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导航

[总结分享]小学劳技教学工作总结4500字

发表时间:2022-12-19

小学劳技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如梭,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是时候开始准备好写教学工作总结了,工作总结对于后续的工作调整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写工作总结的一定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书写,那么大家的教学工作总结要怎么写呢?或许"小学劳技教学工作总结"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小学劳技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劳动与技术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比较重要的。

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2、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与技术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这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3、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足和努力地方向:

在教学中,有时教学准备不能到位,影响了教学。还不能让每位学生有创意的动手动脑,以后需要老师精心组织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小学劳技教学工作总结 篇2

观察图案十字绣法

色彩搭配针脚均匀课后反思:

9.《平绣基础针法》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绣基础针法的特点,学会用此方法绣制作品。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平绣基础针法。

3、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创造

美好生活,感悟刺绣这项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

教学重点:用平绣基础针法创作作品。教学难点:制作方法。

教具准备:生:绣针、剪刀、圆竹绷、白布、绣线、铅笔。

师:半成品、成品若干。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平绣基础针法作品,让同学们“玩一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制作兴趣。

2、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法:

1、看书第25页,看看制作的步骤有几步?学生回答。

2、通过讨论和看书引导学生。教师示范。

3、学生试做,可以两人合作。

4、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总结,概括。

三、制作步骤

1、学习习近平绣。

2、基础针法。

(1)切针绣

(2)别梗针绣

(3)缎纹针绣(4)叶脉针绣(5)长短针绣(6)豆针绣

3、绣制作品。

四、思考与实践。

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花样,动手绣一绣。

板书:9.平绣基础针法

切针绣别梗针绣缎纹针绣叶脉针绣长短针绣豆针绣

课后反思:

小学劳技教学工作总结 篇3

劳技室,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本学期我们依据课程目标和我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了本学期的劳技计划,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有如下的收获:

1、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学科创新教学

课堂上我们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乏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的方式。让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过程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2、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挖掘学生创新潜质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我们在活动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己想象设计一个造型,而不是教师固定一个模式。在学生的想象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鼓励每个学生自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自然会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有信心再去追求十次百次的成功,学生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做好后,我们又布置了展示台,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组织观看评议、评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们提倡"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也即把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每件事情都手把手地教学生,或者要他按照教师的规定来按部就班,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发现、发展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何从培养?当然,留给学生自由,并非放任自由,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同时,应正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

4、及时多元的发展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培养每一个同学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但也有一些学生,怕提问或作答时出现差错,同学笑话。不敢大胆、放手去表现,此时教师应善于寻找课堂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支持学生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说创造力人人都有,我们的学生个个聪明,教师要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小小思想火花,或用亲切的言语或用会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等身体语言,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有些是错误的想法、回答,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感受到劳动本身的乐趣。让创新的学习气氛充满整个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活跃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励评价的方式,可以用口头表扬,作业加分,发奖状,评选小能手等各种形式,对学生的参与及时给予肯定;也可以经常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虽然有缺点但有创意的作品。给他们以激励,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那么,他们会对学习充满着渴望,也在渴望中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和喜悦。

经过一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创新实践潜能。

小学劳技教学工作总结 篇4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情况分析:

1、班级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

3、4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操作能力,了解了一些劳动知识,对这门课程教感兴趣。同时,他们能够认识到在劳动课上要注意安全第一。但动手能力较差,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几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自觉的,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上劳动课的,喜欢动手做小制作。这是本学期上好劳动技术课的一个有利因素,问题主要在于使班级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提高本年级的教学质量。

2、教材分析:

本学期共有两大部分,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是学生自主翱翔的世界,也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起点。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基础,本学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而编排的。为全面实施新课程计划,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和《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用)》的精神和规定编写了这套教材。这套教科书,以项目为载体,旨在使学生掌握技能、注重探究、引导创新,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并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以及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2、劳动课受条件的限制,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三、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

1、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本册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劳动,实践体验后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从而教育学生应珍惜大人的劳动成果。

3、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从事每个职业的人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门类越来越多,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4、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使他们在无穷的生活乐趣中得到美的享受。

五、教学措施:

1、强调具有开放性,尽量加大容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并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课题

2.

