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背包十年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30

背包十年读后感10篇。

阅读完作品心中感触颇深。读后感包含着书里精湛的思想。你知道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吗?有请驻留一会,阅读我们为你整理的背包十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1】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一本和其他的关于旅游攻略的书一样,就是介绍作者各地的旅游经验,给后人以参考的书。今天有时间细细读了一遍,原来和自己理解的相差甚远,这本书以作者十年的体验旅行为经历,穿插着各地的自己的旅行所感,叙述自己的人生体验,更是一本介绍作者追逐梦想,实践梦想,成为职业旅行者心路历程的一本书。

“体验式”近年来在商业领域比较热门的词汇,开创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体验式旅行,也是一个人让人感觉很新颖的词汇。总以为背包客或者是自己钱很多,自助游,享受人生的,或者是自己苦哈哈的度过一段段旅程的。体验式旅行颠覆了自己的这种观念,是指在旅行过程中对所有未见未尝未玩过的事物都去尝试的一种旅行方式。到了一个地方,就要体验当地的最有名的最具文化特点的东西,无论是豪华的五星级酒店,还是肮脏的街头露宿,是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偏僻的小乡村,是高级的享受人生,还是做一个贫民窟医院的志愿者,都包含其中。

作者文中的各地旅行的所感所想,让读的人也不由的身处其中。在新德里的欺骗让读者不由的捏一把汗,有南印度人们的热情好客让人心里暖暖,有在特蕾莎医院的志愿行为让人感觉爱的意义,在南非的彩虹让人感受不同人种的友好相处,体验曼德拉的伟大,在四川大地震后广场呐喊让人不禁热泪盈眶……等等等等,虽不能往,却心向往之,不禁对作者的人生感动。

梦想对于每个人来说,虽崇高但虚无。作者是幸运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虽经历各种人生挫折,但是慢慢的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想想我们自己,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是什么,又有多少人知道了梦想和目标而又去努力实现它。

有梦想,那就去努力实现,没有梦想,那就多读,多看,多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的目标。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2】

相信大多数人都旅行过。要么山花,或者水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小鹏背包十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身影穿梭五湖四海。他追梦无悔,前行无惧,背上的背包背上了,心里的背包却已卸下。其实他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生来就受为名为利之束缚;其实我们跟他相似,心心念念,早前也有浪迹天下的幻想。但小鹏如你我,你我却不如小鹏。

《背包十年》以速写的方式简单记录了作者小鹏十年以来遍游世界各地的经历、感想。或许人人都有“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基因,读旅游书籍总会让人心潮澎湃、血脉喷张,恨不得马上加入作者进行那精神历练般的旅途,赏花赏酒,观人略物。一切都似乎完美,却也止于似乎。回忆和期待一样,是一种简化和剪辑现实的工具,它只选择长长胶卷中精彩的图片。我们往往乐于忘却生活中还有众多的我们期待以外的东西。比如,你计划去夏威夷旅行,去之前头脑中的景象是阳光、沙滩、海洋,但你忽略了旅途中的疲劳、生活中的繁琐、旅馆饭菜的不合胃口,甚至天热引起的烦躁、水土不服等。而后者恰恰容易掩盖前者给你带来的欢欣。

其实,旅行关键在于改变心境。去到陌生的地方能让你开始关注你平时并不关注的东西,比如房屋(形状、材料、颜色)、人(衣饰、表情、行为)、花草树木等。而这些东西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你是看不到的,如果你开始细心去关注身边、观察周围,又何必要去远方才算是旅行呢?一位年轻的法国贵族军官,因为一场决斗被判禁足42天。军令、屋墙虽然可以禁锢身体的移动,却无法禁止心灵的旅行。他在房间内目之所及,心随之动,在文学、艺术、哲学、医学、生命意义等诸多领域广泛思索,让原本郁闷不堪的禁足,脱胎成一场热闹活泼、多彩轻盈又富哲学探索的随想——《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

我推荐“公车旅行”,花几元钱坐上环游市区的公交车,一路观察窗外的人物,你会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惊奇。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3】

