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

发表时间:2023-05-11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通用。

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这样的内容,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收获到许多。读后感可以有选择性的记录书中我们认为精彩部分,并摘抄下来进行赏析。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篇1)

《安妮日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犹太人安妮一家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安妮十三岁生日时,她收到了一本硬皮日记本,随后开始写日记。这本日记陪伴了她人生最后自由的2年1个月零21天,最终她在集中营因斑疹伤寒而去世。

日记的开头和结局气氛截然不同。开头写了她收到日记本的喜悦以及她和朋友们之间的交往,写出她自由、快乐的心。结尾是他们听到了好消息。但结局是在3天后,他们躲藏的秘密被告发,8人均被送往集中营。有两个保护人也受到了连累。8人中,唯一的幸存者就是安妮的父亲,他帮安妮发表了这本日记,同时告诉全世界:他、安妮和所有人都渴望和平!

安妮在日记中,多次写出她对和平的渴望,当好消息传来,她表现了她的激动,当坏消息传来,她表现了她的恐惧,也痛恨那些残忍的德国兵。德国军队伤害了无数无辜的犹太人,用残忍的手段拆散了美好的家庭,剥夺了别人生活的权利。

安妮的性格也很引人注意。她的姐姐马戈和凡·丹先生家的儿子彼得都比较内向,大人们都比较喜欢他们。但安妮的性格活泼,不是很细腻,所以总被大人们指责。但她内心很懂事,为了密室的平静和安全,她不发泄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大人们因她而伤心。她感受到了不公,却会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大局为重。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她好的一面。我们应该学习她的性格,忍住自己的小性子,学会理解别人。

战争的结局是死亡,和平的意义是美好。为什么要选择战争呢?那么多犹太人就因为自己是犹太人而死亡,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让他们没有生活的权利。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为了达成我们共同的宿愿,停止战争吧!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篇2)

从13 岁生日收到父亲送的精心挑选的最美丽的日记本到1944年8月1日,日记毫无预兆的永远停留在这一天。刚过完十五岁生日没多久的安妮,花一般的年级,梦想着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而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可怕的世界战争,死在了集中营。

《安妮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和家人及朋友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记载。作为一个小小的犹太女孩儿,她的日记吐露了与家人的冲突,对爱情的好奇,以及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下担惊受怕的密室生活。

看完《安妮日记》一来你会欣慰于安妮的成熟勇敢和智慧,另一方面心理更多的是难受,难受于在那段黑暗的25个月生灵涂炭仅仅是起源于愚蠢的权欲膨胀和种族优越。

安妮的日记后来被安妮家的一名佣工发现,并在战争结束后转交给了她的父亲——这个家庭唯一一名在大屠杀中幸存的成员。

安妮写过:“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继续的活着。”她的确做到了,即使在过去了这么多年后,人们依旧没有遗忘。提到法西斯,提到阿姆斯特丹犹太人,我们能想到的是安妮。她留下的对于法西斯罪行的珍贵证明,是人们不忘过去,谨记历史的重要资料。平凡而真实的历史记录,足以引起人们心中的震撼和共鸣。这个世界即使过去了多年,种族问题引发的战争仍在发生,但更多的安妮也在世界的角落里存在着。只是希望,在这些美丽的生命还健在,这些充满着梦想的安妮还活着时,战争能提早停止。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篇3)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今天让我们走进一本文学名著----《安妮日记》。

一位犹太小女孩名叫安妮,她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丹。一天她得到了一个作为她生日礼物的日记本,并用这个日记本记录了在密室中生活的人的实录,她用日记本记录了她在密室中每一天的成长经历,于是,就有了《安妮日记》这本书。

心思细腻的安妮以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可怕。在密室中,所有的一切都得极小心,哪怕在你眼里非常微小的一个动作,也可能会给密室中的人带来生命危险。因为战争,安妮的豆蔻年华浪费在了这里,成天在恐惧和小心翼翼中度过;因为战争,所有人都得在这个不融洽的集体中无所事事,互相埋怨;因为战争,每个人都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但是,即使情况已经糟糕成这样,他们的情况已经比大多数犹太人甚至是普通人好几万倍,起码他们吃饱穿暖,有书可读,有屋可住。而大多数人只能衣衫褴褛,饥寒交迫!让我们想象一下,当你出去办完事回来之后发现自己家的房屋已被贴上封条,家人已不知所踪,这该是多么可怕!

