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大学生读后感(精选9篇)

发表时间:2023-01-06

大学生读后感。

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们从小就培养的习惯。随着阅读作者写的作品让自己深受启发之后,在阅读一部书籍之后,可以用读后感来标记当时的心情。那么如何写出一个精彩的读后感开头呢?请你阅读76范文网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大学生读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大学生读后感【篇1】

《爱的教育》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译介来后,被誉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读。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华章,尚不及这部小书对无数人的益处。

我是在高中一年级读到这本书的,安立柯这个小孩子的所行所为、所思所想,让一个初经启蒙的少年胸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烧。那些书中的故事让我把它居为奇书一部,拿书中的章节向多少同学炫耀。

《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这个补充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二者的分别与心理进展的连续性上。《爱的教育》是安立柯做小学生的心理记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续集则是他做中学生时的记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正像译者所说的,可以看到,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感情教育,软教育,而续集所写的却是意志教育,硬教育、《爱的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伤性,而续集中却含有较多的兴奋性。

夏先生的话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然而就是这部能让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儿童读物继续地广泛阅读下去。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从这一点上来说,《爱的教育》也在用成人的标准要求一种教育,我们毕竟不能与儿童一样生活在儿童的世界中,儿童也在成长,他们也不会永远地停留在儿童的标准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安立柯进入中学后没有任何的惊诧,而是觉得顺理成章的缘由。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书中关于儿童爱国的那些故事来,那时我常常想起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觉得在精神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历史进展的过程中,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曾联系得如此紧密,这不是小丸子她们可以说明的一种东西。而国家,正处在惊人的变动中。

大学生读后感【篇2】

虽然后期看的书都会写一篇。每次写读后感,更多的是自己感触,书本身的内容会说的少,因为一说书上内容,就觉得每个点都很不错。总体来写作还是个难题,很难把握主思想。希望坚持写作,或许几年几十年后能看到差距吧。总体是希望能加深自己的思考,如果有朋友看过,能一起交流是更好的了。

卡内基系列的书,印象中有看过一本和工作相关的,但感触并不是很大,觉得挺鸡汤。这次看的关于人性,觉得是故事说的最好的一本,可能和最近的心境也有很大的关系,书中总结的和自己所感触的贴合度很高,像说到心坎上了。

就像书中所写的故事,人的成长是一瞬间的事,有时候是一句话,有时候是一件事,有时候是系列的事,但一个点会让人突然醒悟。总体来说所有的改变都是从人的思想转变开始,然后就是行动。当你开始行动,所有的一切像获得了新生,让你重新充满了能量和激情。

觉得最近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当我开始行动,投入身心的去做,瞬间感觉一个新的生命在生长,燃烧。虽然不记得是什么让我开始改变。但总体也是经历了一个内心的过程,焦虑、颓丧、什么都不想做。当我意识不能在这样继续下去,觉得需要去改变,去做些什么。当尝试行动发现整个人会越来越平和,心境愉悦、觉得很多事情想去尝试,早起、运动、舞蹈、看书、学习技能,发现只要你去想去行动,真的就是太多的可能性。虽然这个道理都有听过,但你没有深刻意识到,没有付诸行动,道理没有一点用。以前可以睡到9点到10点,现在觉得睡到8点都已经是太晚。因为尝试到早起的乐趣和收获,没有早起就会觉得是一种失去。就像发现了一个新的大陆,值得你去探索。

还比如最近的学习,原以为太难了没法学,当你知道一个70来岁的老太太也能学会,当你听到闺蜜长进不少时,你才会意识这课程可能没有想想的那么难。这时候你才深刻意识你得付诸行动。当你开始课程,发现课程可以那么有意思,老师可以那么有意思,以前觉得特别难的知识,慢慢接触,老师慢慢解剖,其实也就是一件不过如此的事情。勤奋练习肯定是不能少的,但起码不像先前不了解时的那么高深,不可触及了。读后感·所以发现问题,先别被自己的思维给吓到了,只有你真正的走进去看,去研究,它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可能它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而且当你付诸行动,投入所做的事情中,焦虑颓丧都会全部消失,瞬间心情开阔精神愉悦。

