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案汇总8篇

发表时间:2023-01-13

小学语文教案。

一定要重视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教案有助于多媒体设备的利用。在写教案时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以下“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由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1】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桌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板,(浓香、清香、醇香、甜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有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丽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小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家一小罐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确,可真有口福呢。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解题:槐乡的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连用了三个比喻句,这几个比喻句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语言如同诗一样的优美,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全文呈现出诗一样的节奏感和意境美,说说这些句子是使用了哪种方法。()

a.排比b.对称或对仗c.夸张d.拟人

4.第一自然段括号中写槐花饭用了四个词,如按词语表达程度的深浅排列,你觉得应该是()

a.清香、甜香、醇香、浓香b.清香、醇香、甜香、浓香

c.清香、醇香、浓香、甜香d.甜香、清香、醇香、浓香

5.嗡嗡嗡、劈啪啪都是刑声词,请你写出四个表示不同笑声的像声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横线划出全文的中心句,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段话的内容,用∥将全文分为______段,写出各段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请认真阅读全文从三个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2】

一、课前谈话。

师:让学生叫叫老师。

Liucheng

师:叫得真好听,老师想再听一次。

二、听录音,赏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放小鸟》,昨天你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时,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15、放小鸟)

师:学生看着课文,听录音,也可以小声地读。

(师轻声地读着)

师: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读好后把书放正,老师就知道你读好了。

(生自由地读书)

三、精读课文。

师:课文中说谁放小鸟?

生:小朋友。

师:课文中怎么称呼这个小朋友的呢?第一句就有。

生:我。

师:再来一个问题,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小鸟的。

生:姑妈送的。

师:你们真聪明。拿出笔来,在课文中画出写小鸟样子的部分。

(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非常可爱)

师:把三个彩色的词语读重些,因为它们写出了小鸟的三个特点。(绿色、黄色、一闪一闪)

师:哪个词语写出它的眼睛特别有神?

生:一闪一闪的。

师:怎么读出这种有神呢?

生读。再指名读。

师:一只是一个词,不要把它分开了。你们班上读书谁最好。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来慢慢地欣赏。

师:你们能想得出小鸟的样子,能不能把它画出来。你们说,我来画。

(电脑画图演示)

师:谁能背出来。

生齐背。

师:那文中的我得到了这样的一只小鸟,是怎么对待它的呢?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生:给它食吃,给它水喝。

师:先把它怎么样的?

生:先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嘱,给它水喝。

师:小鸟有的吃,有的喝,但它高兴吗?

生:不高兴。

师: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可它一动也不动。

师:为什么不高兴。

生:它想妈妈了。

师:妈妈想孩子会怎么样?

生:会去找孩子。

师: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你们到文中去找一找,哪里可以看出。

生:我想一定是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

师:找得真准,还有不同的吗?

生:小鸟突然叫起来――

师:为什么会叫起来?

生:因为它看到了自己的妈妈。

师:找得真准,跟着老师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师范读,生跟读)

师:(出示笼中小鸟)它离开了伙伴,它离开了妈妈,它想,我再也不能回家了,它心中好伤心啊。它好像在喊,妈妈,妈妈,我要回家。

师:如果笼子里的是你,还吃得下吗?

生:它失去伙伴了。失去了大森林。不能看到妈妈,不能和大家一起玩了。

(电脑演示,

师:鸟妈妈会吃些什么呢?小鸟会说些什么?

生:妈妈,快救我出去吧。

生:我马上就来救你。

师:请同桌的小朋友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小鸟。

(同桌同组)

生:妈妈,你快来救我。

生:等一会,我叫你的朋友一起来救你。

师:小鸟最想干什么?

生:最想飞翔。

生:最想自由自在地飞,和大家一起玩。

师:这些愿望能实现吗?笼子打不开啊。哪个词可以看出焦急。

生:焦急。

师:你能表演焦急吗?什么时候焦急?

