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呈现“2022教案推荐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篇一”,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欣赏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以朗读为主,感受、欣赏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的文字、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收集各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让我们进入那连绵不断的群山去游一游,看一看吧!请同学们展示所查的相关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三题任做两题)
1、张家界的迷人表现在哪些方面?
2、张家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3、说一说,演一演:
我是小小导游员(介绍张家界迷人的风光。)
板书设计: 仙境般迷人的景色
高、多、千姿百态
奇山秀水
4*迷人的张家界 清澈秀丽
众多的珍奇植物(武陵源)
名副其实的仙境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收集资料
交流 欣赏
“争当最佳小导游”阅读活动。
其他人还在看
[教案范本]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篇)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教案范本]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的研究过程,归纳概括商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知识网络
1.创设数学情境,复习旧知
师:做个小游戏,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6×2= 6×20= 6×200= 6×20xx=
师:你们算得可真快,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师:咱们还学过什么相关的知识?
(积不变的规律)
师:怎样可以保证积不变呢?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零除外)积不变。)
师:大家还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学习除法时,我们又发现了商变化的规律,这种情况下,商是怎样变化的呢?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设计意图】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为载体,创设数学情境。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建立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联想,学生初步感悟了“变化中的不变”“不变中的变化”的函数思想。
2.依托知识网络,激发联想
师:这是我们已经掌握的积变化的规律、积不变的规律、商变化的规律,根据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商也可以不变)
师:怎么会想到商有不变的规律呢?
(积有不变的规律,商就应该有不变的规律。)
师:还可以怎样想?
师:看来我们的猜想需要一定的依据,到底怎样使商不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设计意图】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托,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积累经验,掌握研究方法
1.依据联系,提出猜想
(1)遇到新问题或不会的,我们怎么办呀?——想会的。
咱们一起再来看看已经掌握的这些知识。
(2)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这些规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三个量 两个量变,一个量不变)
今天研究的就是商不变,那两个量呢?
板书:被除数? 除数? 商不变
师:被除数和除数是随便变吗?
(要有规律的变)
(3)师:根据你前面学习的经验,具体地说说被除数、除数怎样有规律的变化,才能保证商不变?
板书: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除以一个数,除数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除以一个数,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设计意图】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和数学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更加具体的猜想,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自主探究,举例验证
(1)举例方法指导
师:这么多种猜想,到底哪种猜想成立呢?有点儿难,怎么办呢?
(举些例子来验证猜想。)
板书:验证
师:怎么验证?
(举一些例子。)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然后怎么办呀?
【设计意图】列举出了这么多种猜想,学生知道要证明猜想是否成立需要列一些算式来进行举例验证,但是如何列算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举例验证前,设计了问题串,给学生提供了举例方法的指导。
(2)自主探究,填写研究报告
学习建议
师:同学们手里都有一个研究报告单,先选一条猜想,然后再举例子来验证,最后看看你验证的猜想是否成立?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以研究报告为抓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为今后探究这类问题提供研究方法。
(3)个人汇报,合作交流
①先验证不成立的猜想
师:他验证的是哪一条?看懂他的意思了吗?请这位同学来讲一讲。
谁也验证的是这一条?成立吗?一个反例够吗?
②再验证成立的猜想
师:他验证的是哪一条?看懂他的意思了吗?说说你是怎样验证的?
师:一个例子能证明猜想一定成立吗?
再看看他的例子?
还有谁也验证的是这一条?说明什么?
师:这些例子符合这个规律,说明猜想成立。
师:咱们用黑板上的这组算式来验证,应该怎么看呢?谁愿意像老师这样标一标?讲一讲?还有机会吗?
【设计意图】培养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学生在动态的举例中感知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过程就是函数动态的过程,渗透函数思想。
学生体会到“证明一个猜想不成立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 “证明一种猜想成立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举出大量的例子来验证,这样得到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3.归纳概括,得到结论
(1)把成立的两条猜想小声地读一读。
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吗?
同桌同学互相说说。(板书归纳)
(2)追问为什么0除外呢?
