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5-05-10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集锦九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篇1

“英雄?多着呢。”我自言自语道。每人心中都会有一位英雄吧!历史现代有多少人能称得上是英雄?诸葛亮、董存瑞、雷锋等无数个值得尊敬的英雄。但有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也能成为英雄。

而我那一天见到了一位英雄,是个普通人。

那一天,我在去朋友家的路上,我亲眼目睹了一件事。一辆公交车本来很正常,突然间,车子开始发疯,转了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圈。我被吓坏了,连忙跑到别处,希望自己不会被撞。公交车首先撞到了树,接着撞到路灯,再撞到电线杆,最后跑进绿化带。我看见车上的十多名乘客惊慌失措,他们大喊着,跳着,被吓得摔倒,有的人甚至要撞破玻璃爬出去。正在马路边交谈的人们一见到这辆如被放出来的牛一样的公交车,连忙逃跑。司机努力地转着方向盘,过了好一阵子,终于停了下来。马路边的`人都跑过去,我也跑去看。我挤进人群,隐约看见车上的乘客都发抖地走下来。再挤到前面,看到他们都欢呼雀跃。救护车赶来,送司机到医院,在现场的人里,好像就只有我在想着:希望他平安无事。

过几天,我跟同学谈起这件事。“那个开‘疯车’的司机啊?听说他因为抢救无效而逝世了。”“这样啊……”听到这消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是个英雄。”我一看到“英雄”这个词,便不由自主想起他。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篇2

我国古书数不胜数,《孙子兵法》《资治通鉴》《三十六计》《论语》……一本本文学巨匠在世界名著中脱颖而出。这个暑假,我就读了其中的一本:《三十六计》。

本书中的三十六个计策分别来源于古代的三十六个经典故事,诸葛亮七擒七纵;薛仁贵瞒天过海;张良釜底抽薪;苏代隔岸观火……三十六个经典故事,三十六个不同的智慧,读中悟,悟中读,能悟出不同的感受。

抛砖引玉是本书中我特别喜爱的一个故事,它不包含沙场,战争之类的事,而是讲诉的姜子牙以自己的古怪来赢得姬昌的重用的一件是事,这件事中,姜子牙抛出了用直钩鱼这块砖,引来了姬昌对他的重用,我想,这就正是姜子牙希望得到的美玉吧!

假痴不癫的故事我也很喜欢,它选自于《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回。刘备天天在曹操的地盘上种菜,想让曹操知道自己胸无大志,曹操却说他是英雄,使刘备吃了一惊,正巧此时轰隆隆的雷声突起,便借机说是拍打雷而混了过去。我觉得刘备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很难得,而且他这种假痴不癫的“演绎”很有趣。当然,在“演”时不能太夸张,否则就过犹不及了。

悟时不妨联系生活,或许你有更多的发现!

上屋抽梯的故事给我的影响比较深刻,刘琦为寻求诸葛亮的帮助,而上屋抽梯,诚恳的请教诸葛亮,令我很受感动,他的聪明才智也不得不令人敬佩。但是,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用一些微小的利益引诱敌方,再切断敌人的援兵。生活中,当别人用一些好处引诱你时,要保持头脑清醒,止住自己的冲动心理,否则的话,一旦“上屋”了,就很难退下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的苦肉计演得堪称完美,周瑜和黄盖先商议好,假戏真做,自家打自家,骗过曹操。但说起苦肉计,最令人不能忘怀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要离了,要离不惜牺牲自己为国效力,我觉得非常难得,宁愿用这种特殊的离间计去为国效力,好样的!生活中,这里的“苦肉”往往指经济上的损失,然后取对方的信任,趁机与他作对。

《三十六计》作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书中的不少计策都蕴含着深刻道理,值得体会!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篇3

