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普通逻辑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3-26

普通逻辑读后感1000字(模板6篇)。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普通逻辑读后感1000字(模板6篇)》,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普通逻辑读后感(篇1)

《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主要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现象进行深一度地分析。9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中国社会在此期间进行了社会转型。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逐渐开始进入了耐用消费品时代。社会中的资源配置从扩散到重新积聚的趋势,全球化趋势以及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的过程这三个因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由于中国社会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贫富悬殊逐渐拉大,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失衡,由此也导致其在社会权利上的失衡。

农民在中国人口中占了较重的比例,农民辛辛苦苦地种地,到头来却只有微薄的收入,他们在利益的追求中处于弱势地位。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地来到中国,出于对劳动力的需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愈越发多了起来,农民工干了一年拿不到工资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形成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格局,归结其原因也是社会权利的失衡。

由于市场存在失衡的现状,所以作者在第2章中提出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其中如何在强弱力量不对等的关系中保持一种利益大致上的均衡,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劳资关系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不对等性,被雇佣者处于不被保护的状态,因此签订劳动合同,完善《社会劳动保障法》是一个必然趋势,其次要成立保护劳动者的社会组织,而且工会组织要切实发挥其作用。

在谈到社会结构与利益博弈时,作者提到了扩招与失业。一方面高等学校每年在增加录取人数,另一方面,每年从大学毕业,面临失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照理说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应该更容易找到适合的工作。为什么会出现扩招和失业并存的局面?原因在于中国的传统教育在大学实践中的失衡。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大学的扩招意味着延长了一部分人失业的时间,并因此对整个社会的失业状况起到了一定的减缓作用。

在现今时代,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贫富失衡利益失衡权利失衡,似乎正是一个社会运作的逻辑。这样的逻辑是有失公平的。这样的逻辑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加以整治的。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期待看到贫富差距的缩小,单位个人的权利增大,这是作为公民的简单诉求。

普通逻辑读后感(篇2)

每天抽一点时间,花了接近十天左右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面对这么一本只有280页不到的书籍,而且是通俗化语言的书籍,本应该可以更快看完的,但是中间被经常性打断,无奈,最终却花了这么多天才把这本书看完。

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总会让我想起很久之前一些经济学家做个一个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到底是金融立国还是实业(制造业)立国,前者以美国为例进行了全方面的阐述,后者以德国为例从各个角度进行剖析。他们慷慨激昂,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为自己的立场各抒己见,争取这次辩论赛的胜利。

看完之后,我觉得都很有道理,而我这么一个门外汉,显然没有反驳任何一方的根据。最后只能恨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并以无论是金融立国还是实业立国,我觉得能够让社会进步,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并竭尽所能的为每一个人提供最好的保障,这是我等平民所深切关心的事情。

这两个国家都是我非常钦佩的国家,一个是制造强国,一个以严谨为傲的民族,百年企业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文化,在这个国家前进路上的同时深深的影响着他们;一个是金融帝国,一个世界超级大国,一个金融思想前沿,科技发达的帝国,虽然它会发生金融危机的事件,但是仍旧影响不了它在世界之巅的位置。

看完这一本书让我感觉到一个制度法律和金融方式的变革有多么的了不起。

一个法律制度完善的国家会让他们无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制造还是虚无缥缈深不可测的金融发展更进一步,而它们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促使法律制度的进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不断出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这个货币出现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情,这对当时以物易物的交易环境产生了多么重大的变革,让交易变的不再那么的麻烦,不用考虑用自己的牛换成养,再换成猪,最后换成自己想要的衣服。

在英国夺得世界霸权之前,由于金融的发达,让他们可以以更低的利率获得更多的贷款,赢得战争,最终称霸全球几个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而其最为成功的东印度公司更是为以后的股份制公司埋下了铺垫,促进了今后的商业的发展。股份制的发明无疑是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并不亚于我国的四大发明。