在什么地方应用到了商不变的规律呢?
4.应用练习
(1)780÷30,可以怎样解答?
预设:用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解决的。
师:有同学是这样做的。
出示:
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反馈
预设:可以,因为利用了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这样做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2)120÷15
师:这道题我们可以怎样解决?
预设:用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解决的。
师:利用今天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能不能解决这道题?
出示:
120÷15
=(120 × 4)÷(15 × 4)
=480÷60
=8
师:被除数和除数为什么都乘4?
生: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以及商不变的规律,可以直接口算解决。
5.讨论余数
840÷50
师: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我们可以列这样的竖式。
出示
师:有的同学认为余数是4,有的同学认为余数是40,到底是多少?为什么?
生:是40,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这道题转化为84个十除以5个十,所以余下的是几个十。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使学生切实了解到计算过程既有一般方法,又有灵活处理之处,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理解
1.口算应用,加深理解
下面的题你会算吗?怎么算的?
120÷30= 6300÷700=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了吗?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口算中已经用过,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继续应用。
2.顺应结构,建立模型
(四)回顾历程,产生新的思考
1.咱们回顾一下研究的过程。
2.是什么引发了我们今天的猜想?
因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了我们今天的猜想。
3.把四个规律放在一起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补充知识网络(商不变的规律)
乘法、除法里存在这样的规律,你又想到了什么?
今天的学习,使同学们产生了新的思考,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回去后可以用今天研究问题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新问题。
2022课件推荐 秋天的思念教学设计篇二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22课件推荐 秋天的思念教学设计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材解读
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课、章、单元)总教学目标
A类:。1、积累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B类:2、学习运用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C类: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节)
教学目标
A类: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B类: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C类: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预习作业
1、 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2、 疏通文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 了解作者以其生平,主要作品。
教学板块
学生学习单
第一板块: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
1、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学生熟悉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学习文章内容。
第二板块:指导学法,组织学习
自学检测
一、作者是谁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瘫痪 侍弄 憔悴 絮叨
三、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沉寂:
诀别
侍弄
四、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
探究
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5.第三段中写“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6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检测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名话的含义是( )。(3分)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3分)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3、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2分)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4、文章三次用“悄悄的”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动,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谈谈对这些描写的理解。(5分)
1)母亲这时候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学生感悟
一、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二、读熟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速平缓、口齿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三、再读课文,能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学生回答:
第三板块:大组汇报,质疑解难
预习 四、主旨:作者通过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检测答案:1、A 2、C 3、A 4、理解:母亲心疼我,很爱我。她知道我因病而烦躁,因此行动都变得小心翼翼,可她又放不下我,只能悄悄地躲出去看我的动静。她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的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5、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重新扬起生活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
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发言人回答问题。
:1、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2、“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6、.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大组汇报,对于疑难进行商榷。
第四板块:课堂练习,当堂验收
第五板块:组织小结,恰当评价
1、小组自评,对这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不是自我批评。、、
2、小组互评,对于各组的表现,小组的发言人进行恰当的评价。不能捣毁,捣蛋。
3、教师总结,对于小组有恰当的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要重点夸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乐趣是最好的教师。
教学反思
[教案参考] 《统计》教学设计(篇一)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的内容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参考] 《统计》教学设计(篇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3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统计表意义的认识。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填写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现在我们来复习下。
先让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总结边板书。
①先根据数据内容确定统计表需要分为几项,画好表头,确定横行、竖行的格数。
②填写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注明单位名称。
③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④把数据一一填入表内,计算出并填好总计、合计、百分数等:
⑤核对表中所有数据。
二、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认真读题后,教师提问。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复习的统计表的填写方法,同学们能不能自己编制这个统计表?
