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热搜教案: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篇四)

发表时间:2022-08-18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秀范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热搜教案: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篇四)》,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一课,下面开始上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找位置游戏,好不好?请听游戏规则:老师会请7位同学参与,每人发一个号码代表自己,然后听老师的口令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对位置的同学继续参与游戏,找错位置的同学则被淘汰,另换一名同学参加。听明白了吗?好,这个游戏考验大家的反应能力,谁愿意参加?我会把这7张卡片分给7位同学。

现在开始游戏。其他学生来做裁判。第一次找位置,请奇数号码的同学站这边,偶数号码的同学站这边。站对了吗?请归位。第二次找位置开始,请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这边,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这边。这时候号码是6的同学会站到一边或不知道往哪边站。我会问:他站的位置对吗?他应该往哪边站?其他同学会说:他即应该往左边站,也应该往右边站。为什么呀?因为 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也就是说6是3和2公有的倍数。那你还知道哪个数是3和2公有的倍数?

学生会答出12、18、24,还有吗?能数完吗?那后面用“…”号表示。这些数都是3和2公有的倍数,就叫做3和2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谁来说说:什么叫做3和2的公倍数?说的不错,还有谁?说的很完整,还有吗?同桌也互相说说。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倍数,它在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生活情境,课件显示。)张老师家正在装修新房,我想把电视后面的这块正方形墙壁铺上漂亮的墙砖。这块正方形墙壁的边长是12分米,我想整块整块的铺满,不能切割墙砖。到了商店,店家说:我们有两种墙砖,1号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2号墙砖长5分米、宽3分米。你选哪一种合适呢?

同学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为了方便大家操作,请每个小组打开1号学具袋,里面有模拟的长方形墙砖和正方形墙壁平面图。大家可以拼一拼,摆一摆,看能得到什么结果?下面分小组活动,进行动手操作。

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选择的是长几分米,宽几分米的墙砖,能正好铺满吗?

1号小组:我们小组选择的是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整块整块的铺,正好能铺满。

2号小组:我们小组选择的是长5分米、宽3分米的墙砖,整块整块的铺,不能正好铺满。

那选哪一种砖合适呢?为什么选1号砖?因为1号砖整块整块的铺,正好能铺满。为什么不选2号砖?因为2号砖整块整块的铺,不能正好铺满。

1号砖为什么能正好铺满?这位同学:因为墙的边长12是3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也就是3和2的公倍数,所以,能正好铺满。是这样吗?还有谁来说说?抽3至4人回答。

为什么2号砖不能正好铺满?因为12不是5和3的公倍数。

分析的很正确。我们一起看一下,1号砖铺上去,漂亮吗?(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看来所铺正方形墙壁的边长必须是长方形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的公倍数。” 大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老师解决了铺墙砖的问题,谢谢你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获得了很有价值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课件出示情境)如果用这种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墙砖,整块整块的铺,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

大家先猜一猜?6分米、15分米、18分米…

同学们,合理的猜想是成功的一半,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大家从2号学具袋中拿出表格,可以再次利用学具拼一拼、摆一摆,进行验证,把得到的结果填写到表格中。填写完毕后我会有代表性的展示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就是所铺长方形墙砖长和宽的公倍数。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公倍数知识解决问题,真了不起!”FW76.COm

其他组的发现一样吗?谁再来说说?3和2的公倍数都是6的倍数(贴板书);3和2最小的公倍数是6(贴板书);3和2公倍数是有很多个…,大家真善于思考,把这些发现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刚才我们发现了6是3和2最小的公倍数,叫做3和2的最小公倍数(贴板书)。(板书:最小)

谁来说说6是3和2的什么数?说的不错,还有谁?

我们刚才找出了3和2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课件出示两个空白的集合圈)。

3的倍数有?2的倍数有?学生齐说,课件出示答案。3和2的公倍数有?

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该怎样填呢?(课件出示空白的交叉的集合圈)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各部分应该填什么?怎样填?

谁来说说?这位同学:中间的部分填3和2的公倍数,左边的部分只是3的倍数,右边的部分只是2的倍数。

明白了吗?大家从2号学具袋中拿出作业纸独立完成。

完成后随着学生汇报出示答案。(课件出示答案)

那给你两个数你会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吗?相信你一定行。(课件出示: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大家先想一想,然后拿出作业纸,把过程写出来。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方法,分别进行展示。这几种方法都求出了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谁用的是第一种方法?你们分别写出了6和8的倍数,然后圈出了6和8的公倍数,第一个公倍数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是把6和8的倍数都列了出来,就是列举法。

谁用的是第二种?谁用的是第三种?那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两种方法都是先列出了其中一个数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区别是第二种是列出了较小数的倍数,第三种是列出了较大数的倍数。那哪一种找的更快?谁用的是第四种?

我们用这么多方法求出了6和8的最小公倍数,从中选出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说一说。

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吗?好,我们试一试,看你能做对吗?(课件出示练习题前2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随着学生回答出示答案。大家完成的非常好,我们再来看几道。(接着出示后4题)随着学生回答出示答案。完毕后问:你发现了什么?

