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感悟] 人生效率手册读书心得1000字(推荐一篇)》,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这本书的金句:硬本领,就是拿出来让别人没有饭吃。另一句是:敢比会更重要。
当然这是我认为的金句,或者别人喜欢说的鸡汤句。
这本书给打了5分,是因为我看完了这本书,竟然耐心主动的列完了满屏的思维导图,这不同于读其他书的状态。之前读了几本老外的高效学习读书管理的书,一开始是老老实实的做笔记或者思维导图的,读到后面,干脆就放弃了,老外的写书模式就是拉拉杂杂啰里啰嗦的,读到后面,完全是跳读的。而这本书条理和逻辑性挺强,我做思维导图毫不费力和头疼,重点突出,操作性强,我就是喜欢这种操作,大概对了我的味口了吧。
先说让人没有饭吃的硬本领,就是作者强调的10000小时刻意练习的本领,就是牛人之所以牛的本领,这本领也许是自己的工作业务,也许是自己的爱好,但是拿出手的那一刻,必定亮瞎你的双眼。说它是金句,并不是让人耳目一新,而是作者归纳提炼且本地化了别的人生时间管理老师长提的一个话题,就是重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本地化接地气化的硬本领的提出,是作者思考后的提法吧,反正我挺喜欢。
敢比会更重要,更适用于重视知而懒于行的人,敢重于会,有点矫枉过正之嫌,但对于知行不合一的人来说,这也是一副猛药,对症下药能医得好病最重要。
这本书给我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作者非常强调做事的目标,她的目标性思维特别强,强到在人际交往介绍的时候,我甚至有点讨厌,都是有目的和规划的,有种让人心机很强的城府感,但其交往也强调真诚,我并不知道强烈的目标感和真诚间的平衡如何,大概我并没有亲身践行过。
再就是作者的18个礼物的自我激励法,礼物激励法,真的是老生常谈,但以一年目标为基础的18个礼物的计划消费奖励法,让我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特别重视对事情和目标的评估总结和反馈。说道总结反馈,这大概是我多年来回呼吸的痛,回想过去的走过的弯路和灾的跟头,都是和没有总结反馈有关,至少这个总结没有记录下来,没有改进和进一步的思考。比如,过去做了很多的读书笔记摘抄和简报读书,但是自己的语文成绩和写作思考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以及为什么会连续犯同样的错误,其实都源于总结评估思维的缺失,如果说读书笔记是输入,那么我缺失的是思考总结后的输出,缺失了一个闭环的结口。任何的事情都是有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再计划的单点突破法的闭环,缺失了总结和评估,事情就是没有质量的做完,只知道不断的格物致知,却不懂得知止而后有定的止的环节,本身就是低效的格物。
另外,和我之前学的时间管理、人生管理不同或者我疑惑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作者反对碎片化的时间管理,她更强调整块化的时间管理才是提高自身本领的要点。而我之前学的时间管理课程,也是把碎片化时间管理说的很重要的,繁忙的当今社会,微博微信朋友圈确实把人们的精力和时间一点点割裂,这是现实,这也许是资本的有意为之,而活在缝隙中的我们,除了为自己找出路不得不利用好碎片化的现实时间外,更应该去为自己,甚至是为别人创造更多的整块时间,这是个人目标,这个目标可以让人跳出很多的人生伪命题。
且作者特别提倡早起法,甚至为了早起开创了打卡社群以及研发了文创产品。我的疑惑在于,作者只是强调早起,从来没说何时休息睡觉的事情,作者是个牛人,挤压了太多自己休息的时间,有目标有理想就是可怕啊,对于初学的我们,还是慢慢来,早起固然重要,但休息好也是不可忽视的,否则哪天猝死了,就是功亏一篑了。
fw76.com扩展阅读
[读书感悟] 在人间读书心得(推荐一篇)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感悟] 在人间读书心得(推荐一篇)”,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我又读了高尔基的《在人间》。
《在人间》讲述阿廖沙从1878年到1884年来到“人间”后的苦难历程。此时,阿廖沙已从狭小的家庭走向了社会,一方面,阿廖沙了解并加深了对下层人民的认识,另一方面,阿廖沙开接触各类书籍和知识,让他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也初步形成了激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阿廖沙十二、三岁就离开了外祖母,从此,成为一个失学儿童,他到外祖母的妹妹家干活,此时,还是少年的他,要承担起搞卫生、照顾小孩等等保姆所干工作,东家只要有丁点不满意,就会对他严厉责打。此后,阿廖沙还从事了七种职业,幼小的他尝尽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阿廖沙接触到各类书籍,并像饥饿的人面对牛奶面包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类知识。
相比于阿廖沙,我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父母们对我们宠爱有加,家务我们平时顶多象征性的做一点,我们更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去外面赚钱养活自己,我们从没有经历过阿廖沙那样的磨难,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样的优越环境,好好生活,好好学习!
