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读书心得: 茶花女读后感3000字(篇七)

发表时间:2022-09-19

茶花女读后感3000字。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读书心得: 茶花女读后感3000字(篇七)”,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过度充足的睡眠,似乎并不能给混沌的时间观念一丝调和。脑子该迷糊的时候,还是不那么清晰。迷迷糊糊中,在图书馆里一页页文字翻过去的时候,再回忆起来就像前尘往事那么虚幻如烟。打动人心的故事,好不容易给予的丰富的情绪,却一瞬间在众多俗事中烟消云散。躲在高大书架里、暗淡的灯光下,手捧一本几百年前异国他乡的落魄文人所编的故事,暗暗地想着一个或许不存在的女人,她的眼泪,她心底的呐喊。

而现在,午夜里坐于桌前,回想这样的一种寂寞与禁锢,是如何在光辉耀眼的心灵中,完成这样悲戚的融合。如此的光景正如她的心灵,幽暗却又灿烂夺目。

世界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个人,尤其是追求着真与爱的灵魂,经常在冷漠的人世规则中,消耗着生命的能量。终,不是刚烈赴死,便是屈就而活,自身也成了这个规则的制定者、成为了桎梏的一部分。古往今来,芸芸众生大抵如此。跨越对于物质的恐惧,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可强求。残酷的世界,往往也总是压榨着至情至性的灵魂。当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过度泛滥的寻欢作乐、歌舞升平之时,真挚的爱和悠长的美往往被剥夺、被瓜分。因为真善美,往往都带着一丝丝清爽的悲凉,而非像浓糖一般粘稠。

香榭丽舍大街的繁华掩盖着她淡然接受的难堪处境。身为上流社会中流转的妓女,心中隐藏的凄凉,更无人说。

从小起,我们往往被教导,他是优秀的,而他是笨拙的,对于每一个人,我们按照父辈的观念,分清层次,分清喜好,但常常忘记了对于对象的尊重。每个人奔波于世上,做劳累的工作也好,从事高端的劳动也罢,都有其自身的一片心灵。以身份论思想,难道不是很愚蠢吗?我见过崇高的品格体现在乞丐身上,也见过贼眉鼠脸的表情暗暗潜伏于所谓高层之中。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并不随世俗地位的高低而定。我们是否太残酷,对待一个高雅的灵魂,常常用并不公平的尺度来衡量了呢?

我是四月多开始读这本书的,我并不知道在一百八九十年前的四月,阿尔芒,那个深爱着玛格丽特戈蒂耶的男人,是这个季节去墓地看他的爱人的。也不知道这本书的故事是怎样的感人。

在我看本书的两个月前,无数年前的那个时候,二月二十日夜里两点多,她死了,在痛苦与绝望中,在充满泪水,又无力的渴望能见到爱人的焦脆中死了,是教士的洗礼,上帝带走了她,还是疾病的折磨,心身疲惫而离开。我并不知晓,我只知道,这也许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者,这是一段真实存在的爱与悲剧。为了对方,做出什么牺牲都愿意。我想我已经深深的被他们的爱情所打动了,虽然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白头偕老,但是我想像他们那样已经够了,至少在这世上曾经认认真真的去爱过了一回。茶花女是离开了他,但是我相信,她永远在他心里。

有时候书中描述的东西可能不全是真实的,可是它难道不就是我们生活的剪影吗?我热爱生活,我爱我的亲人朋友,这些就够了,哪怕我的物质生活很匮乏,哪怕我再遇到什么挫折,我想我也会好好的生活下去。

我读完《茶花女》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同情玛格丽特小姐,因为她为了爱情不惜牺牲一切,到最后却因为要维护阿尔茫家族的颜面才放弃了爱情。

《茶花女》中的茶花女是指玛格丽特小姐,茶花女是众人给她的名字,世人之所以给她这个名字是因为她每天都戴一朵茶花,有时白,有时红。她明白人们对她的态度,然而她只不过是一个弱女子,生存尚且顾不暇接,当然不会想得那么通透了。她用本能蕴含在生命中爱的能量,毫无保留地绽放了爱的花蕾。凭着这爱,凭着爱带来的勇气,跨越了自卑与现实的枷锁,奋不顾身扑向自己所爱之人。如今的世界中,世人一定认为这是傻气至极的举动,但隐隐于每个人心中,谁不曾渴望那一份悸动的真实和浪漫?压于心底一方的童真,一直在召唤着它们。只是因为畏惧,我们不仅压抑,而且自嘲;不仅自嘲,而且嘲笑他人。每个人都嘲笑他人之时,冷漠也大抵由此诞生。