这位同学: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当两个数成互质关系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俩的乘积。说的太好了!同桌互相说说。

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些内容在我们的数学书88—90页,请大家打开书,认真看一遍。

还有问题吗?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让我们带着收获进行下面的练习。相信你一定没有问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一,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第一道,你来说:错,比如说4和8,8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但并不比8大。同意吗?第二道,这位同学:我认为这道题是对的。同意吗?那这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不一定。

课件出示练习题二,请大家认真读题,独立完成。都谁完成了?这位同学:几月几日再次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其实是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应该是至少12天后再次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也就是4月12日。同意吗?

大家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其实在天文学中也有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请看:

朗诵:这颗美丽的慧星是著名的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每隔75或76年才能从地球上看见一次,它上一次回归是在20xx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xx年。它回归的时间就和它的公转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的最小公倍数有关。

“奇妙吧!如果大家还想继续了解,回去可以上网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让我们带着收获,下课!”

板书:

最小公倍数

6、12、18…是2和3公有的倍数,叫它们的公倍数。6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fw76.com延伸阅读

[热搜教案] 《乙醇》说课稿其八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搜教案] 《乙醇》说课稿其八”,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本节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引入的。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乙醇这节课将学习到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重要考点。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能解释与乙醇有关的生活现象。

②知道乙醇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能辨认乙醇的官能团。

③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让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尝试科学探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来探究乙醇与钠反应的产物以及乙醇的结构式。 ②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酒的发明的介绍,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爱国情怀。

②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体验合作、探究学习带来的乐趣。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推断和化学性质

乙醇的化学性质是整个醇类化学性质的“龙头”,掌握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可以类推其他醇类的性质,并为后面学习苯酚、乙醛等的性质做好铺垫。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乙醇在反应中断裂和生成的化学键分别在哪个部位以及为什么这样断键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通过学生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利用实验产物,可推知化学键断裂和生成部位,并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更形象直观地看出这些部位,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有一些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乙醇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独立地去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初中化学只介绍了乙醇的用途,但没有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到乙醇的性质、组成和用途。指导学生建立起“结构—性质—用

途”这样一个有机物的学习模型。特别要让学生体会到“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这样将为进一步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方法论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创设共同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边教边实验法。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探究性实验中,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乙醇的微观结构直观、动态地展示给学生,同样,借助多媒体手段动态演示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催化氧化等反应历程。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学法

1、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用途的知识主线。

2、官能团对于有机物的性质起着主要作用,学好烃的衍生物就要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征。

3、抓好反应类型,掌握反应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1、导课:

首先我利用一幅优美的图片,在图片上古诗对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引出了乙醇这种物质,中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引入新课。

切入主题后,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乙醇的知识,并且结合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再加上给学生演示的酒精的样品,进行观察,请学生说一说对酒精的了解。估计学生能说到酒精的化学名称、分子式、某些物理性质,还有可燃性这样一个化学性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进一步完善对乙醇物理性质的教学。

对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学当中,特别对乙醇的溶解性要结合实例进行强调。比如说它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例如生活中的碘酒啊,用酒精来泡中药,溶解有机物等等这些实例来让学生能够了解酒精的溶解性。

2、重点、难点突破

紧接着设疑:因为学生知道乙醇的分子式是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那么这样的一个分子它可能有哪几种结构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

根据乙醇的分子式C2H6O及各原子的价键关系写出乙醇的可能结构并搭出球棍模型。

请学生按照这样一个分子式,来写出它有可能的分子结构并且请同学上黑板来演示,并能搭出它相映的球棍模型。那么在引导这个问题的时候,把乙醇的分子和乙烷的分子做对比,

多出一个氧原子。请学生思考这个氧原子究竟应该插入到乙烷的哪个键当中,这样就化解了难度,学生很容易能够搭出乙醇有可能具有的两种分子模型,那么搭出模型以后,就进一步的想知道乙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重难点,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解决,通过实验来探究乙醇分子的真正结构,所以我们给出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促学]

探究一: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乙醇、煤油和水,另外请同学分别利用同样米粒大小的金属钠加进去,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由于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会把实验现象记录的相对比较完整。在现象的基础上诱导学生进一步的来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讨论的深度需要老师引导。通过交流讨论我们看到煤油和钠不反应,那就说明煤油当中主要成分是各类的烃,烃分子中的C-H键上的氢是不能被钠原子所取代的。再看乙醇和水却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气体,那么乙醇和水必然具有共同的组成结构,那就是都有氢氧键,而且氢氧键上的氢原子都能被钠原子取代,这样实际上就能够看出乙醇的结构应该是我们刚才探讨的其中的A式。到这儿,这两点的讨论一般学生能够得出来。但是对乙醇和水与钠反应,它们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呢?那么这样的一个讨论深度,就要由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乙醇结构中乙基和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对氢氧键的影响看来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反应速率以及剧烈程度明显不同。那么由这个讨论实际上是为我们后面的学习有机物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导致性质差异这个特点,会给他们造成思想上一个预示。

