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参考]《主角》读后感1000字模板

发表时间:2023-01-09

《主角》读后感。

如何让自己撰写的作品读后感更有新意呢?作品这部作品相信很多人是阅读,他的故事情节不禁让很多人感叹人生。读完作品之后,里面的的相关情节让人不断地回味!我们不妨写一篇读后感。急你所急,我们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主角》读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主角》读后感 篇1

从开始忆秦娥就不喜欢刘红兵。年幼时不堪的屈辱和意外目睹舅舅与胡彩香的苟且之事都深深影响着忆秦娥。只能说她年幼的心灵深处受到的伤害远远不是周边人所能体会的。加之文化水平不高,缺少人生导师,她对性和爱的关系是懵懂无知的。初见她就不喜欢刘红兵,甚至是厌恶这个张扬的花花公子。刘纵然是死缠烂打,如影随形地跟随忆秦娥,但强行地介入忆秦娥的生活,一厢情愿地追求秦娥,依然不能打动她。最终是迫于周边压力,秦娥才勉强接受刘红兵。这样的婚姻怎么可能幸福?忆秦娥始终是那个不懂爱的单纯的傻丫头。刘红兵的出轨与她的婚姻态度有极大关系。遇人不淑,没有文化,加之性格缺陷,忆秦娥的婚姻必定是失败的。第二段婚姻也让人嘘唏不已。忆秦娥始终是个被动者。追求画艺的“野人”石怀玉,对她一见倾心,便使出百般手段疯狂追逐。感动于画家对自己的爱,被画家的身上的狂放不羁所吸引,画家的种种善举打动了她。她接受了,但却没有看到双方三观不合,互不理解,文化差异大。表面看石怀玉的自私造成了秦娥第二段婚姻的失败。其实秦娥和画家的互不理解才是悲剧的根源。秦娥学艺专注,能吃苦,且心地纯良,上天眷顾她,让她拥有美貌、身段和灵性,她成了角儿。但她却没有成为生活的角儿。

《主角》读后感 篇2

看后什么感觉,就是自己在看书之前千万不要看评论,不要看评论,不要看评论

很喜欢作者写的这个忆秦娥,甚至做梦也能梦到,但是在梦里,我总是看不清她的脸。也许就是这种朦胧美更让人无法自拔。

她从一个易招弟到易青娥再到忆秦娥,这40年的风雨历程,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从一个放羊娃因为自己的舅进了县秦,又因为自己的舅,自己去烧火做饭,在做饭的时候也自己迷茫。自己既不想做饭,有感觉自己任命算了,有感觉自己特别不甘心。就在自己迷茫的时候苟存忠找到了自己,收她为徒,就这样一代秦腔皇后就演绎之路正式踏上征程,巅峰的路上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调到

以后都不要在读矛盾文学奖评的书了,都是太苦了,看着前面感觉特别好,看着看着,感觉我也特别喜欢这个女主角,太完美了,很喜欢这个小说,然后就上豆瓣搜这本书,看一下评分和评价怎么样,可是跟我想的不一样,评分居然就7.4分,又看了评论,评论里有个剧透的说到和刘红兵结婚,还有石怀玉,婚姻都不顺,说后面的1/3不太好,我可能就有点带着想法看完了,总共花了有5天时间,感觉自己真的很喜欢这个虚构的女主人公,甚至自己都想去帮她,

我在工地上班,自己闲下来就看看书,手机下载一个蜗牛读书,读过几本之后就看在读榜第二的《主角》,

1、我特别喜欢女猪脚

2、特别替忆秦娥惋惜,甚至是一种嫉妒他们

3、以后不读矛盾文学奖的作品了

《主角》读后感 篇3

《主角》读后感1500字:根据朋友推荐,看了陈彦写的《主角》,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字数挺多能把那么长篇章剧情,人物个性都描写细致挺不容易了。前几章看下来写作手笔和气势和那些历经历史沉淀的大家比如严歌苓的文字有点类似和韵味。