生: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很焦急。

师:课文中的我看到小鸟这样焦急,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作出了什么样的决定。

生:决定把它放出去。

师:课文中哪里写出的。

生读: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放它回家去。

师:我是这么想的,真的放了吗?

生:真的。

师:这是课文中的第四自然段内容,谁来读一读,举手的同学都可以站起来读。

师:如果你现在也这样的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做?

生:我也会放掉。因为它离开妈妈很可怜。

师:你是个可怜小鸟的好孩子。

生:我想把它放掉。因为它很孤单,所以放掉。

师:用因为、所以来回答问题,真好。

生:我也会放掉它。因为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老师也想放飞小鸟,谁来帮我在电脑上放飞小鸟啊。

(一只小鸟在飞翔,一只小鸟在妈妈身边玩)

师:小鸟放走了,课文中的我高兴吗?

生:不高兴。Fw76.cOM

师:为什么?

生:小鸟放走,担心会有动物来伤害它。

师:我是不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生:是。

师:做了好事还不高兴啊。

生:高兴。

师: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一读课文。

生齐读。

师:老师想让男同学、女同学比赛读。

(男、女生比赛读)

师:合上书,跟着老师一起来回忆课文。谁得到了小鸟?小鸟是什么样子的?我心情如何?先是如何对待小鸟的?自由的小鸟才是高兴的,这才是对小鸟真正的爱。

师:介绍法国女孩蒂皮。

生齐读课文。

师板书:

我关放

(画颗爱心)

小鸟(图片)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3】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第5条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那么,怎么在阅读教学中适当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呢?

首先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摆正教和学的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如何处理好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间的关系。我在课堂中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此。那么,什么是学生合作学习呢?它是指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通过几个学生间的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一定的课题和学习任务,以期达到每一位学生在认知、情感、能力诸方面都能积极和谐地发展。这一教学形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其组织形式都不够明确具体。我将班内学习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学习动机、交往技能等情况合理搭配,组成14个学习小组,组内包括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理解、分析较慢的学生,组员在小组中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那么,为什么说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呢?

一.自由发表意见,锻炼表达能力。

学生课堂参与的形式多样,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改变少数尖子生唱主角的局面,我总是在教学的关键处,重点处,设计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因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消除畏惧心理,乐于发言,乐于读书。比如,在《燕子》一课教学中,我叫学生理解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句点明中心的话时,就布置了学生合作学习,并且要求一会儿每个合作学习的小组推荐一名还没有发过言的同学来汇报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情况。学生听后,马上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准备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也为没有发过言的同学创造了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二.互相启发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张志公说: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增减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指什么?是指通过阅读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技能。由于每个学生的这种技能存在着差异,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帮助和学习,就能相对地平衡这种差异,提高阅读能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如,《忆铁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铁人睁大眼睛,哦?咳!在教学时,我也设计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我提出了:这句话含着什么意思?。学生在讨论时各抒已见。集体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从铁人睁大眼睛:哦体会到他批评错了,那位阿姨是个好人,把别人的孩子抱在怀里,而把自己的亲骨肉放在地上从咳字可以看出他很自责,又从可以看出他自责了很多遍,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听了学生的发言我很高心,马上又安排他们合作学习,我又问:既然说是此时无声声,那么,我们就让它变成此时有声吧!铁人他话没说完,但我们知道他心里究竟想些什么?一个学生说:铁人当时在想,我不应该这么快就批评她,我应该先了解一下内情,先了解一下坐在地上哭的那个孩子,到底是谁家的孩子?这样才能决定是批评还是表扬,表示他后悔不及。另一个学生说:他心里想,我不能少做点低水平的事吗?又一个学生说:铁人当时肯定想,我批评错了那位阿姨,我应该回去向她道歉,阿姨却不作声,不辩解,笑呵呵地听着,从急忙、闯进看出铁人想急于向阿姨道歉。最后我根据学生的发言作了小结:我们从这里看到当铁人知道那位阿姨抱着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地上哭的倒是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他十分地惊讶,他十分地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以后,他是多么地后悔呀!由此而感到深深地自责,从而可以看出铁人是一个严以律己的人。上面这个问题叫学生个体学习后起来回答,答案肯定支离破碎,并且不够全面的,而学生在组长(优等生)带领下积极讨论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判断、推理等阅读能力,正如杨再隋教授所说:要体现训练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语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很显然,原来对这个问题根本无从下手的差生通过点拔、启发、讨论,也能大胆举手发言。这样,全体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不就提高了吗?