还有就是看书,看书使人平和,真的。看了很多故事后,你会发现比你不幸,比你失意,比你努力,比你热爱,比你用心的人,多太多了,所以你有什么好去自怨自艾颓废不振的。大不了重新来过,没有谁的一生是平坦的。而且发现越是优秀的人,越是经历过更多的坎坷和不易。

以前的我,挺不能接受自己出丑犯错的,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情,就想逃离,离开那里的人事物及场合。觉得换一个地方,新的人新的场景才会有新的我。后面才慢慢接受谁不会犯错,人都在错误中成长。最近的学习中老师也说,多练习多犯错多总结,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道理。

《人性的弱点》我觉得这是一本能够让你自省的书,如果你想去成长愿意去改变的话,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去认识自我。只有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才能更好的去改变。

大学生读后感【篇3】

记得上一次看报纸,上头写了这样一段话:记者到一所学校访问孩子们的梦想,其中有一个小女孩说她想当贪官,把全场人吓了一跳,记者又问为什么,小女孩一脸兴奋地说,因为能够得到许多东西。读完后我也吓了一跳,心里泛起一种说不上的滋味。人们啊!不要把钱看的太高了,让我们像玛丽·居里一样把钱视为粪土吧!

“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啊!正是这种科学的魅力,使玛丽·居里心甘情愿地在实验室里。她爱科学;她坚忍不拔;她对自我充满信心;她在科学上艰辛跋涉,淡泊名利,只为诠释自我的人生价值,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吗?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让我们以玛丽·居里为榜样,学习她的高尚品质吧!

大学生读后感【篇4】

实话,我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而多数书中那种条条大道理更是让我没有勇气继续读下去。也正是如此,我对李开复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自己》特别的喜爱。

以前读过的一些励志的书,看过后总觉得书中说的都是一些空话,只是泛泛的进行了一些要如何做,如何计划等等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这次的感觉却很不同了,书中利用了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进行分析,以具体的例子来展现道理所在。比如,书中写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主动选择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盛勇气和胸怀等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并将这种人生态度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和合作沟通中,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才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取得多元化的成功。这就是 成功同心圆的理念,如果要概括成功的秘诀,那就是成功=价值观+态度+行为。这里的给成功的定义就很饱满了,而我们只要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努力去完善自己,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即是是一种很伟大的成功。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人生,唯有做最好的自己,才会让生命闪光。

正因为有了花儿,这世界才变得芬芳;正因为有了鸟儿,天空才学会歌唱;正因为有了风儿,柳枝才学会舞蹈;正因为有了树儿,炎夏里才有了荫凉。每件事物,在世界上都有着不同的位置,人,也是这样。也许,你不曾拥有出众的外表,也许,你不曾拥有敏捷的头脑,也许,你不曾拥有惊人的智慧,但是,要记住,你就是你,你在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着。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相信,你存在,就是一个奇迹!

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新加坡不像中国有万里长城、有秦始皇兵马俑,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日本有富士山,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要想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看后大笔一挥,只在报告上批了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我们有阳光就足够了。旅游局看了报告上总理的批文,细细思考,终于恍然大悟,总理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是让我们利用自己的优势--阳光大做文章。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植花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国家,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是的,上帝我们每个人的东西都是一样多的,上帝给了你阳光,你就要让它照亮远方,上帝给了你雨水,你就让它把彩虹铺上。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做最好的自己,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是颗小小的石头,就不要去羡慕大山的巍峨,一颗小小的雨花石,也能铺成星光大道。是棵柔弱的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繁多的绿叶,小小的青草,也能见证大地的春天。你要相信,你是这世界上伟大的一员,你会让这个世界上因为多了一个你,而变得更加精彩。

珍惜你所拥有的吧!把上帝给予你的一切都变成财富,做最好的你,还等什么?是颗星星,就尽情的闪光吧!

再者,我们可以谈一个很简单的名词态度,态度有很多种,自然也可以影响很多东西。比如,我们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有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让我们一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起走向成功之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用热情去重燃工作的激-情,再来一次触动心底的反思,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引用一句李开复博士的话: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分辨两者差异.