《茶花女》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乡下来的一个小姑娘不幸沦为妓女,因为要讨伯爵们的欢心,所以,玛格丽特一年要花费十万法郎,可她收入又不高,所以欠下了巨债。接下来,茶花女在剧院遇见了阿尔茫,因为初次见面,所以阿尔茫有点拘束,可就因为这点拘束让阿尔茫与玛格丽特的初次见面成为笑柄。后来,茶花女病了,最后去疗养院待了两年,而这两年里阿尔茫每天都去茶花女的住宿打探病情可他从不留下姓名。然而玛格丽特也在疗养院里认识了G伯爵,最后G伯爵人茶花女当干女儿。接着他们两个一起回了巴黎。茶花女回巴黎以后认识了阿尔茫,于是茶花女成了阿尔茫的情妇,可茶花女从不跟阿尔茫要钱。后来阿尔茫每天除了去茶花女家就是去赌场打发时间。突然茶花女说想去乡下生活,不想再做别人的情妇了。阿尔茫答应了,可茶花女还欠别人四万多法郎,所以茶花女只好把家具、车子还有衣服给卖了,把这钱还给别人。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可是茶花女毅然跟阿尔茫一起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就在一天早上,阿尔茫的父亲来信了,他在信上说,让阿尔茫去公寓见他。阿尔茫一见他父亲,他父亲就让阿尔茫离开茶花女,可是阿尔茫不答应并且一口就回绝了父亲。阿尔芒的父亲一见阿尔茫不答应就去找茶花女,茶花女一听就不答应,可是阿尔茫的父亲一直在劝茶花女,最后茶花女为了维护阿尔茫家族的颜面伤心地离开了阿尔茫并且留下了绝情的话,于是阿尔茫放弃了茶花女,并且跟他父亲回去了。两个月以后,阿尔茫回到了巴黎,他回来以后想尽办法来折磨玛格丽特,最后出花女因为受不了折磨说以离开了巴黎,而阿尔茫看见茶花女离开了也离开了巴黎。后来玛格丽特的病情恶化了所以就写了一封信给阿尔茫让他来见自己的最后一面,可是阿尔芒没来得及见茶花女的最后一面,可他回来以后看了茶花女的日记。他看完以后十分后悔。

他们的相识持续了三年,漫长乏味而又有思念,只有初恋过的少男少女才会体会到的滋味,这是有抱怨,有希望,有兴奋,有失落的多变气候。他们的相爱却在最终相识的那一刻,似乎在一瞬间,他们已认识了好多年。因为真诚是能在那一刻感化冰川,阿尔芒和玛格丽特戈蒂耶的相爱持续了六个月,那是她最美好,最幸福,最快乐的日子吧!她体会到多少人一辈子都不会懂的爱情,超越千年的幸福,虽然经历了阿尔芒多次因嫉妒其他男人而产生的小插曲,爱情得幸福依然是一种完美=。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及工业对生命的压榨下,能产生完美的,虽然暂短的爱情,也是可贵的。是社会完成他们的相爱吗?不是的,是玛格丽特的勇敢,善良和高尚。当阿尔芒因为玛格丽特欺骗他与G伯爵约会而写讽刺的信;当阿尔芒不理解瞒着他去还债,然后离开巴黎,而新生抱怨;当阿尔芒因玛格丽特忍痛离开找N伯爵后报复她时,是玛格丽特,她的高尚的心,真诚的爱,使阿尔芒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悔恨而扑倒在她的脚下。真爱因真而重,因重而有关注,因关注而有怀疑,爱情就是这样,难舍难分。不知道世界真的有上帝吗?有的话,我们的主人公犯罪的时候上帝把她宽容了,但当她因爱情而变得高尚悔过时,上帝却没有给她机会。或许上帝吃醋了吧?难道上帝也喜欢美女?任狂风在宙宇间咆哮,任思愁在心底里沸腾。当一切都沉淀下来,只有唯一的遗物《玛侬莱斯科》,留着。

读完茶花女,我发现自己恍然退出了十九世纪的法国,忽然又回到现实的世界,而那个故事也尘封在法国十八世纪,等待着下一个来访者。

今天是五月十五号,离四月份也已有几个星期了,小仲马大概就是在这个季节开始述写这部书的吧!没有添加自己的闲言簇语,因为所有的文字都是故事的翻译,真切,感人,甚至大部分话语都以第一人称叙述,先是作者,后是阿尔芒,还有那一叠叠被思念流过的信,是出于对爱情的尊重,还是出于对茶花女的敬意。

要我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其实我想真正拆散阿尔茫和茶花女的人是阿尔茫,如果当时他坚持的话,也许事情就不是这样了,跟何况他既然放弃了,那就不要去折磨玛格丽特,俗话说得好好聚好散嘛又何必去折磨她人呢!所以现在我们就要珍惜现在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不过话说回来玛格丽特还真可怜,而我之所以同情她是因为他对爱情的追求和牺牲打动了我。

