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4-03-13

认识数学教学反思(通用6篇)。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秀范文吗?以下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精心整理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通用6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篇1

《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书本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在本节课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重组,首先采用学生10月份刚进行的蒋巷综合实践活动中“陶艺制作中土与水之间的关系”揭示课题,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又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提炼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2、注重知识的自主建构。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考虑到这些内容的难度不大,学生能够通过看书自学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大胆放手,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学的机会。在教学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时采用自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3、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想问题。比如这节课中,让学生在锤子、剪刀、布的游戏中初步体验到为什么生活中比的后项可以为“0”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今天所学习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分,是一种比多少,也就是差比,并不是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比。

上完这节课,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的扶与放的度把握上,似乎扶得太多,放的太少。

2、比如说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引导、回应。

3、教学语言上不够精练,有时会重复学生的回答。

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篇2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可以说它是一节概念性的课,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1、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让学生先通过进一步认识线段,过渡到学习射线进而总结射线的特点,再到认识直线和直线的特点,最后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从射线自然过渡到角的知识,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培养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去主动思维。学生先从线段、直线、射线去分类思考,感悟到了端点在其中的重要性。在角的形成教学中,没有一味的按教材上呈现概念知识教学,而是通过学生动手去画,来感悟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就是角。把书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数学知识恢复到那种鲜活的状态。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学生发现知识的一种沟通,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这也是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

3、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注重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认为我只要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一定能接受,从而忽视了一些弱势群体,课堂的主旋律始终围绕着一些活跃分子。

4、对学生提问的语言还不够精练。比如:让学生在一分钟内从一点出发画射线。时间到了有的学生只画了十五条,这时老师应该问:如果我还给你时间,你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多少条?对学生提问后,教师还应该用归纳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比如:直线、射线和角的特点,可引导学生从有无端点、有无延伸方面进行归纳。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可引导学生从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方面总结。

5、对学生放得不够开,总是怕学生不会说,很快地把答案端出来。问题提出后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多说,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八年级数学上册《与三角形的线段》教学反思

在这一星期我们学习了第一节的内容:“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在处理三角形的分类时,是通过练习引入的。

目的是由于三角形的分类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并不陌生,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不会影响重难点的分布.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又会让大多数的同学感到自然.(2)在练习过程中有这么一道题:“已知两条边长分别为3cm、5cm,你可以组成几个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并求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95%的`同学都认为是两个答案即3、3、5或5、5 、3,正当我们准备进行下一个练习题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有四个答案即3、3、5,5、5、3,3、3、 3、,5、5、5,他的理由是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应该加上后面两种情况,按照常规的想法我在准备是都没有想到会有这种情况,一时间还以为自己错了此时教师稳定仔细地读题发现自己是正确的作为教师没有马上给予否决,而是让同学进行交流与探究寻求正确的答案。

学生A说:若出现3、3、3或5、5、5时有一条线段没有被用上是不正确的必须两条都用的上才行同学们都为这位同学的发言鼓掌,回答的太精彩了刚才的同学不的不认同了他们的说法,这个问题得到了完美的回答.在这里教师体现了新的课改理念,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本着师生互助的原则做到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篇3

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欢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意见,引出“平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势表示。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

二、教学方法:做到:“朴实有效”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非常明显。我认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我认为教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教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停步不前时,我们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苦练数学教学基本功。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

二、出示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自学指导:1、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多媒体课件演示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介绍我国国情,然后通过特写镜头推出6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了那些信息?发现了什么?

1.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0这个数。

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五、.讨论:

(1)投影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个数,让学生读一读,并写出读作多少。

B.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C.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

(3)反馈交流讨论信息,由学生总结,并订正例题呈现的数的读法。

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课后反思:

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篇5

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每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都会遇到问题,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给学生渗透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用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体验性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是独立的、独特的,很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其创新的潜质有条件得到开发。

在体验性学习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每个学生又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学生的思想、能力、个性都是发展着的。每一个学生又都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上得到自我实现,学生的体验也是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篇6

认识几百几十的教学由于有了认识整百数的基础,在学生预习过后,我主要放手组织汇报,在汇报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的组成的理解。然后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理解:几百九十再添一个十就是几百,也就是十进制的特点;最后再进行一些相关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前面内容学生因为有前面的基础所以掌握的`比较好。在计数器上拨数、读写数都没有问题,并且能解释为什么这样拨以及每个数字的代表的意思。关于数的组成,在学生说出例题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后,我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四个百和五个十合起来是四百五十?”孩子几乎都是用计算的方法来告诉我,我想要的答案是“因为几个百和几个十合起来是几百几十,所以四个百和五个十合起来是四百五十。”这里怎样处理会比较好,思考中。

后面内容反馈时配上课件的演示,上面有进位的演示,接着我请人回答,除了计算的方法,关于数的组成他们答的也非常好,因为演示在他们心里留下了印象,同时我还根据孩子的回答拨算珠,以刺激他们的感官,加深他们的印象,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