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公有制,再到后来的部落再到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单位,并传到现代。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我们生产力提升的结果。而家也成为我们温馨的港湾,成为世间最美好的地方之一,然而,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家庭反目成仇的例子,甚至反目成仇,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利益的原因。我也同意作者个观点,那就是家庭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不应该是一个有商业气息的战场。而养儿防老虽说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却成为更多问题的起点。一方面,孩子只能是百善孝为先,言听计从,活不出自己的自由,没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利;而另一方面,父母亲到老了,也不一定能够百分百得到可靠的保障,有的甚至被遗弃。当然,孝顺是我们的美德之一,是我们应该倡导的,更是在他们老年的时候。但是,这也反映出父母害怕自己老无所依状态的出现,所以,不仅要给他们灌输这个道理,还要多子多福。

这个也从侧面反映出,金融等手段的不发达而出现的问题,如果有发达的保险业和金融保障体系,他们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因为没有他们的话,他们即使到了老年,经济生活也不要有任何的担忧。

于此,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去爱这个小孩,如何让家庭充满爱。而我们社会中的市场也是如此,正如作者所说:当一种经济夹杂着其他因素友谊、情感和亲戚那么,只会污染人类关系的灵魂。从人类的经验看,经济交易留给市场,感情交流留给家庭,这是最好的一种安排,也是市场化分工发展的总趋势。

现在我也就明白我们公司旁边的一个几十亿的企业,老板为什么情愿给他亲戚一些钱,也不让他们去他公司上班的原因。

简而言之,没有金融,我们能够生活下去,但是有了金融,但是会让我们生活的更好。

普通逻辑读后感(篇3)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1000字: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特别是有关专业的书籍,都只是浅尝辄止,闲时翻翻。但对这本秘书长荐书的阅读,我一开始就把它作为一项学习任务,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抛却闲散的阅读习惯,一鼓作气,用几天时间通读一遍,果然有很多感受,但也仅仅是收获一些金融的表层知识,金融这门学问高深,理论复杂,对于我来说,完全弄懂还是有相当难度,其中的感受也仅仅触及皮毛。

这本书分为五部分,并且各个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不像小说一环扣一环,也没有涉及太多专业的学术讨论,在了解本书大致框架之后,我首先认真研读了作者所写的新版后记,通过后记,我重新定义了金融的概念,更新了之前错误且片面的认知。这应该是我读此书的最基本的一个收获。

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社会上有了一个流行的说法,认为虚拟经济是泡沫,实体经济才是重点,只有制造生产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产出,才能创造价值。实话说,由于被现象迷住了双眼,对金融的相对陌生,也让我在这种错误的观念里沉沦,直到陈教授一翻对症下药的疏导,才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首先,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对立予以否决,陈教授认为,没有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金融业,金融也是实体经济,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消费者与生产者生活得更加幸福。因此,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只要能给他人增加幸福感,就是在创造价值。对于价值创造,应该以人的效用增加来定义价值、定位价值,而不是以是否生产实物来判断价值创造,譬如医生虽然没有生产实物,但是能治好病给人带来健康,使人的效用增加,所以也在创造价值。

在这里,增加人的效用是一个新鲜提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金融虽然不直接增加物质的总产出,但是通过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跨期配置收入与消费、平滑风险(譬如保险)事件给生活带来的冲击工具,让人们不至于一时饿得难有生路、一时收入多得无处可花,使每个人一辈子的总体效用达到最高,金融交易虽然没有直接生产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却使人类社会的整体幸福感、整体效用大大增加。读后感·因此只要是在从事增加人类效用的经济活动,都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只有工业和农业是实体经济而金融等服务行业是虚拟经济。

基于社会大众以及主流政策对金融的定位,陈教授希望本书能够帮助社会大众消除对金融的误解,他认为金融作为现代社会、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会因为一次或几次危机而中断或者消失,恰恰相反,危机有时甚至是金融业必要的消毒、清毒过程,为其接下来更健康、更深入的发展奠定基础;他还认为真正理解经济学、理解金融逻辑的决策人,应该说的是“重点发展金融经济,放缓发展实物经济”,当然这个观点不一定对,实物经济与金融经济孰轻孰重,这绝非某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绝非是这么简单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

普通逻辑读后感(篇4)