无论故事发生过多久,真实的故事,总让人相信,这世界还有爱。

我看到网上有人写了篇关于茶花女的读后感,觉得写得很好,理解得很深刻。我会把它登出来,我就不再写了不是偷懒 微笑 只是觉得应该不会比他写得好。

fw76.com编辑推荐

[读后感分享] 《茶花女》读书心得之二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读后感分享] 《茶花女》读书心得之二”,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茶花女》是我国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这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法国文学名著,自一八四八年问世以来,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几年以后,小仲马将它改写成五幕话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轰动了整个巴黎。随后,这部广受好评的著作又被谱写成了歌剧。

只是一部凄美的小说。在作者的笔下,男女主人公都有真挚的爱情:一个敢于牺牲自己向往的豪华生活,处处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钱,宁愿卖掉自己的马车、首饰、披巾,也不愿情人去借债;替情人的妹妹着想,又毅然的牺牲了自己。另一个则一见钟情,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又因为深切的爱情而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致使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们的爱情因此一波三折,感人心肺。

小仲马在叙述这个凄凉的爱情故事时,也揭露了资本主义者的虚伪和残忍,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平。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催人泪下的小说被译成了十多种文字,风靡世界。

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一直深深感动着我!

【读书有感】 茶花女名著读书心得之五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读书有感】 茶花女名著读书心得之五”,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她从来只带茶花。一个月中,有二十五天她带白色茶花,另外五天带红色茶花。没有人明白这颜色变幻的原因。在巴尔荣夫人的花店中,她被人称作茶花女。这名字就叫开了。”这就是茶花女。

我感受着玛格丽特的杯具,期间不知有多少回想哭的冲动,竟没有流出一滴眼泪。这也许就是玛格丽特在我心中的定格。读完小仲马先生的《茶花女》,我的心境许久不得平静。也许是一口气读下来的缘故,又或者是由于作者是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整个故事异常真切。头脑里清晰地呈现着茶花女美丽圣洁的面容——因为“她的一生是罪人,而她死时是”。

玛格丽特是个天使,她生活在最肮脏的领域,却坚持着茶花般洁白清新的气质,她富裕奢侈却又一无所有。命运待她不公,试问谁想成为人们蔑视的对象?一个软弱的女子,在那样的生活环境里,哪有本事抗争?直到阿尔芒的出现,才带来了茶花女生命的阳光。伟大的感情似乎总免不了缺憾,也许还是致命的。不是因为阿尔芒负担不起茶花女的生活,而是茶花女竟然为他改掉了过去奢侈的生活习惯并愿意与他过上朴实幸福的平淡生活。我所敬佩茶花女的也正是这一点。阿尔芒遭到父亲反对后未动摇对茶花女由衷的爱,他立场坚定,甚至不惜与父亲反目;茶花女对阿尔芒的感情也始终如故,但她表现得更无私,她为了阿尔芒的幸福,为了阿尔芒家庭的利益,毅然决定离开他。可想而知,茶花女离开小村庄的那天晚上,是多么得撕心裂肺啊!最不忍心读的是茶花女临终的日记。在日记里,她向阿尔芒述清了一切,字里行间到处能够体味到她对阿尔芒真切的爱。失去他,茶花女便觉生活已无期望,一切也可告以完结。于是,她放任自我,以至病情逐日加重。直到死神就站在她身前时,她还一心惦恋着阿尔芒,多想临死前再见他一面,却至死也未能如愿以偿。

在看看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她的命运和茶花女惊人的相似,她的那个百宝箱里还有着惊人的财富。从何而来,那是她血泪的见证。她是用她的屈辱换来了物质上的富足,心中却无限向往完美的正常人的平静的生活。她同样聪明、美丽、善良。李甲对她的感情开始也是真的,可是自古以来,烟花女子的命运都是血和泪写成的,杜十娘也不例外。李甲一应对自我的家人心存畏惧,一面是又把杜十娘看成了一个待价而沽的货物。当孙富要高价购买杜十娘的时候,李甲的丑恶嘴脸就一览无余了!李甲的丑恶用心是一举多得,既摆脱了负担,又得了一大笔钱,这就是我们的谦谦君子!杜十娘最终明白,自我离开了一个小的丑恶的地方,最终还是逃到一个大的罪恶的地方罢了。她带着她对命运的绝望、愤怒、屈辱跳进了江里。她至死最终无依无靠。杜十娘是那样的爱生活,可是生活到底又给了她什么?——绝望!

