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优质读后感] 妻妾成群读后感其一

发表时间:2022-11-14

妻妾成群读后感。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质读后感] 妻妾成群读后感其一”,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童的《妻妾成群》篇幅不长,可是他凭借着简洁明了而意蕴深长的语言,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日渐没落的大户为例,描述深深庭院之中的情欲、争宠、压轧、堕落,揭露了当时传统文化腐蚀人的身心,可是人们却无法逃离的残酷现实。

故事主要以颂莲在陈府的所见所闻为主展开叙述,书中所提及的人物都与颂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作者通篇以第三人称定位进行写作,以旁观者清的姿态见证这一封建大家庭里每一个人的命运从兴盛到平淡再到衰落,第三人称的定位使文章的客观性增强,把一个时代特征原封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苏童的文章注重细节的描写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简洁明了却意蕴深层。

19岁的颂莲,一名大学生,由于家道中落,为了生活,不得不嫁给年过半百的陈佐千做四姨太太。颂莲刚进门,就享受到奢华的待遇,捶脚、有专属丫鬟等。享受惯了虚荣、奢侈,颂莲便离不开,于是不择手段去争取去留住原有的一切,最终事与愿违。故事的结尾,主要人物,死的死,疯的疯,一个悲剧的结束却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fw76.COm

雁儿算是颂莲嫁入陈家第一个接触的人。在刚开始,对于没有造成威胁的雁儿,颂莲大可不必在意。可是颂莲刚踏进陈家大门,她不甘心,却又迫不得已接受残酷的现实,所以她讨厌陈家的一切,偏偏在这时候雁儿却嫌弃她,一句我是谁,你以后会知道的说明了她此后便记下了一帐。雁儿与颂莲结怨,却不得不做她的丫鬟,这又是一个天意弄人。不料,这雁儿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她得知颂莲是四太太后,认为颂莲抢了自己的位置,便变本加厉,与老爷暧昧、勾结二太太等等,使颂莲更加讨厌她,便开始刁难她,最后间接把她逼死。颂莲觉得自己这样子做,无异于卓云的所作所为,后来又由于无意,间接把梅姗害死,良心的谴责和命运的沦陷双重打击下,最后精神失常了。

说到陈家的两个男人,陈佐千和陈飞浦,苏童笔下的他们,一个好女色,一个怕女人,陈佐千为家里的所有人都制造了牢笼,家里的四位太太包括丫鬟都交缠在网中,陈飞浦却一直在逃避,想逃离这个家。在颂莲看来,这两个男人一个是把她推向深渊的男人,在他的面前,她不得不低头,满足他变态的性欲望。她是多么地讨厌这个男人,却又不得不从他身上获取更多,满足他的要求为求在这个家争一席之地。另一个男人却不同,他单纯、温柔体贴,这是她想获得的。在这个深渊里,遇上了这种安慰,对她来说本该是获救,可是他却是仇人的儿子,各种仇恨和伦理使得她不得违背自己的意愿,不断地对飞浦冷淡。

最后重点在于陈家的其它三位太太。年老色衰的大太太,表面潜心礼佛,心却依然在争宠的漩涡中,表现得与世无争,实际是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境下,保住大太太的地位才占据优势,于是她便不加入纷争中,其实是坐收渔翁之利。二太太卓云,佛口蛇心,刚开始故意与颂莲交好,怎料口蜜腹剑,要不是在逼供下,雁儿供出了二太太,颂莲还蒙在鼓里,虽然知道真相,却又得表面与她友好,这就是大家族里面的暗斗,心口不一,往往就是这些暗斗,令人招架不住,使得这本来就高深莫测的大院增添几分诡异的色彩,与卓云的这段交手最能体现那个高门大院中的尔虞我诈。三太太梅珊恃宠生娇,对陈佐千若即若离,喜欢把一切都掌控在股掌之中的陈佐千当然不满意,可是偏偏又被梅姗的才色所吸引,这也是刚开始颂莲对梅姗不满的原因;可是日子长了,颂莲发现自己与梅姗是同一类的人,寂寞,但不甘寂寞,努力想追求自己,她找到了寂寞的代替品,可是她忘记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即使颂莲不是故意的,但还是把她出卖了,梅姗的死是自己悲剧的结束,却是颂莲悲剧的延续,和五太太悲剧的开始。