“流浪的时候,我脱掉伪装,在街头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走得累了,就把双脚放在低于,把眼睛搁在天堂;我选择流浪,就像堕入凡间的天使,彩色的世界让我感到更多的光芒。”小鹏用文字记录下旅行带给他的悲欢,用文字让读者和他一起经历了一次丰富刺激的精神旅行,同样也用文字告诉了我旅行的意义。

初读《背包十年》的时候,一串串冗长的各国地名映入眼帘,它们,陌生的、熟悉的、曾渴望的、而今遥不可及的„„开始我也只是从文字的表面感叹小鹏的勇气和毅力。的确,十年的背包旅行生涯并不是每个人简简单单都可以完成的。这十年,正是因为有了小鹏对旅行的无限热爱,因为有了小鹏的勇气毅力坚持,所以才有了今天小鹏的无限感悟,读者的无限感叹和感动。

小鹏曾在《背包十年》中说,旅行是一种融入当地人的常态过程,十年的流浪生活,他收获了不一样的友情,不一样的生活阅历„„他用十年完成了伟大的梦想,努力去追求自己渴望的,拥有自己想要的,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无限绽放。背包十年,踏遍世界,意大利比萨,和比萨斜塔共度一夜;印度机场,脱光检查,遇到了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奶茶先生。

中国西藏,高原反应,差一点一睡不醒;加拿大的鬼屋旅馆过夜;布达拉的一座桥要走九遍,却发现每一次经过独有不一样的景色;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突然地想念;加尔各答和四川的义工活动;撒哈拉大沙漠看美丽星空„„跟随小鹏的足迹,我仿佛也到达了世界各地,开拓视野,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次的目的地,无论达到过程有多么的艰难,只要想到可以开始又一次的起航,小鹏都觉得无比幸福,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鹏说,旅行者的认真不在于记录枯燥无味的数字、年代,而在于相识相知的那份感。每一个旅行点中,,小鹏总会遇到各国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或是公车火车上的邻座黑人大哥,或是青年旅馆里同宿者„„“你好,谢谢,再见,对不起”四个简短的词语加上当地的口语,一路的简单交流基本没有任何的问题。小鹏的这份机智率真也增加了这一路的顺畅和快乐。简简单单的,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成功的到达目的地。

“街头艺人粉墨登场,对于他们而言,处处都是舞台。而对于旅行者而言,虽然整日素面朝天,但是处处皆是人生。”行到山处,山便是家;行到水处,水便是家。山山水水,四海为家,四处都有人生,四处都有欢乐。也许在很多常人眼中,旅行充满荆棘,他们有太多太多的顾虑,到对于小鹏这样的职业旅行者而言,旅行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全部。可是,在小鹏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份只属于他的爱人家人的爱,这份爱浓厚热烈。

还记得书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这句话可是道出了太多人的心声,可是人生就死这样,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总有很多时候是有太多太多的不合宜。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就像小鹏一样,它可能不是没那么轻易实现,但是有梦的人生加上执着的心,我们也可以像小鹏一样,一个人,一个包,四海为家;一个人,一个梦想,处处都有希望。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4】

最近。我看了《背包十年》这本书,让我有很多的感触和感悟。

《背包十年》讲述了小鹏毕业后,从20xx年开始了自己的背包客生活,十年间他走过了世界各地,每到一处,他用自己独到的眼光观察生活,用笔和镜头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所想,从一名普通的常常囊中羞涩的旅行者,成为一名自助的职业旅行人。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越走越真。读者跟随他走过光怪陆离的世界,寻找着体现真善美的景物、建筑和人,体验着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世俗的眼光不重要,自己内心的声音才重要”,“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他在随处感悟着世界和人生。

看完《背包十年》,合起书本,努力回忆书中的片段。在意大利比萨露宿街头,与斜塔共度一夜;在印度机场被脱g检查,遇到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和奶茶先生;在西藏遇到严重的高原反应,差点一睡不醒;在加拿大的鬼屋旅馆过夜;在布拉格的一座桥上走了九遍,发现景色都不一样;在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到加尔各答和四川做义工;在撒哈拉沙漠看美丽星空……每想到一个,画面就在脑海里播放着。

当我合上《背包十年》,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追随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有激情,我们不甘平庸,我们应该追随自己的内心,实现自己的梦想。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5】

