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20

关于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精选8篇。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关于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精选8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1】

@基层干部您的“三心”小妙囊请签收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事务纷繁复杂,青年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群众对我们不信任、不理解、不放心,工作难以开展,自身感到挫败,怎么办?对此,我们需要多一些“信心”“诚心”与“恒心”,收好用好“三心”小妙囊,探索高效解决群众问题的途径。

用好“信心”小妙囊,以自信之心安群众之“忧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电视剧《山海情》中吴月娟的原型人物“福建林主任”林月婵,第一次站在宁夏这片土地上时,甚至难以相信人们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但她并没有被眼前景象吓退,而是秉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信心,挨家挨户动员百姓走出大山、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此时,基层干部作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一旦畏缩不前,人民群众又怎能看到希望?基层干部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冲到前线,才能以一往无前的信心感染群众,使群众放下“担心”与“忧心”,汇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共同办大事、下好全国一盘棋。

用好“诚心”小妙囊,用真诚之心解群众之“疑心”。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笔者近期参加了入村摸排疫情防控情况的工作,感慨良多。在摸排过程中,村干部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群众对我们十分热情,不排斥、不拒绝,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个别群众依然心存疑虑,此时干部耐心十足、情理相融地讲解疫情防控政策的重要性,为之解惑、消除村民“疑虑之心”,从而获得村民的理解与支持配合。基层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群众不理解的情况,此时基层干部应当沉下性子静下心,讲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的话,以真心实意对待群众,群众必将给予你同样的反馈,如此方可协力配合、共克难关。

用好“恒心”小妙囊,以贞恒之心应自身之“初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三十二年如一日的“守岛英雄”王继才,跨越2000公里持续20多年的福建宁夏“山海情cp”……无不是在以恒心涵养初心。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广大青年干部必须细之又细、实而又实,在处理基层繁杂事务时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提高自身能力需要有恒心、有毅力。一方面,基层干部应当持之以恒学习理论知识,用坚实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也至关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才能筑牢为民服务的“初心”。

基层干部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广,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为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也可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百姓的幸福感。新征程已经出发,我们更应用好“三心”小妙囊,以基层为青春的主战场,让梦想成奋斗的硬基石,勤做人民群众店小二,争当为民服务孺子牛!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2】

随着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中国完成了一个美好历史篇章的翻页。此时热映的《山海情》,不仅仅是讲述黄土地上贫困群众走出大山的扶贫历程,它还是一场引领我们回归大山的寻根之旅。这部剧将当年那段扶贫岁月的喜怒哀乐演绎得酣畅淋漓,扶贫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遇到“问题人物”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但就是这样简单而又真实的故事,才充满了人情味。

扶贫最先扶思想,敢做敢为当为先。剧中当凌一农教授坐着三八大杠的后座,揪着得宝的衣角,呛着漫天黄沙带来了蘑菇技术,却被村民笑话。能赚钱都想弄,要垫钱又都缩回去了,贫困的乡民对于一丝一毫的花钱都不敢尝试,越穷越保守,越保守越穷,这就是制约发展的“小农思想”,但经历过一番生死回来之后的马得宝,却有着这样的勇气。而蘑菇换来的千把块钱真正地冲破了他们的思想,政府下发了扶贫无息贷款,村民们也都纷纷开启了大棚种植菌菇之旅。这让我不由联想到脱贫攻坚的每一位驻村干部,为了打消乡民的疑惑、顾虑、不信任,他们远请专家、近访乡贤,排查情况、摸底调研,真正的实干赢得了信任。做事冲在前面,拿自己当排头兵,带着村民们一起走,这才是干部。