暑假里,我读到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三十六计》,此书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我国古代兵家宝典,集中国兵书计谋之大乘。它蕴涵了丰富的哲理,里面计谋无数。其中开篇“瞒天过海”之计,让唐太宗顺利过海;民族英雄郑成功用“声东击西”的计谋赶跑荷兰侵略者;三国时,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假痴不颠”借惊雷遮掩自己的才能和报复,从而摆脱牢笼,成就了一番大业;诸葛亮高坐城头,谈笑风声,演绎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空城计”……其中最妙的要属“欲擒故纵”了。诸葛亮“欲擒故纵”,他连续七次抓住孟获,又连续七次把孟获放了。孟获认为自己很不知道羞耻,所以投降了。而我最早认识诸葛亮是在课文《草船借箭》里,并被他的镇定自若和超凡智慧所深深折服。今天再次在《三十六计》中感受到他的睿智和人格魅力,大为兴奋。他为收获人心竟然能如此耐心和用心。他真不愧是一代军事家和谋略家。

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围魏救赵”。此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就是说与其强攻集中的敌人,不如使用计谋将它分散,然后逐一击破;与其出兵正面打击敌人,不如迂回到它虚弱的后方,尔后将它置于死地。

这一计源于孙膑,是讲齐国帮赵国攻打魏国的事。孙膑使用“围魏救赵”占领了魏国的都城,等魏兵回到自己的都城中,齐兵早已在那里设下埋伏,魏兵大败而归。多么高明的计谋啊,以迂为直,避实就虚,当本军某部遭敌军围困不得突围时,救援的军队不应直接攻击围困的敌军,而选择敌方防守相对空虚、又地处要害的地区进行攻击,以迫使敌方撤围回援,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多么了不起的孙膑!我被他那份睿智所深深吸引。我对孙膑这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这些计谋表面上好像跟我们现实生活并没有任何关联,然而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生活启迪、做人道理及学习方法。我更开心的是此书还让我结识了一大批古代杰出的谋略家和军事家。它很适合我们小孩子看,里面既有原文,译文,点评,又有许多扣人心弦、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小孩深深地沉浸在书海之中……

读书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三十六计》让我变得更加聪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畅游书海吧!你一定能收获到更多知识的。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篇4

星辰,闪耀而永恒。

——题记

黑云阵阵,狂风大作,冰冷的风呼啸着,怒号着,寂静的刑场上,一道挺拔的身影傲立于天地间,坚毅的眉宇间流露一种大无畏和矢志献身的意志,两行清泪滚下:“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伴随一声“行刑”,他永远合上了双眼。康有为的逃离,梁启超的闪躲,没有动摇他的信念,为变法而奋斗,为变法而献身。他化作星辰,永远释放那名为“执着”的光芒。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一声声响彻云霄的呐喊在北京上空回荡,人群缓步前进,步伐坚定而沉重,眼里闪烁着不屈与刚毅的光芒。为救亡图存,反对不平等,人民站起来了,不惧大炮和洋枪,他们用自己的'意志、信念,坚定为主权与国威而奋斗。无数光芒,汇聚出名为“爱国”的星辰,璀璨、耀眼。

机床厂里传来阵阵轰鸣,钢铁厂中回荡阵阵撞击声,农田里,农民的欢声笑语混入流水,编织成交响乐。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发展。历经土地改革与一五计划的中国,要向全世界证明:中国非弱国,巨龙终会有苏醒的时候!把“东亚病夫”忘掉,发展的中国,强盛的新时代,如冉冉升起的星辰,撒落那名为“改革”的光辉。

仰望星夜,天幕洒落下无限明亮的光辉,星,一颗颗联结,透出光亮的底色,黎明,来了……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篇5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有幸读过这本书,受益匪浅。

其中有一回赵云费尽心思,找到了刘备唯一的儿子――阿斗。他准备立刻把阿斗送回到刘备的身边,但是,他只有一条出路,就是从曹军大营杀出去。经过长坂坡,然后再找到刘备。他明知曹军大营有千军万马,良将无数,但还硬要杀出去。于是,他带上阿斗,骑一匹快马,直奔曹军大营而去。曹操得知后,立即派大将数十名,精兵百余名前去追杀赵云。但赵云毫不畏惧,一下就把一百多个曹兵斩于马下。曹操又派了许多兵力,但都没能拦住他,最后赵云带着阿斗找到了刘备。

