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数学教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12

数学教育读后感精选(9篇)。

怎么写读后感才能让人体验感十足呢?当我们从作者写的作品中得到了很深的体会时。研读原文,把握原文中的重点与要点,来写一篇读后感,经过仔细筛选编辑选出了一篇非常好的“数学教育读后感”,希望此文能够为您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

数学教育读后感【篇1】

心理学对我来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词。说起来很熟悉,因为在师范学校接触过这门学科,觉得在工作中一直在用它。说它陌生,虽然一直在用,但又觉得掌握的不透彻。

这个学期再次重温了《儿童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让我再次体会到特级教师张兴华的教学魅力。张兴华,着名特级教师。他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开展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以儿童学习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流派。

很多人认为,小学的数学嘛,应该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可依,真正进行了数学教学之后我才发现,数学教学并不如他人想象中那么简单,而真正要教好数学更是需要付出一番努力。阅读了张老师的《儿童学***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现在我进一步感到“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值得我们学习、钻研,有时觉得很简单的事物越是值得我们去研究!

这本书张老师从知识的形成和习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技能的形成与培养、智能的发展、解决问题、学生学***性的激发和培养,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每一章节张老师都结合了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案例,细致分析了小学生学***的心理规律,并对如何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读后收获良多。

刘墉先生在《中国学生的通病》一文里面提到:中国学生“好奇但不爱发问”“有问题往往拿去问同学,却不去问老师,因为他们怕自己的问题幼稚,惹得同学笑话;又怕问的东西简单,显得自己浅薄;还怕问得太多,让人觉得爱表现”。想想说得还很有道理,学生比较喜欢“老师发问他思考”。

在高年级,甚至有个别学生喜欢“别人发问,别人思考,别人回答,我听听”的情况。这些学生没有积极思考的习惯,喜欢被别人引导。在《儿童学***与小学数学教学》中,张老师说“发现问题更重要”。

因为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推动实施实施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问题的提出是求知者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蓄,主动地、新颖的、独特的、个**知的展示。美国衡量教育标准之一:

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若把老师问住就算成功。布鲁纳认为:

“学***应是新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发现质量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

1、提供发现问题的示范。

学生从模仿开始。如果教师善于提出认知水平高的问题,学生就会以教师为例,发现质量高的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而且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发现问题做出示范。从长远来看,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是潜移默化的,他们发现的问题不会是肤浅的。

2、要发现得有价值。

问题的发现要“准”、要“精”。对认真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提问,要鼓励学生对一些查阅资料也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多提问。当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不仅要及时表扬,还要让学生与其他学生分享发现问题的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3、教师要起到好的指导作用。

学生发现的问题在表达和把握上可能不准确。此时,教师要进行适时地点拨,指导学生把握关键。在学生闪烁思维火花,却是“雾里看花”时,教师的启发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积极引导,把这些有价值的问题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为促进课堂更辉煌的一代服务。

数学教育读后感【篇2】

在认真学习了《初中数学教育评价》这本书后,我总结数学课堂教学应具有如下两个重要的特点:

一、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各个要素无法独立存在,每个要素都必须以其他要素的存在为前提。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各个要素只有综合地发挥作用,才能形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各个要素的高水平,并不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相反,只要能够使各个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即使某一个要素没有达到高水平,也有可能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动态生成性和发展性。

课堂教学质量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动态性地生成与发展,生成的过程充满了变数。因此,课堂关注的焦点,应当是学生的状态,包括参与的状态、交往的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与发展状态。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课堂教学评价是制约课堂教学能否真正实施改革的瓶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就能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热爱数学,乐于学习数学,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激励机制,为学生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建构坚实的平台。因此正确认识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实施数学新课程中的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数学教育读后感【篇3】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比较喜欢的是第一辑。作者从日常的教育细节和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与探究,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所在,让人反思与警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红花的背后》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感触颇深,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肯定会感触颇深,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以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小红花固然可以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用快乐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对比这篇文章,是否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来一个深深的反思呢?

