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

发表时间:2023-10-20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精选。

推荐一些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的最佳文章让您受益匪浅。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防止老师忘记重要内容。扩宽视野需要不断参考与研究欢迎大家阅读以下参考资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篇1)

开学有三周了,总觉得一年级的学生过完暑假来到学校里,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节早过了,可是今天才上到第二单元第五课《一株紫丁香》。已经过了教师节,这篇课文还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投入地学习这一课吗?虽然做了一些准备,心里热仍旧没有足够的把握。

(一)

请问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九月十日,这个学生倒没忘记,还算有点记性。

为什么有的同学要在这一天给老师送上一些卡片或者是鲜花呢?学生举手比较踊跃,好像都有话要说。

因为,老师教了我们知识,我们要感谢老师!很正确的答案,可是少了了发自内心的体验与感动,也少了份真诚。是呀,大多数只是为了顺应节日,跟风走潮流罢了!有多少学生是为了表示心中的一份感激呢?我的心头沉沉的。

(二)

学到第二小节,有这样几句绿叶在风里沙沙,就让我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为您作伴,我问到,同学们,为什么要让绿色的枝叶为老师作伴?因为老师很孤单学生稚嫩的发言,触痛了我细腻敏感的神经。我的鼻头一酸,眼圈一红,孤单一词,我是深有感触呀,来到深圳路小学一年多了,接任一年级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以来,为了一期黑板报,多少次八九点了还独自留在教室里洗黑板,办板报?为了一节语文课,多少次一人独自守在办公室里剪红花,做道具?为了及时批改完作业,多少次独自行走在黑漆漆的小道上?

同学们,有好多次,天黑了,校园里空荡荡的,还有一个办公室的灯仍然亮着,这盏灯下,只剩下杨老师一个人还在为了上课、改作业忙碌,这么大的校园,只有杨老师一个人,老师孤单吗?

孤单。

你们三点钟就放学回家了,六点左右就吃完饭了,有一次晚上九点多了,老师还在教室里办黑板报,老师孤单吗?

孤单。学生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九点半了,老师收拾好一些东西走在学校后门这条黑漆漆的小路上,没有路灯,没有同伴,孤单吗?

孤单。

此时的学生语言更坚定了,声音不像开始那样单纯地鲜亮了。

你们真的觉得老师孤单了,想做点什么,说点什么?老师,我多想变成您的孩子,留下来陪你!孩子的声音真实而让人感动,我也想!我也想!同样的声音在教室里此起彼伏,让人倍觉温暖。那书中的小朋友,用的是什么方法来陪伴老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第二节吧!每个孩子都迅速地拿起书,深深地读起书来

(三)

同学们,你们回到家里写作业,谁做饭?谁洗碗谁洗衣服?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天真的孩子们一脸的幸福。

可很多次老师很晚回到家里,老师自己再一人做饭,吃饭,洗碗,收拾屋子孩子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圆圆的。

这样一天下来,老师身体会觉得怎样?

很劳累,很辛苦!

十点钟了,你们都睡了,有时老师还在家里的台灯下,备课、写文章,有时一直到深夜十二点、甚至一两点,老师的生活怎样?

老师太辛苦了!

孩子们这时加了一个太字,眼里满是爱惜,这个我能感觉到。是呀,为师以来,不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吗,有时真的觉得累呀,为师的苦楚,被一个个无邪的孩子真切地说出来,又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一时间,我竟泪眼婆娑。管他的,情到真处泪自流呀,一个三十岁的老师尽在孩子们面前掩饰不住内心的情感,泪水一阵阵地直往外淌,谁说他们是不懂事的孩子,瞧,管丽娜已是泣不成声了,再一看,男生女生都抹起了眼泪!呜咽直哭的一大片

同学们,你们都感觉到了老师的辛苦与劳累,想对深夜仍在工作的老师说些什么?老师,休息吧!老师,您太累了,快些休息,明天还要早起,为我们上课呢!老师,我想说的话和第四小节一样!

那好,让我们拿起书来一起读吧!教室里回荡着学生最温情地话语:

老师,休息吧,就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总是又香又甜!