到三国末期,蜀国的刘备逝世,而他的儿子刘禅登上皇位。蜀国的大将相继死去,兵力也寥寥无几,远远不如魏国。但蜀国的最后一位良将姜维,武力出众,智谋受诸葛亮点拨。他曾兵去伐魏,但每一次都败下阵来。他待魏国还没缓过来时,进行了最后一次进攻,但这一次被司马懿带兵击败。之后,司马懿又率大军来进攻蜀国,因刘禅昏庸无能,整天游手好闲,所以被迫向魏国投降,由于姜维不忍看到自己的国家灭亡,他又无能为力,所以选择了自尽。

不论赵云还是姜维,都是对国家和公主忠心耿耿。赵云为不祖国绝后,竟勇军大营,并且成功逃离,杀死曹军不计其数。姜维为国尽忠,自己国家灭亡也毫无投靠魏之意,并且为国捐躯。而阿斗身为一 国之君,却轻易投降于魏国。真是框了刘备和赵云的一片苦心。

所以赵云、姜维等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选择他们身上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身上有刘禅那样的缺点就要改正。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篇6

三国烽火,争其不休。知道现在,三国依旧是人们茶余饭后[注: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讨论的话题。

《三国演义》让我深深着迷。在我眼里,论英勇,吕布、关羽称头;论谋略,郭嘉、贾诩并列;论智慧,司马懿、诸葛亮争首;然论英雄,则是那位煮酒论英雄,畅谈天下英雄者,曹操。

曹操,宦官之子,建民一个,社会地位极其卑微。可正是他,在自己往后的六十年生涯中,用尽手段,成就一方霸业。然而,对于他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注: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各有不同。有的人觉得是他用阴谋诡计[注: 诡:欺诈,奸滑。指暗地里策划坏的害人的坏主意。]窃取了刘氏江山,有的人认为英雄成大事不拘小节[注: 拘:拘泥。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我的观点就是后者。

看过三国的同学是否还记得,在《火烧赤壁》一集,面对832万大军覆灭,他没有悔过痛哭,一蹶不振,而是沉静无比:“虽然这次大败,但是我再次听到了当初打董卓的士气!它又回来了!”丝毫没有伤意,反而显得那么平常,并没有把一次失败当做人生中的`耻辱。战败后回到自己的领地,没有夸大这件事,而是用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

[注: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何足挂齿。”带过,英雄之风度在此体现。

的确,曹操一生为谋得权位煞费心机,用尽手段,可是在我眼里,英雄成大事不拘小节,步步斟酌者难成大业。如刘备,万事放在心头,不分主次,最后弄垮了自己,诸葛亮终究无力回天,吐血而死。

我不禁想到了林俊杰的《曹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注: 指过分看重爱情。]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分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篇7

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这些东汉末年赫赫有名的起义领袖,在战略家曹操眼里,均是碌碌小人,算不上英雄。而他,却对当时寄人篱下、无兵无地的刘备情有独钟,甚至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青梅煮酒论英雄也因此留名千史。

有人说,曹操错了,真正的英雄不是刘备,而是他手下的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他们有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有的武艺高强,智勇双全,叱咤于风云之间。他们都是不世出的人才,刘备只不过是一个穷卖草鞋的,却幸得贵人相助而已。

事实果真如此吗?

诸葛亮,“卧龙先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白帝托孤;借东风天公作美,空城计独一无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也是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求贤若渴的心情所感动才出山的。如果不是刘备,他很有可能当一辈子的诸葛村夫。所以,诸葛亮是幸运的,幸运的遇到刘备这样的英主让他有大展才华的机会。若是碰上孙权,江东的文臣那么多,周瑜又心胸狭窄,诸葛亮何时才能出人头地?庞士元便是最好的佐证:他虽得鲁肃力荐,在世上也享有盛名,却最终也只得在刘备处落脚;若孔明碰上曹操,想施展才华就更难了。曹操身后的谋士,数不胜数,就连曹操自己也是个大谋略家。所以说,诸葛亮是不世出的人才,而刘备则是发现并重用人才的英雄。