杜十娘比茶花女不幸的多,因为她的一生没有遇到人性的完美的东西,而至少茶花女遇到了,这一点完美的东西让她的一生有意义。

还记得金庸名著频繁出现的经典语录:“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又或是作者的言语:“一颗只能用世间最涩的泪才能打开的心,曼侬莱斯特,应对玛格丽特戈蒂耶,最终仅有惭愧。”

月度读后感精选《活着》读后感3000字(篇七)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度读后感精选《活着》读后感3000字(篇七)”,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余华《活着》

活着,是一个很有内涵的词语。如果你问我是怎么理解?在没有看余华写的《活着》这本书前,我对活着,只是很单纯的理解为父母给我生命,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好好生活好好认识世界,这就是我对活着的理解。

看完余华的《活着》,我有太多的感叹太多的感概,但是又觉得很难去说,很难去表达。关于活着的话题。或许你会觉得活着这个话题很广泛,很严肃,谈起来会觉得有压抑感。余华的《活着》这本书,其实就是教你如何对生加以崇敬,如何对死敬而远之,如何去理解活着的意义。

首先,我来简短介绍一下故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事件。《活着》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由社会上的阔少爷变成了什么都没有的佃农的人生经历,由福贵少年无知到迷茫活着,然后是无视自己妻子的艰辛,无视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关爱,无视亲人们对自己的爱,也无视了自己对妻子对父母们的责任。完全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应该有的责任,也没有尽到孝敬自己父母,关心父母,爱护父母的责任。继续往下看,故事开始有了转机,主人公福贵从一开始无所事事的阔少爷慢慢转变成家里最重要的顶梁柱。看到这个转变,我开始对故事里主人公福贵的形象慢慢开始有了改变。

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死把福贵从生活中唤醒了。让他意识到自己没有了依靠,促使他要开始为谋求生而开始努力了。然后就是,父亲逝世之后,母亲也永远离开了他,对于母亲的逝世,福贵对自己有深深的自责,一下子失去了父母让福贵体会到了悲伤与伤痛。养育了自己的父母纷纷离开,自己都还没有好好地去孝敬父母,去关心父母,父母就已经离开自己。当福贵还沉浸在父母都逝世的忧伤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这时候传来了自己儿子有庆死亡的消息,再一次给福贵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看到这里,我感慨了一下,福贵是个很不幸的人,面对父母逝世之后,又要面对自己儿子死亡的消息,再次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当时,看到这一幕幕都觉得很伤感。主人公福贵的人生是很不幸的,活着对于福贵来说或许是件很痛苦的事情,面对亲人一个个的离开。想起自己,真的很幸福,因为我还活着。活着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这样说,读完了余华的《活着》我感受到了一种精神,感受到了一股正能量。福贵身边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的离开,一个一个的远去,主人公福贵仍然还很坚强好很乐观地活着,尽管他失去了情人之后,走的那段路很平庸,很艰辛。亲人们的离去,固然会对福贵是一种打击,但是重要的是还要勇敢坚强的活着,我们活着并不是为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自己。

《活着》这本书故事很简单同时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还有他从一个无所事事的阔少爷变成家里的顶梁柱,这一转变过程,带给我很多感慨。同时,书里有很多话都引人深思,让我们对活着这个简单任由内涵的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很漫长的,同时也很艰辛,也很坎坷。漫长的人生会遇到什么人会遇到什么事情,你是完全不能预测到的。但是能活着就是好的,活着需要有勇气,是勇气让我们可以勇敢面对所有的困难,所有的艰辛,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幸运的,和主人公福贵相比起来,我们还要告诉自己,要好好的活着,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珍惜父母带给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是属于父母的,我们没有放弃生命的权力。

所以我们要好好活着, 为了活着而活着。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算骨子里是个跳梁小丑也能拿个粉墨登场。余华先生的《活着》揭开了历史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他不为人知残酷且无奈的一面。沉重让人觉得痛,痛过之后却发现这不是一场梦。

福贵从天而降,幸运女神眷顾了他生命之初。福贵在当时可是一个标标准的富二代,家拥百亩良田,尚有父母健在,还有美丽温柔的妻子作伴,想那人生巅峰也不过如此。可惜,上天给他的终究是要还的。赌场一败,败的不仅仅是运气,败的是祖上基业,败的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福和贵。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财富转瞬间化为乌有,无论谁都会觉得他难逃一顿毒打,来解我们心中对他不成器的痛恨。可是作者在此处却表现得相当冷静,仅仅是写福贵头脑发昏,母亲哭成泪人,父亲气得卧床。一切似乎很平静,未有大动干戈。这或许是作者故意淡化这一场悲剧,因为这场悲剧是必然的,当然也为之后更大的悲剧做了铺垫。从此福贵不再福贵,有人说财富皆为空,人世间最痛的莫过于亲人的离去,然而福贵先失去财富,随后亲眼目睹一个个亲人的离去,他最终失去了一切,唯一没有失去的恰恰是他的名字福贵,多么讽刺。

悲剧都有起源,福贵的悲剧正是他自己。曾今他挥霍无度,目中无人,沉迷赌博,他忽视了亲人。随着他赔掉家产,亲人的逝去,他才明白自己曾今的福贵是有多么可贵,只是这明白的代价对他来说太过沉重,太过残忍。在这里我并不想细说书中那一个个鲜活个体的死去。因为在读到友庆去世时,我几乎是崩溃的。悲剧并不会因你的卑微可怜而对你高抬贵手。