推荐心得: 孔乙己读书心得感悟精选一篇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推荐心得: 孔乙己读书心得感悟精选一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我读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这篇文章使我略有所思。
当时的科举制度残害了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孔乙己的科举道路没有走通,这就意味着他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没有丝毫成果。他只会死读书,读死书。又不会“营生”,成了一个彻底的废物,等待他的,只有灭亡。相反,文中的“丁举人”,侥幸通过科举,获得了社会地位,同为读书人的他,便可以肆无忌惮的“严惩”一个“偷书贼”他私设公堂,将孔乙己吊打了大半夜,导致孔乙己在悲痛孤独中死去。晚清的科举制度,只会把更多的读书人,变成一个又一个“孔乙己”,而把少数的“成功者”变成“吃人的恶魔”!
封建社会通过八股取士。读书人为了通过科举,他们费尽心血,但所研究,所掌握的都是些毫无用处的、酸腐的东西,他们还如获至宝。诸如茴香豆“茴”的四种写法。晚清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常冷漠。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自私麻木,孔乙己这样一个被科举制度所摧残的知识分子,境遇是如此悲惨,不但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相反,被众人所挖苦嘲笑。
《孔乙己》这部短篇小说,写成于1919年三月份,离著名的五四运动仅有两个月之差,当时中国孕育着巨大的社会变革,作为新文化运动先行者的鲁迅先生,他的这篇文章振聋发聩,敲响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丧钟,用之锋利的笔刃刺下了致命的一击!
读书心得: 《人生》读后感一篇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读书心得: 《人生》读后感一篇”,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有人说读完《人生》的感慨,应当是柳青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然而当我读完《人生》,我却时常觉得爱是全力以赴,爱也是及时克制,然后又想到周国平说的,“爱的价值在于自身,而不是结果”。
“爱你可以含蓄内敛,也可以热烈张扬地全力以赴”。当刘巧珍无数次在远处注视着那个她心底的心心念念的男子时,当她鼓起勇气将甜瓜递给高加林时,当她看到她欢喜的男子由于卖馍束手无策,主动提出帮他卖时,她喜欢他,她用着自己的方式,含蓄地表达她的爱意。当刘巧珍鼓起勇气向高加林表达爱意,她热烈而张扬地爱着这个男子,她可以为了他去学刷牙,去学认字,去面对全村人的耻笑,我想,因为她爱他,所以她愿意为了他做一丝一毫的改变,她也想为了喜欢的人成为更好的女子。
当我看到刘巧珍对高加林不加遮掩,热烈诚挚的爱时,当我看到刘巧珍为了这场爱全力以赴时,我想起了《真爱至上》里,那个男孩山姆,他一遍又一遍努力地练着架子鼓,只为了引起喜欢的女孩的注意;他努力越过一个又一个的海关工作人员,只为了来到喜欢的女孩面前。你看,爱一个人的时候,好像都像刘巧珍,为了爱的人,我可以一遍一遍地努力,我不计较回报,我只想全力以赴地爱你,我只想让你看到我最好的样子,我想给你最好的。
“爱你会全力以赴,爱你也会及时克制,只望你前程似锦”。当高加林由于希望另一半能与他探讨国家时政,而刘巧珍只聊家长里短。要与她分开时,她不争不吵,在家沉寂几天,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刘巧珍爱极了高加林,但是刘巧珍从来也知道自己没有见识,她只望自己爱的那个男子前程似锦,所以即使很难,她也会及时克制,告别这段感情。就像宫崎骏有句话说,“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再不舍,也要笑着挥手告别”。
当看到刘巧珍诚挚地爱着高加林,却最终没有回响时,我仿佛看到了《如懿传》里的宦官李玉,他会在惢心身陷危难时,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偷出证物去救她,可是,当他明白他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时,他会果断放手,及时克制,他只是想他爱着的人拥有自己的幸福。所以你看,不是每种爱都要轰轰烈烈,死磕到底,爱也可以是及时克制,让你幸福。
