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导航

教师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3-04-22

教师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8篇。

76范文网栏目精选:“教师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想法也不同,这时候最适合写一篇心得体会了。心得体会可以突出自己的主要感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由76范文网编辑帮大家编辑的《教师心得体会》,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师心得体会(篇1)

我第一次收费的给人家补课,第一次连续跟人家讲两个小时的排列组合,第一次当家教的感觉……

她是一个很可爱的女生,第一次看到她时觉得有点招架不住,感觉她的打扮比我还成熟。

当我们坐下来,我说我们开始讲数列的时候,她说不是要讲排列组合吗,我瞬时傻掉了,昨天我认认真真的把高三时的数列笔记从头到尾都看了一遍,还准备了不少题目给她……我只好临时抱佛脚,好在有飞宇姐姐详细的笔记,要不然我要窘死了。后来的两个小时都过的很顺利,过了补课的时间,我和她随意的聊了起来,她似乎唤起了我早已封锁在心中的记忆,我跟她谈我们的课,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作业,我们的生活,我又揭开了自己的旧伤。

后来去找小李子,向他问起了雅全哥,成瑾姐姐……他跟我描述现在的高三,现在的课程表,现在的老师,现在的自主招生……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高三……

在一个人的时候我最不愿意的就是想到高三的任何事情,因为只要一想到,就无法从那些美好的回忆中自拔,想到他们的笑脸,他们讲话时的样子,还有他们上课的样子,对我的信任和鼓励,就让我觉得是我背叛了他们,是我背叛了我的高三,是我完完全全的辜负了他们……其实我很想他们,我很想回去看他们,但是……

我该怎么说呢,其实我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逃避者……

教师心得体会(篇2)

我在临床工作了二十多年,真正做带教老师只有两年,在这两年的带教过程中,我的体会还是颇深的,过去不专管带教,遇到实习学生或新毕业的护士,虽然会尽我所能指导她们完成临床工作,这仅限于当时、当日、当人的工作而已。自从我当上了科里真正的带教老师后,从思想上、行为上都有所改变,因为带教工作就不仅限于当天的工作了,而是要对全体在门诊需要带教的护士负责任,要使她们不但能顺利的通过护理部的每年、每月的正常考核,还要使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护士,特别是合同制护士还要通过两年一签的考核关,这样的考核不光是理论知识、操作技术的考试,还包括工作态度、工作经验、思想品德等等,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带教老师的责任是光荣而艰巨的,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带教老师的认识。

1、 首先带教老师应具备优良的品德,具备高尚的医德、师德,要热爱护理事业,以救死扶伤为宗旨,具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工作中随时随地以身作则,既要有言传又要有身教。

2、 具有较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在带教的过程中带教老师要用清晰、明确、流畅的语言表达出带教内容,带教的内容要丰富不枯燥,对被带教护士提出的问题能清晰的解答清楚,使被带教的护士有兴趣学习,比如在抽血的过程中,不但要讲解抽血的注意事项还要讲解抽血的方法和一些小窍门,在换药室要讲解一些如何了解患者当时的心理,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给予相应的护理以及如何减少患者疼痛的方法等。

3、 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带教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对每一项操作都能熟练掌握才能赢得被带教护士的佩服和信任,要随时随地讲解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讲过之后还要提问,对回答不出来的要重复讲直到清楚熟练为止。

4、 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的护士因刚来医院会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担心做不好工作,带教老师就要因人施教,比如有一个刚来的护士因对我们医院的护理不熟悉总怕做不好,可越是有这样的心理越容易出错,我就针对她的问题给予了相应的指导,当她因某一项操作使患者不满意时我没有当着患者的面批评她,而是在私下里用和气的语言指导她,使她有了被尊重的感受,从此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5、 带教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有艺术性,要启发每一个护士多做、多练、多说,尤其是对操作不太熟练的、学的不太快的护士应给予多关注,如有一个护士由于性格内向,在最初的每次考试时都特别紧张总是考不好,为使其尽快赶上其他护士,我就给予了特殊关照,让她去带教其他的护士来锻炼她的表达能力,带教老师在一边看着,通过几次训练后她的考试成绩总能达到优秀,还有一个护士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说话,我们如果遇到有与其他科室有交流时就特意让她去,来锻炼她的胆量,所以这个护士在之后的工作和考试时就不胆怯了。