多年以后,在一个烂漫的黄昏,有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依靠在一个叫名叫福贵的老牛上,夕阳的余辉触摸着他们布满褶子的脸庞,微风拂过,大地张开了他结实的胸膛拥抱着整个世界。老人跟着陌生人聊着从前,老人回首望去,全是自己二十岁的影子:骑着长工奔跑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在自家的大宅中与家珍嬉戏打闹,与自己年迈的父母亲吵着嘴说到这,老人眼角似乎有泪水划过,但老人并未显得太过悲伤,只是无限伤感。是啊,父亲母亲、家珍、凤翔、有庆、苦根,他们都走了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个玩笑把福贵弄得遍体鳞伤,但也只有他还活着,哦,对了,还有他的老牛。

倘若不是权贵欺压,有庆又怎么会抽血抽到干而死呢?社会吃人!时代吃人!人吃人!但是,福贵还活着,就像书中所说,他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神州大地上人类的生命仍在延续,虽然步履维艰,但他们却始终前进着,因为人类本身,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写这篇读后感时,距离读完《活着》已经过了一年多,可是我写到有庆,脑海中还是他可爱天真的样子,直到被拉去抽血抽到生命的终结时,我分明看到他红扑扑的脸蛋慢慢的没有了血色,不安分的双手渐渐没了动作我同情他们,他们都是活在历史悲剧的舞台上的鲜活个体,其中包括了福贵,虽然他是最不该原谅的,不该被同情的悲剧之源。他本软弱,但他从败光家财之后,却一夜之间变得坚韧起来,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曾今的浪子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沦落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步。浪子回头金不换,那股中国几千年农民的顽强生命力在他身上迸发出来。只是此时的蜕变并不能改变悲剧,为此我同情福贵,我同情他面对悲剧的无能为力。

时代风云变幻,社会也几经重构,永恒不变的是那孕育生命的土地,以及在土地上努力活着的人们。

可人总要生存,我们还是会选择活着。

福贵,我想如你一般地在暮暮之年守着时光的尽头安静地盼顾往昔,我希望那时的我已勘破无常、平淡地死去经不起太多磨砺的苦短一生终会走到尽头,活着便是生命之神真挚的馈赠,而我曾拥有过。如你一般地记得,我,曾是少年。

在这之前,福贵,我希望你能陪我活着,用活着去领悟人生。无常,如常。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与我们的无聊和平庸,幸福和苦难。

虽然不知前路如何,一直走下去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有时作出选择就意味着胜利。纵然要担当众多难以承受的苦难,但是依然要坚韧顽强。就像是福贵,尽管风雨飘摇,但他从未倒下,带着已被时间冲刷成黑白色的回忆,牵着那条新买的老黄牛,仍能从容的漫步与夕阳下,淡然地讲述过往。我想,这应当便是坚持的结局,生命的力量吧。

读这样的文字,让我们感觉到文字的乐趣,让我们知道自己当下的生存状态如何,让我们知道活着的真正意义,让我们清楚自己未来该如何调整重新出发!全文回味悠长,好似品茶一般,也许这正是小说吸引我的原因吧。

读完余华的《活着》后我突然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人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细细品悟,且行且珍惜!

最新读后感: 西游记读书心得3000字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最新读后感: 西游记读书心得3000字”,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叫《西游记》的书。我看了《西游记》的书。《西游记》是明朝的吴承恩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内容很丰富。里面的人物也写得栩栩如生。下面我来为大家说一下,我读完西游记的感受吧!

我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是,孙悟空的勇猛;猪八戒的自信;沙增的耿直忠心;和善良唐增。里面的人物可爱可憎,就像是真人在纸上。里面的故事都像真的发生了一模一样。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生动感人。更不可思议的是里面的妖精竟然是各位神仙的动物;或者,是他们的家人。我真不敢想象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接过书之后,我立刻就把书翻开,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这本书讲的是唐僧为了广传佛法,普度众生,一路上与他的三个徒弟斩妖除魔、不畏艰险去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唐僧先是救出了被压在五指山下,受菩萨指点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孙悟空又先后降伏了猪八戒、沙僧,他们三人一路上不畏艰险,经受住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共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取得了真经,从而他们也都修成了正果。读了《西游记》之后我深有感触,并深深地爱上了它。

我至今读过的书有很多,如:《海底两万里》、《水浒传》、《名人传》、《简爱》、《呼啸山庄》等等,但我最喜爱的还是《西游记》。说到这,肯定会有许多人会这样问我:既然你读过这么多,而且都是些名著,那为什么你偏偏选择《西游记》,而不选择其他的呢?