“不是所有暗恋理当获得回响,不是说努力就能得到回报,不是说我爱你,你的生命就交由我保管。”所以你看,爱有无数种样子,爱有无数种可能,爱是全力以赴,爱也是及时克制。
[推荐读书心得] 《华夏美学》读书心得1500字(推荐一篇)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读书心得] 《华夏美学》读书心得1500字(推荐一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华夏美学》读后感1500字:
在准备考研之前,我的读书笔记以收录积累为主,分主题,比如悼亡诗,留出三四页空白,看见喜欢的就往上抄;比如一些生动形象、我以为在普通话中不存在实际上存在的常用方言字,如:搲、谝、哕、?、熥......更多的还是网课听课笔记和一见即被击中的美丽句子,零零碎碎,不成个体系。
准备考研后,要读以前没读过的专著,要对着文学史读作品选,要背名词解释和简单,要梳理文学史脉络,要理解各种主义的来源和联系。这种复习方法确实有很多好处。第一是看理论专著时,目录框架一列,主要内容一填,马上能掌握作者是按什么线索写的,比如这本《华夏美学》,第一章礼乐传统,远古;第二章孔孟人道,第三章庄子,第四章屈子,第五章禅宗,第六章近代。每章细分小节,都与儒家有关,即能理解作者所认为的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
在看《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时候也是一样,先看目录,小说、通俗小说、散文、戏剧、新诗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十年各有什么表现,再加上九位重要作家和一章台湾文学,共同组成了这本书,整体把握上,就清晰容易了很多。以后读书也可照办。
第二,读专著使人谦虚。现在所读专著大都是非常优秀的学人前辈所写,了解他们成就的最好办法不是读简介和回忆文章(这点跟张神仙看法一致),只需翻开《简明中国历史地理图集》,就知道谭其骧所为,为后来人提供了多大的方便。读《谈艺录》,才知道钱锺书横扫清华图书馆,学贯中西的名号得来非虚。这种读书法让人抬头看见高山仰止,低头看见大地,离做出一点成绩还有好长好长......好长好长路要走。
第三,背书利于思考,思考利于背书。小时候背诗,长大后就能遇到a-hamoment,突然开窍,了解这句诗美在哪里。现在背书,逼着人一遍遍读指定文本直到记住,读多了,很容易明白答案表述的逻辑,就理解了,理解之后再背,容易很多。
比如李泽厚先生这本书里,如何理解“乐从和”?
三个层次:
1.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2.“乐”与“礼”的不同之处在于,乐是通过群体情感上的交流、协同和和谐,以取得上述效果。“乐”是作为通过陶冶性情、塑造情感以建立内在人性。
3.它追求的不仅是人际关系中的上下长幼,尊卑秩序的“上下和”,还是天地神鬼与人间世界的“天地和”,是天人关系协同一致,而所有这种人际的“天人和”。
三个层次很长,但是一读就恍然,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乐从和”这三个字的释义。再记这道题就容易很多了。
第四,读书笔记的作用。在读过的书里,被记在读书笔记本上的,是我记得最牢的。比如前两天的《顾随诗词讲记》是两三年前读的,只把论王维诗那一段记下来了,于是诗佛为何为佛,至今不忘。没记下来的,都忘了还有什么内容。读书确实是一种体验没错,也不能强求每一本书都一定带给我们一些收获。读后感·但是雁过留痕,笔记本就是很好的“但我已经飞过”的佐证。而且翻笔记本太好玩了,书读得越多,笔记内容记得越丰富,支援意识就越强。
对于创作者而言,支援意识越灵活,作品就越精彩,也就是经常感慨的怎么人家脑洞这么大,怎么能从朱丽叶挽留罗密欧的台词想到《诗经》里同义的“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想到乐府“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对于读者而言,面对一部精彩的作品,若读者支援意识不够,不识黄云出塞路,焉知此声能断肠,也是很遗憾的。