还有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她能从“发现”的角度审视日本的教育。她客观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也让我从心底里,感觉中国的教育期待教育的地区均衡发展,中国的教育的确缺少实践、缺少个性、缺少关照。

书中写道“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应成为我们为师者的座右铭。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她与书为友,“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所以,她像一只书虫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海中,文学书、专业书她都看,音乐、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热衷,她活得丰富、活泼,阳光,女人味十足。这正是我所缺的。生活、教学,她懂得幸福就是不停地思考,且行且思,且行且歌。她一路走来,一路书写,一路成长。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里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网名为“玫瑰”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本书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最后我想引用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读书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

数学教育读后感【篇4】

前段时间读了《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这本书,感想很多,收获很大,很多疑惑豁然开朗,一时之间,无法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以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工作,永远都要牢牢记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事教师这门工作,必须勤勤恳恳,不容懈怠,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这101条建议,来提醒自己。

这学期刚好我们也对数学情境化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讨论研究,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尤其是我们小班段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由活动的愿望强烈。他们的认知范围在扩大,但此时他们头脑中的概念是具体的,主要是直觉思维。只有那些生动、有趣、形象的材料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有使幼儿形成的知识体系与情景融洽,才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参与活动的欲望,并在主动活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书中指出“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儿童数学教育不仅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进行,而且要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一直在和数学打交道,数学教学对孩子们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在孩子们的一天活动中,我们注重引导他们发现数学,学习、运用数学,使数学教育生活化。

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数学。数学教学对儿童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发现数学,学习、运用数学,开展随机数学教育活动。比如孩子来园后,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引导幼儿来看看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男孩子有多少人,女孩子有多少人,通过统计增强了幼儿的数**用意识;幼儿进餐时,我利用分餐活动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玩水游戏时,我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器具,引导他们感知容量的守恒;幼儿整理玩具时,启发幼儿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摆放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又形成了初步的数的概念。

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无时不存在着数学知识,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内容,我们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将幼儿零碎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完整的发展。在家里让家长朋友引导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说一说自己鞋子的号码、体重、身高,家里的**号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看一看日历,感知月、日的顺序,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是几月几日……

书中建议“数学教育与其它领域的渗透”。是呀,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对幼儿来说,对他们进行各种知识教育都是粗浅的基本知识,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领域教育对数学教育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让幼儿不但能从其他领域中***学概念与技能,或从数学领域中***他各领域的重要概念,而且也能运用数学于

在艺术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其实在艺术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使幼儿在**声中放松心情,以愉悦的情绪接受知识,也同时会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特征,体验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其次,数学渗透到语言领域。在童谣、故事等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数学知识,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

如:“数宝宝游戏”中,让幼儿根据教师手中的文字及相对应的图画卡片,说出是什么,并用儿歌念出来,(“四”: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只小孩坐飞机),可以和同伴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然后,让幼儿找出“四”相对应的图画配成一对,成为好朋友。

还会念“拍手歌”及做出相应的动作。此外,我还学习了1-10的数字和**一一对应的数学知识。因此,在语言领域渗透数学教育,让孩子在轻松、愉悦、自然的语言氛围中学习,感受数学,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作为老师的我更应该注重幼儿每一天的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环节,让幼儿在熟悉的情景中有意无意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利用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情景去刺激幼儿的数学思维,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互为整合,使孩子从中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构建数学概念。

数学教育读后感【篇5】

《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

读后感提起吴老师,对她印象最深的是那节“平均数”的课堂设计。而又一次重新认识吴老师,是她亲临学校所讲授的三节课,除了对她课堂构思的巧妙、强大的课堂驾驭能力崇拜之外,其它的并没有对我有所触动、或许说是并没有多加思考。而最近的一本书—《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真心与儿童做朋友,的确是给我带来了一些触动与思考,让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吴老师、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这个职业的责任。

吴老师的真心与儿童做朋友,体现在课堂中的每一个小的细节,这些都是自她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她从不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认同她。吴老师的课自然轻松。没有花哨的课件,也没有美丽的**,但它让我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真实性和作一名数学教师的责任。

比如:吴老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吴老师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认识分数,就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做发现的一半,有一个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当吴老师出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之后,告诉学生所有这些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随手就把那个学生黑板上的图都擦掉了,可是,那个男孩很生气,用力把文具盒一扣,不再听课。

吴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点。下课后,吴老师发现这个学生一直在问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它的画既代表了完美的分数又代表了分数。更令人钦佩的是,吴老师从这个学生的一个教学细节中陷入了反省。他反映,自己的教学还是习惯于传授知识,不尊重孩子的个性,没有真正重视学生。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再次执教时,当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他们心中的“一半”,吴老师用二分之一概括之后说“现在你们对自己表示的方法,愿意的可以擦啊,愿意保留的也可以保留”,因为数学化有个过程,刚开始有几个学生不愿擦去,吴老师慢慢的等待着,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真正乐意接受这样的数学表示方法。

吴老师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小细节不禁让我佩服她。她用真挚的爱感染了孩子们,并且与他们的心很亲近。她以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阶段,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她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探索和获取知识,并允许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数学。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会强迫学生去认同。