如果你不想对一座城市失望,必须要在夜色中抵达。夜晚的灯光会巧妙地把璀璨突出,把粗陋隐藏。这段话来自《背包十年》。

这本书是我的大学同学所赠,但毕业后这么多年,我竟然到今日才勉强将它读完,我想是不是我太忙了,亦或者只是因为我一向忽略了我的本心。人应当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这本书里有许多我喜欢的文字,喜欢作者遇到的美景与美食,喜欢作者敢于追梦的生活态度。作者小鹏大学毕业后没正经上过班,攒点钱就去旅行,直到他发现旅行也能赚钱,于是生活就变成了旅行、旅行、旅行。

他喜欢文字,他说他要把一路上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和朋友们一齐分享,正是因为这种真实与坚持,他获得千万网友的热烈追捧,也获得了我的喜爱。他还喜欢拍照片,他说他只拍自我在旅行时的一瞬间感动。其实说到底他就是一个追梦人,一个敢于追求自我梦想的人。

这本书记录了小鹏十年的旅程。十年里,他打过不一样的工,睡过不一样的床,遇见不一样的人,开心过,孤独过,骄傲过,沮丧过,也热血沸腾过,黯然泪下过,怦然心动过,心灰意冷过。我想,如果青春是一首诗,那小鹏用整整十年光阴让这首诗中的每个字都笔触饱满。

很多人应当如我一样,都迷恋无比澎湃的旅行,都渴望在旅行中让自我体验未知。那你是否如诗人般欣赏、品尝、感受这个未知的世界,饱满你青春的诗篇?

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毕业后多年的我,一向认为这个世界转得太快、自我太忙。忙得忘记自我以往也是爱文字、爱音乐、爱旅行。其实是该停下脚步,去寻找初心,哪怕已不再年轻,也该敢于去追求自我的梦想。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6】

经过一夜的颠簸,从北京西九龙的T97次列车已经进入广东境内,我在沉沉的睡梦中醒来,青色起伏的山峦,碧波荡漾的池塘,翠色欲滴的树木从车窗外缓缓地向后滑过,北方的萧瑟苍茫也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视线回到手中书籍的插图,一个赤裸的小女孩手持一朵白色的莲花欢快地奔跑。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是国内首位职业旅行家小鹏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撰写的,此书详细记述了小鹏自2001年至2010年在世界各地的旅行经历及所遇所感的人、事、物,从他细腻如诗般流畅的行文、丰富多彩的旅途经历以及纯真灵动的摄影作品中,我发现他不仅仅是位冒险、坚韧的职业旅行家,内心更是一个怀有无限好奇、时刻发掘真、善、美的儿童,他拥有着矢志不移的信仰旅行,并将之抒写为常人难以涉足而自己乐此不疲的事业。

跟随着小鹏独特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我驻足巴赛罗那的圣家堂被建筑家高迪的雄厚伟力所震撼,我透过梵高斑斓的色彩体会到他沉迷创作时的单纯快乐与现实中的苦涩孤绝,在丹麦奥登塞小城的紫墙绿顶中见证培育安徒生丰富想象力的土壤,我赞叹于自然景观的旖旎富丽,在柬埔寨吴哥窟前屏息凝神注视太阳费尽全力地把肥胖的脸庞从嶙峋塔峰后挪出,聆听众人向自然致敬的掌声澎湃。

在小鹏的旅程中,一些善良、真诚的异国异地的陌生人搭手相助,成为旅程中最温情的旋律。例如尼泊尔人金卓热情好客,不但带小鹏参观加德满都的特色景点,而且还带她拜见母亲、女友,并赠送小鹏两枚尼泊尔古钱币,短暂的邂逅,他们超越了国别,超越了宗教与制度的芥蒂,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外,还有免费开车相送的法国老太太等。在旅行中,LOVEISACIRCLE,小鹏得到过很多人的无私帮忙,他也让爱成为一种不断循环的能量,发现爱,并传递爱。这也是读这本书教给大家的礼物吧。