先想一想这个统计表的表头需要分为几项?是哪几项?(分为四项:班级、人数、达标人数、达标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数。)
横行、竖行各分几格?(横行分四格,竖行分五格。)
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表格,同时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画表格。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好表头、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教师:比较一下自己画的表格与教师画的表格是不是一样。(如有不一样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指导画的不对的同学改正过来。)
教师让学生独立将数据填在自己画的表格中,接着让学生自己计算百分数、合计 数,把统计表填写完整。教师行间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先集体订正表中所填写的数据,然后教师根据所编制的统计表(如下)提问。
中华小学四一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
情况统计表 年月制
教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获得的情况,然后教师总结。
教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中华小学四一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情况:我们不仅可以知道这个学校四至六年级各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达标学生的人数,还可以知道达标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哪个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大。从表中我们看到:四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最小,只有70%,六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最大,达到94%。
三、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试着独立编制统计表。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集体订正,请几位学生说一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四、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让学生翻开书自己读题,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五、教师提示练习十四的第6*题。
教师请学生翻开教科书,先自己读题思考。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
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中的总数是指什么数?(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
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是什么意思?(是各班植树棵数占三个班植树总数的百分之几)
那么填写这张统计表时,先要算什么,填什么?(先要算出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然后用各班植树的棵数分别除以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求出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
在计算百分数这一栏的数据时,与人数有没有关系?(没有。)
怎样计算平均每人植树棵数这一栏的数据?(用各班植树的棵数分别除以各班的人数,用合计植树的棵数除以合计的人数。)
六、作业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的第6*题。
[教案借鉴] 奇怪的桥教学设计(一篇)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下面是由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借鉴] 奇怪的桥教学设计(一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设计意图:
1、由于我班的小朋友每逢遇到事情或困难,都不愿意想办法解决,所以,我通过语言活动“奇怪的桥”这个故事里面发生的事,让孩子大胆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
教学目的:
1、以故事角色的身份想象、思考、理解故事的内容,发展创造
2、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相助的道理。
准备:
1、录音机、录像带、废旧材料。
2、小鸡及鸡妈妈头饰。
3、在活动室内布置三个故事场景:小鸡的家、河面、对岸的。
教学过程:
1、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中到“对岸的小山坡”上捉虫子吃,然后愉快地回家。
2、鸡妈妈在家里听到雨声,启发小鸡猜想这会对它们家产生什么影响,将会发生事。
3、雨停了,鸡妈妈启发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选出一个最可行的方法.
4、正当小鸡们准备用自己想的办法过河时,忽然它们发现水里已经有了一座桥,这是谁搭的呢?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5、在音乐声中,鸡妈妈带领小鸡们排队过河,来到对岸的小山坡上,回头发现不见了。妈妈让小鸡坐在自己身旁简单讲讲各自的过河经历,推测桥可能是谁搭的,为什么桥不见了。(放录像)
6、吃完虫子后,鸡妈妈启发小鸡自己想办法过河回家。
7、引导幼儿带着疑问完整看一遍故事,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圆圆的石头是否真的是石头。
8、提供废旧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废旧想办法过河回家。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植物生长记录
有益的学习经验:
学习观察记录的知识,树立初步的观察植物、照顾植物的任务意识。
准备:
每组一本植物生长记录簿、种子完整生长过程的图片,记录样例、标尺签。
活动与指导: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长的图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激发幼儿观察自己种植物的兴趣。
2.提示幼儿植物生长是漫长的过程,不象录相演的那样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观察,看看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
3.启发幼儿用画和测量的形式来记录它的生长。
4.示范记录方法。
要求:看生长情况,数叶片,量株高,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本上。记录可以用写数字或涂色高度、数量、空格的统计办法。提醒幼儿植物未发芽前,用圆圈或三角形代表无变化。
5.请幼儿分组作记录练习,提示幼儿每日的观察记录时间,以及轮流记录的方法。
6.活动结束后注意观察,观察和督促幼儿的记录,请幼儿定期向全班汇报记录结果,逐渐形成责任心和任务意识。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在商店里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理解礼貌不仅是会使用文明用语,还要态度和气。
2.学习用和蔼、热情的态度办事。
准备: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个。
活动与指导:
1.观看情境表演:在商店里内容大意:甲售货员说话和气、办事主动。例如,当她看见老奶奶来了主动询问: “您买点什么呀?”“我要买牙膏”。“我们这儿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华牙膏、蓝天六必治、还有高露洁,你要哪一种呀?”当顾客买完东西,她还会说: “您慢走!再见!欢迎下次再来!”而乙售货员则正相反,他态度不好,从不关注顾客的需要。见人来了也不问要什么,顾客所要的东西没有,他也不主动介绍商品,一直站在那里没事干。即便顾客走,他也不说再见。结果顾客一来就爱找甲,而乙则没人搭理,他很奇怪为什么卖不出东西?