正如她在报告中所说“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善待、读懂,学会期待”。

吴老师就是在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的超越自己。钦佩之余,我也在思考,就拿学生题目做错了,改正这些错题就非常重要。因为通过纠错,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及时的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有必要分析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可能会融入什么样的知识点,及时提问,及时理解、比较和比较,然后调整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对于学生,就要反思这样做为什么不对,那样做为什么又对,也要对比,比较。如果每一道错题老师、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明白白,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会成绩提高,而且还会养成良好的反思能力与习惯。

学生改正错误后,教师在重新批改时也要因人而异。它不能像画一个复选标记那么简单。一部分学生可以直接画对号就完事,而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或基础薄弱的孩子,要求学生给老师讲,或给同伴讲,适时问他(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以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长期坚持,习惯不好的也不敢“滥竽充数”,基础薄弱的数学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高。

这些做法都基于对学生的负责,对工作的热爱,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工作再做的细致一些,从自己的身边、从课堂教学、课余中时刻关注孩子、想着孩子们、心里装着孩子们,从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对孩子们的负责。

陈红育2012.5.3

数学教育读后感【篇6】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作为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体会,记得在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那时候的老师上立体几何,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但没有具体的操作,……,从有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形象、生动。那时我就在想,要是以后我做了一名教师,我会把木匠工具搬进课堂,让空间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在实物的演示下,静与动的实践过程中豁然开朗。

现在我已经踏上了教师的岗位,在课堂上对曾经我们视之为神话的木匠却只字不提,更不用说搬工具了,这就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可能性和针对性。通过制作各种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成了我的奋斗目标。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一一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与体会。

数学教育读后感【篇7】

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李丽敏

一开始拜读张奠宙教授的《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一书,想着,这么"大"的问题,是我这个小小的一线老师需要的吗?看了有用吗?带着这样的需要和困惑,我慢慢地读下去。

而等我看下去之后,很兴奋地发现:我错了!张奠宙教授以专业、实践的角度和朴素的语言论述了数学教育中“中国道路”的种种现象。

每一个观点都那么贴近一线教学,就好像张教授在教高中数学、初中数学,甚至小学数学一样,数学启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教授在书中讲了非常多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给了非常专业的解决方法意见,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去数学化"这个问题的一些感触。

第一,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搞好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

张教授认为,中国学生能在国际数学竞赛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因素之一试中国数学教师是数学专业教师。"在学科和教育两者之间,学科是本位的。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这种认识收到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批评,但我们应该坚持下去。"而随着"去数学化"的提出和流行,出现了一些令人忧思的现象。

其中一个是中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全面下降。张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在上海的一项调查中,大多数申请高中数学教师的人并没有被证明是不合理的。

汗颜!自己也不会。它不仅不会被证明是不合理的,而且在高中也不会做一些容易的问题。

刚刚教完初中生暑期积极的学前数学,发了两个问题让我帮他解决。尴尬了!不会做,都没好意思跟学生说,拖着……往另一端看,小学的部分复杂题目只会用方程解答,用小学生能理解的算式方法解答,理不清楚,讲就更加不清楚了!

所以接下来,我们数学老师的努力是:不要做一个只能解决初中问题的初中数学老师!)

2、 要深化思维弥补教材中数学本质的缺失

在本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另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现行中小学数学教材缺乏数学本质。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张附录教授“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几个缺陷实例”

其中有一案例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一节。

张教授介绍,教材从教室的第几排、第几座确定位置。然后,立即在坐标纸上,熊猫馆的大门在(0,3)。不加说明地引入原点o(0,0)。

张教授认为:从数学上讲,确定位置的特点在于“原点”的设置,不能停留在几排几座的常识上。

这六年级的教材怎么感觉似曾相识啊?翻开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分两小节内容:"7.

1.1有序数对"和"7.1.

2平面直角坐标系",包括练习共7页书。"7.1.

1“有序数对”也是通过教室的行和列来确定位置,然后考虑行和行来确定位置,从而给出序数对的概念。配套的联兴街车道代表位置,交叉点为(1,1)。紧接着就到"7.1.

2。“平面笛卡尔坐标系”直接给出了平面笛卡尔坐标系的概念,然后根据图纸写出坐标,根据坐标描述点,或者不加解释地介绍原点”,如张教授所说

首先,看到六年级的内容,我很诧异,六年级都这么上了,七年级还是这么上,那还用上吗?难怪学生在学习这一章时总是很“不耐烦”。从理论上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知是呈现螺旋式增长。

到了七年级再学这个内容,不能仅仅只是多了概念而已,其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等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去培养、提升,老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老师自身也要不断学***数学素养,不断思考……