这真是一节真诚动人的课,下了课,我兴奋地跑进办公室里,和同事一同分享着这堂课,讲着讲着,我又一次情动泪下,是我们感动了学生,还是学生感动了我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文本,进行了一次最为真诚的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在后来同学们交来的作业中,有一题是自己设计一张贺卡,写上你的祝福,很多同学都写了老师,您辛苦了!祝您快乐幸福!张芷涵这样写道老师,您辛苦了,杨老师爱我们,我们也爱杨老师!

收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并不精致的贺卡与祝福,我怎能不幸福!谢谢你们,我可爱的学生们!这是教师节迟来的最为真诚的礼物,我会永远珍藏在心!

(四)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绿色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意真让人感动。课文的情感既感染着教师,又感染着学生,受感染的师生又互相影响。于是,一个热烈、浓郁的良性情感场在教室里生成荡漾,唤醒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内心体验感悟。

课堂上,教师眼笑眉开,学生燕舞莺歌;教师柔情似水,学生情深似海。有了情感的碰撞,就会有同品共享的学习愉悦,就会有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就会有放飞灵性的生命欢歌。平等对话、双向活动、个性阅读、沟通交流、共鸣共情将学生带进文学的神圣殿堂中,引起学生感情上的激烈反响,唤醒学生的丰富想象,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这个情感场中,教师有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有对自己学生的喜爱,有对自己的语文教学的钟爱,更有教师被课文感染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各种情感表现。在这个情感场中,师生之间交流着种种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相互欣赏的热情,热情与热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使教学中充满着教与学的满足感、快乐感、成就感。

如何才能让课堂焕发活力,充满智慧,真情感人,成为师生生命意义增值的所在?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多么艰难。任重而道远的,是过海的燕子,也是我们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小学课本中有些课文含有深沉的感情,或有较浓的抒情色彩。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注人真情,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生的情感就能得到熏陶,从而渐趋纯真、高尚。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篇2)

〖案例〗:

我提起笔又一次满怀希翼地打开学生的作业本,准备批改人教版三下《荷花》这一课的作业,看着第一本批改的作业孩子完成的认一认,写一写、读一读,写一写字迹工整匀称,整洁漂亮,心头不禁涌起一丝丝喜悦之情。再看主观题,照样子,写句子、想象天地也是完成得一丝不苟,答案五彩纷呈,心里不免更加窃喜,唰,唰一个个红钩钩在我手下欢快地滑动,犹如一朵朵娇艳欲滴的山茶花在春风里欣然怒放。当改拓展题时,我的笔凝重了,久久难以在这一道题上钩出一道漂亮而醒目的弧线。这是一道小练笔,学习小伙伴亲切的提醒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呀,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这孩子是这样写的:桃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树上的桃花挨挨挤挤的,粉红色的花瓣非常美丽,小蜜蜂在翩翩起舞。说她写得不认真吧,不是的,她根据题目要求一板三眼地仿写了;你说写得不够优美吧,可她也用了好词语挨挨挤挤、翩翩起舞呀。可为什么心头难以肯定她的练笔呢?究其原因,这位学生只是刻板、机械地挪用了课文中的词句而加以拼凑,缺少的是自己的眼睛、体验、感悟,因此会如此生硬缺乏灵气。那其他的呢?我迅速地翻开十几本作业本,迫不及待地查阅,固不出我所料,态度认真的小练笔跟这位认真作业的孩子如出一辙,不认真的胡乱编几句来应付老师,且字迹模糊不清。就连平时写话优美灵动的潘家悦,也是三言两语来打发。

我放弃了批改,掩上作业本陷入了深思:这是怎么回事,大概孩子们眼中无花吧,即使眼中有花也是匆匆一瞥,熟视无睹,没有悉心留意身边的春花是如何的灿烂芬芳,所以拼凑几句或写个了了几句来打发作业,应付老师。这也难怪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让我来为孩子们寻找粮食吧。

时值早春,报纸上一幅梅花正竞相吐艳,绚丽逼人。何不提供图片让孩子们写梅花呢?有了图片,孩子们如身临其境,不是可以亲眼目睹梅花绚丽的色、迷人的姿了吗?还怕他们无米下炊吗?