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安逸生活,让我们每一天都快乐开心!不要浪费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永远不让中华民族衰落!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篇4)

近期以来,我已经看了五本书了,但这五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本让人匪夷所思的一一安妮日记,

书中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的犹太少女安妮跟随爸爸妈妈一起逃亡的故事,它们藏在一位好心人科夫伊斯先生的房子里,那时,德国太保正在到处寻找着犹太人,准备将他们赶尽杀绝,身为逃亡者的安妮一家和范丹一家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这本书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就在于爱,在于爸爸妈妈对她的爱,也在于她喜欢的人对她的爱,在安妮的日记中,安妮说爸爸是她最靠谱的保护伞,而不觉得妈妈是一个好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个儿童都怀揣着这样一个心理,就连我也不例外,可我觉得。妈妈不是想大家想的那样不好,只是对你的爱太深了而已,所以,追究到最后,还是爱的因果关系,日记中还有一点,就是安妮喜欢的人一一皮特,他们几乎形影不离,不惜代价成为一对好伴侣,而那时,皮特都十九岁了,而安妮才十六岁,一个未成年与成年人的爱情,怎能不让人匪夷所思,而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那时安妮生活的环境,她生活在德国人可怕的统治当中,书中很多地方都在描写战争的可怕:安妮经常时不时地听到炸弹的轰炸声,那时,天都快要塌下来了一样。

由此可见战争的残忍与危害,据统计二战使十九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这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九千余万人,四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在结尾,安妮全家与范丹全家都被告发,被抓到集中营里,最后,只有当过兵的安妮的爸爸幸存之外,其他人都被折磨致死,最后,我合上书,闭上眼睛,仿佛那一幅幅悲惨的景象还在我的脑海之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篇5)

下午看了本安妮宝贝的书,心里突然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没及时动笔,到晚间,想写什么, 除了主题, 别的都不记得了,灵感,就是这样,转瞬即逝,只好信马由疆地想到那里写到那里。

安妮宝贝打动我的, 是她的生活状态,那是我一直向往的活着的方式,一边流浪,一边记录,用脚步在不同的土地上丈量生命的.长度,一袭舒适的棉麻布衣,一颗沉静的心,用眼睛浏览地球上表面上不同的生命,用直觉从浮躁的尘世里把人性本质的孤独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她只为自己活着,活得了无牵挂,行走天涯,四海为家。她承认她的孤独,我佩服她的勇敢,她把她的孤独张扬得优雅玲珑淋漓细致,她体验孤独,书写孤独,靠孤独养活自己。是孤独成就了这个独立行走靠写作为生的女人。

一个写作的人,可以写的,无非是她自己。她们把自己剖析给世人看。内心里的世界,在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隐秘的空间,作家把它敞开,把一段一段的,生命体验到的感受翻晒在笔下,任凭人们翻阅,你可以沉浸在她的文字里面体验心灵的共鸣,体验找到同类的快乐。

哪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不是一路跌宕起伏?哪一个生命的历程不是苦乐参半?但是,有几个人有勇气和她们一样翻晒自己的日子,回顾往昔的岁月?作家,是坦荡勇敢的。这个就是作者与读者的区别.

最近在新浪里看安妮宝贝的〈二三事〉,作一些读书笔记放到博客里。以此来记住一些让我感动的文字`~

每次写一本小说,最先出现在脑海里的,不是文字,而是意象。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亦有一幕一幕的画面在心里掠过,犹如不定格的镜头。带有一种隐约的肯定之感。这些意象决定心的探索走向。我却是喜欢这种过程,在黑暗中反反复复,但似一直有光照耀。

眼泪直抵人心,具备深刻的抚慰。少年时如此充沛丰盈的感动,到成年之后,亦有时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见一个故人,眼眶也会隐隐有泪。但一旦有任何变故或重大的事端临到头来,心里却寂静一片,只听见肃杀的风声,而不会起伏动荡。

泪水随着姿势的变换有不同的轨迹。带来慰藉无以言喻。形式高贵,亦像是一道华美而沉溺的盛宴。哀而不伤,心存眷恋。人就是这样开始慢慢变老。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篇6)

我喜欢看书,我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安妮日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安妮·弗兰克,安妮出生于犹太家庭,爸爸,妈妈,姐姐和安妮都是犹太人。1940年,纳粹警察四处抓捕犹太人,安妮一家、彼得一家和杜瑟尔先生都躲进了公司大楼的密室里。为了不让纳粹警察抓到,他们不能拉开窗帘,只能在黑暗中生活,洗澡、听广播,看书……这些都非常不方便,而且大家都非常恐惧,经常在饥饿的状态中。

虽然日子过得很苦,可是安妮还是坚持学习,不断地写日记,并且有了自己的理想:希望能在战争之后成为一名记者或者作家。她说过:“只要我还活着,能从布满灰尘的旧窗帘缝里看到这阳光,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安妮还在日记中写道:“我是自己的船长,终有一天我会看到我能停泊的岸。”