通过交流与讨论,学生认识了乙醇分子的微观结构,此时可以趁热打铁,进行乙醇结构的教学。结构教学当中我们需要介绍结构式、化学式、简式以及乙醇分子内的两个基团的名称。

根据刚才的实验,知道乙醇和钠能发生化学反应,这样就顺利过度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当中。启发学生书写出正确的方程式,而由同学们一开始回忆的乙醇具有可燃性,这是我们在初中教学中就知道的,这样引导学生把乙醇的燃烧反应方程式直接书写出来,那么这个反应到底是属于哪个反应类型呢?学生会自然的说出是氧化反应,从而进入氧化反应的教学中。

在乙醇氧化反应教学当中,我们不仅要知道乙醇可以燃烧,教师也可以进行演示实验,或举例如实验时用的酒精灯,酒精的燃烧等等。

在氧化反应当中,我们关键还是要突破乙醇催化氧化的教学。首先催化氧化可以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将铜丝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慢慢的移向内焰,上下做几次,那么同学们可以直接观察铜丝变化的现象,由铜丝在外焰上灼烧变黑到内焰又变红这样一个特殊的变化现象,让学生们去思考,到底内焰和外焰的区别在哪里?学生会想到,可能内焰和外焰可能酒精蒸汽的浓度不一样,这就意味着酒精蒸汽可能和铜直接有一些必然的联系或着说有一些反应,那么这样再请同学们进一步自己来探究实验。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探究实验:在试管中加入3到5ml的无水乙醇,将铜丝烧热至红热状态,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铜丝的颜色、闻乙醇气味的变化。同学们可以把实验的现象记录下来。那么从铜丝在火焰上烧热由红变黑,然后再反复插入到无水乙醇中,又由黑变红这样两个不同的现象,再结合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样三个现象,我们共同去探讨。

交流讨论:为什么从红变黑了,同学们会推出来铜可以氧化为氧化铜,那么为什么又由红变黑呢,这说明氧化铜和乙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铜,那么氧化铜变成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被还原的过程,有被还原的物质必然就有被氧化的物质,那是什么被氧化了?—

—乙醇被氧化了,氧化生成什么了?有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那就是乙醛。在这可以先出现乙醛的分子式。因此这两步反应是前后连锁的两步反应,那么我们可以请同学把它叠加成为一个总反应。这说明:乙醇是可以被氧化生成新物质——乙醛和水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铜所起的真正作用是催化剂的作用,这也就是乙醇催化氧化——第二种氧化方式。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进一步加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反应原理。乙醇为什么会变成乙醛,它是乙醇分子中氢氧键的断裂,同时这个氢氧键影响了它邻位的C-H键,使这个C-H键也活泼了,也断裂了,那么断下来的两个氢与氧结合生成水,乙醇的C-O单键就变成了C=O双键,这样生成了新物质——乙醛。电脑动画展示乙醇变为乙醛的结构式变化。为进一步强化这个反应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方程式的迁移练习,譬如让学生写出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以上通过乙醇结构的研究、与钠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学生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乙醇分子中氢氧键存在的中重要性,也就是羟基存在的重要性,可以自然进行构建导学,完善我们本节课内容的一个概念体系。羟基到官能团,官能团到烃的衍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本节我们还学习了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所以在这儿还可以强调有机氧化反应是怎么一回事,顺代也提出有机的还原反应又是怎样一回事,进行概念体系的完善。通过这样一种构建导学,我们可以加强学生反应的知识的拓宽,让学生意识到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乙醇和生活、工业、农业生产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广泛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我们通过这样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迁移。

第一个例子:为什么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得出这样三个结论: 节省石油资源;乙醇掺入汽油能让燃料变得更“绿”;消耗陈化粮,促进我国的粮食转化。

第二个例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人都会喝酒的,酒量有大有小。有的人喝酒满脸通红,那么酒精在人体当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原理呢?可以联系乙醇的性质,把乙醇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展示给同学们,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学的结构和性质来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思考题。及时反馈课堂效率。

3、课堂练习

1、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化学反应中乙醇发断键位置:(1)与活泼金属反应 键断裂。(2)在Cu或Ag催化下和O2反应 键断裂。

2、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较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可以溶解很多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以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可以以任意比溶解在水中,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俗语“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在新课结束之前,可以结合板书指导学生用结构、性质、用途的这样一个思路,先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我们再来帮助他梳理、落实课堂知识,并给学生留下作业:

1、书面作业

2、乙醇工业制备的了解(可以通过上网去查询);酗酒的危害性。通过这两项作业,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也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教案参考】 烙饼问题说课稿之四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案参考】 烙饼问题说课稿之四”,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本课主要是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让学生初步形成优化的思想,并能用此思想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3个饼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材的主题图是呈现妈妈正在烙饼,并且说出烙饼的方法: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强调只能烙两个饼相当于只能烙两面为后面学生理解放满做好铺垫。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容易解决的。所以在这里我就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果给全班每个人多烙一个饼,最少烙几次?让学生体会到饼太多,比较复杂,从而让学生有从简单入手的需求,更好的引导出一个饼,两个饼等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