扶贫其次畅通达,四通八达是关键。“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句常喷涂在墙壁上的宣传语,但却真真切切反应了交通的重要性。交通的不便利带来的是当地生态脆弱,产业发展缓慢、单一,是思想保守,难以接受新事物的闭塞,是村民的蘑菇滞销和被压价收购的无奈。先修路通电通水,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才能提供更好的生存生活条件,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所以在扶贫路上,我们不断在建设交通,干部们哪怕只有铁镐、铁锤,也要带着村民遇山开山、遇水劈水,凿出一条走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才能打通乡村的“财路”。

扶贫长久看教育,坐吃山空要不得。白崇礼校长,他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他应该保持着自己的体面,斯斯文文用言语、用文字批判。可他却做得不像读书人,他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受尽了家长嘲笑与冷眼,也在所不惜。只因他知道退学不是结束,退学是命运由不得自己掌握的开始啊!他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他信奉的理念就是“读书改变命运”,希望的就是下一代能拥有自由选择命运的权力。我们的脱贫工作就是这样的,我们国家的成功不会以放弃任何一个人为代价,脱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都将并肩前行。

听到大西北悲怆苍凉的曲调潸然泪下,回顾那个筚路蓝缕、却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峥嵘岁月,内心汹涌澎湃、热泪盈眶。山海情,满是官民情、兄弟情、师生情!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3】

念好“山海经” 谱好“交响曲”

久久为功方可滴水穿石,驰而不息才能善作善成。习近平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围绕摆脱贫困,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脱贫思想,培育了“把心贴近人民”的干部作风,留下了“四下基层”的工作传统。积尺寸之功,成千秋之利。下党乡脱贫攻坚的奋发行动如同一部伟大的时代交响,激荡着人们的心弦,奏响出雄浑激越的山海乐章!

山海联动贵在有勇,奋发有为传承“弱鸟先飞”之志。

宁德之新,始于赤子心;弱鸟先飞,只因鸿鹄志。30年前,面对闽东这只“弱鸟”,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一个月内奔走于宁德的九个县,翻山越岭、涉水登岛,实地走访、深入乡村,制定了“飞洋过海”的战略,勾画了“羽翼丰满”的蓝图,以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贫困为突破口,创新提出了“扶贫先扶志、扶贫更扶智”的理念。30年后下党乡青山环野立,双水抱村流,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摆脱“等、靠、要”,充分发挥独特的山海优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树立先飞的意识,坚定先飞的决心,进一步挖掘潜力,在一些未受限制、有独特优势的地区和地方坚持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经济的新路子,通过山海联动实现“飞洋过海”,弥补了制约发展的先天劣势。

山海联动贵在有恒,久久为功坚守“滴水穿石”之毅。

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30年前的特困乡,如今已挣脱贫困的樊篱,大步迈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征程,在埋头苦干、接续奋斗中,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这不仅生动诠释了滴水穿石的深刻道理,更是印证闽东地区久久为功、砥砺前行的时代缩影。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提出:“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有拿出一心为民的态度,强化攻坚克难的力度,拓展砥砺前行的深度,不弃微末,不舍寸功,才能让高质量发展的脚步行稳致远,变蓝图为现实、变远景为实景,进一步走好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山海联动贵在亲民,共赴振兴践行“四下基层”之心。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不断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行的初心和使命。30年前,面对“老、少、边、岛、贫”的现实区情,习近平顺应闽东人民脱贫的迫切愿望,着力改善宁德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决心带领闽东人民脱贫致富。“四下基层”便是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法宝。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身入”更要“心至”,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在工作和生活上心,系群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顺应民意,关怀民生,尊重民心,体察民情,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担当的使命精神,自觉抓住老百姓最盼、最急、最忧之事,只有做到问需问计于民,才能真正为基层解决“热点”“难点”,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青山如黛,绿水长流。目前,全国各地的脱贫攻坚战已逐渐进入尾声,但实现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是工作的终点,而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的新起点。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指引,砥砺前行,共谱美丽福建的全新篇章!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4】