我要学习安妮的乐观、信念、坚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都能坚持着,不言放弃,而我自己,有时候学习上遇到一些小困难,比如,不会做的数学题,不会写的生字,不能弹熟练的钢琴曲,我就会有急躁情绪,甚至想到退却,现在我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而且,安妮经常要忍受饥饿,看看我现在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裕,爸爸妈妈带我去超市,经常会买回来很多我爱吃的食物,可是我也会挑肥拣瘦,完全没有感受过饥饿,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看着《安妮日记》,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仿佛自己就在安妮身边,和她同欢乐,同悲伤,我建议爸爸妈妈也来读,这是一本感动世界的日记,亲爱的同学们,你也来读一读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篇7)

在混乱中,有一个声音保留了下来——安妮。她讲述了她所经历的一切事情。

犹太人为国做了许多好事,却被一句谎话变成了“千古罪犯”。而命运却像开玩笑似的,把安妮诞生在犹太人族里。安妮原本平淡的生活毁灭了。但是安妮爸爸好心的同事帮他们安了家,于是安妮一家和范达恩一家“逃”到了“秘密后屋”躲避德国军队的追击,经历了许多事情。在这些事中,安妮和双胞胎姐姐玛格特的感情好了起来,且被嘲笑不懂事的安妮越来越显得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并且喜欢上了知心人彼得。

他们8人生活了25个月左右。他们早上不能有动静,包括洗澡上则所;连晚上都不能开灯。

但好运不长,安妮和其他7人因有人告密而被抓。1944年10月,安妮,玛格特和范达恩太太被送往贝尔森集中营。而被留下来的弗兰克太太绝食死了。最后,俄军救了弗兰克先生,使他活了下来,但玛格特和安妮——两位花季少女先后死于疾病。那时的安妮还不到16岁。

安妮是多有个性的一个人啊!被祖国抛弃了,却仍然爱着荷兰,爱着祖国的语言;就算到了秘密后屋,也把看书当成一种娱乐,一种放松身心的游戏;当别人再三嘲笑她的不足时,她只是忍气吞声,尽量改正;她还把自己的感情和事情毫不留情的,毫无虚假的写在了笔记本上。

“我希望即便自己死后仍然继续活着。”安妮已完成了她的心愿。我认为《安妮日记》会流传下去。而安妮也会留在我们心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篇8)

看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让我很有感触,非常敬佩《安妮日记》里的主人公ˉˉ安妮。弗兰克,虽然她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她坚强、勇敢,乐观!她不怕面对艰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怕面对战争世界的多种困难!

我觉得安妮和她的姐姐玛格特.弗兰克都是两个好学的孩子,在她听到姐姐推算说十月一号就能上学,她们姐俩就高兴的不得了!我还觉得安妮是一个尊敬长辈的人,因为不论是达思太太还是杜赛尔骂她,她都 不会顶嘴,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气呼呼的冲上去,一个劲地说她的缺点!哦,对了虽然她也会在日记里对他们颇有微词,但是,这也是她的一种倾诉![教师范文大全 WwW.JK251.coM]

我觉得库格勒先生、克莱曼先生、梅普、沃森、艾莉...这几位善良热心的荷兰朋友是伟大的,是乐于助人的!他们给弗兰克一家和达思一家提供食物和一些生活必需品,有时候会带一些小礼物和城里的新消息!如果遇上重大的节日或某人的生日,大家就会聚在一起把自己的存货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为清冷的生活带来一丝热闹,为艰苦的生活带来一丝甜蜜!

我还觉得安妮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因为安妮生日时收到了约瑟夫。考思写的《荷兰民间故事》、达西写的《雏菊的山中假日》十分开心,有零花钱没想着买吃的,而是想着买《古希腊和罗马神话》。之所以说她心灵手巧是因为她会打毛衣,为这件事她还和杜赛尔争过房间里桌子的使用权呢!

安妮和我一样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世界永远和平,没有残酷的战争,只有一个幸福和平的地球。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篇9)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是《安妮日记》。这本书令我很受启发。书的主人公是安妮,她1929年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市,是个犹太小姑娘。

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妮一家1933年被迫逃到荷兰避难。在1940年德国兵侵入了荷兰,要将犹太人赶尽杀绝。安妮一家不得不换一个躲难地方。设在了父亲工作的公司楼上的“秘密后屋”。在那一共有8个人,除去安妮一家人,还有父亲同事范达恩及他妻子和儿子,还有一位牙科医生。这8个人在“秘密后屋”度过了两年的时间。每天不能发出一点儿响声,生活在黑暗之中,十分难熬。

虽然生活艰辛,但是没有打破安妮的梦想,她希望自己长大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于是她发奋读书,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她坚持写日记,没有停过。安妮从一个可爱天真的小女孩到成熟的少女,一共经过了两年的时间。日记里有写开心的,伤心的……安妮通过日记来表现德国兵的残忍。最终由于有人告密,那8个人1944年8月4日被抓。只有安妮爸爸是八人中,唯一的幸存者。

读了这本书,我的启发是: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环境中,衣食无忧,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大家有想过那些还在战争中度过的孩子,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中快乐地上课。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