在纷繁的现代社会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或世俗、或理想抑或是有个性的成功而奔波忙碌。人人都在追寻成功,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拥有完整、均衡的人生态度,不断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妥善地处理好身边人际和沟通问题。或许无论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结果,这种努力本身就是最可嘉许的成功了。

作为如今的大学生,面对的是更多的压力与竞争,能准备的只是不断给自己充电,读一些像开复老师写的励志书籍,从中感悟一些体会一些。因为读书,能洗净心中因现代的生活压力和快节奏积淀下的灰尘包袱,更可以使心灵得到放松升华,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更加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艰辛。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最好一面,更好的享受生活。

大学生读后感【篇5】

在寒假里,我读完了一本《爱的教育》,感受到了安利柯的父母对他的爱,感受到他的老师对他的爱,他是在爱的灌溉下成长的。他有着父母、老师这么无微不至的关爱,他是如此的幸福啊!其实在现实中我们也是如此。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爱”。同学、朋友之间的友爱,父母、老师对我们的关爱,我们也是在爱的灌溉下成长的,在我们被爱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爱别人。爱是无私的,爱是纯洁的,爱是温暖的,爱是感激的,爱在我们身边,它无处不在。在《爱的教育》这本书里,一篇是安利柯的父亲给他写的,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亲子之间的爱,是人间所有的感情中最神圣的东西,破坏这感情的人,实是世上最不幸的。”这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懂得父母对我的爱是很神圣的,我们还需要去理解父母,爸爸妈妈上班那么辛苦,我们要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替他们分担一些小家务,让他们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大学生读后感【篇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1904年9月22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上战场,16岁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年仅32岁便去世。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小说的结尾说,保尔在近乎绝望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现实生活中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开头吃了个闭门羹退稿。后来经过朋友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白,成为了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应当这样度过人生: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作者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对于过往的事情而后悔,而要不断向前看,勇敢的面对今天或明天,不应被面前的挫折所打倒,因为人生只有一次。

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的是作者一生的经历,作者以保尔柯察金这一形象来描述自己的一生。

作品一开始讲诉的是保尔的在补习时,因痛恨自己的老师,于是在老师家复活节所做的蛋糕里撒了一把烟灰,于是被学校开除,当时12岁的保尔在母亲的介绍下在车站食堂当杂役,但年少的他在食堂里受尽了屈辱,这也养成了他讨厌那些花天酒地有钱人的性格,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佩托夫卡镇也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的岁月。红军解放了谢佩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什维克朱赫来在镇上做地下工作。保尔认识了朱赫来之后,朱赫来对待保尔很友好,教会了保尔英式拳击,同时也培养了保尔的革命热情。但是保尔在同自己的伙伴玩耍的时候,无意间透露出自己的启蒙老师朱赫来的身份,而保尔的小伙伴背叛了保尔,告诉了当时的敌军,朱赫来就此被抓,在抓捕过程中,保尔正巧路过抓捕现场,经过强烈的心理斗争后,保尔鼓起勇气,就下的朱赫来,但也因此被抓入狱。而后敌人因疏忽把他错放了,保尔怕再被抓捕,不敢回家,于是来到当时自己的女友冬妮娅的花园门前,冬妮娅当时十分喜欢年轻的保尔,对此也是十分欢迎的,并希望他能住进自己的家里,保尔答应了她的请求,几天后,冬妮娅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在自己女友和哥哥的帮助下,柯察金被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保尔参军后,加入了骑兵营,在军队里是一名十分勇敢的战士,保尔也因此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当他得知自己的好朋友被敌军杀死后,失去了以往冷静,发疯似的杀进了敌方的军营里,奋勇杀敌,但不幸被炮弹击中,头部受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但也因此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右眼,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能再回前线,于是有一段时间他回到家乡,来到了烈士墓前感悟了人生的真滴,而后他立即投入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忘我地投入到艰苦的体力劳动中去。特别是修建铁路的工作尤为艰苦;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而且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的威胁。当时保尔已经落下了一些病根,在克服自然的同时,还要战胜病痛所带来的折磨。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半路上误传出保尔已经死去的消息,但保尔第四次战胜死亡回到了人间。病愈后,他不顾自己伙伴的劝阻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且入了党。由于种种伤病及忘我的工作和劳动,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丧失了工作能力,党组织不得不解除他的工作,让他长期住院治疗。

在疗伤时,保尔无意间认识了女民工达雅并相爱。保尔一边不断地帮助达雅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但命运还是对他不公,1927年,保尔已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6个月后,写成的手稿在朋友寄回来时丢失了,保尔一度灰心丧气。后来,他振作了起来,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是怎样诞生的》终于出版了。生活的铁环已被彻底粉碎,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获得的自己的新生。