但是看着看着就缺失了厚重,前半部分还是写的很细腻深刻的,后面开始就浮了结构细节等等都不够了。尤其是后面有些为了交代清楚人物心理和活动细节有点拉杂,太多刻意安排,比如以孩子内心独白一个章节,比如以竞争对手内心活动为一章的描写,看似把人物心理交代得很清楚,其实有些过于清楚了反倒显得不够深邃,作者不是很善于通过事情,语言描写非主角的人物内心和性格。很像现在网络流行的连载剧一样的番外,这样感觉拉低了一些矛盾文学奖的层次了。

隔了半个月,很多东西想不起来了,感触最深的还是关于人,关于管理体制。我从一本写人物,写时代写艺术人生的书里,看到了管理,也说明我另辟蹊径。主角的名字叫啥差点忘了,忆秦娥,艺名。讲述了一个艺人的成长,经历的艰辛,别人的帮助,众多的伯乐,以及牺牲,牺牲了自己的家庭,未尽到为人母为人子女的责任。里面还讲述了为艺术而活的舅舅,不管是在监狱在什么情况下都很专注的敲鼓,为了敲鼓忘记一切也只追求敲鼓和秦腔的完美呈现。也可以看到,世间轮回,经典的东西永远经典,比如开始唱秦腔,一阵子唱革命样板戏不允许再排秦腔这种经典的戏曲,一直到十来年运动结束,革命样板戏没落,发现一代演员都丢失了传统戏曲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忆秦娥在正需要学习的时候没有科班学习样板戏的机会,有的是勤奋,吃苦耐劳和好嗓子以及心思端正,所以被几个老艺人联合培养了。

那时候人的目标就是熬,干什么都是闹一阵,闹一阵之后过去了,一切就会好起来或者不再坏下去。放到现在是不是也一样,不过从闹各种斗争活动转化为各种经济活动。那时候的口头禅是,忍着忍着,过一阵子就好了。这是通俗的人生哲理,很多感情,很多事情,很多磨难,都是忍着忍着习惯了,改善了也就好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忆秦娥出名之后,在一个集体大锅饭的剧团里,主角戏份高,拿得工资和配角以及龙套一个薪水,并且因为演的多特别容易出现演出失误,有一个人专门记录失误的,往往主角还被扣了更多的钱。忆秦娥是以“瓜”的内心出现的,别人争抢主角,她沉浸在能活下去,能吃饱有工资领,还能看孩子的生活里,一点也不羡慕,谁爱当主角谁去当好了,反正当不当主角都是那么多钱,她演出最累,每次白蛇包头武戏结束她都吐的天昏地暗。但是她的瓜也让她内心单纯的去品味戏曲,练功夫,人物表现都拿捏的最好,天生就是一个主角的材料,心思不够八面玲珑反倒让她在专业上独树一帜。但是剧团的管理又造成她挑了大梁相当于养活了全剧组的人,拿着最低的工资,不改革这种体制怎么能激发人的创造性呢?连忆秦娥都并不想演戏了。后面剧团改组,各自寻找出路下海她才真正的靠着自己的才艺养活了一家子人。那时候的管理忽略了人性,干与不干一个样,干的好不好还是一个样。

结果大家都不爱干最终是大家一起被淘汰剧团拍不出戏,没有演出,演出没有观众,不过多久市场自然淘汰。由此想到我们办公室,上班有唱戏的,聊天的,也有工作的,拿得工资差不多,奖金都是一个月,如果唱戏的工资高的话她奖金都还更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吭哧吭哧的干活?凭借着一腔热血?人都是学好不容易,学坏特别简单,如果都这样对比那么将来我们大家一起走向灭亡走向解散。但是现在没有人去管这些。因为有更差的典型大家都还觉得自己的违规是那么的高风亮节,因为永远有一个更差的在那边。

另外想到任正非写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的时候,一放面关注公司退休员工问题,同时也不能让退休员工的高福利拖死公司,这是一个企业发展不能意气用事,只考虑情感,贡献而不考虑现有价值。如果现在员工的积极性不能被激发,不能去创造,老的退休员工之前创造过价值的员工的福利并不能保障。公司不能没有人情味也不能是福利院,原来有贡献并不能享终生,世上并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难道之前的五年做了很多订单,有了很多销售额,后面五年可以闲着被当祖宗供着吗?人不能寻找自己当下的价值,就是虚无。