观《山海情》走乡村振兴路

近日,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大结局,这部激起全民讨论的电视剧也落下帷幕。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该剧以丰富感人的剧情、技艺精湛的演技,让观众大饱眼福,也生动再现了扶贫攻坚路上的一个剖面,触动着每一个基层干部的心。同时,让基层干部坚定信念,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接棒。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奋力构筑基层堡垒,凝聚乡村“战斗魂”。农村党组织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有关经济任务,所以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穿针引线作用。只有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聚集各项优势资源,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保持政治坚定和头脑清醒,充分认识基础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务实作风和联系群众,解放思想,凝聚发展力,始终做到与党中央同心共向,与时代要求同步共进,与人民群众同拍共鸣,凝聚人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同时,更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能力,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引擎”,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积极招纳技术人才,提升乡村“兴旺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人才是乡村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基层党组织要不遗余力招贤纳士,要吸引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向基层回流,这就要提升基层人才的待遇问题,以利益激励为后盾,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增进人才发展的推动力,解决人才的住房、户口、就医、子女读书等琐事,彰显对人才的满满诚意和浓浓情意,如此他们才能安心创造价值。其次,还要积极培育乡村建设接班人,让走出家乡的有志青年反哺家乡建设,将自己在外界所学知识带回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同时与村民互助共享,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再次,以真心实意的情感关怀,做好人才工作不仅需要制度和资金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打好“感情牌”,以情招才引才留才,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最后,加强对人才的党性政治教育,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把党性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作为强化人才政治引领的重要方式,让人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弘扬发展大国之风,为乡村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先绘制发展蓝图,指明乡村“发展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没有具体谋划和长远布局,就匆匆上马各种项目,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局面。要以准确判断的前瞻性谋划工作细则,不仅要把握各项任务的时间点,确保按时完成;更要留出巩固提升时间,确保工作实效。乡村的发展蓝图就好似乡村振兴宏伟画卷上的一个个“像素”,要以深思熟虑布局发展蓝图。因此,在规划发展蓝图时必须积极考虑发展远景,深挖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指明方向。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旧艰巨,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有着各类意料之外的风险困难,唯有先一步发现解决难题,方能赢得发展先机。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更要借鉴以往的优秀经验,确保行动到位、措施有效,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5】

《山海情》是一部脱贫攻坚剧,围绕西海固人民群众移民搬迁,克服困难,脱贫致富展开。故事中的种.种冲突矛盾像极了我们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障碍,也正是因为这部剧的剧情贴近实际而引发了大批在基层一线脱贫干部的有感而发。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树立一往无前的坚定恒心。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有一直向前,丝毫不停顿,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虽然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但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扶贫干部此刻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要怀着坚定的恒心、必胜的信心、乘势而上、一举攻克最后的堡垒。要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帮扶责任人精准、扶贫措施精准;始终坚持真扶贫、扶真贫,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将各项帮扶政策落实到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发扬吃苦耐劳的斗争精神。蒙古马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却可以在风霜雨雪的大草原上纵横驰骋,靠的就是吃苦耐劳、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彻底胜利的征途同样不是平坦的,还有着许多坎要迈,许多关要闯,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党员干部更应该弘扬吃苦耐劳精神,深入到基层,带头谋发展、促发展、助脱贫。同时,吃苦耐劳并不是下到艰苦的基层就行,而是需要撸起袖子真抓实干,要坚持探索、坚持实干,努力为贫困村、贫困户找准路子,树立独特的标识,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致富。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保持不断奋斗的拼搏意志。元朝时期蒙古马曾随蒙古骑兵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而到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骑兵参加大小战斗656次,歼敌2.2万多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战功。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扶贫干部要保持蒙古马不断奋斗的拼搏意志。一方面要巩固现有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要深化贫困户扶贫扶志工作,要保持扶贫政策稳定性,扶上马再送一程;另一方面,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完善产业支撑体系,解决人走戏散之忧,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农民养老之忧,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解决陋俗困扰之忧。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6】