2、思考讨论,小组合作:

根据学生化简思想,引导出两个饼最少需要烙几次?通过学生反馈比较烙2次和烙4次的区别,让学生体会为什么烙2次的方法好,感悟放满,不浪费。知道放满就是每个锅一次要烙两面,初步感知面数与次数的关系。

而后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思考,烙三张所用的时间。这里的如何尽快的烙三张饼,也是本节课的中难点。同样通过学生反馈比较烙4次和烙3次的区别,体验为什么烙3次就行,怎么烙的。再次感知面数与次数的关系。但有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可能还只浮于表面,理解得不是很透彻。这时,我就在这里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讲解的方式,通过让他们自己去动手摆一摆,说一说的方法,来体会共需要几次。通过不断讨论学生进一步巩固寻找最优方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提醒,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3、巩固应用,拓展思维

通过烙4个饼 ,因为我每次烙都是放两个,放满的,没有浪费过,4次是最少的。让学生知道要烙最少,必须做到什么。通过出示10个面,探究计算方法:102=5

面数最多烙几面=最少的次数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数跟次数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在这次教学中,主要运用小组合作讨论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时优化思想的应用。

【热门课件】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篇七)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门课件】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篇七)”,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复习旧知

前面同学们已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能用3、4、5这三个数字来组成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吗?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组数,教师板书出学生组数的情况:354、534。)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这样组数呢?

同样用这三个数字,你们能组成是5的倍数吗?你们是怎样想的?

二、新知学习

(一)设疑引入

1.如果仍用这三个数字,你们能组成是3的倍数的数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

(教师根据学生组数的情况板书出:543、453。 )

2.这两个数是3的倍数吗?从这两个是3的倍数的数来看,你想到了什么?

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3.引导学生提出假设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

(二)制造认知矛盾

1.如果从个位上去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那么个位上是3的数,它就一定是3的倍数吗?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举例推翻上列说法,提出新的观点: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设问激趣

1.这位同学的观点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能轻信,需要验证一下。请同学们自己写出三个3的倍数,可大可小。

2.集体交流验证:学生说数,教师随机板书,并引导学生验证。

3.通过验证总结规律: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自我验证所写出的3的倍数是否符合这个特征。

5.练一练:你还能利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然后再看看它是不是3的倍数吗?

6.小结:因为3、4、5三个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无论怎样排列所组成的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

4. 活动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3的倍数的一些特点,谁能归纳一下是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吗?得出结论: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看书质疑(通过活动总结了结论,再让学生看书,来发现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

三、巩固新知

通过学习,我们现在已经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你能运用这一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吗?

1.判断下列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69693396 136945692 121212127 18275499 923331

2.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它们各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7 4□5 □44 65□

3. 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42□ 6□0 □7□ 31□□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啊?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9—22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比较、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 使学生在具体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数位表 教学课件

热搜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其四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呈现“热搜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其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热搜课件: 小班美术教案之四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热搜课件: 小班美术教案之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意图:

小狗是小班孩子比较喜欢的小动物,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粘贴画,手指点画等绘画形式,但还有许多形式有待幼儿去学习和尝试。于是我选择了用棉签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棉签画---《快乐的斑点狗》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棉签在指定范围内点画圆点,表现斑点狗身上的花纹。

2.通过活动提升幼儿对棉签画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小狗图片、斑点狗PPT一张、棉签若干、颜料、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狗图片,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老师出示小狗的图片(以小狗的口吻):呜呜……

2.师:这只小狗在干什么?(哭)

3.师:你们猜它为什么要哭?(肚子饿、没衣服、和别的小狗打架。

4.师:那我来问问它啊。

5.师:你怎么啦,小狗?

6.小狗:我……我把衣服丢了,现在这样回去妈妈肯定不认识我了。

师:原来这只小狗把衣服弄丢了,它这样回去的话,它妈妈肯定不认识它了,所以它急的哭了。我们怎么帮助它呢?(给它买件衣服、帮它画一件。。。)

师:我们先来帮它找找,看是不是掉在地上了。

师:(老师伪装找一找,可是没找着)找不到哎。这样吧,我们来帮它做一件,好吗?这里正好有几张小狗以前的照片,我们看看它的衣服什么样子的,我们照着做一件。

7.出示斑点狗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斑点狗。

师:它的衣服什么样的啊?(白的,有一个个黑点。)

师:哦,是的,狗的衣服是有一个一个黑黑的圆点的。你知道这种狗叫什么名字吗?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斑点狗。

二、幼儿学习用棉签画圆点,表现斑点狗身上的花纹。

1.师:(老师出示棉签,启发幼儿用棉签蘸上黑颜色在小狗身上点黑色斑点)宝宝们知不知道老师手里的是什么呀?(幼:棉签棒)

2.师:猜猜看我们今天用它来干什么呢?