旅途中跋山涉水,不免遭遇自然、环境、人为等突发状况,旅途也成为危险的代名词。《今夜会不会再也醒不来》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状态。在青海海拔5000多米的雁石坪过夜,小鹏因高原反应缺氧严重而心生恐惧,担心像以前的背包客一样命丧如此。身体本能的坚韧让他迎来了第二天的曙光,他的经历不时牵扯着我的神经,即因旅途中的丰富多彩、奇闻易趣而笑也因旅行的艰辛热泪盈眶。

这本书,不但能够学习借鉴到如何成为一个职业点的背包客,还能学习到如何将旅行经历经过分析整理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游记形式记载下来。

读读《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重拾因日常生活琐事而压抑下来的远行梦想,给自己一个不可抗拒的理由,去旅行吧!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7】

《背包十年》这本书,是我去年在宜昌机场候机时买的。此刻回想起来,似乎我的每一段旅行都要有一本书的陪伴,而旅游类书籍居多,其次是言情类书籍。我喜欢纸张拿在手里的厚重感,读起来更踏实愉悦,我也喜欢将书中我喜欢的段句标记下来,便于回味重点,我还喜欢将我的书借给别人,让阅读的完美感觉传递下去。

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主人公小鹏,2001年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辞去固定工作,开始了一个人的背包旅行。四年间,他先后走过荷兰、英国、法国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然后写了《我把欧洲塞进背包》这本书。当年造成轰动,可他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2005年,他再次上路继续行走于世界各地,足迹踏遍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行走中思考,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状况下,摸索出一条职业旅行者的道路。2010年,写了《背包十年》这本书。

到此刻我还能感受到当初看到这本书的触动,背包,十年。这是我的梦,多少人的梦。

一位职业旅行者,听起来,就那么完美!

再次打开这本书,找到之前标记的符号,回味当时的感觉。

标记一:我曾做过多份各种各样的工作,原先我最喜欢最擅长的却只有旅行,然后再把旅行记录和朋友分享。如果旅行算是一份职业,我能做得比任何人都要敬业和出色。

标记二:对未知的好奇向来是每个旅行者的通病,非要看到十分规路线外的风景。但是奇迹与危险总是结伴而行,好在我们大多乐观,愿意相信自己没把手气都还不错。

标记三:彼此微笑着招呼,一杯咖啡,两块点心,几句闲聊。生活好像但是如此,也好像就应如此。

标记四:如果是一个人旅行,当错误出现时,我想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很兴奋。可如果和同伴在一齐,我就会感到内疚,会尽可能事先想的周全一些,可这样也会少了那种无知无畏的自由。

标记五:我喜欢和那些有天赋的人一齐旅行,那是在路途之外,另一种多姿多彩的世界。

标记六:如果你不想对一个城市失望,请必须要在夜色里抵达。

标记七:我很享受这种山穷水尽而后柳暗花明的感觉。

标记八:旅行旅行,风土人情。他们看到的只是停车起步间的美丽风土,却无法体味与当地人真实接触的粗鄙人清。不羡慕他们的旅行,是因为不愿意与旅行中的一半珍贵擦身而过。

标记九: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但是对不同的人施加的影响却截然不同。这是别人的旅行无法复制的原因,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我不明白怎样解释我已将旅行融入我的血液,当做我的信仰这件事。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拍摄的照片只有景色,没有人物。因为我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我会很虔诚的拍下最真实的它,不修改;我会很用心的写下旅行感想,不夸张;当日子久了,我再回头看看时,以前的文字和照片散发出的感情,我还能够接收到,积累至此变为了收获。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8】

于我而言,走遍大江南北是我小时候的梦想,我喜欢南国盛夏的碧翠,也喜欢北方寒冬的雪白,但是在心底更喜欢的是那种行走在陌生土地上的无羁无绊的自由。看了《背包十年》后,突然有一种想要放纵自己去追逐儿时梦想的感觉,我知道当我长大之后,所有的绝对自由已经远远地离我而去了。想想现在的生活,由于长大所带来的责任在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充实有价值时,也让我们无法随心所欲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很多时候人在干着心不由己的事情,然而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地做一件自己想要的事情呢。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充满着许多的梦想,然而坚持下来的人却少之又少,于是就多了很多的遗憾和追忆。可是作者却能够至始至终地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刚开始时从有一份固定的职业变成一无所有的职业旅行者,这让他承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但是即使有那么多的不理解,他依然坚持,最后终于有了别人的赞助,梦想的旅行终于成为了现实。成长与梦想,自由与坚持,无数的人在苦苦寻觅,殊不知,其实只要能够总是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能找到。