下午第一节刚好是语文课,我急匆匆地冲进教室,把一本本作业本发下来,大声说:这一次的写花小练笔统统不过关,没有写出花的美丽和迷人,也没有表达出喜爱之情,都重写吧!孩子们接过自己的本子,小声地嘀咕:那该怎么写呢?我打开了电脑上梅花的图片:瞧,梅花多美呀!我们全改写梅花吧。本来孩子们都像霜打了的茄子,耷拉着脑袋,一看到屏幕上展示的多姿多彩的梅花,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啊!哇塞,多美呀,赞叹声充满了整个课堂,黑亮的眸子闪烁着。有胆大的还高声叫:老师,那一幅红艳艳的梅花开得特热闹,放大些。不,我想看雪一样洁白的梅花。我兴奋起来,不禁为自己突然寻到的习作材料暗暗喝彩:孩子们如此赞美梅花,迷恋梅花,还怕他们不情动而辞发,写不出锦绣片段吗?我抓住时机招呼说:快写吧,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我以为全班的孩子都会奋笔疾书,出乎意料的是,只有几个蹙眉下笔,其他的孩子有的左顾右盼:写什么,怎么写?有的趴在桌上,脸上的兴奋之情荡然无存。咦,有米还不下炊?奥,是不知如何下炊也!我马上点拨:孩子们,《荷花》这一课又如何写出荷花的美的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写了全开的、半开的、打花骨朵的荷花。

还写了全开的、半开的、打花骨朵的荷花不同的模样。【bmrBh.CoM 笔墨评语网】

用露写出了小莲蓬的可爱。

饱胀这个词语使我好象看到了那花骨朵像快要生娃娃的妈妈。

叶圣陶爷爷还写了荷花姿势的美,从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我好象看到荷花千姿百态,引人注目。

还用了表示颜色的词语。

你们真会学习!写梅花时咱们也要写颜色、模样、姿态,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就成功了。看,这是全开的梅花,露出了花蕊。这是半开的,这是花骨朵。在春风吹拂下,一树梅花随风摇曳,多美呀!我顿了顿又微笑着点拨说,用上好词佳句,才美啊。

孩子们开始落笔了。不大会儿,拿给我看,真让我啼笑皆非,摇头叹息。这些孩子,真是孺子可教也:

清早,我去公园玩,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清香,我赶紧向梅花林跑去。梅花挨挨挤挤地开满了枝头,有的展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这么多的梅花,一朵有一朵的模样,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梅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展开了,露出粉红色的笑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看着这么美的梅花,我仿佛也变成一朵梅花了。

冬天别的花都落了,只有坚强的梅花挨挨挤挤的,有的半开,有的全开,有的还是花骨朵。全展开的露出了淡黄色的花蕊,引来了几只小蜜蜂在翩翩起舞。

我的笑凝住了,耐心地引导:虽然是仿写,但也不能把书上的大部分句子抄下来。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还是拿回去再写吧。孩子们悻悻地回到自己的座位。我扫射了一下课堂,他们一个个屏住呼吸,眉头紧锁,一声不吭。沉默,教室里出现难见的沉默。我叹息:那么我们再仔细欣赏梅花,假如你此时正在梅花林里,你会对小伙伴说什么呢?

在仔细观察,品味之后,孩子头脑中的阅读积累被激活:

远看梅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半开的好象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不肯把自己娇美的脸庞全露出来。

这一树的梅花欣然怒放,好象要和其他的花比美。

花骨朵象成熟的桃子,饱胀得快要破裂了。

梅花穿着洁白的公主裙,在春风吹拂下,轻轻摆动,真像一位芭蕾舞演员,在跳优美的舞蹈。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实在太迷人。引来了一群群小蜜蜂正在翩翩起舞呢!

孩子们妙语连珠,,我见时机成熟:写吧,会说就会写,说得精彩写得也精彩。

突然,活泼的童怡静站起来:老师,我要写自己想写的花,可以吗?我心头一颤:你想写什么?桃花。我家的后面一棵桃花开了,是粉红色,放学后,我都去看蜜蜂采花粉。她大声说。

你能写出桃花的美吗?

能,那好吧,你写桃花

这一答应,教室里又雀跃起来了。

老师,我要写茶花,行么?

老师,我要写迎春花,好吗?

老师,我要写苜蓿花。田野里的苜蓿花早开了,我还在上面翻过跟头呢!