3.教师示范

师:棉签怎么画呢?我来试一试。(不蘸颜色,直接涂。)

幼:看不出来,没有颜色。

师:没有颜色怎么办呢?

幼儿:老师,那碗里有颜色蘸蘸再画。(他看见了,我放在一边的颜料)

师:哎呀,我怎么忘了这不是蜡笔是棉签,用棉签作画得先蘸好颜料。

教师蘸好颜料,先在小狗身上涂画了两个黑斑点。

师:老师画得好吗?棉签上没有颜色了怎么办呀?

幼:再到碗里,蘸一蘸吧。

师:好的(教师再次正确示范)

师:谁愿意来帮我画画?

幼儿举手上前,老师请一到两名幼儿绘画黑斑点。

师:他们画的真不错,把黑色的斑点都画在小狗的身上了,没有画到外面去。他们的小手真棒,你们的小手能这样做吗?

4.师:好的,老师知道你们现在都想去为小狗设计衣服了对吧?老师已经在每张桌子上都准备好了棉签和颜料。画画的时候,要小心自己的身上,也不要把棉签画到别人的身上。棉签画好了,我们仍然得放在盘子里好吗?

幼:好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可以到位置上为小狗设计衣服了。

三、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

1.引导幼儿在轮廓线内画黑斑点,给小狗穿上一件漂亮的斑点衣服;

2.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点画完将棉签放回盘内。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举办斑点狗比赛。

师: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斑点狗选美比赛吧!(教师简单讲评,表扬画面整洁的幼儿)

师:我们小朋友帮斑点狗穿的斑点衣服都很漂亮,它们呀都是漂亮的斑点狗!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在整个环节设计上,层次清晰,我首先运用拟人的手法引题,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其次我讲解的语言富有童趣,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符合小班幼儿心理特征。

通过老师的指导后,幼儿的作品画面较干净,画出的斑点分布较均匀,并且都是在轮廓线内点画。从幼儿的作品效果来看,幼儿已经掌握了棉签画的技巧和常规操作方法,使画面看起来更丰满,斑点更圆润,知道点完后用抹布擦手保持画面干净。

【教案参考】 幸福在哪里说课稿之四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案参考】 幸福在哪里说课稿之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幸福在哪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幸福在哪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述了三个孩子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通过劳动找到幸福的故事。告诉我们“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针对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指定一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凋”、“沼”、“括”等八个生字,会写“牧”、“牲”、“铲”等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促教,以读促悟,让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科的教学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劳动带来幸福,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难点为: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含义。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本课我将采用情景设置法、朗读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设置情境,让学生有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再通过师生朗读展现语言文字的质感、情感、美感,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课文。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思想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种方式相结合。具体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朗读就是指导学生在多种方式下读,并引领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重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置了如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境,回顾课文

新颖、轻松的教学导入激起学生好奇心,那么,我将这样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医生救死扶伤,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农民在田地里劳动等图片,请同学观察,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幸福在哪里》,看看孩子们是怎样寻找幸福的”,导入课堂学习。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多媒体设置情境,让学生有直观感受,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回顾课文,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环节二、美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本环节我安排了三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读正确,并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读,

指明学生朗读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内容,并说说理由。三读,默读课文,通过自主思考深入理解课文,想一想幸福来自哪里?设计意图:通过三读,理清文章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后面的品读,展读奠定了基础。

环节三、品读课文,重点切入

通过前面的环节,学生已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本环节将通过重点段落的品读,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首先,我将请同学找出智慧女儿和孩子们的对话,情同学分角色朗读,说说三个孩子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通过文中简单的对话,五年级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劳动带来了幸福,我将请同学再次观察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感悟劳动的意义。通过图片加以想象医生救死扶伤、农民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情景,体会出“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然后,情同学回顾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要写十年前后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明白课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十年前后的`变化,是为了突出孩子在劳动中找到幸福,突出了课文主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思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环节四、展读课文、激活思维

通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三个孩子通过劳动找到了幸福,那么我将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幸福的理解,在生活

中,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受到了幸福。

前面的美读、品读是为了使学生沉入课文,领取知识,获得智慧,这里的展读是为了让学生跳出课文,将语文引向生活,形成一个开放的课堂。

环节五、布置作业,夯实基础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我会请同学给父母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十年

幸福?←——劳动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方便记忆,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2022课件推荐 《快乐的小公鸡》教案篇一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课件推荐 《快乐的小公鸡》教案篇一”,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地读熟课文,知道并体会到“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快乐”。

〖教材分析〗

《快乐的小公鸡》是通过几种动物的简单对话,围绕着“快乐”这个主题来展开的,语言生动有趣,重复句较多,很容易让学生朗读和识字,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帮助别人更是一种快乐。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能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汉字,具有分析、识记生字的能力,有比较高的朗读兴趣,能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具备了边读边思的学习习惯。能用铅笔书写比较正确、规范的汉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昨天老师看到了一则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头戴红缨帽,身披红彩衣,清晨唱一曲,红日东方起。”( 生:公鸡)同学们真聪明。但是,有一只小公鸡,它每天起得晚,整天没有事情做。(板书: 小公鸡)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己读一读课文,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找几个同学起来说一说解决不认识的字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注意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教师范读课文。