2.讨论:
(1)你喜欢哪个售货员?为什么?
(2)为什么甲能卖出东西,顾客盈门,而乙则冷冷清清呢?他该怎样做才是好售货员。
3.小结礼貌待客的方式是态度主动又和气。
4.请五至六名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扮演顾客玩商店购物游戏,练习正确礼貌交往。根据情况,游戏可轮换角色。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元宵节
有益的学习经验:
知道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叫花灯节。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
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录相、元宵一盒、花灯等。
活动与指导:
1.猜谜语:汤园。说说这是过什么节的一种吃食。引出谈话主题:元宵节。
2.观看录相元宵节。让幼儿说说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
3.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点花灯是为了让节日的夜晚明亮,欢快。人们为了增添娱乐的情趣,还在灯上写上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有奖,非常有趣。这个节日从古代传下来的,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灯的样子越做越多,工艺越来越复杂,每年过节时,各地都有花灯展,鼓励小朋友随家人节日去赏灯。井告诉幼儿电视台届时还要播放相关节目,请大家注意收看,体验全家一起过节的乐趣。
3.请幼儿观看传统花灯的样子和吃元宵。说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吃过什么馅的元宵。
备注: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雉)临朝称制,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为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这夜,汉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传说,教师了解即可,不必详细讲给幼儿听,若讲,酌情简化。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小鸟和牵牛花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学习同情别人的疾病痛苦,知道病中的人需要关心和帮助。
2.了解给病人送温暖的方式。
准备:故事、及图片。
活动与指导:
1.看图听教师讲故事《小鸟和牵牛花》。(故事见附录)
2.提问:
(1)故事叫什么名字?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鸟生病时心里怎么想?它对风仙花、小草说了什么?小草和凤仙花又是怎么做的?
(3)为什么小鸟哭了?如果你生病时,没人看你、陪你玩,你会不会难过?
(4)谁给小鸟送来了温暖?牵牛花是怎样关心生病的小鸟的?它的关心有什么用处?
3.请幼儿联想自己说一说生病时的心情和痛苦的经历,渴望得到哪些关怀,是谁给予了关怀,自己的心里怎样想。
4.启发:小朋友生病是很痛苦的事,得到关心爱护和帮助会感觉很幸福、温暖。如果,小朋友、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病时,我们该怎样让他们也感到温暖呢?我们应该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事?
5.小结并肯定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付诸行动。
附故事:
小鸟和牵牛花
在一棵很高很高的大树上,搭着一个鸟窝,里面住着一只小鸟。
小鸟每天飞到大树下边来,跟小花、小草一块玩,在草地上捉虫吃。
有一天,小鸟生病了。它孤单单地躲在窝里,心里很闷。小鸟想:“跟大树下面的花儿、草儿玩玩多好!”可是它飞不下去了,只好慢慢地从窝里伸出头来,对大树下边的凤仙花说: “凤仙花姐姐,我生病了,不能下来找你,请你上来跟我玩一会儿好吗?”凤仙花听了,红着脸儿说:“对不起,小鸟,我长得不够高,也不会爬树,不能上去和你玩了。”
小鸟又对大树下面的小草说:“小草弟弟,我生病了,不能飞下来找你,请你上来跟我玩一会好吗?”