《主角》读后感 篇4

我喜欢的书籍有很多,其中最喜爱的一本书是《我是最佳主角》。它是我在图书馆借阅的,作者是李文英。它,感动了我、鼓舞了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描述主角忠忠到乡村生活,使他乐不思蜀。不用上学、不用写功课、也没有妈妈紧迫盯人,还拥有一大群玩伴。这才像度假嘛!忠忠乐呵呵的说,每天生活就像小野牛一样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主角忠忠虽然有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我们也不能像他一样,因为只要一玩过头,开学之后就不容易收心了,老师也经常提醒我们:玩要认真的玩,读要认真的读。

而我最感动的另一个场景是,和事佬望着姨丈渐行渐远、逐渐融入车群中的银色轿车,主角忠忠的心情变得好轻快,他知道爸爸一定会回来,爸妈之间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因为妈妈脸上的灿烂的笑容已说明一切。而他,也会以崭新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学习之路,以及生活上的每件事,做个脚踏实地、认真负责任的孩子。

看完这本书,我非常感动,因为忠忠的爸妈吵架,他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也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此刻,幸好忠忠的阿姨出现,在这个非常时期教了忠忠、君君很多道理,一步步使他们爸妈之间的关系好转,最终也和好了。

《主角》读后感 篇5

一个女孩子从小到大在秦腔这条路上“笨拙”的成长,成为一代名角,靠的是稳扎稳打以及“钝感力”(也就是文中的傻)。秦腔是我们的传统艺术,在外来文化冲击的年代中有坚守的人,才有现在传承,向他们致敬!

且看了这本书,对秦腔也有所好奇,去搜了一些资料看,也是很受益啦,一本书不仅仅是塑造了人物还有传播了秦腔文化,难能可贵。

至于角色所带给我们什么,偷个懒就摘录出作者所表述的真挚话语——

1.角儿,也就是主角。其实是那种在文艺团体吃苦最多的人。当然,荣誉也会相伴而生。荣誉这东西常遭嫉恨怨怼。

2.其命运与社会相勾连,也与大千世界之人性根底相环扣。

3.一个主角,就意味着非常态,无消停,难苟活,不安生。

4.要当主角,你就须得学会隐忍、受难、牺牲、奉献。

5.唱戏是愉人,唱戏更是布道、是修行。

6.我写她,是时钟的敲击,是现实的逼催,是情感的抓挠,也是理想主义的任性作祟。

书中很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揭露人的暗面让人不禁思考,“每就是傻笑一下,装作不懂、不解,回避不理也就是了。”这是经历诸多主角的态度。放下也不是放下,是原谅,是一种看开的慈悲善心,大智若愚,难得糊涂。

《主角》读后感 篇6

这本书因为获得今年的茅盾文学奖备受瞩目,于是也被我加进了书单里,都说这个文学奖是中国文学明珠中的明珠是没错的,我觉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中很多获奖作品都很像看电视剧。这部也不例外,加上作者陈彦的文笔非常幽默,生动,带点嘲讽,读起来虽然是大部头也不嫌长,感觉就像一位默契的好友陪你走完了一段挺长的路。

首先主角这家人的名字就挺有趣,大姐叫易招弟,二姐叫易来弟(她后面接受大师的意见改名叫易青娥,后来直接叫做忆秦娥,这预示着她以后得成就会很大),后来还真的有了个弟弟叫易存根。忆秦娥小时候最希望自己能放一辈子羊,包括她后来成了秦腔皇后,去过中南海,曼哈顿表演,仍然眷恋着家乡,回去仍然会回带着父亲留给她的小羊去山坡放羊。

原本我没好好看过任何一场戏,没听过完整的一段秦腔,但却在这部书中描写唱戏的场面中感受到秦腔最精彩的灵魂。

最初忆秦娥通过她舅的“走后门”到戏班当学徒,她舅虽然很关心她,在戏班敲的一手好鼓,但却是个爱惹事的货,因为失手用道具火炮把人炸死,进了局子。她就被送到了厨房当烧火丫头,虽然当时她对自己的挫折没有很深的感受,反而是她的两位老师很难过,告诉她不要放下了练戏。小忆秦娥反而很喜欢这样一个人的宽敞空间,而且虽然她其实不喜欢唱戏,但还是照着老师说的,对着火苗练习眼神动作,每天练棍子和腿功,比任同龄何人都有耐心,都有毅力,因为她比较一根筋,她终于等到了上台的机会。只见她把“烧火棍”往空中一抛,然后一个“吊毛儿”,一个“飞脚”,从身后将棍子稳稳接住,再然后又是一个“卧鱼”接一个“五龙绞柱”,让台下连连鼓掌叫好。所以布袋子是装不住锥子的,她接下来就会成为主角。