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

“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企业参与兴办扶贫车间,体现了先富带后富,很有意义。”6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扶贫车间院内,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们亲切交流,充分肯定就业扶贫车间引领村民脱贫致富,并对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让企业参与进来,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好句摘抄网 799918.CoM)

按照以往经验,由各级地方政府主导,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党建+异地扶贫搬迁+扶贫车间”,或者引进皮具、制衣、制香、养肉鸽等企业进村办厂,搭建“扶贫车间”,最大限度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该领域扶贫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引进特色产业项目难,很多企业进贫困村办厂规模小、数量少,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有限,务工人员收入偏低、参与热情不高,驻村工作队员甚至只能积极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才能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

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要辩证看待危与机,夯实脱贫攻坚组织基础。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减免部分税费、延期缴纳税款、减免租金、设立扶持基金等举措,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引导和鼓励各类建设主体积极创办兴办“扶贫车间”,鼓励县域内各类经济实体坚持扶贫性质,多吸纳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结合现有政策,从当地需求和客观实际出发,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加强脱贫攻坚组织保障。围绕党建领航、组织领导、企业参与、群众参与、托底安置、信贷扶持、资金奖补、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10个专项内容,每个乡镇都要通过后盾单位、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支持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措施,硬性发展一定数量的“扶贫车间”,让“扶贫车间”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

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要体现先富带后富,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先富带后富,而不是同时富裕,各地区要大力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既要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优势,创新“支部联建、党员联帮”工作模式,持续开展“百企结对帮扶百村”活动,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形式,引导当地企业持续参与共建,还要坚定推动扶贫协作和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例如“河池市深巴试验区”共建设扶贫车间176个,从实体企业扩展到农特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园区共建等,引进一批广东企业落地,吸纳一大批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扶贫车间”成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淘金地”和搬不走的“产业园”。

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要提升群众满意度,夯实共奔小康组织保障。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以群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尺,以实现“双满意”为根本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携手同心奔小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党建引领,做实做细就业扶贫车间“稳复工、稳就业、稳增长”三篇文章,继续落实领导主抓、分管紧盯、企业参与、党员参与、群众参与、划片包块、绩效评估制度,解群众之所忧、帮群众之所需,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公众满意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7】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三十年来,下党乡的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前赴后继,一以贯之,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将昔日“九岭爬九年”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为今天“天堑变通途”的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极具样本意义的“摆脱贫困”之路。

纸短情长,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饱含深情、语重心长,充满了对下党乡乡亲们、对八闽儿女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关怀,也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岗位上精准发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力争把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精准。政策能否精准得到落实,关键在于制定政策者是否真真正正了解基层贫困现状,是否摸清贫困户的需求和制约脱贫的因素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三进下党”的故事已家喻户晓,而其中的精髓更是基层干部学习的重点。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是政策的宣传员,唯有熟读政策,才能更好地做好扶贫工作,切实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仍有个别干部,因自身不熟悉扶贫政策,对政策解读理解不不透,不清楚贫困户现状,导致在指导贫困户脱贫过程中无从下手,胡乱施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贫攻坚进度,也给贫困户带来损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心存滴水穿石的坚持之心,不断开阔进取,集思广益,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深入分析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在“精准”上下更大功夫,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进行帮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尽最大能力让扶贫政策真正发挥作用。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务实。虽然目前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填表上,根本没有精力去搞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没有工夫去帮助贫困人口。这样看起来好看,督查时资料很全,但实际上扶贫工作根本就没有实际效果,也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度。“扶真贫,真扶贫”,在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征程上,只有毫不松懈才能笑到最后。面对形式主义问题这最后一块短板,要有立抓立改的精气神,也要有“滴水穿石”的坚定决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攻坚工作就是要实打实干,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如实做好相关扶贫数据统计,将扶贫工作公开透明,保证扶贫工作经受的住群众及网络媒体的监督考验,严防脱贫攻坚工作走过场、打折扣,更要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查,摸清致贫所在,了解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扶贫工作业务技能水平,帮助贫困户开扩发展渠道,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提高贫困户受益,真真正正扶贫。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扶志。目前,一些地区的少数困难群众在思想上与国家扶贫的预期目的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一些人还以当选“贫困户”为荣,自得其乐,不思进取。实际上,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一个人的物质贫困可能只是一时,但精神贫困可能伴随一生。“扶贫先扶志”,小康不是别人送的,是靠自己创造的。最后这一关键的一公里,要转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改变部分贫困群众认为国家支持、干部帮扶是“理所应当”的观念,改变“吃喝拉撒靠政府”的不良风气,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只有当贫困群众靠自身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走完。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8】