我显得有点尴尬,为自己简单的想当然而懊悔,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想法啊。

教室里再次寂静下来,偶尔听见的是笔尖摩擦草稿纸沙沙的响声。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我让他们上来朗读自己的心灵妙语:

春天来了,茶花在春姑娘的呼唤下,展开了美丽的花瓣。中间有一朵大大的茶花似乎是一位大公主,旁边的花好似一位位小丫头。一阵微风吹来,小丫头围着公主跳舞,我站在茶树下,我也好象是一朵小茶花,跟这些小丫头一起跳舞。

田野里紫色的苜蓿花开了一大片,把大地妈妈打扮的多漂亮啊!小朋友们有的在采摘苜蓿花编花环套在头上,真像一位美丽的花仙子;有的扑进大地妈妈的怀抱,在她怀里打滚、翻跟头,哈哈真好玩!

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张开小喇叭我们校园的墙角下的迎春花竞相开放。嫩黄的花朵真像一支支小喇叭在广播:春来了,春来了,小朋友,快来欣赏美丽的春色吧!

我最喜欢桃花,因为桃花是春天的天使呀!你们看,粉红色的花瓣像羞红了脸的小姑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大人说红一般表示喜事或好运,那喜欢桃花就会给我带来好运气。

校园里的茶花开放了,引来许多老师和同学来观看。有的的茶花好像一个个精巧的小喇叭,正在吹奏春天的赞歌。有的茶花好象一个个鲜艳夺目的小绒球,正含苞欲放呢!茶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使我越看越着迷。我也把自己当作茶花了,和蜻蜓捉迷藏,和蝴蝶玩耍,和蜜蜂聊天

一堂语文课在孩子们的高声朗读中结束了,但我要写自己想写的这句话已深深地烙在心中。感谢这为女同学肺腑之言,使我如醍醐灌顶。我把这句不是出自教育家之口但能揭示教育真谛的话写在办公室的墙报上,让我,让所有的老师都能思考着这句话,让今后的课堂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绿色的课堂。

〔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3、4年级习作应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学生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他们用自己纯真的童心感受着这多姿多彩的世界。老师应该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是重要的再现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要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瞎编,不说假话。让学生保持一种放松的心态,享受我手写我口的快乐,产生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产生乐于书面表达的愿望。

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是给予学生自主拟题,自由表达的权利,是让学生书写真情实感。所以习作时既可以写想象中的事,也可以写实,不用过分要求华丽的辞藻,只注重情感的真实。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分析和反思〕:

这是一堂普通的作业讲评课。却是一波三折,最后庆幸峰回路转。学生们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习作过程。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篇3)

作为一名教材编辑,上课的机会不多,因此,得到这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我既紧张又兴奋。短短40分钟下来,虽然不如真正的教师那样专业、娴熟,但也因此少了几分束缚。特别是把编者和教者两种身份结合起来,使我对语文课堂教学又有了几点新的思考。

首先,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朴实、扎实的。即使是上公开课,上课也不应该成为表演、成为作秀,它应该是朴素的、自然的,是对常态教学的提炼和升华。当然,对教学目标和重点的准确把握,对教学流程的精心设计,对教学手段的适当使用是大前提,在此基础上,教师凭借自己真实的个人风格,把扎实有效的教学展示给大家,才能够对更多教师的教学具有示范意义。说到底,我们上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教师们希望看到的是达成学习目标的真实过程,从而受到启发,得到借鉴。

第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穿课堂始终。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渗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经常提示他们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和读写习惯,如,读书不指读,写字防止倒差笔等;识字过程中,要温故知新,鼓励学生在说一个字时连着词语一起说,使更多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对于学生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反复提示,不要第一次认写过后就搁置一旁。

第三,注意利用教材资源。从编者的角度出发,薄薄的一本教材,没有任何可浪费的空间,因此,任何一处插图、泡泡、练习的设计,都是有意为之,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到语文知识的。因此,教师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搜集资料,不如先对手中的课本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第四,注意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教师进行充分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学生的提问或回答与预设一致,自然可以有非常精彩的生成。但学生那些预设之外的问题,也不能不加理睬,因为那是学生真实程度的体现,是学生真实想法的表露。既然我们是以学生学到知识为目的,就不能对他们存在的问题置若罔闻。拿《棉花姑娘》这一课来说,学习盼字时,教师提问学生还认识哪些目字旁的字,有学生回答树林,这个地方教师绝不能一笔带过,要把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让所有同学都知道此目非彼木;还有同学说到晓字,教师也要及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日字旁和目字旁这两个形近偏旁,以免混淆。又如,在教师提问学生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时,有学生回答心脏病,这时教师与其躲闪,不如就势告诉学生:蚜虫之于棉花,正如心脏病之于人类。把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利用好,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几点,是我上完这节课后最大的感受。真实的课堂,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无论对于教师的成长,还是学生的成长,都将会是大有裨益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篇4)