三.合理分工合作,体现主体之位。

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必须建筑在学生个体学习的基础上,没有个体切实的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完耗时间。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组长至关重要,他们必须经常培训,如:教会他们如何组织协调小组的学习如何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等。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和组内朗读课文。讨论内容一般是需要通过互相启发来扩展思维的多维性问题;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聚焦性问题,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有统领全局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共同协作来提高学生效率的集体性作业。根据讨论内容的不同,讨论形式可以是诊断式、辩论式、连锁式、分割式等。比如:教学第7册《爆竹声声》一文后,我提出了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我要求小组运用连锁式讨论,即由小组长主持,其他组员依次自动发表看法,再由主持人归纳。当然,学生在讨论时,教师不是局外人,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教师的巡视、点拨、参与以及要求学生按照规则来交流汇报结果,这些指导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潜心研究,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地解决阅读专题,提高探究性阅读的效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阅读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因为对于探究性阅读来说,探究过程往往比探究结果更重要,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重点词句的研究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和谐友爱的教学氛围中,乐于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了他们是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

四.组间展开竞赛,促进主动自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习好为目标。教师则根据合作小组的总体再现进行奖励,学生是因自己与过去比较而获奖励。心理学家格拉塞博士强调:教室里的学习应当充满乐趣,否则学生就不肯下苦功学习。因此,我们在黑板一角画有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积分表,让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使全班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你追我赶的局面。这样一来,就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学习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也能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如:为了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多为小组加分,许多同学就在课前进行自学(有的在组长带领下):轮读课文,进行正音、评价;围绕课后思考练习对课文进行质疑问难;精读课文,分析体会写作方法等。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教师得有目的有步骤地传授预习课文的方法和读书的方法。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使学生爱同学、爱集体,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交技能,从而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只要我们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离自能读书的境界不会遥远。合作学习,确能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4】

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片断,完成后面的习题。

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得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看我们。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男孩子,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他笑着说好看我又笑问:怎么好法?当他说不出来,低头玩着钮扣的时候,一个在他后面的女孩子笑着说:就是开得旺嘛!于是他们就像过了一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去了。

1、给划的几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下面的意思用/把这段话分成三层。

第一层,我们的赞叹声引来了孩子们。

第二层,我跟孩子们谈论海棠花。

第三层,孩子们跑出门去了。

3、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围聚的意思,再造句。

(1)围聚的意思是:

(2)围聚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5】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上一节课学习了《蚁国英雄》一文,它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现在,老师与大家一同学习《生命桥》,它同样震撼人的心灵。

教师认真板书课题:生命桥,让学生跟着认真书写。

指名读课题。

[评]导入简洁,过渡自然。提笔即是练字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一次读课文,你有什么经验交流?

生:先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读课文。

生: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一下生字表再读。

生:读课文遇到多音字,同桌互相讨论,吃不准的查一下字典。

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书。

师:读完一遍课文的同学可以再读,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已经读了五遍,真不错。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读得好的,再练一练,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欣赏;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还需加工的,也可以练一练。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同桌互相练说,再指名说。

师:课文是否读通了?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评]读书要求明确,加强合作,生生互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从学生学习实践中习得的,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细读探究,突出重点

师: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把它划下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

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找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再读一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动,使别人听了也深受感动。

师:各小组推荐代表交流。

[评]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细读探究课文,在书旁作一些小小的批注,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生成和知识的建构过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选择性学习,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独特的。