简易收纳盒的设计与制作

3.

插接式收纳盒的设计与制作

4.

组合式收纳盒的设计与制作

5.

认识玉米结

6.

变化玉米结

7.

编织小狗

8.

投石机原理和结构的认识

9.

创意投石机制作

10.

创意投石机的发射

11.

桥梁结构的认识与简单设计

12.

桥梁模型的制作

13.

桥梁模型的测试和优化

14.

纸板凳的设计

15.

纸板凳的制作

16.

纸板凳的测试与改进

17.

统计同学父母的职业分布

18.

调查家乡主要行业及发展

19.

“行行出状元”调查汇报

纸制收纳盒

教学目标

1.了解纸盒在生活中的用处,学会制作收纳盒。

2.选择折纸的材料,能根据作品需求选择合适的纸张进行折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3.通过制作收纳盒学习,体会纸盒的实用性,体验收纳盒的方便,实用。学习家中各种不同纸盒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看懂图例,掌握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难点:制作收纳盒,做到美观实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东东发现,平时家里到处都是随意摆放的小物件,这不仅使家里显得凌乱,而且要用时也很难找到。

2、现在每户人家的家里会出现这样的小东西,你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吗?板书:收纳盒。

3、对比凌乱放着的物品和整齐放在收纳盒里的物品,感受收纳盒的实用性。

二、观察讨论

1、看看这些收纳盒的制作材料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需要用厚纸?什么时候需要用薄纸?

比较思考

比较薄纸、厚纸的折叠效果有什么不同?

你折叠厚纸的妙法是什么?

薄纸和厚纸的独有特点?

三、思考设计

1、东东决定制作一个方形的零钱盒。先看看东东的设计方案。

在盒子的上面刻出一个长方形口子,作为投币口。

2、你准备做一个怎样的零钱盒?请用草图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3、相互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4、思考自己方案的优缺点,修改自己的方案。

四、动手实践

制作步骤:

1、选择大小合适的纸张。

2、标示好折痕线

3、开始折叠

4、在相应部位粘上胶带纸,进行固定

5、选一张稍微大点的正方形纸,在上面刻出一个长方形口子,作为投掷口。

6、用同样的方法将刻有投掷口的方纸折成一个盒盖。

7、进行装饰,完成制作。

五、进行评价反思:

1、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2、根据同学作品折叠平整,技法熟练,结构牢固,形状美观情况给小组同学打分,最高五星。

3、思考反思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拓展延伸

在家里收集和研究纸盒的其他制作方法,可以拆一拆,想一想,尝试动手做做看。

主题一认识玉米结

学会圆形玉米结和方形玉米结的编织方法。

圆形玉米结和方形玉米结是怎样编织的?他们有什么区别?

一、课件展示,谈话揭题

1、课件展示一些由玉米结编织而成的生肖。

2、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生肖。如果能用中国结来编织自己的生肖,那多有意思啊!那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用中国绳来编织,首先我们要学习编织最基础的玉米结。(板书课题)

3、课件介绍玉米结

二、学习编织玉米结

1、圆形玉米结的编织方法。A)出示编织玉米结的步骤,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绳线的走势。B)师示范,生跟着一起编织,遇到困难时共同解决。

2、方形玉米结的编织。A)出示方形玉米结,比较:方形玉米结和圆形玉米结有什么区别?B)师示范,生跟着编织,注意引导观察绳线的走势,看结形确定绳子所压的方向和位置。

三、编织小鞭炮

1、生根据图样小组合作编织小鞭炮。

2、鞭炮的开头留一个圈。编织的时候,要把这个圈留在玉米结的中间位置。

3、要使鞭炮变得紧密均匀的关键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4、教给学生收尾的方法:剪去余线,烧粘线头

四,课堂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圆形玉米结和方形玉米结的编织方法有什么不同?怎样编织才能编的紧密均匀?·认识玉米结圆形玉米结方形玉米结

变化玉米结

1、学会运用加、减绳子的方法来表现玉米结的粗细变化。

2、会编玉米小挂件主题二变化玉米结

重点:玉米结加、减绳子的编织方法。

难点:玉米小挂件的编织。怎样处理才会使玉米结有粗细变化?