保尔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又欢乐也有痛苦,战友的逝去,战后的病痛不断折磨着他的心性,但他依然没有被命运所折服,在一次又一次革命的烈火中的锻造中,成就了他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大学生读后感【篇7】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女士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依靠书信体共同完成的两代人的对话:东方文明与西方价值观的碰撞;成年母亲和80后儿子的思维分歧;还有便是一个普通母亲对于分开多年的孩子的内心关照。如果安德烈的母亲不是龙应台,而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或许这些靠电缆计算机才得以实现的沟通交流不会产生这么广大的影响;如果这对母子之间不是中间隔着三十年,并且隔着东西文化,或许这些交流就不会有如此深远的意义;如果这些多年来的书信没有集结成册对外销售,或许那会是中国文坛的一笔损失和中国社会的莫大遗憾。

这是一个五十岁的母亲和十八岁的儿子之间的对话,是一个“自以为成熟理性”的人和“被认为年少轻狂”的人的对话。

一、爱与不爱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可以不必了。”

老师对学生似乎也永远有一种这样的以爱作借口的不爱,比如说我们常听常说的“这是为你好”,因此而不沟通不解释的种种,并没有把学生当成能思考,有主见的人。

二、第一名与玩www.FW76.COM

“我这‘复杂深沉、假里假气’从来没学会‘玩’的知识分子要对你进行道德劝说,拿《蟋蟀和工蚁》的故事来警戒你吗?做母亲的我要不要告诉你,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儿子,你一定要追求‘第一名’,否则无法立足?

我考虑过的,安德烈,但我决定不那么做。”

中国的母亲恐怕无法像龙应台这样用理智压制着自己的担心,坦然承认孩子“年少清狂”的理所当然,而中国的老师,能够稍稍理解并且稍稍尊重孩子们的“玩”的本性的也屈指可数。课堂上应付的是考试,并非生活,除非鼓励他们去经历自己的人生,让他们在自己的摸索中去寻找成熟和智慧,既然做不到这样的放手,就尝试用尊重理解的心去摸索学生正在走的路。

三、工作与自我

“当你的工作在你的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工作与生活,勤奋与悠闲,实现价值与满足自我,我们在围城里突进突出的时候,这一番母子之间的对话却让我明白了权衡工作与生活,勤奋与享受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思想价值的传递吧。

东方与西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对家庭的依赖和完全独立,在越来越西化的今天,这些沟通与冲突就会成为我们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一位五十岁的智慧的母亲告诉我们用怎样的态度和标准敞开怀抱去接受孩子的世界,新鲜的世界,告诉我们怎样怀抱自己的终极关怀和价值取向,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和活力。

龙应台和安德烈的通信在展现母子情深的同时更是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隔阂开诚布公于社会于大众,使东西文化差异跃然纸上袒露在世界面前。这不仅只是一个母亲与一个孩子的心灵交流,仿佛母亲要借着书信来补偿对于孩子若干年来的关照,它更是借助母子间的亲密对话来传达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西方的和东方的,上一代和下一代的。两人之间的对话清晰的剖析了现代西方社会下青年人的现状,表露了东方心态下的能够代表大多数人意志的中年人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向大众呈现了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和一个正在高速发展中的东方社会,在对比中寻求进步,具有莫大的社会意义。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女士与儿子安德烈之间多年来书信的集合,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太多,感受太多,思考太多……

大学生读后感【篇8】

这本书闲来无事时,随手拿来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来看。当我读完这本书时,觉得自己好像也置身于这个迷宫里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故事中有四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讲叙了他们在一个迷宫里寻找奶酪站,当他们寻找到了第一个奶酪C站后,小矮人就在这里坐享其成,再也不愿意去寻找新的奶酪站,而小老鼠们却一天天在观察奶酪站变化,直到有一天,奶酪C站已经没有奶酪了,两只小老鼠便又去寻找新的奶酪站,最终找到了另一个更大的奶酪N站,而小矮人却始终不肯接受所发生的变化,后来小矮人唧唧在经过不断的思想斗争之后终开走出了奶酪C站,开始寻找新的奶酪站,并最终来到了奶酪N站,哼哼却不听劝告,不肯接受现实,而不愿意离开C站。

读完了这本书,书中所描绘的四个活灵活现的角色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嗅嗅和匆匆能够及早地嗅出变化的气息,并迅速开始行动;哼哼则是因为害怕变化而否认和拒绝变化;而唧唧则是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它让我记住了一句话: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不断地去享受变化。这样你会不断进取,从而迈向成功!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去依赖你原先的“奶酪”,不去寻找新的“奶酪”,那你终究会一无所有,因为有一天“奶酪”是会被你享受完的,到那时,你就会产生疑惑:“奶酪”为何会消失了呢?谁动了我的“奶酪”?

