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心得。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读后感心得系列5篇”,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大学读后感心得 篇1
《大学之路》读后感心得体会:
距上次发布文字,3个月过去了。期间依然有提笔写文字,却没有发布的动力。因为我开始阅读吴军博士写的专栏及书籍。我感觉到我写的东西较之吴军博士缺乏内涵,羞于发布固未有动力持续撰写发布文章。
但写作就像阅读和艺术一样,是我日常生活中总会再次出现在案头的事情。期间虽未发布文字,但也有持续阅读和写作。
在看完《大学之路》上下册后,我难掩激动的心情想要写下一些文字,并发布共享。吴军博士所著的《大学之路》第一版出版于2015年,已经有了再版。再版的书籍将配图换为了彩色,并增加了公立大学的部分,推荐购买新版。
这本书对我的冲击之大在于,如果这本书在我大二时已出版,那么对我的人生改变会相当大。如果这本书在我读高中就已出版,那么对我人生的改变会更大。
高中时候的我,认为母亲推荐的:“当大学老师”的职业规划是一件非常没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我就是在老师堆里长大的,我周围的老师有哪个让我觉得教育育人是件有意思的事呢?虽然我遇到很多兢兢业业的老师,但大多数人甚至后悔做了一辈子老师,让自己没有发展,没有发财。
大学时候的我,认为国内研究生没有读的必要,不仅时间长,而且读完了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海外研究生又太贵,不如拿到一个好offer进入社会来得实在,至少可以捅破这层模糊的窗户,让我看清看彻底社会和现实。因为那时我对社会依然知之甚少。
转眼快要7年过去,我工作的时间够我在英国读研,回国读博了。虽然在深圳我已有车有房有老公,年收入不低,但在公司的晋升并不如我意。重要的是我感觉我的人生价值尚未开始去体现,经济压力也越发大起来。
好在我对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在越来越忙的工作中,还会持续阅读和学习,持续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快乐的。
《大学之路》这套书,教给了从小在老师堆里长大的我、读了当年国内top10大学的我什么是高等教育。我的父亲在我年幼时便写过《教师魅力的培养》一书,并在我读大学之前写了《带着野心上大学》一书赠予我,但都没有吴军博士的这本书让我对教育真正产生兴趣和肯定。也没有这本书对我的启发之大。甚至,我感觉本书验证了我很多内心深处的看法和想法。
书中的观点和对美国私立大学的介绍细节,我不在此一一描述,可直接拿到原书进行阅读。此文仅对读后的感受进行描述。对我启发最大的是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两个概念,百家笔记网欧洲和美国名校的历史和特色渊源;及各行各业出领导者的名校使命。反观我过去的家庭教育,小时候是一句很空的做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有用的人,后来是希望我能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创业赚钱。创业赚钱这是结果,但使命感、对某个领域的钻研、突破和领导的精神缺失。但我也感谢父母从小给我带来的对学习的热情,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
过去由于对艺术的爱好,我从小便学习艺术,并长期坚持,但在大学出于未来的生存考虑便放弃了。大学学习的专业由于不好找高薪的工作,也放弃了。通过工作从事了新的领域,最后成为了一名产品经理,拿着和普通同龄人比高薪的工作,跟同龄精英比薪水又少了一半。
这经历似乎很典型,为了眼前的利益,随波逐流,如果继续努力,最终可能在竞争非常激烈的人群中或小一些的公司成为高管,职业经理人。未来也不是不光明,只是这条路走的人太多了。
后面的读后感,暂不刊登了,如果,你依然还有为社会做出独特贡献的愿望,或对自己还有更高的期待,不妨读读这本书。读过的读者也欢迎留言来信交流你的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心得 篇2
大学刚入校,我便有考研的打算。但我不明白的是,我为什么而考研。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时间还很多”,然后得过且过。时间就在这种自欺、抱怨以及迷茫之中被浪费了。最初想考研是因为对自己本科学历不满意,然而我却忘记了学习本身的重要性。到了大三,考研于我便多了一层拖延工作的意味。如果大学四年都没有学会什么的话,研究生三年又能学道些什么呢?倒不如早早的到职场上去历练,为家里承担起一份责任。然而,我依然心有不甘,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根据书中的那些标准,我对自己做了一份评估,更加坚定了自己考研的信念。我决定给自己一年时间去做一次改变,不仅仅是系统性的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一年时间可以彻彻底底地改变一个人,需要的是坚持和一种迷之自信。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够准确认识自我的人,往往都有中度或者轻度的抑郁,而那种充满自信的人往往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有人说:“fakeitmakeit”,装着装着你就真的变成了你希望成为的那个自己。
现在,于我而言,考研不再是一种对于职场社会的逃避,也不是一种对于学历的盲目追逐,它更像是一种寻找自我的过程。(作者不仅仅谈了考研,还谈了工作,留学以及学历,在这我就不赘述了。)
大学读后感心得 篇3