一、课件展示,谈话揭题

1、课件展示一些粗细不同的玉米结。

2、观察比较:这些玉米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粗细变化呢?

3、揭题,板书课题

二、练习加、减绳子来变化玉米结的粗细变化

1、师边示范边解说,生学习玉米结粗细变化的编织方法方法一:通过增加每股绳子的条数来使玉米结变大。编织方法与单股玉米结的编织方法相同,只是每股增加了一条。注意:编织的时候,线要顺着走,这样才能编的好看。方法二:通过增加绳子的股数使结体变大。由两条绳子十字交叉,变成了三条绳子十字交叉,这样绳子就有4股变成了6股。编织方法和单股圆形玉米结相同,就是按同一个方向依次压、穿,连续顺时针编织,这样也可以使柱体变大。

2、思考:当绳子减少后,柱体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三、编织一个玉米挂件

1、变2次玉米结,添加一条绳子

2、编织1次玉米结,在添加一条绳子。

3、编织5次玉米结,减去两根绳子。

4、编织2次玉米结,再减去两根绳子。

5、编织4次玉米结

6、用可到解散线头,扎成一束。在利用刻刀解散线头时,应该让刻刀沿着绳线笔直划开,如果方向偏了,绳线容易被割断。还要注意:刻刀要安全使用。

四、展示作品交流:

1、在多股绳线的编织过程中,要想使线排列整齐,你有什么好方法?

2、在增减绳子编织过程中,你是怎么藏线头的?

五、课堂总结编织小狗

1、通过玉米结的变化编织和创新组合来设计作品,要求能自由组合运用玉米结变现动物的特征。

2、会编动物小狗等主题三编织小狗

重点:小狗的编织

难点:动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接小狗的各部分可用哪些结来编织?哪些地方可以用一根绳子

编到头?哪些地方需要连接起来?该怎样连接?

一、谈话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玉米结的编织方法以及粗细变化,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编织小动物——小狗。

二、观察小狗

1、小狗主要与哪几部分组成?

2、小狗的各部分可用哪些结来编织?哪些地方可以用一根绳子编到头?哪些地方需要连接起来?该怎样连接?(课借助课本)

三、学习编织秘鲁结

1、绳子一段由前往后绕圈。

2、由指尖继续往内绕圈。

3、将绕圈一端的绳子由内朝外穿出。

4、轻轻抽紧绳子两端。

四、学习编织小狗

1、出示小狗编织步骤图

2、观察并说说每一步的操作编的是小狗的哪一部位,由哪几根绳子编织而成的,并根据步骤图完成小狗的编织。

3、师重点指导和示范第三步的接插:将第一步的玉米结接插到第二步的玉米结中,然后继续编织第二步的玉米结。

4、注意:在编秘鲁结的时候,尽量把结的末端贴近动物的身子,这样才能让四肢站稳些。

五、展示,交流在编织小狗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一部分最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试着编织其他小动物。

主题三投石机的制作

[教材分析]

1.本主题是“竹木制作”的第二个系列活动。教材选择使用一次性木筷作为制作材料,选材简单,易于加工,也是为后续《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提供制作经验。

2.本主题围绕教学目标安排了“投石机原理和结构认识”、“创意投石机制作”、“创意投石机的发射”三个活动。活动一简要介绍了投石机的原理和结构,开展方案设计;活动二是开展投石机的创意制作;活动三是对制作完成的投石机进行发射试验并改进。

[教学目标]

1.了解投石机的历史,认识其结构和原理。

2.学会设计,使用皮筋绑扎、连接;用美工刀对竹木材料切割,用剪刀裁剪、打孔等技术。

3.通过发射试验,了解投石机投射距离和投射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4.通过活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培养学生的技术探究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绑扎、剪切等技巧制作投石机。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设计投石机结构,制作稳定牢固。

[教学准备]

本主题所需的工具材料可由学生自备。材料是一次性筷10根、皮筋15条、塑料汤匙或瓶盖、饮料(500ml)一个、乒乓球一个;工具是剪刀和美工刀。

[课时安排]