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除了是封建伦理道德对人的压迫外,还表现在欲望无穷无尽,扭曲的人性传递在每一个角色身上,毁灭与被毁灭频频上演。具体体现在陈府的四位太太身上,同是封建三妻四妾传统思想的牺牲品,他们不但没有觉醒,反而不断地斗争、排斥,最终都落入了争斗的漩涡里,造成了一出出悲剧。

fw76.com延伸阅读

[优质读后感]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其一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优质读后感]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其一”,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这几天,我读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这真是一本不看你准会后悔的好书。

书中讲了一艘名叫“邓肯号”

的游轮在北海峡航行。船上的水手在捕获的鲨鱼肚子里发现了一个漂流瓶,瓶中有三封信件,分别用英、法、德文书写,这是一封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于是,“邓肯号”的主人格里那凡爵士和麦克那布斯少校、海伦夫人、孟格尔船长还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玛丽小姐与罗伯特弟弟,以及一位临时登错船的地理学家巴加内尔,一起踏上了寻找格兰特船长的艰辛旅程。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绕了地球一圈,终于找到了格兰特船长和两位同样被困于荒岛的水手。

看完了这本书,我最喜欢人物有两个:一个是罗伯特弟弟,他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子。他机灵顽皮、坚定勇敢、临危不惧

虽然年纪与我们相仿,却是一个英勇的小男子汉。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他设法救出了被土著人绑架的格里那凡爵士、海伦夫人和姐姐等人,使他们免遭毒手。我还喜欢巴加内尔,这个身材高挑、额头高高的法国人。虽然外表看起来像一个马戏团的小丑,其实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地理学会秘书。他十分粗心,临时上错了船,把去往美洲的“邓肯号”当做了驶向印度的“苏格提亚号”;本想学西班牙语又因粗心大意而花了六个星期学了葡萄牙语......|

格里那凡爵士的正直、见义勇为;少校的智勇双全;海伦夫人的聪明贤惠;小罗伯特的机灵勇敢。这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团结在一起,才躲避了洪水的肆虐,逃过了红狼的追击,战胜了海盗的阴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最终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危机的时候要冷静;朋友之间要团结互助;做好事绝不半途而废;用宽容的心对待别人,这就是我从这本书中明白的道理。

[读后感范文] 《人生》读后感其一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读后感范文] 《人生》读后感其一”,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应老师要求,同时为自己精神世界充充电,抽了一点时间,读完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读完后颇有感触,故写此读后感。

傅先生说过”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去做。“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人生可做的事实在太多,其中有关系自己前途和生计的大事,比如学习,工作,也有只涉及当前蝇头小利的小事,比如丢了一块钱,被人骂了一句等,如果把这些小事耿耿于怀,又哪来的时间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又如‘享乐分为很多层次,若只把享乐定位在身体的,官能的需要,是属于较低的层次,这种享乐的背后实际上是痛苦。较高境界的享乐是内求于已,而非依赖其他因素,因为越是依赖外部条件,这种享乐就越没有保障。’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感官满足不惜花大量金钱蹦迪厅,泡酒吧,参加演唱会,但很少有人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出一点快乐,这样,当他们蹦完迪,泡完吧,闹完会回来从事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时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脸了,以至于许多人因此丢了饭碗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闭甚至自杀,这又何苦呢?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细细想来,这些话句句皆是真理。此外,还有许多让我所感悟的话,比如‘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生态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压力之中,后者则可自得其乐。’‘如果一个人表现不好就怨天尤人,那么当新的机会来到时,反而容易错过。’等等。这些话无一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当人真正能用哲学的眼光去思考人生,那么他肯定能在工作生活当中找到属于自己那一份快乐与惬意!