原因有二:其一是最明显的。那就是想《三国演义》、《红楼梦》、《简爱》等这些书都是初中、高中读的,而且书中内容复杂,对于我这个小学生来说,几乎都看不懂。而《西游记》就不同了,书中内容通俗易懂,没有多少复杂的内容。其二,就是《西游记》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

众所周知,《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师徒同心;这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师徒情深;这是一个挑战创新的团队,上下协作。唐僧为人和善、信念坚定,孙悟空聪明机智、爱憎分明,猪八戒憨厚纯朴,沙僧老实正直、勤劳肯干,白龙马吃苦耐劳、默默无方,四人各有所长,谁也离不开谁,一路打败妖魔,修成正果。

今天,我又重温了吴承恩的《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已经读过几次,但总是百读不厌。

《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不远万里、历经劫难,去到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在取经的途中,他们经历了凡人和仙人给他们制造的九九八十一难,但是唐僧一直非常坚定,即使就要丢掉了性命,也始终秉持他心中的信念,最后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在这个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现在我是一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如果有了难题就去回避,那永远也学习不到真正的知识,只有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我才能学好基础知识;等我以后走进社会,就更应该发扬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积极地想办法战胜困难,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书中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正经的故事,书中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先说唐僧吧,虽然他是一个不会武功的普通人,但他有远大的志向,尽管西天路途遥远、妖魔鬼怪众多,他仍然朝着奋斗目标勇敢前进,终于克服千难万苦求得真经。

孙悟空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他的火眼晶晶能够分辩妖怪的真假,他的如意金箍棒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屡立战功,为唐僧能够取得真经立下汗马功劳。

猪八戒和沙僧的表现虽然没有孙悟空完美,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特别是猪八戒又贪吃又贪睡,遇到困难不敢面对,但是他们对待唐僧忠心耿耿,遇到妖怪时全力出战、毫不留情。

读《西游记》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必须讲团结,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孙悟空在西天路上降妖除怪,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是西天取经第一功臣,但如果没有猪八戒、沙和尚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配合,孙悟空捉妖也不会那么容易。唐僧虽然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求取真经也痴心不改,师徒四人始终互帮互助、互谅互解才取得了最终胜利。联想到我们三年级五班这个集体,有的同学学习刻苦,有的同学性格开朗,有的同学兴趣广泛,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我们这些同学能够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就一定能够拾漏补缺、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通过阅读《西游记》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团结的重要作用,俗话说: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祝愿我们三级五班全体同学像一家人一样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小朋友们,那你们觉得里面谁最厉害呢?你会选悟空吧?在很多人的眼中,他会七十二变、能翻筋斗云、有降妖伏魔的本领,真让人佩服。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学他,他调皮捣蛋:大闹天宫、大闹地府、大闹龙宫;他不守规矩:偷吃人参果、几次要回花果山,要不是紧箍咒让他头痛难忍,要不是唐僧的教育提醒,他不会知错就改,更不会由从石缝里蹦出来的妖猴归正为名符其实的齐天大圣。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但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

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孙悟空在一个山前去偷妖怪的宝葫芦,只见它摇身一变,化成一只小蚊子偷偷地钻进洞去,此时妖怪正在说话,看那孙悟空两只眼睛直盯着宝葫芦,试图接近宝葫芦,他一眼看见了旁边倒酒的小妖怪,偷偷一棍打死妖怪,化成他的模样盗走了此宝。

那孙悟空可真能啊,而我却不如他,先别说智斗妖精吧,就连现在的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我都会撒娇地拉着爸爸得手,让爸爸帮我解决。

况且孙悟空不光是这一次,每次都会智斗妖怪,救出师父和师弟。而我呢?和他完全境界不同,所遇困难不同,他会用全力去解救他的师傅,实在不行才会请求别人,我却光顾着玩,心里想我有老师、爸爸帮我,而他却一往直前,不怕困难。

我以后一定要像他这样,遇到困难仔细思考,沉着冷静,不能半途而废,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出自罗贯中之手,也是 罗先生的代表作。这本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列为中国四大名著。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取得真经的故事,其内容惊险刺激,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让我佩服的还不止于此。罗先生还将这四个人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唐僧诚心向佛,心地善良,顽固执著,同时又因心肠太软而显得有点懦弱和迂腐;孙悟空正义大胆,勇往直前,聪明机灵,对师傅忠诚,全心全意,法力无边,让所有的妖魔鬼怪闻风丧胆;猪八戒虽贪财好色,又懒又馋,但从不缺乏善心;沙僧忠心耿耿,憨厚严谨,乐安天命。这四人各有各的特点,使《西游记》更加出名了。

书中不少妖魔倒是可爱可亲,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形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她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她的改邪归正,在于她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同愤于他受紧箍咒的窝囊气而欣喜他的有时妖性复发。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过,乃至宗教的虚伪性质也就彻底暴露了。