其次,学生之所以“不耐烦”,是因为他们看了教材,认为自己已经学过、见过面了。我们老师则认为很简单的,也就简单的一带而过。但事实是,学生掌握的并不好。

第一方面表现在对坐标轴上的点根本不理解。即使背了"横轴上的点纵坐标是0;纵轴上的点横坐标是0",也是不明所以。这让我想起了今年(2018)广东省高考数学题16的填空。

求的就是一个横轴上的点的坐标,这是个难度大的题目,这里要说的不是它有多难,而是在改卷过程中发现的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能正确计算并归纳总结规律得出横坐标的考生,可以说,"数学能力"已经是很高了,却得不到正确答案,点的坐标只写了横坐标那个数。也就是说,对坐标轴上各点的坐标掌握不好是普遍的。

第二方面表现在与函数图像结合时,低水平的错误频出,例如读错坐标,描错点……更加谈不上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方程(不等式)组等的关系,基本理解不了。

为了弥补这种教材上的数学本质缺失,张教授也为我们提出修改建议(虽然在书中是针对六年级,对于七年级也适用):对电影院的座位、教室里的座位,要关注从**开始,逐步引出0排0座。具体操作过程建议:

在显示教室座位的屏幕上,问:“是不是**一排一个座位?”?"这是出发点。

然后设问:"老师的讲台是第几排?所以引出“0排”,然后在第一排第一个座位的左侧放一张桌子,引出(1,0)。

最后点出"从(0,0)开始。

在这堂课上,根据张教授的建议,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如何设计何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设计每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素养的培养。是我努力的第二个方向。

总的来说,我认为要真正地上好一节数学课,要以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要以教师的数学意识去渗透学生的学***,要以教师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真真正正地用自己的能力学数学、用数学。

数学教育读后感【篇8】

前几天,幼儿园组织了学习。这次的学习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学,还是一名幼儿教师如何真正的走进孩子,真心爱孩子。都让我得到了启发和思考。

苏老师的《幼儿数学教育的探讨》给我们年轻教师又上了一节数学课。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各个内容都进行了梳理。从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幼儿园教育内容有哪些?和详细的数量关系,都做到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特别是数学教育内容中的数量关系很深刻。当苏老师在讲解这十二种数量关系,请我们说说这些关系是什么意思,平时有哪些在教学中是有的?这一下还难住了我。有的数量关系我还真的不能就马上给予很好的解释。所以,我觉的.在数学教育上关于有关理论的东西我还要学习,要对各和年龄阶段的数学的一些目标,关系还要重新的学习。活动的课前准备还应更丰富和充分。

任老师的《走进童心世界》让我感觉我又回到了那个刚刚从幼师毕业踏入工作岗位的那几年。那时候年轻,积极,爱孩子。对幼儿有耐心。但是因为幼儿园工作的琐碎,一些活动的增加,慢慢的我也出现了职业倦怠期。在人们的眼中,幼儿教师是一群活泼美丽的姑娘,每天带着孩子唱歌跳舞,自由自在,非常开心。事实却不然,幼儿教师辛苦的程度,外人难以想象。任老师在学习中提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为什么不开心的工作,而生命的价值在于生命本身,过好每一天,面向当下。以后我要积极,快乐的过好每一天,从“心”开始教育,拾回当初那颗爱心和耐心,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

数学教育读后感【篇9】

总之,三条算律成为了数学大厦的重要基石,是它孕育了无数数学思想方法之瑰宝,我要这样去认识它们、崇敬它们。

这本书还高度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义,指出要:“置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于数学知识结构的中心地位”。

为何?因为“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观手段,学生掌握了它便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自我生成数学知识;其次,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很大的智力价值,学生一旦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就能获得智力发展;第三,学习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的有效途径。

”但思想方法何在呢?“数学的概念、原理是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数学的思想、方法隐含在数学概念、原理之中。教科书(数学著作)是以定义、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为要素构成的逻辑体系,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其中,这一经过归纳概括的逻辑体系掩盖了数学思维的真实过程,掩盖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的原始过程,学生所看到的只是数学研究的结果。

”就是说:数学思想方法是藏在教材内容深处的东西,学生(常常老师也)看不见它们——不把它们挖出来就无法实现它们的教育价值。

如果我当年的数学老师能设计一种通俗易懂还可实践操作的方法,让我粗浅了解上面所说的那些数学思想方法,我想自己一定会变得更聪明、还会更热爱数学!

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所谓“吃透教材”,希望能把挖掘教材内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在内,所谓“备教法学法”则把介绍并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措施包括在内,这样才能找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宝藏并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价值。

《数学教育心理学》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列为数学基本素质的第五个要素,指出:“数学语言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研的各个领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综合素质的标志之一。

……使用数学语言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将问题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对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方法,则简略地提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实践、主动建构……数学交流……组织学生讨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