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总是会碰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状况,起初,你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去处理去应对,那些麻烦看似迎刃而解,却是蛰伏了起来,在你深陷其他事情的时候,突然出现,给你一击,使你焦头烂额、不知所以。最终,你每日匆匆忙忙,却越来越迷茫。这一切存在什么内在联系,是平时没有注意的的,却实实在在影响我们工作生活的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做事的逻辑: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这本书。

首先,这本书给我介绍了关于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即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第一象限自然是我们应当立即着手处理的事情,但是同时应该在第二象限上尽量分配时间和精力,防止他们落入第一象限,这样才能让事情得到合理规划,让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有条理的完成工作。简单说来,就是多做要事。避免急事,拒绝琐事,少管闲事。

平时工作中经常遇到一种“两难”的境地,譬如需要去某某仓库调货,数量偏大,这时小车拉不下,大车这几日则偏偏没空。一般的情况是,先联系销售看今日是否必须发出,不用发则可以延期移库。然而,拖到明日,同样的大车没空,小车装不了。事情并没有正确得以处理,只是由第一象限滑入第二象限罢了,翌日,你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应付日益繁重的愈加紧急也愈加重要的事情。

此时,亦有另一种方式,先看这批物料是否整票出库,如是则可安排车子去那边自提,缺货未必等于必然调货。虽然如此,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处理,如车队需要作出调整,外仓库需要沟通准备,确保按要求发货。无论如何,事情得以改变,这就是跳出了固有的思维定式。

跳出思维定式,就是要创新,然后创新并非越新越好,而是一种自我突破,要求我们调整视角,多角度地看问题,才能在极端情况下在平时不注意的角落里,作文发掘更多的机会。清晰的逻辑、严谨的思维,在处理复杂的工作中尤为难能可贵,遵循这这种正反馈系统,人的情绪和行为相辅相成,状态和成效层层迭代,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得到了锻炼。反之,我们无非是从“忙”到“茫”,实质上没有任何思想境界上的提升。

一个人的进步,不在于读了多少书,学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有没有得到思维和认知的提升。学习的本质是对知识的整合,如果所学不能成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不能裨益自己的思维,不能成为自己分析处理问题的工具,那么只是占用大脑空间的垃圾文件而已。

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容易,但是持续做正确的事并不容易。好在通过这本书认识了逻辑的作用后,我们可以首先认识世界,其次认识自己,然后改变自己,最后改变世界,这也是本书教授我们的符合逻辑的做事顺序。

普通逻辑读后感(篇5)

内容简介:本书从深入浅出地从财富的常识和逻辑谈起,为读者化解了竞争、制度、分配、资产负债、创新等一贯专业严肃概念的理解障碍;又从实用主义角度分享了作者对财富的来源、贫困的根源、经济危机、理论的天真等深刻话题的常识反思。作者从常识性角度出发,痛贬思想界、学术界、经济界、管理界化简为繁、故弄玄虚的时弊。他历经长久的思想苦旅,以财富的逻辑和逻辑的财富两个辩证统一的话题统领全书。第一部分是作者谋求财富成功事实经验的分享,是财富的逻辑。第二部分从观念和思维入手,回归财富本原,深涉人性、道德、政治经济,是逻辑的财富。

财富的逻辑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财富”所包含的一切信息,几乎就是“庸俗”的代名词,而过分地强调“直觉”对于发现真谛的作用,不单是对圣人君子的侮辱,而且即使是对于普通俗人,把人的认知能力降低到动物的层级上,也难免遭人诟病。问题是我确信自己是个俗人,就像我确信自己是个男人一样不容置辩,因此我确信自己并没有发现真谛的般若智慧。真、俗二谛本来就是佛家之言,因此作为俗人的我和我们,就只能相信龙树菩萨的抽象解释,而不能虚妄地将它们世俗化。正是基于这些理由,作为俗人的我,用语言文字表达并且企图让常人用常识能够理解的关于财富问题的所有阐释,它所能达到的境界,充其量也只能是俗谛。

