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读后感教育魅力1000字汇总8篇

发表时间:2023-02-03

读后感教育魅力。

以下是76范文网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教育魅力”,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书像一艘帆船,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在读了作品后,对于作品里的一些情节非常感兴趣。趁有灵感的时候,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

读后感教育魅力(篇1)

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用心读了而且做了摘抄。这本书是由教育专家的、和青年学者撰写的一本有关养成教育的专著,主要包括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两部分,重点介绍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看后,我觉得不仅对于一个教师而且对于一个家长都是非常实用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本书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理念,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以及方法,并具体解答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该如何培养的问题。

这位学者认为终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在学校学到的科学知识,也不是在实验室里获得的科研实践,而是幼时培养的良好习惯。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教育实际上也就是培养习惯。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提倡“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他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则是贻害无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较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教育的习惯,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优质生活的能力。因此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目标,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同时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实现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任重而道远,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读后感教育魅力(篇2)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完善,更为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近,特地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现已经读完了六个章节。

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读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正在牙牙学语的儿子。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儿子长大。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

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学生不乱扔纸的习惯,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施加压力,告诉他必须怎么做,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直到养成习惯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

另外我们学生的写字习惯,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都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读后感教育魅力(篇3)

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教育闪闪发光的魅力,不体现在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而主要体现为人的魅力、教师的魅力。

于漪老师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

品读《教育魅力》,使我意识到,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定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够使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那就真能够像她那样魅力无穷,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除了于漪老师的教育故事之外,书中还讲了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迷人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古代的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郑玄、颜之推、韩愈、柳宗元、朱熹、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等,近现代的有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钱梦龙等等,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这么多的教育故事铺排开来,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教育魅力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带着对生命的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激发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读后感教育魅力(篇4)

人类社会已经走过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充满矛盾和变化的世纪,是一个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世纪,是一个知识层出不穷的世纪,是一个以和平发展为主题、合作与激烈竞争并存的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面临挑战又存在重大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世纪。

民族复兴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魅力是一种感染力、影响力。古往今来,从孔圣人到蔡元培、陶行知,再到当代难以计数的优秀教师,无不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大爱无言,人格高尚,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亲切善诱,富于创新,深受学生喜爱、给学生巨大的感染力,让学生印象深刻,受益终身。

教师这个职业、医生与建筑师、律师、工程师不一样,前两者与人有关,后三种与物质有关。而教师和医生,虽然都与人打交道,但是更多的医生的对象是人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而教师,他关注的是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及其整个生命的发展。我们常说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首要。

按照当今学生的生活规律来看,每周五天都需要上课,而每天他们在学校都要花上近10个小时的时间,占据了一天当中的5/12,去掉每天的睡眠时间等,学校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尽管学生不完全被教师左右,但教师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人前进和向上。对于上学中的我们来说,学校和老师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有好也有坏。这种结果的体现或许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也或者是学生的适应度。

在中国古代,教师受到敬重,排位在天地君亲之后,也是属于“圣”的行列。在教师被敬重,被仰视的同时,也强调了一点,那就是“为人师表”。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但教师也是创造者,在为着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创造。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不仅仅是他的专业知识,还有他的全部人格。当然,没有专业是不行的,但仅仅有专业,肯定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事业,作为教师,首先是要自己像个人一样地活着,他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一种使其成人的影响。自己活得像人,并不是说像圣人,而是说你很真实、很努力、有信仰,你在为这个信仰践行。

曾经作为一个学生,我对于教师有着很多的想法,希望自己也可以做一个好的老师。而现在看来,作为一个好的老师,我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我相信我可以做到更好。

读后感教育魅力(篇5)

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定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够使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那就真能够像她那样“魅力无穷”,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教师的教育魅力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如积淀知识、发展思维、形成人格等等,都有极大的意义。但与传统教师相比,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给予学生的影响,最为独特之处则应当是激发他们探求真知的热情,培育他们探求真知的精神。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有求知欲。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要保护、发展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已沉睡,就应唤醒、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现代也只有在现代才普及的。

中国传统教育中,虽也倡导“格物致知”,但总的来说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特别是进入科举时代,只为圣人立言,基本没有了“致知”。现代教育一百年,从学习西方分科教育开始,到今天基础教育要求全面落实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这里就隐含了“激发学生求知热情”这个现代教育主题。从这个角度说,所有的现代教师,他们的课堂都散发着“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教育魅力。确实,在今天,即使是一位普通教师的普通课堂,也散发着这样的魅力。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十年的时间将一个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尤其是那些家庭有特殊变故的学生,我们要用真诚的交流,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帮助,让这些孩子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的确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更多些再多些爱心、热情、信心、勤奋和责任。