6、 带教老师要有爱心、耐心,根据不同层次的护士制定带教计划,帮助每一个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她们多提问,耐心解答,当她们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时要热心地给予帮助,当她们受到委屈时要带其离开现场,给予安慰,当她们受到患者表扬时带教老师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以激发她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总之,作为一个带教老师不但自己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还要有会做、会教的技巧。

教师心得体会(篇3)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核心,教师应该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做学生学习的助手,同伴和参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说,从而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师才不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否敢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树立以学定教,以学定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你问我答,趣味接龙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也可以设计不同的身份让学生来扮演。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特长和个性特点,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语言上凸显学生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被人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就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以朋友的礼节和平等的语气,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教师常说:“我们一起想想看”“大家的学习很有收获”“你真棒”“你敢向名家挑战真了不起”“你的表现很出色” “老师很佩服你”等话语,就会使学生产生“我能行”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极大地激发起学习主动性的欲望。

四,留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还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这样的学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教师心得体会(篇4)

古筝这件历史悠久古朴的民族乐器,有着“国琴”的尊称,它因为历史上的辉煌和百姓的喜爱,早就有“国宝”的美誉,外国朋友还称古筝为“东方钢琴”,因为民乐被惯称为“国乐”也被知音们赋予了“国魂”,从古代皇族国戚到今天的`普通老百姓都对古筝有着特别的喜爱,因而日益成为人们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怎么合理的教学,使学生们能在提高精神素质, 文化素质,艺术修养的同时,也能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下自觉,快乐的学习古筝,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个人的教学心得体会。FW76.cOM

一 把握学生心态,激发学筝热情

许多初学的孩子并不是因为自己爱好而来学,而是因为爸妈喜欢,所以送他们来学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通常让老学生弹一两首曲子给他们听,等他们来了兴致以后,我会自己弹一曲她们耳熟能“唱”的童谣,继而借机告诉他们认弦,以及一些初级的基本指法,一节课下来她们能用基本指法弹奏《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样简单的曲子,让孩子觉得原来学古筝就是这么简单,那么这样的开始已让孩子对琴有了兴趣及再弹下去的激情。

二 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古筝本身是一件难练的乐器,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小这根本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水到渠成的让孩子们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科学的掌握古筝演奏技巧,例:左右手要从基本手型,及 大指、中指、食指的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练习指法的同时穿插与指法符合的乐曲,意在留住兴趣的同时加强了指法的练习。在一些稍为复杂的乐曲教学时可化繁为简,如《浏阳河》有双手的配合时,我们可以先练右手,再练左手,配合的时候就容易多了。一个原则,遵循规律不要让孩子们有过重的负担。

三 个别辅导与集体教学相结合,促进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通过近几年古筝教学实践,我发现个别辅导对于初学者效果比较好,因为初学者对新授的内容理解不够,以致练习有难度,基本指法不规范等,这就需要老师安排时间进行专门辅导,通过个别辅导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顺利通过初级基础阶段的学习。学生通过初级阶段的学习后,演奏已有所提高,指法也规范了,可以进行集体教学。所谓“集体”,就是将学琴进度相同的孩子组成一个班级,利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进行辅导。在班级组织时,建议6—8人,每次课一个半小时为宜,从指法训练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段,每半个小时为一个时段。第一个时段先练习基本指法,由老师带着一起弹。其间,总会遇到一些差异,比如熟练程度的差异,有的学生演奏很熟练,那些速度慢的学生就会感觉自己技不如人,他们就会着急,有的会不求质量而乱弹,有的会丧失信心而放弃。这时老师就要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放慢速度,一步一个脚印地练习。几套指法练习完后,老师要做适当的检查。第二个时段是检查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轮番演奏,以了解学生这一个星期在家练习的情况,并让学生相互指出各自和缺点和不足,同时纠正她们的指法毛病和其他不正确的弹奏方法,当然,上课中在点出缺点的同时别忘了逐个肯定他们的优点。

第三个时段就是教授新的乐曲,我们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为主,教前先将乐谱按筝曲的韵味唱给他们听,然后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唱,大概三到五次以后,他们的脑子里就有了一个特定的旋律,学习起来自然顺畅得多。

四 让家长做家庭教师,督促孩子练琴

老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家长有力的督促是儿童成功学筝的有力保障。怎样让家长当好家庭教师,督促孩子练琴呢?