小草听了,摇了摇头,说:“对不起,小鸟,我长得不够高,也不会爬树,不能上去和你玩了。”
小鸟看着凤仙花和小草都不能上来跟它玩,叹了口气慢慢地把头缩回去,躺在窝里哭起来了。
大树下面的牵牛花听见了,就绕着大树用力往上爬。牵牛花爬呀,爬呀,爬到了鸟窝旁。
这时,小鸟已经睡着了。
牵牛花想让小鸟知道朋友来看它,就轻轻的吹起它的小喇叭来:“嗒滴嗒滴,嗒嗒滴嗒……”一会儿,小鸟醒了,它睁开眼一看,咦?牵牛花站在旁边吹喇叭呢。小鸟心里一高兴,病就好多了。牵牛花看见小鸟的病好多了,就大声吹起喇叭来:“嗒嗒滴滴嗒,滴滴嗒嗒嗒……”
小鸟随着喇叭的声音在树枝上高兴地跳起舞来了。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我家有谁
有益的学习经验:
1.通过互相介绍家庭成员的情况,增近小朋友之间的个人情况了解。
2.认识家庭成员的劳动和家居生活,产生尊敬热爱他们的情感。
准备:
幼儿自带全家福照片,教师准备一块展板或教室墙壁一角小房子数座。
活动与指导:
1.请幼儿观察展板或墙饰一角带有空白窗户的几座小房子。告诉幼儿,这是新建的房子还未有人入住。询问幼儿是否乐于让全家住进来?
2.入住新房、布置墙饰。请幼儿按小组为单位,每组幼儿将自己的全家福嵌入其中一座房屋。布置好后,互相欣赏。
3.教师请新住户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增近相互间了解。方式以一座房子―小组为单位,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是准?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工作?是否和自己住在一起?每天在家做什么事情?
4.结束时,教师把座座小房子布置在准备开设的娃娃家的墙壁上方,告诉幼儿刚才大家通过介绍互相作了家庭情况的初步了解,希望小朋友回家各自观察家人的劳动和家居生活,在即将开设的娃娃家游戏中扮演他们。
教案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之一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由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之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教学重点】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
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页)
二、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 与学习 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四、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⑴ 用于学习态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⑵ 用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⑶ 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⑷ 用于思想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 用于人生感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 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⑸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五、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
2、课外收集其他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格言警句。
【创意说明】
此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分类式学习笔记。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是在向传统的做法挑战:平时课堂上,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对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的笔记,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立意高远的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现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教案推荐: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秀范文吗?经过搜索和整理,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呈现“教案推荐: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细致深入的体味母爱,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多样,个体大声朗读,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听读磁带等。
2、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成八个小组
教学设计
一、课前展示(8——10分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主持人出题,每组派代表展示作者简介,重点字的注音,重点词语的解释。
学生展示:
作者: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字词:并蒂瑞 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斜
荫蔽:遮蔽。
2、其他学生回答主持人出的口答题(上节课的内容和本节课的词语解释)
3、主持人总结活动。
4、教师小结课前展示环节:看来同学们回去都做好了预习,表现的很好,希望能够再接再厉。
5、导入新课:
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这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母亲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白霜”,“腰身倦的不再挺拔”。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千古绝唱道出了母爱的真谛。
母爱是线,编织着我们的梦想;
母爱如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母爱似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然而,冰心笔下的《荷叶母亲》又能悟出母爱是什么呢?(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6、出示目标。
二、小组研讨(10——15分钟)——深入感知课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竞争意识。
1、播放录音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速度,字音和感情。
2、教师指名朗读,学生练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简单评价。
3、小组研讨下列问题:
(1)、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什么?主要写什么情景?文中写到作者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作者的心情、红莲的样子各怎样?请找出变化过程。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境
(2)、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3)、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说一说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并深入研讨这句话,进一步讨论下列问题:
a。“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b。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这一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d、看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圈点,标记,教师巡视。
派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师适当点评。导入下一步。
三、达标训练(10——15分钟)——检测学生学习成果
a)文章的题目叫“荷叶母亲”那么荷叶和母亲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的联系?