我们总是抱怨生活没有乐趣,人生让我们失望,那是因为我们的梦想已经让我们遗忘在久远的回忆里。社会的群体性让人无法能够真正脱离人与人之间的约束而成为自由人,生活的负担又总是让人做起事来瞻前顾后,于是我们的最初追求就永远的丢在记忆里了。但是也不用担心,其实只要自己能够勇敢地站起来,迈出追风少年的脚步,生活依然会那么灿烂,人生可以还是那么精彩。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9】

打开《背包十年》,16张彩照里其中有两张看来很普通的照片,但下面的文字却深深打动了我,正好印证了作者在后面所写的“视角独特才是成为顶尖旅行者的那张底牌”。一张是吴哥窟里佛祖的微笑,图片照的只是那宽厚的嘴唇,下面写着“我明白信仰是一种嘴角上扬的人生态度……”,对于作者来说,旅行就是他的信仰。另一张是一对情侣抬头仰望着被晚霞染成淡紫色的天空和大海,下面写着“羡慕他们能够一齐笑看风轻云淡”,旅行时要能做到真正的抛开所有,享受自由,的确令人向往。

这种境界作者磨练了十年才学会放开,旅行时对父母的思念如影随形,选取旅行而让家人牵挂担心的那种内疚感让他时常警惕自己不要忘了回家的路。世界上最幸运的莫过于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只要让父母明白你是爱他们的,孩子的成就也就是父母的光荣和自豪。作者的父母为了让他实现理想给予他充分的自由,而作者不负家人的众望勇敢大步往前走,这不就是互爱的表现吗?

看完《背包十年》,合起书本,努力回忆书中的片段。在意大利比萨露宿街头,与斜塔共度一夜;在印度机场被脱光检查,遇到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和奶茶先生;在西藏遇到严重的高原反应,差点一睡不醒;在加拿大的鬼屋旅馆过夜;在布拉格的一座桥上走了九遍,发现景色都不一样;在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到加尔各答和四川做义工;在撒哈拉沙漠看美丽星空……每想到一个,画面就在脑海里播放着。

书中的资料是写了作者十年里到过的地方,每个地方遇到故事,包括自己经历的,他或她遇到的,或者是那个地方里著名的他或她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题材。每个标题都充满诱惑,每段故事的开头都给你往下看的动力。

每个故事篇幅不长,就一两页,但都具有代表性,结尾都带点作者的感悟。当我一次过把全书看完之后,才明白作者和修改把书设计成没有图片的选取是明智的,因为多姿多彩的图片会掩盖作者文字的魅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很多观点我都很认同的。

去旅行,很多人都概叹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但那里似乎还忽略了很关键的东西——健康和欲望。貌似健康的我们,其实都暗藏着一个定时炸弹,不明白什么时候会爆发,有的人一辈子都没事,但又有谁能预知明天?其实无论是去旅行也好,去做其他事情也好,只要你想,意识到达了顶级程度,不管你有没有钱和时间,哪怕你是残疾,只要你想,就能到达。

“旅行者的认真不在于记录枯燥无聊的数字和年代,而在于相识相知的那份感动。”旅行无法复制,旅行除了游览风光,品味美食,了解文化历史外,在旅行前收集资料、计划路线、安排行程和旅行后整理照片、写游记都是旅行中值得享受的过程。

但此刻旅游业发展兴旺,参加旅游团方便快捷省力省心,但“他们看到的只是停车起步间的美丽风土,却无法体味与当地人真实接触的粗鄙人情。不羡慕他们的旅行,是因为不愿意与旅行中的一半珍贵擦身而过。”李欣频说过不要做一个老向别人要现成答案的人,很多跟团旅游回来的人都说自己想一只鸭子被人赶着走,回来只明白很好玩风景很美丽,但其他就一问三不知。那些既定的旅游模式对于热爱旅游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因为他们都喜欢走自己的路。