我知道我不仅肩负着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责任,在学习态度及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方面也需要我不停的引导。生活上学生喜欢问老师各式各样的问题,不仅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还是课外知识方面的,因为学生是最信任老师的,所以教师更要做到细心、耐心,因为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学生又有一种特殊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我们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就要建立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我们老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小至办公桌上一本书的放置,教室内书写完毕的一个小粉笔头的处理,大到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和言语都会影响的学生,所以我们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的工作是有不同的应对能力的,班级里学生的性格不同,学习方法不同,老师教育的方法也不一致,对待性格比较胆小腼腆的学生,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班集体里的活动,多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对学生的关注要持之以恒,对做得好的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要有耐心,不要怕反复,作为老师要有一股韧劲,要有恒心。要在老师的期待中让学生学会自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充满希望让他们走出自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变得有自信,那么从任何事情上就会积极主动起来,就会表现的大胆,敢说敢做了。

只有以深沉之博爱和负责之态度来面对工作,才会将教师做到极致,教师就不仅是一个职业,也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而是充满乐趣和艺术的事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努力学习,尽快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此外好要努力创新,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短时间内出高效率。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找到适合于每个班级、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最优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教书育人是我崇高的使命,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还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在职业,我对这份职业有极高的热情,真正的爱学生,喜欢倾听学生。“责任”就是要做分内应做的事。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做每一件分内事。所谓“使命”就是派人办事的命令。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育万育育做真人”。教师虽然有分工的不同,责任的不同,但承担的使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培养好祖国的花朵。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教师,需要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通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的。”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读书,应该成为学习型教师的生活方式。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读后感教育魅力(篇6)

自从看了于漪老师的这本《教育魅力》,不由得想去深入地了解她的优秀事迹,学习她对教育的痴心不改、对民族的坚定信仰,用柔弱的身体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初为人师,她就为自己准备了“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优点,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白天,她站在教室窗外,看别的教师怎么上课;晚上,对着参考书仔细琢磨。精彩的思考,成为教学中的新养分,逐步克服自身的缺点,教学育人渐入佳境。她对教学的执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提醒我作为一个教师的本分,需要静下心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修为。

她被誉为一代中国教师的灵魂与脊梁。她说:“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不是分数,而是我们培养的人的质量。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教育的价值取向。”她一辈子奉行的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人始终是第一位的。她提出教学要“德智融合”,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育人价值,将其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相融合,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

这里让我想到,当前我们所提倡的“立德树人”不正是如此?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领路人,“传道”是第一位,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己任,既是经师,更是人师。

教师要做大先生,就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严谨治学,深耕科研,研究真问题,总结鲜活的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政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成为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刻苦学习、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一份追求与热爱,将引领我今后发展的方向,帮助我修炼教学魅力,促使我的教育教学更加有魅力。

读后感教育魅力(篇7)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真是受益匪浅。

书中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潜能,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如果你不注意生活的细节,不去用爱的眼光看待他们,你就不可能把他们的潜能彻底挖掘出来,学生的才华就不可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如对学生宽容、理解、尊重、呵护、希望等等都是促进学生思维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事实上,我们很多教师,整日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但唯一的感受就是累,从没有在教育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是一种教育的悲哀。这样的老师永远都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也永远不会成功。如果你把学生看作天使,你将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作魔鬼,那你将生活在地狱里。如果你不热爱你的职业,不把自己的爱洒向学生,就不可能在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热爱自己职业的教师,一个心中充满爱的教师会去仔细挖掘这个职业当中的快乐,从而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外面的世界,忘记生活的烦恼。

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意外事件”,教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态度来处理这些“意外事件”呢?如果面对学生充满想象的回答,教师用貌似温柔的话语给否定了,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以成人的思维为标准来评价、引导孩子,教育、制约孩子,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何而来呢?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发展。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开放的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多种思维不仅得到了呵护,而且在老师的理解、宽容下,孩子心灵上也真正感受到了一份师爱。

所以,我认为:理想的教师首先就是要有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精力,才会把自己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的献给孩子,献给自己的教育事业。但仅仅有“爱”就足够了吗?并不是这样的。

爱心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但爱不是万能的。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有时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态基础而已,并不能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就像医生与病人关系好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再说,家长对孩子的爱不比老师的少吧,但他们却常常要求老师帮忙,希望老师多多教育他的孩子。其实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教育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让“智慧”与“爱心”同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契入点。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那什么是教育智慧呢?所谓的智慧主要是指:辨析判断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创造型地开展工作。那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

读后感教育魅力(篇8)

三十多年的教书生涯,需要经常读一些关于教育思想和理论的书,最喜欢的一是《第56号教室的故事》,再就是这本《教育魅力》了,说实话我喜欢这本书的前半部分。

做一个有责任的教师

开篇两个高端访谈也奠定了它的基调,那就是要相信教育是有魅力的,而且具有时代魅力。魅力,就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令人喜欢的感觉,是极能吸引人的力量,这种力量能推动社会进步、国家民族发展。正如

“奥巴马国情咨文中有一段话:“正在考虑职业选择的年轻人,如果你想让我们国家前途有所不同,如果你想让一个孩子的生命有所不同,成为一位教师吧!”