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喻户晓的“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吗?对了,那就是《论语》《大学》《孟子》和《中庸》。在这个寒假中,我就阅读了“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大学》。
《大学》这本书为世人所传诵,是儒家学派的经典。那么,何为“大学”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大学就是一片政治哲学论文,探讨了各国平天下的原则道理。它以“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三大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个条目,阐明了治国平天下必须从“修身”、“齐家”做起,而“修身”、“齐家”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途径。其中还特别强调个人修身对政治的影响。
《大学》可真是儒家德治注意原则的表现。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大学》看得很重,还将《大学》中的话用于生活当中做到。
古代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武帝在位时,可见多么重视儒家学派呀!汉武帝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打败了匈奴的屡次进攻,最终统一天下。
《大学》这本儒家学派的经典,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勤政爱民、自立修身,让我们永远记住“四书五经”中《大学》这本书吧!
大学读后感心得 篇4
《大学不迷茫》读后感心得体会
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5/8,然而在过去的两年半里,大部分时间我都处于迷茫之中。
一方面是不知道自己在大学里应该干些什么,另一方面是不知道自己大学之后能够干些什么。于是便盲目地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结果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就连大学里的课程也都是在及格线边缘徘徊。寒暑假回家遇见高中同学,不由地感叹时间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然而他们对于我的印象大多是:“你几乎没怎么变呀。”——如果每天的生活不过是对于昨天的重复,我又怎会有太大变化。
《大学不迷茫》是考虫的英语老师李尚龙写给大学生们的一本工具书,相比于励志书,工具书不仅仅是讲故事,里面的知识干货和理论是可以直接使用和实践的。17年下半年,东方雪听说我即将第一次参加英语四级考试,便把他在16年下半年复习用的考虫英语资料打包发送给了我。由于准备不充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加上英语底子本就很差,我深知这次考试多半是考砸了。下了考场便决定报个考虫英语的寒假班,第二年继续。这本书是随资料包附赠的,翻开之后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大学读后感心得 篇5
在众多技能里,演讲和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两项了。演讲让人思路清晰,写作让人变得智慧。我过去所有的演讲经历中,大多是即兴,我从未认真的写过演讲稿,最多是一页大纲和几页PPT,这似乎也注定了演讲的不尽人意,少有的成功可能是得益于精美的PPT以及我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勇气。至于我的写作,也从未得到过老师的认可,我至今无法驾驭高考作文。曾经写下的文章多被批评过于意识流或者文不达意,写着写着跑题更是家常便饭。
演讲和写作都是输出的过程,在此之前,你应该大量的阅读,广泛的涉猎。我过去的那些输入应该早就被我挥霍光了(写公众号的两年时间里,太多的输出让自己“江郎才尽”),17年的迷茫和焦虑一半来源于此。我用来缓解焦虑的方法之一便是听信罗振宇的话购买了得到的“每天听本书”栏目。然而,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
作者用《嫌疑人X的献身》和《温故一九四二》两部影片为例,告诉我们一手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他为什么推荐我们读原著。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半个小时可以速读一本长篇大部头,8分钟可以快看一部电影。然而,这一切只会让人更加焦虑。阅读原著不仅仅是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更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过程。除了各类外文书籍的中文版,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如果有能力的,更应该去尝试阅读英文版原著。
大学最好的时光便是在图书馆阅读了,读各种各样的书。不要拘泥于形式,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提到的电子阅读软件的“语音朗读”功能。写读书笔记也是很重要的,这是一种检验阅读成果的有效方式。即便不能成篇,只有几行字或者mark标记,也有利于第二次阅读。阅读理应贯穿人的一生,学习本就是终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