她的第一部主角戏是《白蛇传》,需要一段感情戏,而且对手戏就是团里和她最般配的封潇潇。她也很喜欢他,只是她有过被“糟蹋”的经历,所以总是和他保持着距离。不过这部戏还是为她夺得剧团的头筹,并且有了从乡下剧团去城里深造的机会。而且她还遇到一个总是缠着她的高干子弟刘红兵,他总是自以为是她的男朋友,而且封潇潇也信了。这让忆秦娥哭笑不得。

到了城里,忆秦娥名气越来越大,成了省城剧团的台柱子。她发现自己还是甩不掉刘红兵,即使用她的飞腿有次还打掉他的牙,他还是过了三天又来了,不管到哪里唱戏,他都跟着当保镖。有次乡下剧团的老师来看她,她问起封潇潇,没想到听说他已经变了个人,整天喝酒而且和另一个女人好上结婚了。刘红兵终于熬垮了他的情敌,他对忆秦娥的感情也从原来的征服欲变成后来的体贴无微不至,能容忍她的各种不配合不理会,最后她终于接受了刘红兵,和他结婚生子,然而这还只是这本书的一半,后面她的情感生活遇到很多波折。

忆秦娥作为主角,名副其实,因为换做剧团里最妒忌她的演员都知道,这些苦自己是吃不了也不愿意吃的。而且她一个人撑起了来投靠她的亲戚好友和剧团人的花销,包括她那放出来的舅。她还收养了一个很像她年轻时那个“烧火丫头”的女孩,作为她的继承人。

最后的结局很感人,那个两次给她改名两次给她写剧本的著名剧作家秦八娃老师,这次分别给她和她的养女写了剧本。她记得小时候没读过书也不识多少字,还是秦八娃老师告诉她好歹要把她名字的这首诗记住,于是她一根筋的记住了李白的那首“忆秦娥”,还拼命看了很多八娃老师推荐给她的名著,并且现在也没忘记。

八娃老师给她写的剧本就叫“忆秦娥”,是她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有次她想唱点什么想喊点什么,突然记起八娃老师的一句话,“如果哪天你能自己吟唱出一阙属于自己的“忆秦娥”,那样你的戏就才算有意思了。”

这就是她后来的秦腔“忆秦娥:主角”的由来。

《主角》读后感 篇7

花了不到五天的时间,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著作,真真是一部伟大的艺术创作,以名俐忆秦娥四十年艺术唱戏为主线,一生所经历的苦难,名利,荣誉,辛衰,从一个人人看不起的农村烧饭丫头,到发现她有唱戏天分的苟存孝老师对她的鼓励培养,一步步走向众人眼中的伟大秦腔艺术舞台,这中间的苦难与心酸也非常人难比,主角意味着你要承受别人承受不了的磨难与坚持,要经得起高高在上的荣耀,同时也要承受起那些来自与旁边人的嫉妒,暗算,耍心机与那些不是同一战线的行业者的抨击,几次想要离开那个耀眼与痛苦的舞台,却还是一次次回到那个给予她开心与苦难的舞台,因为这个舞台已不再是她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属于忆秦娥的舞台属于秦腔艺术的舞台,文中一再通过别人眼中说的“傻”,也真是这种傻才让秦娥走向舞台饰演主角火的不可收拾,同时也是这种傻让她一个人独自遭受了很多苦,默默承受,遭遇两次“不堪”的婚姻,初恋封潇潇更是成为心中的一个无法释怀,人啊人,无论你当初怎么鲜亮、风光、荣耀,难道最终都是要这样可可怜怜地退场吗?这句话达到整个小说的集中点,与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角的智障儿子也离她而去,那是她倾注了所有心血,所有与她有关联的男人都没有一个好结局,养女也不亲,就连自己贡献一生的舞台最终也是被曾经自己尊敬的秦八娃老师和薛团长让给了新一代的继承人,绝望吗,好像一切都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对主来说这是精彩的一生同时也是悲壮的一生…………