练习的烦恼

我以前很喜欢上练习课,因为这样的课上学生积极性较高,因为大多是他们学过知识的总汇和回顾,但同时又有新的知识。

可是最近我很讨厌练习课,老是感觉自己设计不出新意来,有时候自己设计的新意东西,在学生那没有什么反响。

口语交际的失望

练习三的口语交际是学会商量,在教学前,我设想这应该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于是,我设定了交际环境,开展了交际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交际,可我明显的发现孩子们不会商量,这正是我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的问题。于是我抓住交际中精彩的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商量的语气,商量的技巧。

然后开展小组交际活动,可是当他们基本完成活动后,上来展示的小组却仍旧没有掌握交际方式和语气。更有甚者,竟然说:不给我买滑板车,我就自杀。

在这,这孩子的商量的技巧就不用说了,他的心理反应的是怎样的呀。

第四组课文的一点思索

一、我通读第六册课文后,看第四组课文的位置

第六册共八组课文,第四组课文位于整册中轴线位置。正是由于处在这个位置,本组课文就不像前几组课文那样有着较为明晰的主题。大家和我共同回顾前几组课文,第一组课文写景,无论是人工景观,还是自然景色,都是语言优美,赏心悦目。第二组课文是由浓浓的人文情怀,人性美、人情美的几个感人故事汇集起来。第三组课文名人名作故事、名人名言佚事引人入胜。而第四组教材所选编的课文,11课《赶海》、12课《荷花》、13课《古诗两首》,在体裁和题材上都有不同之处,体裁上《赶海》、《荷花》两篇课文都是散文性记叙文,《古诗两首》是古代诗歌。内容上来说,《赶海》写出了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荷花》和《古诗两首》描绘了自然风景的动人。本组课文是乎是个大杂烩,编者为何这样安排?联系本组课文所处的位置,细细咀嚼,我是乎明了了点。本组课文是前三组课文类型的汇集和延伸,我们的教师可以通过本组课文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检验、修正。学生可以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回溯、检验、巩固。

二、教法建议

先将苏教版专家高林生老师的一个阅读课教学流程和大家共享。

中年级阅读课的基本流程,有六个环节。

①.明确本课的阅读话题;

②.结合预习情况的反馈,借助字词典或生活经验把握本课的生字词;

③.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围绕阅读话题,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段及标点符号,体会它们的用法和表情达意的作用,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⑤.在反复地阅读中,形成语言积累,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

⑥.通过有指导的课堂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并进行适度拓展和迁移。

一、把握篇章联系,加强语文能力。

刚才我们明了了本组课文在整册的位置,以及与前几组课文的关系。那么在本组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前几组课文的所获,发挥学生能力,指导进行自学。

例如《古诗两首》一课,这篇课文我班学生已经自学了。学习方式是建立上学期习作八《古诗研究报告》以及第三组课文《李广射虎》、《少年王勃》的学习基础上的。先组织学生收集两首古诗资料,了解古诗意思、写作背景等,然后指导学生模仿第三组课文《李广射虎》、《少年王勃》的写作方式,在两首古诗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一首写成《古诗故事》。然后通过开展古诗故事朗读会,学生在朗读自己作品中,加深体会。在聆听他人作品时,理解诗意,产生共鸣。更加激发学生古诗学习情趣。

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我们教师再不用为教学课时不够而快马加鞭了,又能腾出时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语文活动中,不断积累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里我想占用一点时间,读一读我的一位学生写的古诗故事。

本组课文还能和一些课文与练习进行整合教学,

如《赶海》一文就可和《美丽的南沙群岛》、《海底世界》两课进行整合授课,由海岛讲到海滩,由海面讲到海底。语文活动课可安排与还有关的内容。

如《望庐山瀑布》和《庐山的云雾》。《荷花》和《槐香五月》《练习7》的学用字词句中进行整合。

2、把握整组课文重点,加强积累运用

大家仔细阅读三篇课文课后习题,就会发现本组课文,突出了《课标》中三、四年级阶段目标中的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美诗文