(1)生:课文第二自然段使我们深受感动。

出示: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生:我体会到老羚羊死了,因为老羚羊坠入了山涧,不可能生还。作者把老羚羊比作一只断翅的鸟写得很感人,小鸟没有了翅膀不能飞翔,就等于没有了生命,老羚羊笔直地坠入山涧,它的生命结束了。

生:我觉得老羚羊应该死。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老羚羊年纪大了,活得够长了,而小羚羊还小,老羚羊的死换取小羚羊的生是应该的。

师:老了就该死了?(有的学生在笑)这是你的理解,可以。谁还想说?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体会到年轻羚羊的生是建立在老羚羊死的基础之上,老羚羊的死换取了年轻羚羊的生,老羚羊是为了延续它的后代才这么做的。

生:老羚羊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羚羊,年轻羚羊是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才获得力量,身体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得到新生。

生:我从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体会到老羚羊很伟大,老羚羊原本可以越得更高,尽它最大的力也许可以落到对面的悬崖边,但是它却没有那么做。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边读边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互相交流,真不错,读书就要这样去读。

[评]世界是多彩的。学生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是认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才能感受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们不求整齐划一,只求来自学生心底。

(2)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很感人。

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生:我从一队队中想象到老羚羊死去了许多,不是一只两只,这些老羚羊死得很悲壮,一队老羚羊的死才换来另一队年轻羚羊的生。

生:我读到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时很感动,羚羊很有次序,一只接一只地跳,不凌乱,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

师:你能读出自己的理解不错,能否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体会体会呢?

生:课文开头第一句话就写了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有猎人的追捕,越是后面跳的羚羊越危险,没有拥挤,没有争夺也体现后面跳跃的羚羊的精神可贵。

生:一队队羚羊没有拥挤,没有争夺使我想到美国9、11事件中的大楼里的一万多人从十多层楼梯上下来时同样也是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

师:这些美国人的素质正好!

[评]学生的信息蕴藏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教育发挥了学生的资源功能,这样的教育具有极大的潜力。课本是载体,载体资源只有和学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成为一种创新的活动。同时,公正、客观的承认其它国家的先进性,也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3)生:我读了试跳成功!这句话很感动。因为有了第一只老羚羊和第一只小羚羊的试跳成功,才给了后面的羚羊以勇气和力量,才有后面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第一只老羚羊十分可贵,为其他的老羚羊做出了榜样。

生:我觉得第一只小羚羊同样可贵,因为它是试跳的,也没有足够的把握,它也有牺牲的可能,我觉得这一老一小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4)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很感人。

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书本上。

学生人人动笔写话、交流。

(其中有一位学生写道:山涧上空,一道弧线的完成,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另一道弧线的完成,意味着另一个生命的新生。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桥墩,支撑起了小羚羊生命的支点,小羚羊由此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不仅仅闪现在我们眼前,更镌刻在我们的心上。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何等的悲壮,令我们终生难忘。)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背下来。

[评]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是对人的自我生命的升华和超越。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信息的吸收,更是以内化为特征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自己在创造着自己。

(5)师: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此时,猎人们会想些什么?

生:猎人看到这惊人的一幕,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生:羚羊们的行为大大出乎猎人的意料,猎人们感到非常震惊。

生:猎人们看到这些小羚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看到了老羚羊,想到了自己。他们受到了教育,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他们不忍心再去伤害这些无辜的生命。

[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心自然、关爱生命、促进人和环境的和谐,这样的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的。

四、回归课题,点明主题

师:蚁国英雄和生命桥除了同样使老师、同学深受感动,你认为还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蚁国英雄中的蚂蚁和生命桥中的羚羊都是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

生:外层蚂蚁和老羚羊都以自己的死亡换取里层蚂蚁和年轻羚羊的新生。

师:课题生命的壮歌中的壮,用哪个词理解最确切?