《主角》读后感 篇8

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如此痴迷,刚刚拿到就爱不释手。从昨天下午一直看到今天早上。看完陈彦老师的小说《主角》后,很多感触涌上心头。因为这部小说写得是秦腔名家,从十一岁直到五十多岁的人生坎坎坷坷的经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曾在剧团做过烧火丫头,曾一度放弃唱戏的念头,因为忆秦娥扎实的功底,更因为她师傅这位伯乐,为了她能够一脉相传,能够传承师傅的吹火,师傅终于在走之前,秦娥最终成为名人,县名人,省名人。她从不和别人争高低,一根筋一股傻气将自己的功底弄扎实,最终成就了她。可是她除了唱戏,其他的事情从来不关心,也不上心。经历了两次婚姻,经历了亲生儿子坠楼身亡,经历了各种打击,依然坐真实的,憨厚的,有点傻气的戏痴。

假如把这部小说搬到电视上,其影响力绝不亚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秦腔是陕西人的情歌。秦腔将陕西人的喜怒哀乐诠释的淋漓尽致,秦腔有时候委婉、有时候粗犷、有时候豪情万丈、有时候如泣如诉。

陕西人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是憨厚的、生楞的、硬邦邦的。假如你和陕西人打过交道。你就会觉得陕西人直爽、善良、纯朴。对待朋友掏心掏肺,对待有恩的人肯定是: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

秦腔几百年来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戏曲,都深刻在人们的心中。

三娘教子-----三娘为了教育儿子读书,竟然要将赖以生存的织布机砸坏,可谓是用心良苦。

杨家将------好男儿好女子要学就学杨家将,带兵打仗,精忠报国。

窦娥冤------我只记得窦娥被冤,被杀时。六月雪,只有被冤屈的人死前才会出现六月雪,血一滴都没有落在地上,全部洒向白绫的奇异场景。最终窦娥冤案被平反,罪恶滔天的人终将受到惩罚。

三娘教子用苦良心,杨门女将精忠报国,窦娥冤人在做天在看,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就是秦腔的魅力,之所以能深入人心,能被一代代传唱。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相承,同时传播着老祖宗千百年来不变的正能量。

从记事起,我就喜欢上了秦腔。每年冬天北酥酪大队都会请西安秦腔剧团来演出,当时的戏子都安排在各家各户。那时候平静的小村庄比过年还高兴。孩子们一放学早早做完作业,就缠着大人们去看戏。

早上我们上学时,看到演员们在学校门前的空阔麦场走势,练腿。晚上放学后,我们早早的就拿着摆好凳子站好位,然后和小伙伴们簇拥着去戏台后化妆间,我们只能在门口远远观望着。有一次一个大花脸出来了,把我们都吓唬住了,如鸟兽散四处逃窜。

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村里都会打社火。敲锣打鼓,舞狮子,要热闹上一周才算把整个春节过完。村人们把秦腔剧中的人物搬到了社火上,可见村人们对秦腔的热爱。

踩高跷----秦腔戏中的人物悉数出场。

高杆------将孩子们小腿和脚绑在固定的铁架上,小小人儿被打扮成不同角色。

血唬-----也就是电视中演的特技的一种,钢刀扎到身上,掏肠子,铡美案,村里的能人们化的妆太逼真,每次看到小孩们都会躲得远远地。

我的外公我的母亲一生钟爱的都是秦腔,他们也会唱。我在家里多次听过外公讲戏曲故事。妈妈的偶像是李爱琴老师,最喜欢唱《周仁回府》哭坟片段,她高兴地时候就会唱起来,她唱的如泣如诉,那时候我觉得母亲就是戏曲中的周仁,在爱妻的坟前哭的肝肠寸断。多年后,当我跪在母亲的坟头想起母亲唱的《周仁回府》,不仅泪流满面。如今我也变成了她,每回回听到亲腔,只要音乐想起,就会感慨万千。

秦腔是我小时候的记忆,对亲人无法磨灭的思念。它的乡音,乡情,总会把我带到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