学生畅所欲言,师小结: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b)荷叶护红莲不求些许回报,母亲养育子女不存半点私心,这就是人间最纯洁最美丽的真爱。那么,我们的母亲又是怎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呢?请大家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师简单评价。
c)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是不是应该唱响对母亲的赞歌呢?我们又想对母亲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呢?大家可以参考以下选项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A 吟一吟:如果你爱好吟诗,可以吟诵与本文内容、情感相关的诗歌。
B 唱一唱:如果你热衷歌唱,可以唱一首与文章情感类似的歌曲
C 写一写:如果你擅长写作,请你按照“假如我变成了——,我要——”的句式,表达对你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吧。
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是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收烈日无情的炙烤
学生完成,教师适当点拨,评价。
教师小结:本文通过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表现了温馨感人的母亲。
4、检测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该次。
(hàndàn) (qī) 斜
(2)、填空:
《荷叶母亲》借——赞美——,运用了————————的写法,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之情
四、完成作业(5——10分钟)——总结,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1、总结:让我们感受父爱,承载母爱幸福地成长。感恩父母!回报父母!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父母欣慰的笑容!
2、作业:
(1)、回家为母亲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2)、继续搜集表达母爱的诗文,回来给大家朗诵。
(3)、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吟诵其中表达母爱的诗篇。
(4)、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节的空缺内容使之雨一、三两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
五、板书设计:
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烦 闷
雨打红莲 不适意
荷叶遮蔽 红莲 不宁的心绪散尽
象 征
母亲无私爱护子女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实用教案:《有趣的数字》教学设计壹篇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下面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实用教案:《有趣的数字》教学设计壹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设计意图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有趣的数字组合》就是根据这一理念,做到“数学活动生活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不少幼儿的家长都拥有私家车,孩子对车也越来越熟悉,在平时,孩子间对车也讨论的比较多。倾听他们的谈话,他们讨论的大多是车的颜色,种类,但关注车牌号码的幼儿并不多。其实在车牌号码中,蕴涵着很多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排列与组合是车牌中最大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知识,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2.能够快速地运用3个数字找出排列组合的规律。
3.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几个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难点:寻找又快又全的排列组合方法。
活动准备
1.小汽车若干。
2.记录纸、铅笔、橡皮檫。
3.数字卡片。
4.PPT。
活动过程一、导入:情景表演。
1.幼儿欣赏情景表演。
配课教师——扮演小猴皮皮;
主课教师——扮演黑猫警长;
小猴皮皮:“报告!黑猫警长,我看见罪犯开车逃跑时候的车牌号啦!”
黑猫警长:“小猴,请你把车牌号告诉我吧!”
小猴皮皮:“糟糕,我忘记啦!我只记得有1、2、3这3个数字。”
黑猫警长:“这可有很多可能啊!小朋友,你能说出逃犯车牌号的几种可能吗?写一写吧!”
二、学习排列,掌握方法。
1. 学习三个数字的排列。
要求:
(1)每人一份操作纸、一支铅笔。
(2)每个数字在组合里只能出现一次,不能重复。
(3)完成后,请把铅笔放回原处;拿着操作纸坐会椅子,可以与好朋友一起轻声交流。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分享,教师记录。
4.总结出排列规律与方法。
——教师小结:“现在,老师把重复的拿掉,我们来看看用1、2、3三个数排列出来一共有6组,它们分别是123、132、213、231、312、321。提示:你们看老师把这些数字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
——教师小结:“其实,老师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1当开头,排出以1开头的组合按顺序有123、132;再以2为开头,按顺序有213和231;然后从3开头,按顺序有312、321。固定开头数字,把后面数字交换位置。并且这些数字组合也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哒。这样的话,大家看起来又清楚又明白。”
三、操作练习,巩固知识。
——师:“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学会这个好方法呢?接下来,我们要这个方法与这个小道具一起比赛制作车牌号。”
1.要求:
(1)两位幼儿为一组、一张记录纸、一支铅笔、一个小道具。
(2)每个数字在组合里只能出现一次,不能重复。
(3)请从小到大的顺序,记录数字组合。
(4)速度最快、按照要求、全部数字组合正确的为胜。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分享操作结果。
4.教师总结:“大多数小朋友都把它写出来了,小朋友也学会了这个好方法,既快又清楚。”
四、延伸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数字组合,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多,不同的地方出现的数字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请小朋友来聊一聊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活动总结
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1、2、3)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3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教案推荐: 《小猴卖圈》教学设计精选一篇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推荐: 《小猴卖圈》教学设计精选一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体验表演的乐趣,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
2、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小动物要的“○”各表示什么,
3、根据生活经验,创编故事。
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能够积极参与活动
难点: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十二生肖,小猴卖圈ppt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都知道十二生肖吧?现在我来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猜什么动物
一物像人又象狗,
爬竿上树是能手,
擅长模仿人动作,
家里没有山中有。
2、老师小结:今天啊,有一只小猴的圆圈百货商店开张了,哎,会有谁来买东西呢?他们买“○”干什么用?