3、同学们能不能模仿老师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好其中的对话。(多种形式地检查读课文)

三、检查生字词的掌握及朗读情况

1、刚才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一遍,现在老师从文中挑选了一些词语,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在课文中能够读下来,在单独出现时是不是也能认识?出示词语:整天 苦恼 田野 帮助 耕种 田地 哥哥 庄稼 最快乐 花丛 蜜蜂 姐姐 报时 事情 才能 别人

2、这些词语我们已经认识,我相信生字肯定也认识了。

出示生字:整、恼、野、帮、耕、哥哥、庄稼、最、丛、蜜蜂、姐姐、报、情、能、别、得(利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3、生字和词语我们已经认识了,这样读起课文来就更加顺利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分段读课文。(读后评价)

四、理解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在这一段里,我们知道了小公鸡很苦恼,很想得到快乐。但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快乐。

2、指名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小公鸡为了得到快乐,他问了好多的朋友,他们分别是怎么回答的?(生自由答或指名答。分别说出老牛、青蛙、蜜蜂的不同回答)小公鸡听了他们的回答,心里不太明白。同学们想一想,小公鸡不明白什么?(生思考)于是小公鸡跑回家去问爸爸。小公鸡是怎么问的?爸爸又是怎样说的呢?(指名学生说)

3、小公鸡问爸爸:“为什么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说的不一样呢?”爸爸告诉小公鸡为什么了吗?那么你想不想为小公鸡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讨论,指名说)

4、学生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悟: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快乐。)

5、小结:我们已经知道小公鸡快乐的原因了。所以说,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常常帮助别人,这样你就会得到快乐。

五、游戏

下面的时间,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一棵“智慧树”,在这一棵“智慧树”上长满了许多“聪明果”,这些“聪明果”的后面都有一个生字,你们想得到这些“聪明果”,必须用这个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才能把果子摘走。没有得到果子的课后小组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老牛 耕种田地

青蛙 捉害虫

的快乐 帮助别人――得到快乐(助人为乐)

蜜蜂 传播花粉

小公鸡 为人们报时

【教案参考】 说课稿1篇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案参考】 说课稿1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材分析:

《分数混合运算(三)》属于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在本学段的要求是: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一)(二)》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将在课堂上复习旧知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感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并会引起他们认知上的冲突,学生就会借助生活中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主动在探索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探究分数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生搜集到生活中的关于"节约"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引旧突新。

情境谈话:同学们,十七大的召开使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进步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倡导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的节约情境中来。)我们共同来看看小刚家是怎么做的。

(电脑出示)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帮助解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现解题路径。

1、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自己思考)

出示例题: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用水量吗?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引导估算。引导学生估算时提示学生简单地说出估算的依据。

(2)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没有变,只是未知数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即可把未知条件用字母x来表示。

2.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的不同方程。培养了学生解题多样化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乘法分配律在解答实际问题的作用。

3.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强化数学迁移的理念,提高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除了会把未知数带入原方程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用前面估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碰撞平台,质疑创新

教师鼓励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意见观点不同方法。

(四)搭建应用平台,增强应用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继续以课前的情境为载体,分别以:

1、基本练、(1)提高计算能力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完成课后练一练第一题和第四题,任选两题。(2)巩固新知完成练一练第二题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综合练。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1)"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峰峰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空调控温节电窍门。

教室空调设置28度用电10千瓦/小时,如果控温正负一度可节电2/5.现在设置26度。可节电多少?

3、发展练。业界人士预测,20xx年将成为中国的电子机票年。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日前大胆地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今年电子机票要占有1/2的市场,20xx年争取实现4/5,而20xx年底,将完全实现电子机票。电子机票正对传统的纸张机票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那么电子机票究竟可以节约多少呢?

某航空公司20xx年电子机票的成本为17.52亿元,比纸制机票节约了31/250. 从你的数学信息资料中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五)学生小结,升华情感。 谈谈本课的收获。

四、说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分数混合运算式题;三、解方程。本节课讲第一节课时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要突破的难点就是从有分数的句子入手,利用线段图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一定要理解"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和谁比?是谁的1/7呢?利用线段图来理解。教材前后呼应,先估算,最后进行检验。

第二从学生方面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反叙问题认识上的难度,应充分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降低认识上的难度。从线段图上看出来,九月份比八月节约1/7,就是八月份的6/7,也就是八月份的(1-1/7),再来找出等量关系式就容易多了。应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有分数句子的意思。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这类问题的方法。这节课实施开放性教学,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上的把握,而没有让学生研究到一定的深度。

[热搜课件] 《打电话》说课稿其六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秀范文吗?以下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精心整理的“[热搜课件] 《打电话》说课稿其六”,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32~133页“打电话”。这是一节综合应用课,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教材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通过实际的事例,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并能用符号表示。

