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中学生读书笔记格式

发表时间:2023-05-29

中学生读书笔记格式5篇。

想了解有关“中学生读书笔记格式”的知识吗请看本文,比如在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您一定感受到一些作者希望传达的精神。写读后感也是与作者在对话,关于写作品读后感您了解哪些方面呢?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中学生读书笔记格式 篇1

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多少莘莘学子由于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内外在的原因不能进入各自专长的领域。光靠幻想,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可以说,这是一个悲剧。同时,祥子最终的堕落与社会之堕落是分割不开的。有些人因出身贫寒,所以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却无果。这是什么造成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社会中,钱似乎能代表一切,什么知识大于金钱,根本是个“假命题”。因此,若想在现实社会中立足,充分的知识、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可少。相比之下,后者因素比例更大,所以制造了那么多的遗憾,甚至于悲剧。现实社会中的机遇也决定着理想的实现与否。法拉第小时候家境贫寒,偶然的机遇使皇家学院院长哈维认识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孩童,最终使法拉第成为了著名的电磁学家。日本著名商业家松下幸之助刚刚创业曾一度破产,但也是偶然的机遇使他认识了世界名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但是这样的人毕竟只占少数。理想和现实并存才能实现突破,创造历史。

与此同时,作者通过祥子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格改变的问题,也给我很深的印象。祥子迫于生活的压力一步一步堕落为社会垃圾,如果环境不是这样恶劣,那么祥子一定不会是这样的。可是事实是这种事情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也在不断发生,每天都有很多人为生活所逼,失去了一开始的品格,成为和祥子一样的行尸走肉。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那么情况一定就不一样了吧?可是事实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里,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象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而这种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和祥子一样,为了生活抛弃品格。当人们惊醒时会发现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所以说,祥子变成后来的样子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其实祥子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失败了。而他的失败就败在没有坚持,如果他坚持了,那么事情就不会是这样。可是,事情是没有如果的,当生活开始的那天起就没有了如果,所以我们没有退路,所以我们不能退缩,所以我们只能向前,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永不后悔。

祥子终于买上了车,可妻子虎妞却去世了,无奈他又买了车子帮补。这时,他所爱的小福子也上吊自尽了。于是,做一流车夫的信心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破灭,自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死去了信心。于是,当日积极上进的祥子变得苦闷消沉,当日比提高的大志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自甘堕落的他后由与夏姨太太发生了关系,染上了性病。从此祥子变了,染上了抢生意、抽烟、酗酒、赌博。因为身体懒了,力气大不如从前,所以不拉车了,干些零活儿。后来竟为了六十块钱出卖了阮明的命!

从此,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沦为自甘堕落的败类,原来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的粉碎。

正实的心就如玻璃,是经不起磨打的。破碎了,就很难再回复原来的样子。就算重新黏好,在原来平滑的面上也多少会增加破裂的痕迹。在社会的糟蹋和折磨下,再正的心也总会多一丝罪恶。肮脏的社会风气将毫无保留地将人性最丑陋的一面揭开!

祥子在文中开头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心地善良、纯朴,有上进心的青年。在文中他积极上进,在被敌兵捉去后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唯一担心的只是他的车,因为车子没了,他就难以维生;再逃出来后,他又设法将一并带出的三只骆驼卖掉,但买来的钱却不购买一辆车。但祥子希望买上自己的车,扎扎实实过辈子的信念是他始终没有放弃、灰心,而是更加的勤劳。于是他借了车,每天早早起床,已有客人就跑。每天都是除去得早,回来得晚。他虽然很累,但他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能买上车,有车就好!他坚信自己总有出头之日!

人性光辉的一面完全展现在祥子伟大的生活上。纯洁透明的心,闪烁无尽光辉。理想的力量使一个人不断奋斗,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他坚信,理想的劲头不远了!到那天,那颗纯洁而自豪的心将成为世界上最闪耀的一点!

然而,能坚持下去的又有多少人呢?本文真是描绘了一个北平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以祥子的遭遇带来心理上、生活上的变化主线……

现在虽说不像旧社会那样残酷,却别有另一番竞争,要靠你自己进取,才能实现梦想。我们更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如这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说,任何困难来到,一旦失去了面对困难的决心,十有八九输定了,倒还不如拼一拼。

我们先要坚定志向,目光朝着最终的目标看去,任何事以原则为主,那么多少也能坚定自己的心性。其次要着重培养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心理承受能力,掂量自己有多少斤两,做事量力而为,对所能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早有心理准备,害怕那些小case吗?