(生:悲壮)歌是什么意思?(生:赞歌、颂歌)

师: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个小故事,共同演绎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评]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深刻领会课题含义,提高语感能力。

五、课外延伸

师:这两个小故事都是讲动物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可歌可泣的事例也不少。蚁国英雄是生命的壮歌系列之一,生命桥是生命的壮歌系列之二。如果你是有心人,可以收集这类事例,来续写生命的壮歌系列之三、之四

[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不是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和课本中,而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教师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生命的价值,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总评:

这是一堂体现并实践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课,它时时处处贯彻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思想,焕发着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

一、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感悟、体验、实践和建构的过程,语文阅读应提倡学生个性化。

二、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6】

阅读训练(一)

一、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1、()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当时的人,都惊讶于他的音乐天赋,争着要为他出版呢。

()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他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

2、()一天,我对小明说:咱们明天捉知了,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

()开始,我怎么也捉不到。

()第二天,我们俩准备好了网罩,向树下跑去。

()小明却一连捉了三、四只,我真羡慕他。

()夏天一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上,从早到晚总能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我多么想亲手捉一只知了啊!

()最后,在小明的帮助下,我也套住了一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3、()他吓得躲在深宫里,好几天不敢上殿。

()老鼠见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怕它,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把皇帝穿的龙袍也咬破了。

()听说宫里出了妖怪,皇帝吓得连金銮(lun)殿都不敢上了,满朝文武也都吓坏了。

()天,金銮殿上忽然出现了一只老鼠,愚蠢的皇帝从来没有见过老鼠,以为是个妖怪。

()这样一来,弄得大家更加惊慌起来。

二、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背我立即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敢到我家来关怀我。我怕当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的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三、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詹天佑经常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下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詹大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按原文在横线上填空

2、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

3用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

4、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的这些话说明:

A、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B、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

C、詹天佑对工作人员十分关心,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决心为国争气,为人民争气。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星的山

我站在舱外,身子靠着栏杆,望着渐渐退去的香港。∥

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夜是静寂柔和的。从对面我听不见一点儿声音。生活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船在移动,灯光也跟着在移动起来。而且电车、汽车上的灯也在飞跑。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它们在追逐,在说话。我的视觉和听觉混合起来。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我差不多到了忘我的境界∥

1、联系上下文解释。

①聚合:②密密麻麻:

③私语:④追逐:

2、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①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②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

③生活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

④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

⑤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3、按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文中星的山指什么?

5、为什么说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

6、找出文中写灯光的句子,用划下来。

7、我的视沈和听觉混合起来。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7】

教学阅读课文,需要教师的讲解指导,但比重比讲读教学小,而且只是举一隅的性质,让学生得到启发后能举一反三,练习运用从讲读课文学到的读写知识。因此,要放和扶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把读写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放是指增强独立性,放手让学生阅读实践,读懂课文。对一般训练项目和学生掌握的重点训练项目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理解分析。放,采用实践和尝试的方式,如预习、自学生字新词、朗读和默读、复述和背诵、熟读精思精彩的片断、讨论解答、质疑问难等。

扶是指必要的指导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难点,认识规律,把自学活动引向深入。对缺漏和回生的知识,还没有很好掌握的重点训练项目等,都应该给予指导帮助。扶,采用引导和指点的方式,如提示重点、提供范例、提出问题、点明规律、指导方法、帮助总结等。

教学阅读课文,要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放和扶的内容项目,确定指导成分的多少和放手的程度,从而体现阅读课文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防止上成讲读课。例如,教学《我和企鹅》,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和同学讨论不理解的词句,理解句子,联系课文判断句子内容的正误;练习朗读,读通课文,逐步领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而教师的扶主要是在熟读精思第三自然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练习运用从讲读课文,学到弄懂自然段意的方法,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并掌握自然段和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阅读课文,对放与扶的安排,不是绝对的,而是放中有扶,扶中有放;随着两者比例的变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会得到体现。