可见,教师一头担负着家庭的未来幸福,一头承担着国家民族的希望与责任。我觉得做一个有责任的老师去培养有责任担当的人是教师最崇高的职责,而责任感需要人格的尊重来维护,需要公平和正义来支撑。它要求老师除了授业,更要传道,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需要爱与负责任的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品行和人格,使学生能够适应每个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这个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进而彰显教育的魅力。

教师的敬业精神很重要

复旦大学张汝伦教授教《论语》导读能使学生泪流满面,而哭的原因竟是“因为老师上课的内容正是自己心里想讲的话,但以前没有人对自己说,一下子良心觉醒,感到震撼,觉得自己以前有很多事情做错了。”张教授说这也给了他很大震撼,不是说老师须臾做布道者给学生说教而是学生期望得到这样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你不给他,那么他得到的就是社会给他的“唯我独尊”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几件类似的事情:一个高一学生被另一个学生以打闹的形式侮辱,当老师去制止并想给他讨回公道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他认为老师没有必要管,没有人欺辱他。其实那个学生是在公共场合从背后跳起摁了他的头、并做煽脸动作还伴随大叫声被老师制止的。首先是不文明、不礼貌的举动,其次破坏了学校规定的不许在公共场所大闹的纪律,再者也容易引起同学之间的矛盾。最后老师反复给同学举例说理,那个同学最后说,老师确实是我糊涂,但原来没有人给我讲过这样的道理,现在我明白了。

还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也经常是上课铃声响过或者就要上课了他却要去上厕所,并且觉得没什么呀,后来我跟他说你这样做已经不自觉地成为了一种习惯,但是个不好的习惯,一耽误自己上课,二影响老师上课,三影响大家学习,精力分散、心情不爽又没法说,对所有人来说是希望老师管管的,这个同学竟然也说原来经常这样也没有人管,所以也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错。

从以上事例感觉到老师的敬业固然重要,但如何创设让人敬业的环境也很重要。比如老师与学生应该多在一起参加活动,多开设一些让自己学生喜欢的课程并一起研究,这样才真的能产生师生互动,师生情谊自然形成,如此若干年后当有人说你曾经是我的老师,幸福感也就不缺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的魅力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多个方面,其重头戏就是教师的教育魅力。该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魅力,一般包括(1)形象魅力。(2)情感魅力。(3)学识魅力。(4)才干魅力。(5)品格魅力。以上五种构成了教师教育魅力。而经作者所做的高中生问卷调查显示,教师最吸引学生的教育魅力首推人格魅力(66.2%)、其次为师爱魅力(15.3%)、学识魅力(12.1%)和形象魅力(6.4%)。这表明,教师最吸引学生的不是表面的东西,而是从教师骨子里焕发出来的感染力的人格魅力。人格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鲜明的教育个性的综合体现。

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用一种人格去塑造另一种人格的事业,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拥有崇高思想境界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第一,有“爱”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交换信任。”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可以说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但这个爱饱含着对孩子锐利的严格要求,是大爱。马卡连柯的一段话让我顿悟,让我觉醒,他是这样论述的:“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学生的爱,尽管可能这个学生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可见,教师的爱不仅仅是一种付出,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包容,一种浸润和转化的艺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爱怎么讲都不为过。

第二,学习

该书告诉我们教育的魅力在于创造,那么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爱戴的教师,那你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学生不断地在你身上有新发现,你要像惧怕火焰一样惧怕精神的僵化!”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人格魅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学无止境,韩愈《师说》也阐明了一个观点,好问博学方能为人师,古希腊将有智慧、有思想的哲人称为“老师”,正所谓人因读书而高贵,人因思想而伟大。

第三,尊重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爱的核心价值就是尊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我们任何人都无法预测一个孩子的未来,那怕是学习再差的孩子,所以,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善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能力、个性和感情,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用人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用品德熏陶和感染着学生的品德,用智慧启迪着学生的智慧,用灵魂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提升教师教育魅力,需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的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在一项针对中学生的关于“什么是你追求的”调研中,美国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于“真理”和“知识”,而我国学生则是“财富”和“个人地位”。这样的价值观说明了什么?——信仰的缺失。

提升教育魅力需要教师要严以律已,注重身教。教师使自己既有道德修养,又有力量和水平,学生自然信服你,正如陶行知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提升教育魅力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我很欣赏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这是最大的智慧。认识自己,我会做什么?我该做什么?这种认识对每个人来说,意义重大。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他自己,唤醒他自己,找到他自己,发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从而形成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最终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提升教育魅力必须坚持学习,坚持创新,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相信水滴石穿,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每个学生的生命过程中,一定有一位教师是他(她)心目中的英雄,那么对于这个学生而言,这个教师就是他(她)心目中最有魅力的教师,我愿笃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