“街头艺人粉墨登场,对他们来说,处处都是舞台。而旅行者虽然素面朝天,可对我们来说,处处都是人生。”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我们无法决定它的开始和结束,但我们能够增加它的重量,让它过得更精彩。

每次旅行就好像人生的一次缩影,有起点有目的地,有对未来的未知,要经过种种考验,其中不乏惊险刺激的,最终回归原点。但人生只有一次,旅游能够随时重来。

“作为生活在那种固定模式中的当事人,这究竟是他们的主动选取还是被动理解?如果是前者,他们是适应了妥协了吗?如果是后者,他们会不会背叛离开?”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生活轨迹,工作,生活,吃饭,睡觉,然后又是工作,生活,吃饭,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走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有点消极但很实在。

让我想起一部电影,两位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女主角上网寻找愿意交换房子的人,她们相互交换了房子,过上了对方的生活。其实偶然让自己抽离一下千篇一律的麻木生活,逃离那喘但是气的工作压力,换换风景转转情绪,接触新鲜事物,也许是一件好事。我们是正常人,正常人过正常的生活这叫妥协吗?偶尔去旅行这叫背叛离开吗?世事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喜欢的事情想做就去做,想太多只会死脑细胞。

“所谓生活的艺术,是指用心去研究生活中的点滴趣味。所谓艺术的生活,则是那种享受点滴趣味的情绪。”很喜欢“用心”二字,生活就是要用心经营。周末了,看一部想看很久的电影,能够写一篇观后感,看一本有价值的书,也能够写一篇读后感,打扫一下房间,抹抹桌子擦擦地,整理一下旅行的照片,尽管一切看起来有点无聊,但日子久了,回头看看,总有意外的惊喜,看看以前的文字照片和感受,发现积累变成了收获。

“在旅游圈里流行一句话,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带不走。可这就足够吗?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们付出了笑容,他们得到了什么?”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大学时有位老师,上课时跟我们讲,她说真正的旅行,不要带相机,把眼睛带上就好啦,把一切记在脑海里,永不磨灭。

旅行给我们留下的除了经历,就应就是难忘的回忆吧,记住每一处迷人的风景,记住每一个帮忙过你的人,记住每一张腼腆的笑脸。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们期望你们持续纯真,不要奢望会得到什么,因为我们可能给不到你们什么,但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付出过的笑容。

“所谓坚强,不是在灾难前面不哭,而是要笑着应对以后。”我以前经历过一次痛苦,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人生无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请从此刻开始。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10】

今天早上刚刚看完小鹏的《背包十年》感觉这本书非常不错,写出了很多旅行者的心声以及旅途中的各种情况。

我自己是个很喜欢旅游的人,但是发现自己对旅游者两个字并未理解的那么深刻,以前喜欢旅游就是为了多看一些景点,多拍些照片留作纪念,而且总是喜欢成群结队的人去玩,一个人就总是感觉孤单,甚至是无助,所以不喜欢一个人的旅行,尤其是在去了北京之后,感觉一个人旅行很没意思,因为孤独。但是看完这本书过后,得到了一个启示,旅途中不可能是全程有人陪伴,那样也不会自由,有时一个人沿着街道满满走,看看路边的行人未尝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且一个人拍照更自由,旅途是热闹的,也是孤单的,热闹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时一个人的热闹。

其次我决定改变今后旅游的重点,旅游并不是以观看多少景点为目的,而是去了解历史文化习俗生活等等,而这些东西只有去当地仔细观察,切身体会才能有收获的,我决定以后出去旅行的话会多走路,少坐公交,第一低碳,第二走路能看到很多别样风景,这一点在北京的长安街深有体会。还要多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增长自己的知识。

还有旅途中会受到各种各样人的帮助,以及去帮助别人,书里面的一句话很经典love is circle互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在旅途中互助更加的体现出了人性之美,这也是旅途中让人高兴开心的事情。

最后我决定以后只要有旅游计划一定仔细的写自己的游记,文笔随不好,但是可以记录下来一些东西可以让自己回忆而且给其它驴友提供参考,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就写到这里,西安之旅希望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