例如《我和企鹅》的第三自然段,先写登上企鹅岛,才懂得企鹅有多大,再介绍企鹅的种类。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第一题是: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在企鹅岛上看到了几种企鹅,它们都是什么样儿的?哪些词句表达出我对企鹅的喜爱?这个问题针对自然段的第二层内容设问。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大体上可以这样安排教学步骤:①先读懂第二层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读后讨论解答;再练习朗读,表达出喜爱企鹅的感情。②再读懂第一层内容,让学习默读,思考议论:这段课文在前面部分还有哪些句子,这些句子写了什么?哪些词语写出了不同情况的对比?③指导学生在分析两个层次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④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读懂第三自然段的。

阅读课文的课后练习是围绕重点训练项目来编排的,体现了教学要求,也给学生指出探索的路径。《我和企鹅》第三自然段的阅读训练,主要是借助于课后练习题,所以从第二层内容入手。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逐步读懂课文,教师只扶着学生认识段落的层次,帮助他们归纳主要意思。与讲读教学相比,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读懂一个自然段的过程,基本上体现了对自学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安排阅读课文的训练步骤,要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从学生阅读文章的完整的认识过程来考虑,大体可以这样指导:①读通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阅读,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检查,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词句。②读懂课文。根据课后的练习和教师的启发,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清层次结构;通过提问解答或组织讨论,帮助学生落实课后练习的训练要求。③读活课文。放手让学生熟读精思重点内容,议论解答,落实有关重点项目的训练要求;教师要着重帮助学生练习运用从讲读课文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并有所领会,为学生读写例话打好基础。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8】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文中有他们喜欢的动物形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三方面入手:

一、在说、想中内化课文的语言

小猪、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爷爷的一口袋麦子后,小猪作者着重写了他的语言,而小牛作者则写了他的想法,小猴则短短地写了他的动作,于是我在课堂中内化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小牛看了又看饱满的麦粒,会说些什么?小猴看了麦粒,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学们对这几种动物很熟悉,能够揣摩出他们的所说所想,有的同学说:小猪想到我以后天天有好东西吃了。呵!呵!土地爷爷真好,能给我送来这等好东西,欢迎土地爷爷天天到我家来做客。而小牛拿到麦子,捧在手中左看有看,边看边说:瞧!这黄灿灿的麦子真舍不得吃。我要把它保存起来慢慢吃,天天吃会吃完的。而小猴呢,有的同学说:小猴一拿到那袋麦子,打开一看:要是我把这袋麦子种下地,明年一定能收获更多的麦子。于是他来到田间,把麦子种下了地。通过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小动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形象,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在想象中活化土地爷爷

土地爷爷是一个贯穿课文线索的一个人物,一年以后土地爷爷重返故地,作者用形象化的一句话来描写土地爷爷。如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土地爷爷会想些什么呢?他又会说些什么?同学们自然会想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纷纷责备小猪真是改不了贪吃的本性。也有的同学同意小猪的做法:小猪,好样的,想吃就吃个够。看到小牛处理麦子的做法,老人点点头。我也引导学生想象此时土地爷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有的同学说:小牛,你既勤劳又节俭,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有同学说:小牛,你太节俭了,想吃又舍不得吃,多难受呀!当看到小猴处理麦子的方法,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此时你从土地爷爷的神态语言中看出土地爷爷心理会想些什么?有的同学说:真不愧为猴头,最聪明、最能干!经学生这么一说,课文中寥寥数语的土地爷爷形象也活灵活现了,而且一树盛开万种花,学生的答案也各种各样。

三、在续编故事中创新学生的思想

课文结尾,我深情地告诉学生:大雪纷飞,又要过年了。有一天一个白胡子的老头突然拎着一口袋东西来到你的家里,他对你说,这是聪明的小猴送给我的一口袋麦子,今天我要把它送给你。你拿到这袋麦子会如何处理呢?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都能综合各种动物的优点处理自己的一口袋麦子,还有的同学想到把自己丰收的麦子拿到集市上卖,然后把所得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这些想法让老师感动,可也反映孩子的惰性,居然有很多孩子把土地爷爷送给他们的一口袋麦子拿回家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种,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上是我上这一课的一点想法,愿与大家共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