2、让学生经历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最优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和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但今天的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我认为:亲身经历寻找打电话以及类似问题的最优方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运用优化的思想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是教学难点。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比较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讨论、迁移等一系列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打算借助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等教具来辅助我的教学。

下面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是围绕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新授课的教学策略进行的。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首先出示教学情境图:请观察情境图,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这里我把教材上的情境图稍作修改。教材采用通知15人来探究方案和规律,我认为这个数据太大,学生要在课堂上从15这个数字打开缺口,探究的过程比较复杂,时间要求比较多,学生的探究有了一些盲目性,为了提高探究效果我变动了一下数据,“老师要尽快通知7名同学,有哪些打电话的方案”,这样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改用从通知7个人比较简单的数据入手,更符合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和可接受水平,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铺设好7通往15的桥梁。

第二环节是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组织,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所以我首先提出问题:现在请大家独立思考,怎样才能尽快通知到每一位同学呢?然后再小组合作,帮这位老师设计一个省时的打电话的方案。注意听清要求①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先说出各自的方案,然后在小组中推选出最佳的通知方案。

②把方案设计的过程,用文字、图形、颜色等符号表示在练习纸上。

③想一想,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法可行吗?共需要几分钟?

这样说清注意事项,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有目的性,又不束缚;既放手学生又能密切掌握学情。

然后让学生汇报设计方案,并上台展示设计方案,在学生呈现各自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指导,既肯定和保护了学生的设计,又突出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渗透了优化思想。最后通过全班交流,比较得出最优方案“只有老师和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参与到打电话中,所用时间最少”。探索这个最优方案中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以图形做铺垫,然后进行课件演示,通过圆圈1倍1倍的增长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方案中规律的存在。其次,让学生在表格中发现规律。学生在以前已经接触过找规律这个知识点,并且也有了找规律的一些技能,因此,他们凭借已有知识会发现表格中所蕴藏的规律。再次,通过猜想10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时间和被通知到的学生人数之间去寻找规律,从而体验到N个2相乘这一规律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在比较中优化了规律。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不但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我本人也作为学习的伙伴投入到讨论之中,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活动交往,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样课件的演示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只有老师和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参与到打电话中,所用时间最少”的规律。在这里我充分体现的是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

第三环节是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打电话”展开,探究“打电话”过程中的最优化方案及随之而产生的规律。像这样的规律不仅蕴藏在“打电话”这一事件中,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规律的存在,“打电话”只是这些事件的缩影。因此,在练习中,我先是引导学生利用优化方案中找出的规律解决我们教材中的问题:通知15位同学最少花多少时间?50名同学呢?这是基本练习,然后进行有关植物生长方面的练习和实际生活中“找朋友”这一游戏的练习,将这两个事件中蕴藏的规律转化到“打电话”这一事件上,让学生运用已经知道的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深化了本课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

第四环节是: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

(1)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2)从打电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了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希望能让学生感悟到: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参与效率高,时间就是效率这个真理,这也是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的回顾总结。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是在和学生的交流探索过程中循序渐进完成的,采用的是表格形式,这样板书简单清晰,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寻找优化方案的规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热搜教案: 《颐和园》教案(篇五)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热搜教案: 《颐和园》教案(篇五)”,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颐和园之美。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难点:

对长廊建筑精美的体会,激发热爱祖国文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有关颐和园的长廊的资料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杰克,瞧,他向我们打招呼呢。最近他想来中国颐和园旅游,他知道我们正要学习《颐和园的廊与画》,他就带着问题来向大家请教,这节课同学们要好好表现。

二、学习第一部分

快来看杰克有问题了:请告诉我颐和园的长廊向世人展现了什么?

生:自由读文,回答。

课件出示句子, 过渡:这一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这段就是一个总起段。(边板书:总)猜猜看课文接下来该给我们介绍什么呢?

生:介绍颐和园长廊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

三、学习第二部分

请告诉我长廊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文2——5段。

师:哪一句概况的告诉我们长廊的建筑艺术?用“——”画出来。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的造型绝?找出来,读一读。

理解为什么设计成“倒挂着的蝙蝠”。看图

师:“福到了”,什么福?生: “福气”“幸福”

师:原来这造型不仅是倒挂的蝙蝠型,而且还有深刻的寓意呀。这造型可真是——”绝”!(竖起大拇指说绝。)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列数字和打比方。汉语中的同音字“蝙蝠”和“福到了”中的fú。

A.找出描写长廊位置绝的句子读一读。

生: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出示图片

生:从气候上看,冬天夏天

师:从气候上看的确绝妙,真是冬暖夏凉呀!这位置还有什么绝妙的?

生: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出示图片)

师:这么说来,这个颐和园长廊的位置可真是——绝呀!

学生一边读,一边理解“凉风习习”、“依山傍水”的含义。

结构绝

师:这颐和园长廊的结构绝,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

引导:这个长廊长728米,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长廊啊。这么长的廊居然没用一个钉子!(出示图片) 重点理解“斗拱结构”。体会哪个字能让人体会到出乎人意料,意想不到。(“竟”)指导朗读。

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

为什么说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找出有关句子,齐声朗读。感受“中轴线”的作用,理解什么是“中轴线”。带上杰克一起去看一看这美丽的长廊吧?(出示图片)

小结: 这一部分是从四个方面来表现长廊的建筑精美的,即:造型绝、位置绝、结构绝以及长廊是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杰克连连称赞长廊建筑艺术的绝妙!