财富的逻辑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财富的逻辑》便是这趟思想苦旅的其中一个结果。在一年多断断续续的创作中,有两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我。一是思想学说如何突破时空的局限,明知不能永恒而磨蹭一些时光;二是在寻找财富的逻辑的过程中,如何防止跌入功利主义的陷阱,以免沦为财富的奴隶。为了突破第一个困扰,我选择了回归本原的道路。尽管难免原则空泛,但窃以为谋万世者必先谋大局,技术细节虽然决定成败,但只有本质的东西才能经受住时间的冲洗。对于第二个问题,掩卷之际仿佛已经不是问题。在普遍贫困的世界,普遍贫困的人们本身就已经是财富的奴隶,《财富的逻辑》费尽心思的目的,无非是为解除人们的镣铐而提供一把粗糙的钥匙,以争取或恢复人们的主人地位。诚然,财富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对于已经富起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们来说,财富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但对于深受贫穷困扰的普通大众,财富在多数时候首先是目的,其次才能成为改善地位谋求幸福生活的手段。世界和人们并未富裕到可以漠视财富,因此功利主义在可以想象的未来仍然主宰着世界和人们的行为。功利主义在道德王国备受鞭笞,但在现实世界忽略功利主义,则难免天真。恰恰是天真,毁掉了人们改变自身处境的众多努力。

普通逻辑读后感(篇6)

《超越无穷大》的作者是尤金妮娅程。她是谢菲尔德大学数学领域的荣誉研究员,她的人生目标是让世界摆脱对于数学的恐惧。本书釆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描述数学的逻辑。

本书以希尔勃特旅馆悖论切入:假设你有一个吴强多单间的旅馆,并且已经注满了人,这时又来了一个人,请问这个人有没有地方住?答案是有的,我们可以让1号房间的人搬到2号房间,2号房间的人搬到3号房间,n号房间人搬到n+1号房间。这样1号房间就空出来了,新来的人可以住。这看起来是个悖论,但论证过程没有丝毫的漏洞,唯一的问题就是与我们的直觉不符。我们过于习惯与思考有限的旅馆了。接下来作者证明了,无限大不是自然数。无穷的定义是无穷+1等于无穷,无穷+无穷等于无穷,无穷一个自然数还是无穷。而自然数满足:在等式两边同时同一个自然数等式仍然成立。显然,若无穷大为自然数,+1等于同时减去会变成一等于零,所以会出错。所以无穷大不是一个自然数。接下来作者证明了,实数是不可数的。作者用了一个格奥尔格康托尔提出一个聪明的技巧,就是康托尔对角线论证。假设有一个旅馆这个旅馆要零到一这个区间内所有实数相对应的房间。而且我们不能按照房间号的大小顺序,让客人住进新的房间即让原本住在最小的小数号房间的客人入住1号房间,然后以此类推。这不行,因为就像没有最大的数字一样,并不存在最小的小数。下面作者给出了康托尔对角线论证的工作原理。第一步到第1号房间问这位客人原本的小数房间号小数点后第一位,然后把第一位+1。第二步去2号房间问这位客人原本小数房间号的第二位数字,并+1。第三步去3号房间问这位客人原本的小数房间号的第三位数字+1。并且以此类推。问题出现了曾经住在我们通过加一构造的这个小数房间的人去哪儿了?这位客人被转移到了哪个编号为自然数的房间?这个人不可能在1号2号3号4号5号或者任意n号房间。综上所述实数是不可数的,但是有理数是可数的,所以无理数是不可数的。

作者还论证了,可以让无数双鞋子整齐排列并且让每只鞋子匹配到一个自然数。可以让n号的左鞋子来放在2n-1的位置上。把n号的右鞋子放到位置2n的位置上。但是袜子不能这样做,我们有无数双袜子,我们把他们和鞋子一样排成一排。但是,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并不存在左袜子和右袜子这样的说法,因为左脚的袜子和右脚的袜子看起来是一样的,我们并不能够指定哪只排在前面,因为此时产生了决策疲劳的问题,无论是小的决定还是大的原因都会让人疲劳。做出无穷次选择是否可行,这个问题在数学上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当前它被称为选择公理。

《超越无穷大》十分有趣并且数学零基础的人也可以理解并接受。我推荐大家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