如《赶海》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读一读,体会句子中所表达的情趣。这就是帮助学生积累一种特殊的句式,以语气助词开头的句子,体现了儿童的天真的情趣。这样的句子学生在前几组课文以及其他学期中已经见过,如《雪儿》中的啊,我为雪儿欢呼!如《李广射虎》中的呀!大家都惊呆了。《狐假虎威》中的呀!一只大老虎,但是在本课中集中出现。

还有一题赶海这件事有趣在哪儿?在你童年的记忆中发生过哪些趣事,说一说。这就是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趣点后,引发生活实践,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趣。并且,将积累进行运用。

《荷花》课后有这样一道题:从课文中选几个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摘抄下来,再读一读。

我就不一一再说了,大家可以逐课看看。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一组课文重积累这一意图呢?

以《荷花》一文为例,谈点我个人的想法。

以往不少教师认为从课文中选几个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摘抄下来,再读一读。这种练习应该放在课后完成,或者作为课堂作业完成。为何不尝试在课堂上进行抄写呢?当教师配上优美的音乐,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品味着句中的意境。那会是这样美的体验呀。

如果我教授《荷花》一文,我会这样设计

一欣赏、品味、情境感悟

由学生熟悉的《江南》一文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播放荷花的影象,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二摘抄、诵读、亲密接触

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美美地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这样的课文积累是乎已经完成,但是,我们却不能就此止步,积累不能停止在课文中。

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

以课文做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中国古典诗词,师生共同诵读,在《小池》《荷花》,以及晏殊的《渔家傲》中共享荷香四溢,在《爱莲说》中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将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

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当然不,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将摘抄的语句进行修改、加工,结合《练习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

3、不能放弃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充分体现了《标准》提出的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以读为本,课文的第一条教学要求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内化,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读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应该在三读上做文章。

1.读通。即把课文读准读通,将单个排列、静止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语言信息,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

2.读懂。即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切己体察地读,浮想联翩地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精神的碰撞与沟通。

3.读好。其基本要求为:能有感情地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把体验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由于我个人能力有限,所以会有一些考虑不周之处,我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能将我的一点想法作为踏脚石,激起更深的思考,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合孩子们的发展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篇5)

今天和孩子们共品了桑兰的勇敢、坚毅、不屈。

执教本课,我采用的是以课题为原点,进行发散,首先,指导学生了解桑兰遭受的不幸,这不能仅仅停留在伤痛的疼痛上,也不能仅仅到治疗的痛苦,我认为应该通过桑兰曾经为祖国的体操事业作出的贡献入手,通过资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桑兰对体操的热爱,而体会桑兰精神上痛苦。

教师引语:

曾经的桑兰,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听国歌高奏;曾经的桑兰,自豪地手捧奖牌,笑颜如花;曾经的桑兰,听过无数赞许地掌声;曾经的桑兰,在跳马箱上,如乳燕翻飞。而今,她只能躺在病床上,坐在轮椅上,她的心中最想呼喊地是什么呀?他心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呀?

我将微笑着承受一切怎样微笑着的?这样一个问题,改为更深情的话语:你能在字里行间,找到桑兰那甜美的微笑吗?

这篇课文我曾经在讲的时候,自己眼圈湿润,但是,孩子们似乎没有太深触动。我感到深深地忧虑,到底那扇与学生交流之门在哪?我还在找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篇6)

在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经常性的反思。

1、反思教学有效信息的相互联系和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形成的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有能力参与近来的教学思路或程序等。可以说这些思路可以激发出学生判断有价值的信息和值得关注的信息的能力。

2、反思有关教育价值和道德、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这里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这里更强调教师如何实现与学生的协调前进,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这方面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想的,怎样去达到既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问题。这样的思考可以净化我们的教学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教育效能的最大化。

3、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

柯奇伦、史密斯等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的价值取向。例如:在反思气候一节的讲课设计时,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具体的讲授方法我认为应该设计成如下的过程:出示气候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判断这种气候的特征或位置,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学生首先熟悉这种气候的位置,最好是落实到某个具体的国家。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位置寻找这种气候形成的影响的因素,最后在出示降水柱状图和气温变化曲线图,落实对这种气候特征的认识。因为我认为地理教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位置教学。

在实践中,我经常使用下面一些方法进行反思和积累:一是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我经常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二是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三是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发现某些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四是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通过自己的经常性的反思,不但使我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而且,增加了我对教学的兴趣和信心。可以说反思已成为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篇7)