读后感参考: 雪国读后感其一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读后感参考: 雪国读后感其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雪国》这部书,是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倚仗之一。有人说,这本书是历史上最唯美的获奖作品。

作者这样的写作风格与他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在幼年时,父母均因结核病死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他的一生四处旅行,性格感伤又孤独,这也许是书中主角岛村略颓废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雪国是一个很纯净的地方,终年积雪,看不到任何掩埋在雪下或别的地方的肮脏,即使这样的白净被谁踩了几下,添了几个脚印,也无关痛痒,左右不过一时的凌乱罢了,睡一晚的好觉,这些杂乱又会被落下的雪花重新掩埋,并且看不出任何一丝痕迹。

主人公岛村是一位舞蹈研究者,全书也正是围绕着他与艺伎驹子、少女叶子的感情展开,这两个女孩儿是真真正正的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着想要生存,一切却只能如那些簌簌落下的雪花一样,消融在人们看不到的角落。

驹子早年被卖到风尘之地陪酒,后来一位三弦琴师傅收留了她,令她脱离烟花之地,以卖艺为生。可后来三弦琴师傅的儿子得了重病,她不得已再次沦落风尘,以卖身来赚钱治病。尽管这样,她面对生活依然是热情的,学琴、记日记、收集烟,她几乎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极致,却依然摆脱不了艺妓的束缚。

而叶子,她努力地学护理、认真地照顾一个病人,那个病人却依旧去了。她爱她的弟弟,竭尽全力却也未能找到经常与他见面的办法。这样一个美丽的少女,最后的下场却是葬身火海,“她的小腿抽搐,苍白的脸燃烧着……”这样的描写,读来便让人痛得窒息。

而岛村,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有妻室儿女,每天无所事事,偶尔通过照片和文字资料研究评论西洋舞蹈。他可以为了当年和驹子的一场邂逅,就三次跑到雪国,把雪国当成了一个逃离现实的地方。家境富裕的他,却对生活抱着这样彻底的悲观态度。

我极少读这种诉说民间疾苦的书,读来略显平淡,也没有过多的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但川端康成的这一本书,读来看似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情节,但又能够给读者的内心留下一层淡淡的忧伤,经久不散。

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雪国吧,白得无瑕、美得惊心动魄,却又寒冷彻骨。雪下埋藏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读后感必备] 灯光读后感其一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读后感必备] 灯光读后感其一”,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口气读完了《灯光》一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被郝副营长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

我掩卷沉思。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谁不万分的珍惜它?但是郝副营长却在自己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慷慨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是他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吗?不是,他对生命的意义的了解是最清楚、最深刻的。他知道,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绝不仅仅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他人生活得更美好。这样的生命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生命。

但是,现在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人的一生太短暂,如不及时行乐,就会让生命的火炬白白地燃烧。因此,他们拼命的追求金钱和欢乐,完全不顾他人的利益。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根本看不到生命的闪光,只看到自私自利的丑恶灵魂。有些青年虽然不是这样,但他们热衷于追求享乐,谈到吃的、穿的,他们兴趣盎然;谈到学习、工作,他们索然寡味,胸无大志。他们只顾自己,这样的生命有意义吗?

同学们,让我们像郝副营长那样,用”生命之光照亮胜利的道路”,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更多的光和热吧!

[优质读后感] 人生读后感篇一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优质读后感] 人生读后感篇一”,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得以前每逢周六日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变得十分焦虑,不知道怎么利用闲暇的时光,不管是玩游戏、还是看书都不能平心静气地去做,玩游戏的时候想着自己还有很多技术没学,还有很多书没有看,而看书的时候又在想:好想去玩玩游戏啊。

这种毛躁的心理让我痛苦不堪。

看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些简单而朴素的道理。不要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太多不必要的压力,很多焦虑的情绪都是我们凭空想象和刻意而为的。看书的时候,不妨泡一杯清茶,茶不需要太好,其实喝茶的过程也是品味人生的过程,也是让内心平静的过程;玩游戏的时候,不妨像喝酒一样,敞开胸怀,岂不快哉!