1、帮家长树立正确的观点

古筝教学初期,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学古筝将来影响学习文化课,学习成绩会下降。因此对学生督促不力,没有合理安排练琴时间,让孩子在家里随便练习几下,这样不仅严重的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进度,孩子也因在家没有练习好,而怕被老师批评,这样下去的后果就是孩子学琴的兴趣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半途而废。事实上,通过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弹古筝能促进少儿的智力开发,增强记忆能力,二十一根弦弹奏出不同音响,不同节拍的乐曲,需要花一定的脑筋,音乐训练了学生的听觉能力和记忆力。这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因此老师要多与家长沟通,要耐心向家长讲解学习古筝的好处,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点。

2、让家长旁听

我们在对学生集体授课时,可以邀请学生家长旁听,即可让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还帮孩子记住上课的内容及弹奏的方法,以便回家后更好的督促孩子认真练习。

3、让家长掌握孩子练琴的方法

对于未成年的儿童而言,从每天练什么,到今天怎么练,都是由家长来掌握决定的,因为孩子的天性是贪玩、好动的,积极主动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如果没有家长每天的循循善诱,小孩是坚持不好的。所以先让家长掌握练琴的程序。其次,告诉家长合理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给小孩坚持练习。再次,让家长尊重小孩,公平对待小孩,多用赞美的话语鼓励他,激起孩子学筝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教”海无涯,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更好的继承、发展、提高、繁荣古筝事业,是每一个古筝老师应尽的职责,也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终身的光荣使命。

教师心得体会(篇5)

今天读了朱永新老师著的《致教师》一书,很有启发。这本书全部都是别人向朱老师的来信的提问以及朱老师对每一位的提问老师的回答,通过朱老师深入全面地思考,给提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领地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笔者对面相互聊天谈心,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享受,让我又重新对一些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

我们之前“差生”之称谓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的表现,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的产物。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这类学生的情感是贬斥厌恶的,其评价标准是简单孤立的“一元论”、“唯分数论”。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差生”的教育和管理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课上不提问,课下不关心,甚至连作业批改也睁只眼闭只眼,不做作业不督促,作业帮得潦草就不分对错地打个大红叉或大笔一挥道“太马虎!”在这种态度下,“差生”则越来越“差”,厌学弃学情绪随之产生,教师不仅不挽留,甚至有“扫地出门”、甩包袱给社会的念头。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大量学生缀学。虽然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流失仍然很高,特别是农村学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困绕众多教师的一个大问题,经过自己阅读了《致教师》一书后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要在教室里建立起一个孩子们相互之间彼此信任、彼此关爱的温暖场域,不要一直支劝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进一步走近,而是让孩子间彼此理解、信任、支持。在这个时候,甚至要更多去发挥孩子们的力量,让其他孩子懂得这个孩子,从而主动谅解、积极关爱这个孩子。

其次,作为教师,应该走进孩子的家庭,通过家访了解这个孩子,了解他的母亲和父亲对他的影响,尽可能地帮助他建立起积极的亲子关系。当老师本身给予孩子特别的时候,孩子也会产生移情,这份来自老师的受,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孩子对父爱母爱的渴求。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类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形成的,所以,不要期待一天两天就能改变他们,不要期待一次两次谈话就能让他们蜕变,不要期待一件两件事就能让他们新生。足够的耐心,加上足够的受,才能让一颗冻僵的心灵逐渐被滋润,逐渐被温暖。

教师心得体会(篇6)

今天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得奖的老师们的故事,才觉得与他们相比自己工作吃的苦根本不算什么,他们都那么无私,为孩子们做了那么多却从无怨言,真的很惭愧。