本文教学中,先通过闭书回顾预习,说说课文讲的事件,然后引出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然后根据古诗和故事,在文中质疑,有个别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不理解,提出李广不是神箭手,因为他没有射中老虎,而射中了石头。以这个问题作为引发点,我指导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李广的神力,了解了李广的英武。然后在由这个问题引导到课文第三段,使学生了解射箭时的背景,明白林暗草惊风的环境,在朗读中深化了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明了了本文中的故事和诗歌都是为了赞颂飞将军的。

本文的文包诗形式,可以借鉴用来指导学生自学古诗,所以在教学的结尾处,我和学生一起回顾了本文的结构,了解了第一段中写了古诗作者和古诗内容,第二段中写了诗中人物的背景。第三段和第四段通过故事讲述了古诗的意思。

我准备在几天后布置学生写自己的古诗故事,也就自学13课古诗两首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篇8)

本课属于一节绘画课。在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通过对媒体资料的观察与欣赏,充分发挥图片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学生观察、了解不同的船有不同的构造与功能作用。初步地引导学生掌握船的造型及功能。

在本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在于,没能创设情境用一些模型让学生真正地触摸、观察船的构造及功能,并且在图片欣赏过程中没能更详尽的加以介绍分析各种船只的特点及功能,整个教学环节略显仓促。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足,在学生创作之前,我只泛泛地讲解了绘画步骤,没有明确地做出示范分析。

(1)表现船身

(2)局部结构的表现

(3)装饰船

(4)背景几个方面来讲解,使学生在画面表现上缺少个性的发挥及创作新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篇9)

《荷花》一文,我这样设计

一欣赏、品味、情境感悟

由学生熟悉的《江南》一文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二摘抄、诵读、亲密接触

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美美地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这样的课文积累是乎已经完成,但是,我却没有就此止步,积累不能停止在课文中。

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

以课文做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中国古典诗词,师生共同诵读,在《小池》《荷花》,以及晏殊的《渔家傲》中共享荷香四溢,在《爱莲说》中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

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当然不,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将摘抄的语句进行修改、加工,结合《练习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

后记:本课执教后,有一点遗憾,就是在教学地过程中,重视积累,但是学生读书不到位的现象还是存在,这可能是我班学生底子较薄造成的,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重视备学生。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篇10)

本以为这节课不会有多少孩子喜欢,但是在教学时,发现恰恰不是这样。孩子们还是很有兴趣的。本课我放弃针对课题提问的环节,因为孩子们只要是预习了的,就会对课文有些了解,而针对课题提问,问题都较浅显。因此,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我指导孩子们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指导他们在矛盾中发现疑问,在标点中找到疑问。因此孩子们提出了1、藏民的生活和红军无关,为什么朱德很着急?2、书上说的糟蹋怕了,这里的糟蹋指的是什么?3.开花、结果......后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4、为什么说朱德是菩萨司令,红军是菩萨兵?

针对问题,学生读书,第一段中补充背景资料,抓住急来读,怎么急?为什么急?学生自读2-5段,明白急的两个原因,一、山上受不了。质疑:受不了什么?生1没有粮食。生2生病没有办法治。生3有野兽。生4山上寒冷......学生在猜测中明白了朱德的当心,与人物进行了心灵的沟通。二耕地没人种。有学生插嘴说今年不种明年种呗,我指导学生在读书,通过节气不饶人理解了春耕的重要。当学生联系自己看电视和看书了解的知识,知道了国民党反动势力对藏民的欺侮,有联系感激的流泪,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敢回来?学生在阅读7、8段中了解了原由,最后感情自然提升到流泪说着......菩萨一样的兵......。

课尾拓展:朱德和藏胞们各说了什么?试着在小组中演演。

《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本课以文助读诗歌,故事简明生动,为理解诗的意境与形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篇11)

【案例】:

小天是我们班一个很特殊的孩子,脑袋聪明,课外知识丰富,同学们称他为智多星。可就是懒惰,经常不做回家作业,平时爱打打闹闹,是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他母亲再三请求学校,硬是让儿子从六年级留下再读五年级。

我从侧面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他母亲早出晚归,在住宅区内开小店;父亲起早贪黑,经常在工地搞建设,父母亲顾不得他的日常生活,学习方面就更无暇督促及辅导了。我想,只要他肯该正缺点,一步一个脚印,会向前迈进的。