这个结局真好啊!但是师徒4人加上白龙马,他们在取经路上的艰辛我们是可以体会到的。那里面可怕的妖怪都成了他们通往西天的 磨 难,但是他们都没有退缩都敢于迎接,即使曾经绝望过但他们并没有灰心失望,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挑战虽艰难,但战胜过的喜悦又让我们高兴。这里面的诡计很多但都被识破,他们共有的坚持,让他们完成了任务。如果唐僧遇到困难没有坚持下去就不会遇到这么优秀的徒弟们,如果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之后没有坚持救师傅也许他的师傅就被吃了大家也都各自散了,这一切都是坚持,他们都选择了坚持并且还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然而对于那么幸福那么满足的我们遇到一些小事就不坚持就放弃了吗?不,我们要像书中的五人一样,坚持下去,也许就一定会取得真经。

《西游记》他宣扬了因果报应,佛法无边的迷信思想,但是在现实中的坚持,没有什么好说的,对坚持!!

《西游记》这部书让我明白:只要有梦想,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就能取得成功!《西游记》是一部不朽的古典名著,有什么理由能不让我们去读它呢?

这就是我的感受。我读了这本书后。我收获了不少。

[热搜读后感] 《白鹿原》读书心得3000字(篇二)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热搜读后感] 《白鹿原》读书心得3000字(篇二)”,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莫言说,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这么说来,《白鹿原》就是当之无愧的长篇小说,无论是在内容的厚度、时间的跨度还是风土人情描写的精度,无一不透露出小说的厚重感。

在那个民风淳朴的白鹿原上有各色人物,神话传说,还有各种神秘的奇闻异事,在白鹿原上演了从清朝末年到建国初期的沧桑巨变,故事跌宕起伏。

白嘉轩是贯穿故事始终的悲剧性人物,他生就是来遭受苦难的,娶了六房媳妇都离奇死亡,也让原本殷实的家里变得一贫如洗,村里的种种谣言,让他不得不为了父亲的夙愿跑到山里讨媳妇。总结自己的一生,用他的话说:我一辈子没害过人,没亏过人,没做过邪事恶事。但他最赏识的儿子恨过他,他从不当外人看的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怨过他,他宠爱的女儿不理解他。陪伴一生的妻子去世时正值瘟疫大面积传播,敬爱的母亲去世时正值乱世,两人的丧事他都只能草草了事。他生就一副庄稼人的性格,恪守着老祖宗留下的习俗,做事公正摸着良心说话,村里没人说过他一句闲话。

多舛的人生练就了他处世不惊温润不屈的性格,女儿为了革命理想离开他,甚至到死也未能再见父亲一面;大儿子孝文被下了圈套,与他反目成仇,堕落不堪;黑娃看不惯他太过挺直的腰,当了土匪后把他打成佝偻;他目睹了妻子母亲鹿三的接连去世;这些都没能将他打败,他选择了忍耐,选择了以德报怨。将命运加在他身上的苦难一一承受,又把践踏他尊严赐予他磨难的人一一原谅。他是白鹿原上最顽固最保守的代表,没人像他那般对世代流传的美德虔诚捍卫,他继承了这些,又把这些传承给后人。

白鹿原上最有反骨最执拗的男子要数鹿兆鹏和黑娃鹿兆谦。鹿兆鹏像是一个已经成型的家具,一露面就显得鹤立鸡群,在学馆的小孩子中,因为读书最高又聪慧,以致先生总是给他独自授课。黑娃则是个没上过学的愣头青。但他们具有同样的性格特质,两人的相见就注定了以后的羁绊,黑娃一看见兆海就觉得他亲切,禁不住崇拜起他来;在众多的同学中,兆海独独把不多见的冰糖、点心送给黑娃吃。

黑娃的一生让人扼腕,他具有反抗意识却仍摆脱不了对传统的认同,如果不是田小娥和兆鹏,也许他只是个平平凡凡的庄稼汉,依靠勤劳的双手过着恬静的生活。对爱情对女人什么也不懂的他,在小娥的引导下,生活轨迹开始偏离父辈眼中的正道。他带着喜欢的女人回家,因所为不被传统理解认同,他们被孤立了。他依靠自己的双手建立了他们的家,想象着以后也能拥有自己的小家庭。

在他跟着兆鹏进行反封建反传统活动时遭到追捕,他只得逃走,留下小娥孤单一人。此后,他当过兵当过土匪,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爱的人,每次路过就给她偷偷送去粮食和钱币,他不能给与她陪伴和安全感只好用物质弥补。再后来,他进了兵团当了营长,那些沉睡的潜质开始苏醒,他彻底改掉以前所有毛病娶妻生子并拜师修习学为好人,仍旧保留身上的义气和耿直,这时的他让人欣慰盼望他一直这么好好生活下去,但在心里仍旧担心他出什么意外。果然,起义胜利的果实被白孝文独吞并诬陷他,以致黑娃赔上了姓命,留下妻子和独子怅然一生。