活动一:投石机原理和结构认识1课时

活动二:创意投石机制作1课时

活动三:创意投石机的发射1课时

活动一投石机原理和结构认识[教学目标]

1.了解投石机的历史,认识其结构和原理。

2.学会设计,使用皮筋绑扎、连接;用美工刀对竹木材料切割,用剪刀裁剪、打孔等技术。

[教学准备]乒乓球、买勾线笔(水彩笔)、设计图纸、笔、白纸、尺子、[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投过实心球吗?谁投得比较远?谁最近请上来。再来一个同学,今天我要请这三个同学来进行投乒乓球比赛,投球武器是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简易投射器,这是支架,这是投射杆,这是载物台,1号2号3号选手(按投实心球的远近排)手先放这里,我数一二三,手直接往下按,按住它,其余同学观察他们分别投到哪里。

2、哎呀,顺序倒过来了,怎么回事呢?

3、有很多同学还不明白呢!看,简单的投射器就是载物台、投射杆、支架,这里是支点!刚才三个同学投射时,是这样摆放的,什么不一样?

4、为什么支点离载物台越远,投得越远呢?请看ppt动画

5、小结:所以要想把球投得远,支点的位置很关键。

6、(师拿小小投射器)我现在有个想法,把这支架做足够大,投射杆加粗加长,你们想象到能投什么了?

5、人类老早就有发明了!请看微视频

7、是什么呀?板书投石机,投石机是上古时代的一种攻城武器,

二、认识投石机原理和结构

1、我们来看看各种投石机,(播放各种投石机),哎呦,看得人眼花,我们选其中两个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载物台、投射杆、支架、支点,支点的位置离载物台远,载物台离支点远,对了这是投石机能投得远很关键的地方、)

2、那这些呢(重锤:相当于我们刚才往下按的力)支架有什么特点?三角设计能起到稳固的作用

不同的地方呢?(支架是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组成的、)

看来,投石机就是它(手拿小小投射器)的华丽变身!不管它怎么变,都不能离开这样的(原理和结构。板书原理和结构。

三、画草图

1、大家不知不觉中已经认识了投石机的结构和原理,(板书认识)大家想不想也自己制作一架微型投石机呢?那我们先来设计一个。

2、老师设计了一些投石机。在图上没法表现的方面,在这边进行了补充说明。(有没看懂的地方吗?拿出实物认识。达到投石机的哪些要求了?生说,老师在黑板上画。

3、我们来看一下其他的投石机设计图,这些设计图哪些方面有了变化?(从结构、连接接方式、投射方式、牢固等当然,……(ppt出示三角形)

4、你准备设计一个怎样的投石机呢?小组交流一下。

五、评价: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评一评这些小设计师的作品

六、总结拓展

下节课你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方案制作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创意投石机制作

1、学会使用皮筋绑扎、连接;

2、用美工刀切割竹木材料,掌握剪刀裁剪、打孔等技术。

3、创意投石机制作

重点:运用皮筋绑扎进行制作。

难点:合理掌握皮筋弹力,并使投石机连接稳固。怎样用皮筋绑扎好的投石机连接稳固?

一、揭题上节课我们设计了投石机,画出了投石机的设计图,今天我们就要来制作投石机。

二、出示两幅投石机的图片

1、说说这些投石机是怎样制作的?

2、万万橡皮筋,熟悉皮筋特性。

三、小组合作制作投石机。

1、制作支架。

2、制作投射架

3、组装

四、展示,交流:

1、你的投石机还有那些可以改进的方面?

2、如果绑扎皮筋是投石机的结构发生变形,应该如何解决?

3、投石机调整后,还是无法稳固摆放,可采用什么办法?

五、修改调整自己的投石机。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回家试试自己的投石机,准备下节课试验比赛。

创意投石机的发射

1、对制作完成的作品进行测试、技术改进与创新。

2、通过发射试验,了解影响投石机投射距离和投射准确度的因素。

重点:投石机能进行远距离准确投射。

难点:根据试验要求进行合理调整,达成试验目标。如何使用投石机准确几种目标?