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卖“○”》的故事
二、理解故事,猜想小动物要的“○”各表示什么。
1)解决第一个“○”:
师:第一个顾客是谁呀?哎,小鸭子拿着一个圈,她对小猴子说:想用圆圈来学游泳,小朋友说说小鸭子买的会是什么呢?
对了,是游泳圈!(幼儿说出后,教师点击ppt圆圈揭示正确答案:游泳圈)。
咦,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解决第二个“○”:
师:看,是一只很漂亮的小猫,她买“〇”来做什么呢?我们来听听是怎么说的, “我要用圆圈照着洗脸梳头。”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
3)解决第三个“○”:
师:这次是小狗来了,小狗举起手中的铁钩子对小猴子说“我就缺个圈了”?(出示铁钩子)。你们说说小狗买的“〇”是什么?(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铁环)。
4)解决第四个“○”:
师:小老虎也来买圈了,小老虎有话对你们说,注意听了:“小朋友们,我对猴子说我连新球鞋都有了,正等着圈踢呢,呵呵,你们猜出来了吗?(老虎:你们说的真不错)
5)解决第五个“○”:
师:最后一个顾客是小兔,我们来看看,小兔子是怎么说的,“妈妈说讲,明天早晨,让我用圈当早点”那小兔买的“〇”是什么? (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饼干或蛋糕)。
教师配乐完整讲述故事。
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来说说这个故事《小猴卖圈》
提升小结:小动物买的是游泳圈、镜子、铁环、足球和蛋糕,为什么只在纸片上画个圆呢?(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圆的)
你喜欢这只小猴吗,为什么?
三、拓展经验。
师: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用圆圈代替?
四、玩游戏。
1、教师扮演顾客,请小朋友来猜猜
现在我想买个圈,我要用它来喝水,你们猜猜是什么。
实用教案:《种子》教学设计精选一篇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用教案:《种子》教学设计精选一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简单的肉眼观察法,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玉米、菜豆种子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养成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胚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果皮的观察。
教法: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菜豆和玉米种子,放大镜,培养皿,刀片,滴管,碘液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统称种子植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都是以种子植物为食的。不同的植物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1. 5 k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 g。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下面我们来观察种子的结构:
[讲授新课]
观察种子
(一)、实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小组长分发吸涨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1、强调注意事项及要求。
2、要求学生在按课本方法完成玉米种子观察的基础上,仔细地剥掉果皮,种皮,以便观察完整的胚。
师:通过实验大家已经认识了种子的基本结构。请问种皮有什么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生:种皮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营养物质。
师:非常正确。豆类植物的子叶中贮存了许多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的营
生:胚最重要。
师:对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我们在观察玉米的种子时,并没有发现贮存营养物质的肥厚的子叶,那么玉米种子中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哪里呢?
生: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玉米的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中含有营养物质。
师: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认真动手做实验,还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二、种子的重要意义
师: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种皮使幼嫩的胚得到保护。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大家讨论: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种子的生命力更强。因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失去生命力。
师:正确。种子则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它可以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
课件展示:
(二)单、双子叶植物种子比较得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名称概念。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习题
课堂小结:出示多种种子、果实实物,让学生判断属于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