祥子的执著,他的努力,最终都化为灰烬,甚至比原来更差了,这跟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当今社会,有了相对严谨的法律,就算被抢、被诈,有法律保护。所以我们更应给心存梦想,向着目标,努力吧。最后希望大家也去读读《骆驼祥子》这本书,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盖上手中的《骆驼祥子》,我心里别有一番滋味。老舍通过他笔下的祥子,给我们生动描述了旧社会的情景,令人不禁有些心酸。老舍的《骆驼祥子》写了一个北京的人力车夫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做祥子。祥子他正直、善良、自食其力;健壮、老实、纯朴,对生活拥有骆驼般的积极和柔韧精神。

祥子本来是一个勤劳善良的车夫,愿望便是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祥子爱车,“一天不拉车,身上就痒痒”,在他那单纯的小生产者式的意识里,有了车就有了一切,其他的一切都和自己毫不相干。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视车如命。当他拿着自己用了整整三年时间,辛辛苦苦,坚持不懈才攒够的九十六块血汗钱买来一辆自己中意的车。

但他却在实现这个理想时遇到了种种的挫折,最终堕落成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这个万恶的旧社会,纵容统治者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使祥子几经梦想破灭:先是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逃出生天后靠卖骆驼、拼命拉车赚钱,省吃俭用准备再买一辆车,却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在后的种种经历使祥子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走到了自己的末日。

从祥子为了买车而利用大量的时间来勤奋拉车,辛勤劳动,持之而恒地攒够血汗钱中,我深有感触:

从古至今,多少名人的名字历历在目。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名人的成功背后,还是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而恒的奋斗。像李时珍,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而跋山涉水,不辞劳苦。

有一个事例说他带着他的徒弟寻找一种草药,终于找到了,因为已是半夜,李时珍找到这种草药后,让他的徒弟拿出纸笔,在月光的照耀下,记载下了这种草药的特征。就是这样,李时珍终于编写出了《本草纲目》。还记得荀子说的一句话:“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也不说明这个道理吗?

天才出于勤奋。我们想要获得成功,就要经历千辛万苦,就要坚持不懈地奋斗。我们还要学习祥子的精神,想着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而努力!

祥子——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力车夫,甚至连鲁迅笔下同为底层人物的阿Q,那点足以在社会上有所依傍的能力,所谓的一点小聪明、小狡猾也没有,却遭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难怪老舍先生在数次修改《骆驼祥子》的经历中,也不无例外地为之黯然落泪。但这样做想必也是迫不得已,非但如此,不足以表现处于那个时代下小人物的悲哀。由祥子的悲惨命运,可以从中窥见那个黑暗的社会是如何将一个善良的人逐渐吞噬的——从一个对于理想有着崇高追求的人,逐步滑向普通车夫的行列,最后又跌入了罪恶的深谷。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非但没有给他带来一点帮助,反而成为了他逐步沉沦,苟延残喘地度过自己剩余生命的推手。这环境,不仅包含着当时时代的黑暗和扭曲——时代环境的束缚和局限;也暗含着城市文明对于一个从乡村走来的底层人民的伤害——一种无法寻找到归宿感和融合点的无助。祥子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突破时代和社会的限制,从而获得成功的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祥子从来算不上一个真正有觉悟的人,但是在最初的那段时期里,他对于改变底层生活和处境的努力,也可以看出祥子对于命运的反抗精神,和不愿低头服输的上进品格。但是在最后,他却完全听从了命运的安排,成为一个得过且过,行尸走肉一般过活的`人,甚至到了依靠抽烟酗酒、和其他车夫争抢生意的地步。这时的他,不仅践踏着作为一名出卖力气拉活的车夫所赖以生存的身体,而且麻木着自己的精神与意志,他不再为真正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和过上一个体面舒适的生活而努力了。不是不想,只是曾经的努力,令他颇为失望。祥子选择了向生活屈服,选择了忍受一切的委屈和伤害,也就是选择将自己纯洁的灵魂交予那个黑暗的社会随意处置和践踏。失去了高尚的品格和向上的意志,也就是对于祥子的精神上的毁灭。

祥子为了生活苦命挣扎着,却从未幸福过。而他的堕落与毁灭,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悲哀。这样的沉沦,这样的颓丧,祥子并没有错,错的是社会,错的是他沦为黑暗的牺牲品。祥子的悲剧,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假如我是小福子,我一定会反抗,也许选择离开这个城市,也许找个能过日子的人家嫁了,哪怕再穷,但做人起码是清白的。写到这儿,我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憎恶感,是拜小福子父亲所赐。小福子从一开始的堕落,到遇到祥子时对生活的向往、再到最后被逼死亡。作为父亲他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的。我真想不到还有世间还有这样的父亲……