但只过了一周时间,事实证明我确实是盲目乐观了。为了省钱,他连午饭也没吃,就跑到学校外的小店去买他心想的玩具,别的同学来报告,他知道后竟然打起人来。面对这样一位学生,我心里直打鼓:批评起作用吗?用什么办法来转变他?我找了经常和他一起玩的同学谈心,每当他要插话时,我就故意让其他同学发表看法,一次,两次,三次,他着急了:老师,你为什么总打断我,让别的同学插话。我见时机来了,就把话题转到那件事上,他稍微愣了一下,说:那件事算我不对。我没再深究下去,只是提醒他遇事要心平气和。以后,每隔一两天我就以补课为理由找他聊天,讲学习方法。漫漫地,他与我的话多了。

过了两个月,学校要举办冬季三项赛,我发现他对这件事非常热心。他跑前跑后,自己主动报了踢毽和跳长绳两个项目,还协助体育委员组织报名。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带领其他几位参赛者一起训练。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和鼓励他。课后对他说: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体育是你的强项,我发现你组织能力很强,而且特别热心,这都是你的优点。没有人天生比别人差,只要用心都会进步的。有信心吗?他非常自信地点了点头。我用自己的真诚与爱打动了他的心。以后,他变得勤快懂事多了。

【分析】:

对于一些思想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老师首先要初识静观,多侧面地考察他们的过去和现在,要重视间接信息的吸收,更应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掌握,不能先入为主;一定要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地看待。在全面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家庭情况后,针对学生个性,寻求适宜的教育方法。

由于后进生长期得不到他人尊重,要么自尊心特别强,要么丧失了自尊心,平时受到的歧视多。因此,一旦老师表扬了他会欣喜若狂,十分感激,有些平时倔强的甚至会流下感动的眼泪。所以,班主任应多学点教育心理学知识,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防止他们在受批评恐惧失去信心的怪圈内恶性循环。思想上后进的学生,身上的缺点是很多的,但并不等于没有优点。教师平时应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以点带面,使每个学生都感到典型就在我们身边。

捷尔任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后进学生由于后进,常得不到老师的爱,也得不到家长的爱,因此会失去上进的信心,有的甚至走上歧途。对他们的教育,我们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满腔的爱心。他们虽然取得了某些进步,但也不会持久。因此,持之以恒,抓反复,反复抓,才会有成效。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这些收获都源于老师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爱。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篇12)

[情景说明]

《月光曲》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案例教学中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探究,尝试读通读懂读好的阅读全过程。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拓宽语言文字理解的视野,使学生感受研究朗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居高临下抓住文章重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弹曲、谱曲、热爱劳动人民、深入贫苦群众的人格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发现)

1、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

2、师: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角度对《月光曲》作进一步的研究。(板书课题)

3、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畅。(提倡使用工具书)

2、学生自由交流读后的感受。要求不受限制,畅说欲言。

3、确定小组研究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读懂)

1、学生自由读课文。(围绕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课本上圈画。)

2、小组内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研究与交流。)

3、小组展示研究结果:

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能够评判的浓厚学习氛围。

(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

通过抓住贝多芬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琴声、看到穷兄妹俩酷爱音乐、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等要点,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爱心,感悟抓住要点进行阅读探究的方法。

(2)《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的?

教师随机点拨: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学生读皮鞋匠的联想部分,体会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并试着读出这种变化。

(3)《月光曲》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曲?

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问题的研究,尝试归纳、总结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四、感情朗读(读好)

1、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再读给同学们听。(读后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集体评议读得怎么样。)

2、同桌合作:一人读,另一名同学根据内容配上弹琴的动作,通过动作表现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过程。

3、播放《月光曲》录音,论证曲调的理解,随乐曲进行朗读训练。

4、试着背诵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扩展)

1、听着美妙的琴声,你想到了什么?

2、按照本课学到的研究阅读的方法,自己选取一篇文章阅读。

[教学反思]

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学生由过去的听,转变为自主学,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在读中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篇教学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通过自读、交流,给学生创设自主读书、自我展示、相互合作的机会。研究课题的发现与选定,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二、读中入境,自读感悟

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专家点评]

本案例通过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对音乐进行深入、丰富的联想,感受音乐美,通过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学生对联想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