懂得生活中朴素的东西所包含的艺术,能让我们的生活事半功倍。

[优质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篇一)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优质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篇一)”,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钱老的围城,有很多感慨很深的地方

1.人物

(1)方鸿渐

方鸿渐是本故事主角,一切以他的视角展开,全书对他描述最准确的应该便是赵新湄在旅途即将结束之际对他说的“你不讨厌,却全无用处。”

看方鸿渐的种种总觉得是带着我的影子的,当然我也就是芸芸众生,俗人一个,方鸿渐,受过高等教育,却野心配不上自己的能力,空有一张假文凭,为人处世不够圆滑,脾气比才气大,眼高手低,不肯吃苦,潜意识里依赖着赵新湄,怕被别人添麻烦不过也一直在给别人添麻烦,情商不高,不会说话,逆来顺受,懦弱无能,所有的语言天赋全用在了哄女人身上,不过听说他至少长的很帅?

还是像前面说的一样,看围城就像是在找自己的影子,人人都想当赵新湄,人人不过是方鸿渐。

(2)赵新湄

看杨绛给围城写的后记中说,赵新湄是钱老最偏爱的人(除了唐晓芙),便是把所有人间最美好的品格都赋予了他,知识故却不世故、豁达坦然、对兄弟可以两肋插刀、对自己所爱的女人全心全意、工作能力强、人脉广,就连偶尔的一点点小孩子气都加的恰到好处。这种人便是到哪里都会发光、能够成为焦点的人。

我身边有这样,身上有大部分赵新湄优点的人,却总归没这么完美。

(3)孙柔嘉

起初孙柔嘉是个存在感并不高的人,路途中作为唯一的女孩子也没有颇受照顾,毕竟在这样的长途跋涉、人人难以自保、食不果腹、最重要的是,没有钱的情况下,绅士风度也是都被人类原始的需求吞噬掉了。

要不是看到评论那时候就剧透了孙柔嘉是最终与方鸿渐结婚的人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们两人会成为一对的。毕竟在这之前方鸿渐的情史也算精彩,同时在苏文纨、唐晓芙两人之间周旋,而这两个人都是大家闺秀,至少孙柔嘉在这一点上确实比不上以上两位,所以我没想到方鸿渐会喜欢上孙柔嘉,当然其实也谈不上喜欢,这大概是女追男的优势?可能并不需要有多喜欢,不讨厌、对方够主动、彼此习惯差的不是太多,便可凑一对过日子了。

其实他们两个的结合,从一开始便是孙柔嘉下的套,而方鸿渐也是如愿以偿的上了套。孙柔嘉这个人,大概也是代表着广大受过教育的女性形象:有文化却尚未深造、有点才气却也墨守成规、愿意脚踏实地、找个差不多的男人一起共同经营以后的生活、情商不低但大多数时候也会忍气吞声、以家庭和谐为第一要务。但是以上,因为受过比较良好的教育,故也不甘心做个传统妇女,却尚未形成成为新时代女性的觉悟,表现便是工作只是为了糊口,并不是为了实现人生目标,也没有要追求的事业,正如以上所提,后来生活中的小家庭,才是生活的重心。

当然我相信,这本架构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书中所描写人们所经历的种种困惑以及社会问题现在依然为人所困扰,苏文纨等人代表的是上流社会,而孙柔嘉所代表的就是中产阶级女知识分子,她身上的问题现如今依然难解。

不过与方鸿渐比起来,孙嘉柔算个聪明人,因为她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而这一点就是方鸿渐的致命缺点,所有两人婚后矛盾的放大、事态的不受控制都源于此;而且她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适时的撒娇,也知道适时的给别人台阶下,这两点在我看来其实是与人交往至关重要的两点,即一是知道什么时候闭嘴,二是知道什么时候开口,闭嘴是为了避免事情发展不受控制,即及时止损;开口是为了缓和形势发展,即解决问题。

(4)苏文纨

苏文纨出现的太早了以至于我有点不记得了。只记得一开始在船上时便与方鸿渐眉目传情,方鸿渐这等没主见的人自然是上钩了。。虽然一直没什么感觉但还是做着一系列给对方希望的事情,乃至于最后月光下的深情一吻,渣男。

话说回来苏文纨这人是真真正正的白富美,且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富美,美不美有待考证,对男人却是自信不够的。喜欢看男人们为了她争风吃醋的样子,又不甘心于喜欢自己的男人去对别的女人献殷勤,一直到婚后都还希望赵新湄一直喜欢自己,大有“我不会嫁给你,但是你得一直等着我”的渣女风范。