读祥子,我的感情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从一开始那个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祥子,到有着美好生活理想却被现实的丑恶击得粉碎的祥子,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失败后开始了截然不同的生活……在替他感到惋惜的同时,脑海中又不断地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祥子学的滑头一些,刁钻一些,讨好刘四爷,虽然不爱虎妞,但仍娶她为妻,说不定还能霸占刘四爷的家业,故事的结局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假如是我,我会这样吗?不知道,因为我没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不知道我的生存意志强弱与否,我更不能想象我处在祥子这个位置的生活状况会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读祥子,我对他有着复杂的情愫!

可我毕竟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我不是祥子,所以我会时常庆幸自己的适时降临,并为追求自己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发奋努力!

中学生读书笔记格式 篇2

《骆驼祥子》主要是讲一位车夫——祥子从一开始的努力到之后的吃喝嫖赌的一个“废人”,《骆驼祥子》——读后感。这之间肯定发生了没有人想的到的事。他的人生充满着挫折。也许我们也是。但他的更为悲哀,更为惨重。或许也有些人会认为自己的人生都有比他更为悲惨的,而他们都走过来了,为什么他却选择了自甘堕落?这只有祥子自己才知道,也许他认为人生在无意义,留在人世的或许只是一具躯壳,一个没有肉,没有血,没有灵魂的躯壳。上帝给他关闭了一扇窗户,他没有叹气,只是努力着。终于上帝又给了他希望,可是不久之后又破灭了。上帝重复着这儿样的动作,他可能终于坚持不住了,终于将自己“释放”了。

我们不能说祥子他没有努力,只能说他没有坚持,他的努力很多人都看在眼里,都会在一开始就说:“他真是个强壮的人,他真是个好青年,这祥子真努力……”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最后他竟会变成那样一个不把握时间,不继续努力人,读后感《骆驼祥子》——读后感》。或许他”累“了。不但心累了,而且人也累了。一开始的努力,到最后的堕落。开始时,他把自己的车当宝贝—“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端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瞧,他多爱自己的车,他把他当成了自己最珍贵的宝贝。可是,在后面他把它当作一个随意的东西。存在对他来说也不是好高兴的事,不存在对他来说也是省了一个麻烦。他到底变成了这儿样是为了谁?是虎妞?是小福子?还是他失去的那一辆车而造成的?不知道,这儿么多的猜疑,只有祥子他本人和自身知道了。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有可能步入祥子的后尘,但是我知道只要自己坚持。并且坚持的走下去,我们的`人生肯定会成功。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品。老舍出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他的这本《骆驼祥子》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生活。

这位车夫叫祥子,骆驼只是后来得的外号。他从一个自由的洋车夫——年轻力壮、自己有车的高等车夫,渐渐混成了捡烟头的人。他以前不怕吃苦,自己有梦想——买上车,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可现在却成了一个败“家”子、一个小混混,没一个人不骂他。

文中有句话:“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这句话没有错,但经验是从哪儿来的,是像钱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来的、争取来的。一个高等车夫不应该在高等的人群中,不断再向上努力吗?我不得不承认,有很多事情不能怪祥子,抢他车的大兵、诈他钱的孙侦探、愚弄他的陈二奶奶……但在他都发愤、立下Flag去当一个好车夫时,为什么因为小福子的死就被打败的呢?

他不是不努力,他是要么拼了小命的努力,要么被打败、放弃。海明威曾在《老人与海》中说过:“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一个人的身躯可能被消灭,但意识、精神不能被打败,不能屈服,要不折不挠、永不言败!

书的最后一段话:“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是不幸的,他一辈子只能做个拉车的;他又是幸运的,他有过老婆,有过成为高等车夫的机会,但他会被打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珍惜每一次机会,确立自己的梦想,并不断朝着梦想努力。只有这样,才不会成为一个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中学生读书笔记格式 篇3

有些书短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它所发挥的作用却并不小。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亚的信》,就是这样一本书。

什么东西使这本书充满了魅力呢一看之下,情节简单到了极点: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军人——罗文,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能畅销不衰,风靡世界,正是它倡导了这种理念:对工作的忠诚与信念。现在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满意,所谓的"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别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时,才发觉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个职业都有它自身的优缺点,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别,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收获总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为什么说"收获"而没用"收入"因为"收入"仅仅是"收获"当中的一部分,正如书中所说:"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