兆鹏完美的无可挑剔,他出场的不平凡,似乎注定了他要书写一个传奇。他有自己成熟的思想雄辩的口才并具有很好的行动力,生来就是领导别人的。小说中有关他的事迹描写不算多,他的出现总是突然的,每次都是遇到困难在逃亡或在执行某项任务,他的脚步与行踪推动故事的大背景向前发展。他有勇有谋,目标明确,没有犹豫与迷茫,所有遇到他的人就被他的气场与魅力俘虏,黑娃崇拜他,百灵崇拜他,父亲拿他没办法,土匪头子大拇指觉得他是个硬汉。他果然不负众望,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田小娥和白灵是白鹿原上最具反抗意识的女性角色,见识和机遇的不同决定了两人不同的生活轨道。

田小娥本是一个财东的小老婆,漂亮妖娆,遇见黑娃后,她不满生活如此,大胆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但采取的方式为礼教所不容,因此她被世人唾弃,和黑娃两人在窑洞里离群索居。黑娃走后,她被鹿子霖玩弄利用,和孝文双双堕落,说她不忠也好可怜也好,她一直都是缺乏依靠没有安全感的孤独女子。她没有白灵的知识和勇气去追求建立自由民主世界的理想,也不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她只想有个人依靠取暖,一直伴她左右。

她是封建礼制的受害者,不能主宰自己命运,与命运抗争的后果也让她承受不起。在窑洞独居的生活,依旧摆脱不了别人的闲言碎语和不轨之心;她不被代表传统的祠堂接纳,受过鞭笞,无论是心理还是肉体上的;鹿子霖借她之手给孝文下套,煞了白嘉轩的尊严;没人顾虑她的死活,鹿三将这黑娃和孝文不肖的罪过都加在她身上。她死后把所有的冤屈与不平都变成报复性的灾难降临在白鹿原,灵魂借鹿三之口发出与命运抗争的呐喊。

白灵是幸运的,生在殷实的族长之家,成为白鹿原上第一个去学校读书的女孩。她的率真、有主意、无所顾忌、聪颖天资从小就显现出来,父亲送她去上学本是宠着她的性子,没想到知识的启蒙极大地激发了她骨子里的硬气劲。她远离父母只身去了县城读书,在那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开阔了她的视野冲击了她的思想,她不愿只做一个只知相夫教子的平凡女子,投身到自己热衷的理想中,她和兆鹏一样,果敢机智,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造就了这位奇女子。

说起她,就不得不提她与鹿兆海之间令人惋惜的爱情。两人竹马青梅有共同的思想,是兆海带她领受革命思潮的影响,他们以硬币为证相约为盟,兆海参加了共产党,她参加了国民党。造化弄人,阴差阳错,当他们分别转了党派,再次相见时,遗憾地发现,投身革命的热忱已经淡化了感情,尽管依旧相爱,但谁也不愿为彼此放弃自己的信仰。这时,兆鹏就理所当然的代替了兆海在白灵心中的地位。

朱先生是清朝的最后一批举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上晓天文下知地理,风俗人情洞若观火。他只是个儒雅书生却有巨人的精神,德高望重,被大家奉为神明,是白嘉轩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人。生时禁烟毁罂粟、只身劝退清兵总督、放粮赈灾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视如己出,被他教过的学生兆鹏、黑娃始终惦念着他的恩遇;知道自己行将就木,把后事安排的井井有条,把死后的各事全都料到了;死后前来吊唁的排起长队,相互回忆着他的奇闻逸事。黑娃的挽联独到的总结了朱先生的一生: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鹿子霖是白鹿原上的风流人物,生前桃色事件不断,心里老是算计着,把白嘉轩当成最大的假想敌。当他和小娥的事情败露后,白嘉轩用族规惩戒了小娥,他怀恨在心,借小娥之手把孝文身上的邪恶全都引发出来,卖房卖地抽大烟以致沦落到乞讨的地步,给了白嘉轩致命一击。当了乡约,跟随田福贤作威作福,欺压乡民。践踏大儿媳妇的尊严,以致她心理防线奔溃,发疯至死。到最后大儿子一直下落不明,小儿子英年早逝留下年幼的小孙子,在内战画上句号时,他被吓破了胆,精神失常。

《白鹿原》里刻画了许多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他各自的人生,许多人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陈忠实不求结局完美,只是让人物顺应历史自然的选择,尽管我们对白灵和兆海的死惋惜,对黑娃和小娥的死遗憾,对鹿三和孝文媳妇的死同情。《白鹿原》的故事结束了,历史悠久的白鹿原依旧静静地伫立在关中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