滴水穿石 打通扶贫“蜀道”“最后一米”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期,各地扶贫工作攻坚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下党致富的甜头增涨了我们脱贫劲头,更为各地打通扶贫“蜀道”“最后一米”指明了奋进奔头。

脱贫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滴水穿石,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成果,这是自然于我们的启示。经过长期努力,脱贫攻坚战已到了“挖穷根”“拔坚钉”的紧要关头,容不得歇脚松气,决不能半途而废。书写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既要保有重整旗鼓再出发的激情,更要坚持发扬绳锯木断的胆识、铁杵成针的韧劲、金石可镂的信心,才能翻越扶贫“蜀道”,击碎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石”。

“狭路相逢勇者胜”,涵养敢扶贫的“攻坚水”。滴水穿石,表面上有以卵击石的不可能之感,实则蕴含破土而出的必然深意。“脱贫梦”“致富梦”就像种子发芽,只有破土而出,才有机会茁壮成长,突破第一步最重要。万事开头难,强调的正是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下党乡位于闽东宁德的大山深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乡没有一条公路,交通十分不便,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再苦再难,下党人从未放弃,始终昂扬敢想敢干、先做先行的斗志风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30年努力,下党以强大的人和战胜了天时地利的不便,打造了振兴通途和新貌。脱贫攻坚,不能因为顽石就忽视了滴水之力,脱贫攻坚就要敢于“硬碰硬”。我们要比问题更坚、比硬骨更硬,咬紧“敢”的牙关,捏紧“干”的拳头,做到尽锐出战、迎难而上。

“一枝一叶总关情”,永葆真扶贫的“民心向”。滴水穿石,水滴落的方向永远向下,只有方向唯一,才能形成最大合力将石头穿破。脱贫攻坚不是某一个人负重前行,而是干部群众并肩同行,共同奋斗开创美好。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带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打破“贫困石”。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习近平总书记不惧艰辛“三进下党”,正是一颗为民初心激励他披荆斩棘。不走百姓走过的路、不去群众生活的家,如何真正找准脱贫攻坚痛点难点,怎能真正实现人民富裕。脱贫攻坚,要坚持人民至上,加大下基层和真调研力度,创新人民参与脱贫方式方法,凝聚强大的脱贫合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修炼真脱贫的“穿石功”。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持之以恒的执着韧劲是成功的根本。一方面,脱贫摘帽不是“雨后春笋”,企图一场“扶贫雨”就能脱贫的急功近利思想要不得,虚假脱贫、“算出来的脱贫”更要坚决抵制。另一方面,脱贫攻坚没有“完成时”,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防止返贫、新贫出现,“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监管”的功夫要继续做下去,严防“享乐官”“甩手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既是对下党党员干部群众提出的新希望,也是对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指明的新要求。脱贫攻坚,久久为功。各地要坚持弘扬真抓实干作风,大力整治脱贫攻坚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淬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内功。

滴滴“攻坚水”,穿破“贫困石”。6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明年就要收官,在这个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以下党为榜样,激发弱鸟先飞敢干、滴水穿石苦干、愚公移山实干之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