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制作了投石机,这节课我们进行试验,看看我们的投石机能否准确投中目标。

二、试试自己的投石机

1、将乒乓球放入载物台后,用食指压住载物台前端,缓缓施力将投射杆往下压,直至适当位置,瞄准、松开食指即可。

2、试一试,你的投石机能顺利发射吗?

3、改进自己的投石机

三、试验台:使用表格记录

试验目的:测试投石机如何投得远,投的准。试验准备:标靶、投石机、乒乓球试验过程:

1、调整载物台与支点的距离

2、测试连接投射杆的皮筋数量

3、测试投射的距离和准确度(发射点到靶心有一定的距离,视实际情况调整。)先组内合作,填好表格。

四、交流:

1、操作投石机时、载物台与支点的距离、手指按压汤匙力量的不同,会对投射产生什么影响?

2、如何操作才能使投石机准确命中目标?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继续修改投石机,与其他小组进行投射比赛。

桥梁结构的认识与简单设计

1、通过对不同构造的桥梁进行探究,了解不同类型桥梁的结构特点。

2、完成斜拉桥模型的设计构思。

重点:了解斜拉桥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难点:绘制设计草图教学核斜拉桥的构型是什么?各构件之间如何连接?

一、谈话,引出课题1998年温州大桥建成通车,状元到永嘉乌牛车程由原本的两个半小时缩短为20分钟。同学们,一座大桥可以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桥梁结构的认识与简单的设计。

二、出示各种桥梁结构图桥梁是家长水上或空中以便同行的建筑物,由桥身、桥墩和桥台组成。根据桥身结构,可以把桥梁分为梁式桥、拱桥、钢架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等。看结构图,说说桥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三、明确设计要求,小组合作绘制设计草图

1、温州大桥通行量较大,需要较大的跨度,所以最适合的是斜拉桥,材料选择一次性筷子。

2、引导学生思考:斜拉桥的构型是什么?各构件之间如何连接?要提高大桥的承重力与牢固程度,可从哪方面着手?

3、全班交流。

4、小组合作设计桥梁构图,并画出设计草图。

四、展示交流你们组设计了什么桥梁模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准备怎样制作的?

五、课堂总结

桥梁模型的制作

通过制作斜拉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重点:拼接、胶接等技术的综合运用。难点:胶接和拉索钉的制作。教学核

1、桥面为什么采用长短交叉组合的方式来拼接?心问题

2、安装拉索的定位钉是个难点,你是怎样克服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我们已经设计了斜拉桥的设计草图,今天这节课就要来制作斜拉桥模型。

二、制作的具体操作步骤小明根据他设计的方案进行制作,我们来看看小明的操作步骤:A、取料:桥面:取14根木筷,剪去尖端部分以便于胶合,再讲期中的3根从中间剪断分成6根。桥立柱:取4根一次性筷子,尖端不处理。桥面下横条:带前面胶接后根据实际情况取料。B、修整:用剪刀和砂纸修整断面,保证结合面平整。C、拼接桥面:将11根长料与6根短料按书本P37图所示排列,用胶水胶接。D、砂磨修整、美化:待胶水固化后,用剪刀或小手锯处理断面使其平整,并用砂纸砂磨桥面与两端。E、划线:按设计要求进行。F、钉拉索定位钉:用尖嘴钳将大头针的钉帽一段剪成3~5毫米长,根据设计的拉索数量级位置,将剪短后的大头针钉在桥面与立柱两侧。G、胶结立柱和桥面下横条:将桥面与4跟立柱胶接,量取长度后麻将桥面下横条胶接于立柱与桥面下。H、装拉索:将棉线作为拉索,在相应位置的大头针上拉近系住,注意每一根要同样松紧,用胶水固定。I、美化修整:减去多余的棉线,有必要可上色。

三、出示8个桥梁模型说说他们的设计方案适合于什么样的场合?分析他们的制作过程。

四、小组合作,制作桥梁模型。

五、全班展示交流

3、桥面为什么采用长短交叉组合的方式来拼接?

4、安装拉索的定位钉是个难点,你是怎样克服的?

六、课堂总结

桥梁模型的测试和优化

引导学生学会对技术产品进行技术实验,通过测试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尝试用技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重点:如何设计技术试验。难点:形成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教学核如何改进优化设计方案?