面对微薄的薪水,你应当懂得,雇主支付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这段话对我的心灵有很大的触动,在当今这个快餐时代,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而忽视了一份工作对于人内在品质和素养的深远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当然罗文的优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麦金莱的举重若轻,瓦格纳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奥,里奥等人的团结协作以及双方的共同价值目标,也同样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都是一个企业,一个领导,一个员工必不可少的。

读过一本好书,精神得到了一次升华,愿我们将《致加西亚的信》所体现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本职工作中,原则做事,本色做人。

中学生读书笔记格式 篇4

看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知道了以前的时候,说不定哪天就会有灾难降临到你头上,人都是自私的,没有一点同情心。

这个故事,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人生的三起三落,竟被祥子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从最初的怀着个人的执着梦想,到独立自主的生活理想的落空,期间祥子一直以坚忍的性格和执着的态度同生活搏斗着。他的这种精神,让我真切地感到了小人物身上的生命光辉和人性温度,不禁令人叹息。

有梦想的人生才精彩。祥子一贯坚强和奋斗,他所梦想的只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用自己的劳动求得过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祥子一直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然而理想却一次又一次被遭到破灭。像祥子这样正直,坚忍,善良的人怎么就得不到上帝的疼爱呢?是上帝忽略了他,还是想让他倍经磨练而变得更坚强呢?只可惜,经过三起三落后,祥子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放弃了。或许,他知道上帝不会去聆听他的诉说,所以,他放弃了自己一直在追求的梦想。经历了这么多个生命的冬天,祥子终于受不了了,在这一个冬天,他累了,他倒下了,他等不到春天的来临就一蹶不振了。

人生之旅就像四季,熬过生命的冬天,才能在春天获得新生。我们既然向往辉煌,憧憬成功,那么就应该勇敢的拥抱失败,真诚地感谢失败。

这是一个具有浓重悲剧色彩的故事,使人对当时那个会吃人的时代充满憎恶和无力感,而祥子便是典型的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祥子是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与其他大多数人不同,他有着明确的目标,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可这些都并没有使祥子动摇,他依然还是原来的祥子,跟原来一样淳朴、善良、勤劳,正直,这从他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所以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以及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中都可以看出。他一直以来都只不过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不再受人剥削和欺压,为此他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心血啊,可是接踵而来的,却是越来越深的绝望,一个接一个的噩耗把祥子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中学生读书笔记格式 篇5

今天,我读完了《神秘岛》这本书,读完后,我深受启发。这本书主要讲了:史密斯、史佩莱、纳布、潘克洛夫和赫伯特从美军的战俘营中乘轻气球逃到了一万公里以外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齐心协力,开垦土地,种上庄稼,养上家畜,并勇敢地抵御住了海盗的猛烈进攻,还见到了一直在暗中帮助他们的尼摩船长。

可正当他们离开小岛时,火山爆发了,并引起了一场大爆炸,船被毁了,他们只好坐在一块石头上,15天后,他们得到了救援,并回归了祖国。是什么是他们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是什么让他们战胜了武器先进的海盗?答案只有六个字:勇敢、团结、友爱。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他们不勇敢,海盗来了,他们都躲在屋里,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就是死亡;如果他们不团结,各人干各人的,不能将力量聚集在一起,那他们也将必死无疑;如果他们不友爱,互不关心,只顾自己,互不帮助,对人冷漠,就更不会受到年老的尼摩船长的帮助,那他们不是战败于海盗,就是被野兽当成了大餐吃,也不会得到救援,那他们就会因饥渴而死。

所以,如果他们没有做到勇敢、团结、友爱,那他们谁也不可能活着离开荒岛,即使他们再有本事,再有知识,都没有用!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把大家的知识、本事结合在一块儿,就能创造奇迹。在这本书中,我最敬佩一个人,他就是45岁的联邦参谋长——史密斯先生。在艰苦创业、改造小岛、建设畜栏、抗击海盗等重大事件中,他都为伙伴出谋划策。

因为他,大家才用上了放大镜;因为他,大家采用上了砖头;因为他,大家才用上了陶罐……他太聪明了,什么都会干:大家想吃面包,他就自己种小麦,给大家做面包;要过冬了,大家需要穿棉衣过冬,他就剪了羊毛,给大家做棉衣。总之,没有什么能难住他。之所以史密斯能有求必应,是因为他有着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他那渊博的知识正是从我这么大是积累的。从现在起,我要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在班上做一个团结同学、关心朋友、尊敬师长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