赵云,武艺高强、义薄云天,一身银白色的盔甲更是尽显少年英气。他单骑救阿斗,面对曹军气势汹汹的部队,毫不退缩,单枪匹马,冲锋陷阵,忠心耿耿,如入无人之地。论武功,刘备定比不过他;论才智,刘备也甘拜下风;论勇气,刘备被曹操吓的筷子掉地。所有的一切,赵云似乎都略胜一筹,可为什么他还对刘备绝无二心呢?因为刘备比他会用人,而这一点,正是才子与英雄的'差别。

刘备大智若愚。他懂得无为而治,懂得如何让手下的人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他懂得民贵君轻,懂得如何收纳民心、聚敛人气。真正的英雄不一定做得最好、说的最妙,但他一定能将做的做好、说的最妙的人团结起来并让他们忠心耿耿的为自己服务。正如汉高祖刘邦,他只不过是一位平民,但他能让张良、萧何、韩信等忠心为他效劳,所以他成功了,他缔造了西汉王朝。他是英雄。

现代社会缺乏的是人才,更缺善于领导人才的领袖。我们需要更多像刘备一样的英雄在社会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篇8

再这个暑假,我看了许多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书。它集历代韬略、诡道、兵法之大成,素有“谋略奇书”之称。它不仅是中国古军事指挥理论的经典之作,而且其思想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书对青少年的处世有着积极指导借鉴意义。

古今中外,英雄无数,英雄与英雄之间,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的事迹已经成了人们在生活,处世等诸多方面的典范、也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佳话。这本书中所谈到的每一计,都有军事商业,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事例,每一计,每个事例都是智慧的体现,在展现它博大精深的智慧同时,也延伸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书中的计各来源颇广,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如围魏救赵;有的来源于古代兵书,如声东击西;有的来源于日常用语,如指桑骂槐;有的来源于诗人的诗句,如擒贼先擒王,李代桃僵。虽然这些计谋表面上好像跟我们的现实生活与技巧,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许许多多生活启迪,和做人道理及学习方法。让我更高兴的是:这本书还让我结识了一大批古代杰出的谋略家与军事家。它不仅适合大人看,也适合我们看,里面既有原文、译文,点评,又有许多扣人心弦、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沉浸在书海之中。

《三十六计》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很多技能,它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麻烦,只要将事情巧妙的做好,这便是智慧的所在。透过它也让我清楚认识到,生活中仍有很多的事物有待我们去挖掘与探索。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篇9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一言,使刘备吃了一惊,手中筷子都惊落了。那时正好打雷,刘备便找借口说:“是雷声惊吓了我。”曹操便认为刘备是平庸之辈。——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

但是,三国历史上真的只有两位英雄吗?这两位又称得上英雄吗?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曹操,从少年时便有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预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不过,曹操一生为人多疑,曾因为听到磨刀声而错杀了吕伯奢全家。

刘备,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人善良。早年以卖草鞋为生,后与张飞,关羽在桃园三结义。随后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于公元223年夏托孤于诸葛亮,一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使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刘备过于意气用事,在关羽死于东吴之手后,不顾诸葛亮的劝告,大举兴兵攻打东吴,被打败后在白帝城托孤。

其他人呢,诸葛亮,司马懿,关羽,周瑜……也都各有缺点。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是为了成就小我,而不是为了造福百姓。由此看来,他们都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英雄?这个问题很简单,那些一心为人民着想,而不顾自己的人。

举个例子,那平凡而伟大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诚恳待人,他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爱护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热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百姓的贴心人。为了改变兰考县面貌,焦裕禄同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他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把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摸索自然条件和客观规律,从而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战胜自然灾害的正确途径。

在兰考的除“三害”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焦裕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好党员。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焦裕禄同志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其实,除了焦裕禄,还有许多平凡的人也在默默做出自己的奉献,如维持治安的'警察,守卫边疆的战士,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都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一个不平凡的字眼,却被一些平凡的人所称呼。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像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吧!

文章来源:http://www.fw76.com/duhougan/14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