(5)唐晓芙

唐晓芙是钱老最最最偏心的人物!偏心到连杨绛都吃醋了!在后记中提及其他人物都会说钟书如何如何,提到唐晓芙时只说作者如何如何,可以说是非常可爱了。

描写唐晓芙的篇幅不长,但都非常生动,我想是个男人应该都不会讨厌这样的女孩子吧。她身上有很多富有理想主义的特质,最能描述她的一个词大概就是敢爱敢恨了,但其实这样的性格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很稀缺的,大多数都是敢爱不敢恨吧,但其实两者差一个人就显得没有那么可爱,不敢爱的人太过懦弱,不敢恨的人太过狭隘,敢爱敢恨是豁达,更是自信。

2.关于爱情与婚姻的一些思考

先说我觉得本书中最浪漫的一句话,是描写方鸿渐与孙柔嘉在桂林度假的:“他们在桂林一住十几天,快乐得不像人在过日子,倒像日子溜过了他们两个人”。

恋爱前的一切都还算美好,婚后就把存在的问题无限放大了。有人说成年人是可以不需要爱情的,而婚姻于她更像是找合伙人共同开公司,婚姻中包含的一切琐碎活动都是在运营这家公司。我想了想,然后觉得以我现在的阅历没有办法评判这样的论断。

对于爱情这件事我始终还是抱有理想主义情怀的,虽然不同于高中生的无脑乐观,但骨子里的浪漫主义尚存。

对于爱情我曾有过以下几点思考:1.两个人始终是该多交流的,交流的内容不仅仅限于两人关系本身,更要涉及生活,要有柴米油盐,也有关心人类、关心世界;2.爱情始终该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你没法指望它雪中送炭,难过的日子里爱情也无法使生活变好,激情退去后问题依然存在。所以人总是该以最好的状态,去时刻准备着,迎接爱情的;而不是一蹶不振,指望着另一个人的出现来救赎自己;3.有些人不那么爱表达自己的情感,感觉真的来时却是心直口快,总是喜欢客观陈述,我却偏爱那些娇嗔的时刻;4.爱是惯性情绪,但不代表会一直延续,需要持续给对方新鲜感,方能持久。

爱情如此,婚姻更是如此。当然被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填满后,上面第4点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维持,这也是诸如“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此类论断的根源吧。婚姻上我着实没有发言权,所有的思考均来源于爸妈等长辈的生活或是书中、电影中的片段,不知亲历是何滋味。

3.关于受高等教育的一些思考

该书的聚焦点便是一群读书人的故事。他们与当时时代下其他人的不同也来源于此,即大部分那个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均是被赋予时代使命感的,所以在他们身上都能找到革新点,但也不乏与传统接轨的地方。

以前读书都是在被时间、被规则、被所有外部条件推着走,因为这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所有人生下来就本该如此。但是到现在,才发现很多人其实是没有我们现有的这些优渥条件的。从普遍性出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气质与其他人是不同的,当然当教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大多数所享有的义务后,这种差距正在通过别的方面、后天的追赶、或是先天的优势所放大。但是不得不说从古代中国的选拔制度到到现在的制度,读书(受教育)确实是社会阶级流动最容易的方式了。

但是读书这事却是难免变得越来越功利了,对于一些人来说只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而忘记了学知识的初心,方鸿渐出国读书,拿到假文凭便万事大吉心满意足的回了国,这种姿态放在今日反而更有普适性了。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缺、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4.关于当今大学体系的一些思考

在三闾大学这间虚构大学中任教的一段也是非常点题了,一群并无教学经验的人来教书,不过这也是知识分子缺失,当时中国高等教育学府的状态。

“得学位是把论文哄过自己的先生;教书是把讲义哄的过自己学生。鸿渐当年没哄过先生,所以未得学位,现在要哄学生,不免欠缺依傍。教授成为名教授,也有两个阶段:第一是讲义当著作,第二著作当讲义。好比初学的理发匠先把傻子和穷人的头作为练习本领的试验品,所以讲义在课堂上试用没出乱子,就作为著作出版;出版以后,当然是指定教本。”

写不下去了,怕是又要政治不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