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制作完成了桥梁模型,在模型制作完成后,一般需要对其进行测试,测试的目的是检验模型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实际要求,以优化方案、完善模型。

二、探究桥梁模型的承重力

1、师介绍试验方法:将桥梁模型搁置在平整的桌面上,在桥梁的中部逐渐悬挂砝码,直到桥梁模型发生变形、断裂,桥梁模型的承重力为去掉最后一个砝码后剩余砝码的重量之和。

2、生小组合作,进行承重力测试。

3、组内对设计方案和模型进行评估,并完成下面表格。评估指标结构造型牢固程度材料选择方案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

三、优化设计方案

1、从刚才的评估情况可以看出,桥的承重能力和物体几何形状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怎样改变,如何优化设计方案,可以使桥的承重力更大呢?

2、学生讨论后交流:如通过加粗桥的立柱、采用两根筷子胶合成一根来增加结构强度。增加桥面下的支撑条等措施来增加桥的结构强度。通过装上栏杆、饰物、涂色等来美化外观等。

四、全班展示交流:

1、桥面的胶合有哪些技术要求?怎样胶合得平整有牢固?

2、对照设计方案,你制作的桥梁模型符合设计要求吗?哪些需要改进的?

3、通过桥梁模型的设计和制作,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

五、课堂总结

纸板凳的设计

1、认识实物图,知道实物图能够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外观和外形。

2、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设计技术。

3、掌握小板凳的制作基本方法,提高动手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参与技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具有从事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毅力,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学重点:

1、通过设计板凳设计图,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一些设计方法。

2、掌握小板凳的制作基本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实物图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分组观察法、分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分组操作法。教学准备:材料:塑料泡沫板(KD板)、A4白纸

工具:铅笔、直尺、美工刀、圆规、乳胶、双面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板凳实物图。

学生观看,了解图片的特点。2.这些实物图,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自主交流:描绘了物体的外形,描绘了物体的外观结构。3.你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触过这样的图?举例说出。

学生汇报交流。家用电器、电脑、收音机、复读机、mp

3、mp4。4.小结:能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外形和外观结构的图,叫做实物图。【评析】初步感觉实物图,以及实物图描述的外形和外观结构。

二、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3页的实物图图片。学生分组观看教材第63页的板凳实物图。2.讨论:你从实物图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分组讨论:板凳的样式不一样;都有四条腿;有的是折叠等;板凳的上面大部分是长方形的;还有圆形的;有一个板凳像桌子。

3.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这组图描述板凳常见的基本形状和基本结构。学生交流后填写在教材指定的位置。

4.小结:实物图一定要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外形和外观结构。【评析】知道实物图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外形和外观结构。

三、设计小板凳

1、谈话:你要设计的板凳是什么样子的?你要设计的板凳的凳面和登脚是什么样的?请把你的设计方案画出来。

制作小板凳

掌握设计小板凳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一、动手做

1、讲述:制作小板凳的过程⑴绘制凳面和凳脚的制作图。

⑵根据零件图中标注的尺寸在塑料泡沫板上放样。⑶按尺寸下料。

⑷在凳脚板的顶部均匀地涂上一层乳胶。⑸趁乳胶未干时,把凳脚板对准凳面的边缘粘好。

2、组织学生动手做小板凳。

小组同学分工制作小板凳登面和登脚。

3、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板凳。

二、.指导学生评价作品。1.展示我们的手艺。

说说你们小组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

2.学生自主评价。

小组代表展示出自己小组小板凳自认为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3.师生评价:评出最挂作品,给与表场。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制作能手谈体会。学生介绍制作过程和谈劳动后的感受。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学生相互交流,制作得好的给大家交流心得。

四、拓展延伸

如何使板凳更加牢固?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纸板凳的测试与改进

1通过纸板凳的设计与制作,进一步了解瓦楞纸的特点与用途。

2.学会根据材料有、特点进行板凳的制作,通过测试明确板凳承重的要素。3.体验到作品设计与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会根据瓦楞纸的特点设计制作板凳。教学难点:掌握纸板凳的稳定性和提高承重能力。教学过程