生活的大海并不总是风平浪静的,此起彼伏的波浪会一层一层地不断地向你涌来。倘若只是因为寻得一块小小的“奶酪”就自鸣得意,认为可以享受一辈子,而不向新的目标前进,那么你就会有葬身大海的危险,因为他们总是会悄悄地夺走你的“奶酪”,而你也必须做好“奶酪”被夺走的准备。不要当“奶酪”没有时,还不知所措,只是呆在原先的地方,期待新的“奶酪”从天而降,这只是无意义的举动。只有越早放弃旧的“奶酪”,勇敢地闯入生活的迷宫中,尝试冒险,享受寻找新“奶酪”的过程,这样你才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世间的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才是永恒的。即使是至亲好友,总有一天也会分手;无论太阳多么明媚,总有日落西山的时候;雪无千日在,花无百日红,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变化总是在发生。而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感知变化,预见变化,追踪变化,适应变化,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并不断地享受变化。

我认为自己就特别像哼哼那样否认和拒绝变化,永远都在原地踏步,这样是很难改变现状的。此时此刻的我更要经常闻一闻自己的“奶酪”,看它何时变质。因为我已经长大了,不可以像从前那样把自己困在旧“奶酪站”中,我必须踏出这个圈,去饱览群书,“山穷水尽”与“柳暗花明”仅仅是一步之遥。

生活在不断地寻觅中开始,却始终没有结局。也许最终我们要得到的已不是那份“奶酪”,而是寻求的快乐,在寻求中体现生命的价值。;让我们记住奶酪墙上的那句话吧:变化总是在发生,尽快适应变化吧。

大学生读后感【篇9】

看完正本书后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竟是如此的陌生,这般令我琢磨不透或许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穷人和富人之间总是有着千差万别。社会在进步,城市也在进步。但是,繁荣掩盖不住社会制度的矛盾和不公穷人们的生计举步维艰,富人们的生活穷奢极欲;年轻的一代不是寻欢作乐就是纸醉金迷,人们找不到了自己的人生信仰。我想,或许这正是当时美国的悲剧所在吧,不,现在应该是世界的悲剧!无论在哪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明显的地域里,这种悲剧是一定会发生的,只是程度不一罢了。想想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一些为了名利而不断搞怪,甚至不顾尊严去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可是我们看到了什么,除了绝望。官二代随意玩弄生命,不顾法律,可他们得到的却是逍遥法外,这或许就是时代的悲哀吧!而作者在惋惜克莱德自我毁灭的同时,也控诉当时的社会现实,以锐利的锋芒无情地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面,揭示了万千虚假繁荣后所掩饰的深层危机,揭示了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

正如德莱赛寓意的一样,像克莱德这样的人生悲剧,是所谓美国的文明造就出来的,美国的社会制度是造就克莱德这些人的温床。太多的风花雪月与纸醉金迷,可以说是令每一个穷人所向往的。他们眼睁睁看着别人挽着美女的手,穿着新款的裘皮大衣从他们身边走过,而自己呢?什么都没有,还得遭受贵族们的白眼和嘲笑。他们的心情是消沉而不甘心的。心中强烈的占有欲,使得他们不惜使出一切手段,哪怕干出违背人类信仰、不道德、有辱门庭的事情。在这样矛盾、不公的社会制度下,还会有几个人真正遵守信仰,相信所做的事上帝都在看呢?每个人都奢望自己可以和有钱人平起平坐。但,偏偏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有这样的社会,这样黑暗的制度存在,就不可能杜绝罪恶的发生。像克莱德这样的人生悲剧,一定不会就此停止。

写到此我不得不去想想我们现在的社会,这一切一切繁华美丽的表面下又掩藏这哪些,或许揭去这华立的外表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美国的悲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