四、学习第三部分。

A.杰克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长廊绘画艺术之美呢?自读6——8段,用“~~~”画出介绍长廊画的数量、由来、类型的词句。

B.让学生自由发言。

C.交代了长廊上的画的由来,这一自然段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先总写长廊上的画是有由来的,再具体介绍长廊上的画。

D.乾隆微服私访,回到紫禁城。 从哪个词语可以体会出他仍然怀念江南的美景?(留恋) 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出他还没有玩够,没有欣赏够?(意犹未尽)

E.长廊上的图画包含哪些内容?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F.杰克看完长廊上的画后,赞不绝口,竖起大拇指说

G. 小结

由此我们感受到了长廊中的绘画奇。这么精美的长廊,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视频观看长廊介绍。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和课题有什么联系?

五、拓展延伸

1. 请你当小导游,向家人和朋友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廊与画吧!

2.用本课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3.让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这些文化古迹吧!

热搜教案: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之五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你知道怎么写优秀范文吗?下面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热搜教案: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之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十一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应用.它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它与前面学过的等式性质有联系也有区别,为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结合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简单的不等式;

(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通过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探索过程,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2)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索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

(3)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学习,渗透不等式所具有的内在同解变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美的兴趣与激情,从而陶治学生的数学情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

重点是不等式性质及简单应用.

难点是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及性质3的应用.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探索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用类比,对比的方法化生疏为熟悉,化零散为系统.

二、教法分析,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推理证明---得出性质。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中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体现数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理解的困难,采取了类比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

三、学法指导:

由于七年级学生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显示欲.同时经过一年初中数学的思维锻炼,已经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所以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类比,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四、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类比猜想

提出问题:今年我比你大10岁,5年后,我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大几岁,小几岁?

2年前,我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大几岁,小几岁?

类比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有类似的性质吗?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猜想不等式的性质1

2、举例说明,验证结论

设计小活动:你说我验

同桌合作,举几个例子,可以是数字例子,也可以是生活当中的例子。相互验证一下你猜想的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旨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增强学生思考的严谨性。活跃课堂气氛,掀起课堂的一个小高潮。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以及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同一个整式”的含义。

3、类比等式的性质2,使学生发现问题:不等式是否有类似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2,3是这一节的重点、难点,在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上,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不等号没变,在什么情况下不变?不等号发生了改变,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改变?让学生自己的思维发生碰撞,再套用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因此,必须分成正数和负数两种情况。这种分类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水到渠成的。让学生再举几例试试,发现有没有类似的结论。

【教法说明】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理解的困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为了体现以学生

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即观察猜测---直观验证---得出性质,突出时间、结果和体验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基于此,改变以往给学生画好框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教学模式,大胆放手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方式能再次掀起小高潮。让学生各有所获,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体现数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性质2,3,同时教师板书.

4、例题讲解,探究新知

例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5-1(2)-2x3

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x-1+5即x4

(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X-3/2

【教法说明】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或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

【设计意图】应用性质精讲精练,对不等式进行变形,加强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规范书写格式

例2:对习题1进行适当的改编:已知ab,填空并连线:

(1)a-3____b-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

(2)6a____6b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

(3)-a_____-b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

(4)a-b____0

教师活动:巡视辅导,了解学生作题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纠正或鼓励.

注意问题:做此练习题时,应启发学生将所做习题与题中已知条件进行对比,例2(3)是根据不等式性质3,不等号方向应改变.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连线改变以往简单说明理由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同样让学生明白言之要有理,推理要有依据,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小试牛刀: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 ) ②∵∴( )

③∵∴( ) ④若,则∴,( )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答案:①√ ②× ③√ ④×

【教法说明】以多种形式处理习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2)练习第③④题易出错

6、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比较2a与a的大小

【设计意图】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2a一定比a大,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思想。

7、分层布置作业必做题:b,填空并连线:(1)a-3____b-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

(2)6a____6b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

(3)-a_____-b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

(4)a-b____0

教师活动:巡视辅导,了解学生作题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纠正或鼓励.注意问题:做此练习题时,应启发学生将所做习题与题中已知条件进行对比,例2(3)是根据不等式性质3,不等号方向应改变.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连线改变以往简单说明理由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同样让学生明白言之要有理,推理要有依据,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5、小试牛刀: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 ) ②∵∴( )③∵∴( ) ④若,则∴,(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他学生判断正误.答案:①√ ②× ③√ ④×

【教法说明】以多种形式处理习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2)练习第③④题易出错6、拓展思维,培养能力比较2a与a的大小

【设计意图】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2a一定比a大,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思想。

[精选教案] 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其三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精选教案] 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其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先独立思考,想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一: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二: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三: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1754714548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