十足;有人当了干部,假公济私,自饱私囊;有的人当了干部,安排亲戚家人进单位、进公司。这些人的行为多可耻啊!当然,我不是说当今社会没有一个“朱德”,但我认为“违法乱纪”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没有一点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朱德总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样。

啊!朱德总司令,您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光荣,您是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以身作则的伟大人物,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美好!

读完了元帅的故事这课,我感受到朱德身上有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是:朱德身上的精神是晚上开会到深夜还要白天下山去挑粮,同志们把第一个旧扁担藏了起来,下山挑粮的时候,朱德也去拿自己的扁担,可是发现扁担不见了,下山的时候同志们赶在前面,朱德满头大汗的追来了,朱德还削了一根新扁担,朱德削了好几次,同志们藏了好几次,最后同志们才明白同志们是爱护他。

今天我读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给我的`感想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以生作则,不怕辛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朱德爷爷工作非常忙。战士们怕把他累坏了,把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爷爷却又做了一根扁担,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每天和战士们去挑粮食。

他穿着草鞋,带着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从这件事我想到了:山路上有许许多多尖尖的石头,穿着草鞋,一不小心脚就会被石头扎破,况且还挑着满满一担粮食,更容易把脚扎破,一不小心还会从山上滚下来。可见朱德把休息、安全留给了战士们,把劳作、危险留给了自己。朱德很勇敢、坚强,真是个好领导啊!

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朱德读后感 篇8

今天,我看了个故事,叫朱德尔与两个哥哥。

故事内容让我来讲吧,有一家兄弟,老大叫萨礼睦,老二叫瑟律睦,老三叫朱德尔。一天,父亲去世后。老大老二企图抢老三的财产,最后兄弟二人去抢母亲的财产。朱德尔收留了母亲,天天靠打鱼为生。生活逐渐好了,可大哥二哥又穷了,朱德尔又收留了他们。

一天,朱德尔遇到一个高超魔法师,给了它1000个金币,叫他跟他走,朱德尔给了母亲钱就走了。

结果,朱德尔的母亲的钱被老大老二骗走了,母亲争讯,可他们论母亲为化子。

不久,朱德尔回来了,他见母亲在大街上流浪,立刻把她接回家,还准备了丰盛的菜,兄弟二人赶紧赔礼,可他们见朱德尔有那么多的钱,便请了5个坏人,捉住了他,卖给一个地主。

1年后,朱德尔逃了出来,遇到了魔法师,魔法师给了他一个戒指,具有力量。国王听了朱德尔十分厉害,便把女儿嫁给他。国王死后,他成了国王,请两个哥哥一起料理,结果朱德尔被毒死了,老二被杀死了,萨礼睦霸占公主,最后也被毒死了。

萨礼睦和瑟律睦罪有应得,如果他们不贪心,也不会落到这个下场,而朱德尔心地善良,哥哥害他也不闻不问。

朱德尔与两个哥哥》有感

今天,我看了个故事,叫朱德尔与两个哥哥。

故事内容让我来讲吧,有一家兄弟,老大叫萨礼睦,老二叫瑟律睦,老三叫朱德尔。一天,父亲去世后。老大老二企图抢老三的财产,最后兄弟二人去抢母亲的财产。朱德尔收留了母亲,天天靠打鱼为生。生活逐渐好了,可大哥二哥又穷了,朱德尔又收留了他们。

一天,朱德尔遇到一个高超魔法师,给了它1000个金币,叫他跟他走,朱德尔给了母亲钱就走了。

结果,朱德尔的母亲的钱被老大老二骗走了,母亲争讯,可他们论母亲为化子。

不久,朱德尔回来了,他见母亲在大街上流浪,立刻把她接回家,还准备了丰盛的菜,兄弟二人赶紧赔礼,可他们见朱德尔有那么多的钱,便请了5个坏人,捉住了他,卖给一个地主。

1年后,朱德尔逃了出来,遇到了魔法师,魔法师给了他一个戒指,具有力量。国王听了朱德尔十分厉害,便把女儿嫁给他。国王死后,他成了国王,请两个哥哥一起料理,结果朱德尔被毒死了,老二被杀死了,萨礼睦霸占公主,最后也被毒死了。

萨礼睦和瑟律睦罪有应得,如果他们不贪心,也不会落到这个下场,而朱德尔心地善良,哥哥害他也不闻不问。

朱德读后感 篇9

今天我读了课文《朱德的扁担》后,心中十分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1928年,朱德爷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爷爷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要储备足够多的粮食。井冈山上山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食。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食,大家都争着去。大家觉得朱德爷爷年纪大,不想让他去,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可是这的朱德爷爷连夜又做了一个扁担,还写上了名字,坚持和大家一起挑粮食。

我觉得战士们说的对,万一朱德爷爷累坏了怎么办,可是朱德爷爷还要去挑粮食。想到我平常吃饭经常掉饭米粒和喜欢吃零食的坏毛病,以后我在生活中,一定要珍惜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每一粒粮食。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

朱德读后感 篇10

记得意大利的薄伽丘说过,友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读完革命领袖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之后,我懂得了人世间最无私、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亲情比友谊重要得多,而人的亲情更是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都会发生,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大兴安岭的一次大火中,一只雌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把它们送到树下,压到自己的身子下面。虽然雌鸟被活活烧死了,但它的孩子们却活了下来。

在我们的周围,无时无处不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都是以一种无私的情怀面对我们,他们情愿自己饿着,也要我们吃饱、穿暖。也许有人会说,我是孤儿,没有父母,哪来的亲情?可你小时候在孤儿院受到的资助,不也洋溢着亲情吗?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亲情重如千钧。可如今有些人认为,亲情一文不值。我惊讶地发现,好多小孩越来越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了,往往只把父母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库。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唠叨,总是爱理不理的,好像与己无关。我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天天都会和父母发生矛盾,只有当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才会想到父母。我还看过一本杂志,有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竟然连自己孩子家的门都进不了,更别想在孩子家吃顿饭了。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事情,现在也好像司空见惯了。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学派曾经说过,百义孝为先;《读者》杂志也报道过,养育子女是世界上所有动物的本能,而只有人类才会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在万物中唯有我们人类才有的美德,难道也要放弃吗?也要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消失吗?不,我们绝不能放弃,我们要赞颂亲情!否则,我们还有何颜面自称为万物之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