读书心得: 女巫读书心得(推荐一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读书心得: 女巫读书心得(推荐一篇)”,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布鲁诺失踪后,我们不知道他会变成什么样子,有可能被女巫们的86号慢性变鼠药给变成老鼠。你们猜对了,布鲁诺和我都变成了一只小小的棕毛老鼠,一会房间里,把姥姥给吓了一跳了,我和布鲁诺,姥姥一起去找金丝夫妇和他儿子相会,可他们怎么也不相信布鲁诺成了一只可怜的老鼠,还说姥姥是个疯女人。我们无可奈何,只好带着布鲁诺会到了房间里。我和布鲁诺都在大厅里,我在屏风后面偷听了老女巫们的对话,会议完了时,一个女巫闻见了狗屎味,我和布鲁诺就被变成了老鼠。我们饿了,我对姥姥说,姥姥让我们去菜房看看。那儿有好多好多好吃的,我们有没有见过的东西 ,吃饱后,我就会去了。女巫们把所有的孩子都变成了一只只可怜的老鼠?没有。那是因为我们在女巫们的饼干里滴上了86号慢性变鼠药,女巫们还以为他们成功了,可是,没过一会儿,女巫们慢慢缩小,马上变成了一只只可怕的棕毛老鼠。
读书心得: 《成长在路上》读书心得1000字一篇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读书心得: 《成长在路上》读书心得1000字一篇”,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还记得初读这本书时被书名所吸引,那时的自己刚刚步入社会,如今自己已在幼儿教师岗位上工作了三年,这次利用暑假我重新拾起这本书,心中感慨万千,受益匪浅。作为在幼教岗位上工作三年的年轻教师,我同样还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迷茫和苦恼,《成长在路上》内容涵盖的很全面,共有七个章节,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案例。这本书恰巧解决了我的这些困惑,让我从惶恐到淡定,从束手无策到渐渐成熟。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章知己知彼。这一章节教我们如何跟不同性格的家长做好沟通,提供了一些沟通技巧,同时针对各种不同性格、体质的幼儿提供了有不同的方法。这无疑对我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比如做事慢的孩子,我想每个班上都有几个可爱的小乌龟,总是慢吞吞的,吃饭吃最后,起床起最后,怎么催都没用,有时自己就会忍不住批评她们。现在我才知道,是我太不了解孩子了,并不是孩子们故意慢吞吞的。像有的孩子是天生的慢性子,我应该多多理解和体谅。有的孩子是习惯让大人帮,我应该帮助她提高动手能力。有的孩子是边做边玩,我应该随时注意,随时提醒。有的孩子是怕做不好老师批评,我应该适时地给以帮助和鼓励。例如我们班的辰辰小朋友,她是我们班最慢的小朋友,吃饭最慢,起床最慢,什么事都是慢吞吞的,起初的我总是严厉的批评她,不停的催促她,但是毫无进展,她还是那样的慢,后来我通过细心观察和家长沟通才知道,孩子在家基本上什么都不干,全部是家长包办,吃饭家长喂,穿衣服是家长帮忙,遇到孩子完不成的事家长就会立即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就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愈来愈差,孩子也养成了磨磨蹭蹭等着别人主动帮忙的习惯。这样的一番了解后,我知道了对症下药,我不厌其烦的教她各种技能,帮助她提高动手能力,每一次她自己动手完成一件事时我都会加倍的鼓励和表扬她,让她充满信心,同时也和家长进行沟通,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自己发展的空间,慢慢的辰辰会自己做很多事,速度也越来越快。通过书中的剖析和自己实践,我明白了孩子发展空间是无限的,要理解孩子的内心,懂孩子,这样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庆幸有这样一本书会给我这个菜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给予一定的解惑和帮助。这是一本令我在今后发展中可以一直受用的工具书,令我能够在感到手足无措时给予帮助的良师益友,书中那些鲜活个案、精彩的专家点评、灵活的指导方法、有趣的儿歌、教案等都是我今后可以借鉴的内容,是令我快速成长的灵丹妙药。这些内容都给了我不少想法和反思,我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将这些想法化为实际行动,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像是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让我成长在路上。而正是结识了这本书,才让我对自己接下来一年的工作充满信心与期待。"累而乐之,苦而爱之"是很多教师工作的真实写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不断提升自我,享受职业带给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