分组讨论:你们组的作品有没有成功?成功的经验可能是什么?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制作技术上存在什么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进?分享成功的经验:(投影出示)

小结评价师:今天,我们主要利用瓦楞纸做了一个“纸板凳”的手工作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再做做,自己发明制作不一样的板凳,展现劳动技术的价值。

主题活动六:三百六十行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是由各种职业的人们共同创造的,社会上有许多职业。

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询问、分析、交流,知道社会职业的简单分工和互相联系。学会

简单的社会调查方法。

3.情感目标:知道每种职业在社会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劳动不分贵贱。

教学准备:学生小课题研究内容:(1)农村里有哪些工作。(2)城市里有哪些工作。(3)未来的家乡有哪些新型的职业。

教学重点:知道社会职业的简单分工。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职业是互相联系的。学会交流信息的方法。教学过程:

本项目活动的内容属于“职业与社会”的范围,活动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上的不同职业,知道职业不分高低,职业间都是互相联系的。活动分三个过程:

活动一:小课题研究的指导活动二: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

活动三:学生展示研究成果

(一)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

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对自己的父母,亲属所做的工作一定很了解吧,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生:简单介绍自己父母的职业

师:从同学的介绍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归纳不同的职业分类:工人、商人、职员、医生、服务员师:你还知道社会上有哪些职业?

2、指导选题:师:我们的社会能不断的发展,因为有不同职业的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的劳动,你最想了解哪种职业?你准备怎样去调查了解?

生:讨论确定小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师:请分组交流、评议

4、设计小课题方案:

师: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设计、完成你们活动的方案。生:写活动计划

(二)展开阶段:实施活动计划

1、家庭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搜寻相关资料;

2、社会活动:分组去参观、访问等

3、学校活动:老师要随时询问学生的实践,进行及时的指导。

(三)结束阶段:交流评价

1、课题交流:师:同学前一段时间对社会上不同的职业进行了研究,今天主要是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生:分组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师: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传说社会上的职业有“三百六十行”。你们认为这些职业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请举例说明。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社会上各行各业都相互联系的,缺了谁也不行;各行各业与我们的生活都有密切的关

系,我们要尊重各种职业的人,只要努力每个职业都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事,受到别人的尊重。通过今天的学习、交流,你对职业有什么新的认识?生: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2、研究成果展示(做成展板)

小学劳技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即将结束,在紧张忙碌的半年中,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能够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做到依法执教。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尊重家长,认真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并在教学中体现“孝顺父母,体谅长辈”等中国传统理念,使学生受到良好熏陶。在工作中,能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坚持高尚情操,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发扬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我们在工作中基本能够努力钻研业务,虚心向各学科老教师求教,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性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科研水平。

实际操作是中学劳技课的“重头戏”。劳技课以劳动技能训练为主,学生接触实际,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是学生掌握技术的主要环节,突出的是实践和应用,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劳动素质和身心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劳技课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勤动手、多动脑、会操作、有技能、懂技巧的一代新人,必须在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强调实作,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以实习操作为中心的“引发情趣——明确目标——示范仿效——实习操作——指导纠误——作品评展”六步实作教学程序。

在这个实作流程中,师生感情和谐融洽,双边同时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有效发挥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行为,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操作训练如期完成。

在实作中,根据不同的人,因人制宜,因班制宜,分别对待。做得差的,可鼓励重作,慢的可延长时间。若步骤简单,能够在课堂实作的,如钉纽扣、织补小破洞、剪“双喜”、做挂串等,尽量在课堂完成。若步骤复杂,不便在课堂实作的,或当堂完不成的,安排在课后实作,如盆花栽培管理、盆景制作等。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他们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以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点,鼓励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创造性劳动,提高审美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这个实作教学程序中,六步犹如链条,环环相扣,配合进行。教师根据实际,本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目标、实施教学,老师带领学生,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在理论指导下,师生协调,共同活动。教师引导着学生,从知识的海洋驶入实践的海洋,将学生头脑中的数、理、化、生等各学科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促使知识活化,实现认知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让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变得生动、形象、全面、深刻、完整,增长能力和智力。搞好劳技实作教学,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萌发创造性活力,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