看节目的时候,眼睛不自觉的湿润了好多次,几乎是每看一位老师的故事都要被感动的流泪吧!为他们感动,有位老师跌断了腿,在医院里每天关心的是他哪些准备参加体育比赛的孩子,而自己的儿子正准备办婚礼他从不过问。老婆对他讲:“你心中只有你的学生而没有你的儿子”。他说;“是的,儿子的事有你就行,我的学生没有我不行”。还有我很佩服黄卫东老师,他原来是我镇的一位老师,放弃了可在姜堰市里工作的机会带着梦想和憧憬到梁徐小学当老师,他用他的热情为课堂带来活力,为孩子们点燃希望,让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让他的学生多次在省里获奖。特别佩服他,和孩子们相处的那么好,活泼而有激情,总觉得与他相比自己缺少那么一份激情,看着他欢乐的笑着,参与到孩子们之间,与孩子们边学边玩,学习成为一件幸福的事情,真正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我想我是不是也该好好反省自己,形成自己的一种上课模式,寻找自己的教育幸福感,不再只是将教书育人当做一份工作,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也让孩子们成为幸福的、乐学孩子。

从他们的故事中,我看到了许多现在大部分人所缺少的奉献精神、责任感、大爱。其实在姜堰区还有许许多多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我想起了那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句话,那么多的老师宁愿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要让孩子们过得更好,多么感人至深。我们应该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学习他们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是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是教师,美在大爱无私。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是教师,美在团结。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姜堰区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姜堰区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乡村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他们为榜样,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甘于奉献,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幸福老师。

教师心得体会(篇7)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 自然 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是坚不可摧的。所以 养成好习惯 是我家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家规之一。

当我幼小时妈妈经常会和我唠叨:自小要有好习惯,对人要和善,知错就要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妈妈的唠叨下我以此为准,渐长成人,踏入社会后我感受到了这些习惯的重要性。如今我也是一位妈妈,遵循母亲的方式,也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平时我也会和妈妈一样对儿子唠叨: 自小要有好习惯,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小伙伴;别人的东西不要拿;自己东西放整齐;饭前要洗手 唠叨声中儿子在这些方面渐成习惯。但总归是孩子,一些小毛病总会不断出现,特别前段时间有点乱花钱爱浪费的情况出现。于是我又开始注重他节俭习惯的培养。一次带儿子去超市买生活用品,儿子一会儿就拿了一大堆自己的零食,这时我要求孩子:只能拿两样。儿子听了傻眼了,还哭闹起来。但在我的 威胁 下,只好妥协。回家的路上我和他聊了刚才的事,和他说了多吃零食不但浪费钱财还有损 健康 ,孩子听了点点头。在以后去超市前,孩子就会和我先商量买一些什么东西,去超市后也不多拿,就买商量好的一些 物品 。有的时候面对孩子的哭闹,我们不能妥协,等待孩子安静后再和他谈心,让他懂得节俭是光荣的。

当然家规不单单来约束小孩的,也同样是约束家长的,一次因为我早饭吃得晚,中饭的时候就把饭剩下了,这时儿子说: 妈妈,你怎么浪费粮食啊。 听了儿子的话,我顿觉脸红,平时我总用这句话来提醒孩子,今天我却自己没有做到,我赶紧说: 妈妈不浪费,等会儿我会把饭吃完,浪费是可耻的,我可不想做可耻的事哦! 孩子听了点点头说: 妈,真乖。 哈哈,家规力量大啊。愿我们用良好的家规建设和谐的家园,让我们的后代健康成长,让他们走得更远!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 老师 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 办法 。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 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 。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 你的小手真干净 。或者说: 你的小手热乎乎的 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 你的手也热乎乎的。 或者说: 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 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 . 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 站队吧! 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 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教师心得体会(篇8)

不知不觉这是我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了,从进入教师这个行业,我就在心里默默的决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好每一个学生。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很多的收获。特别是担任班主任工作,让我成长了很多,学到了非常多。不管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工作,以及与学生的相处。

我是从三中毕业的,现在回到母校任教,想把三中学生朴实、勤奋、进取的传统美德,向学生们宣传。让他们也树立对学习、生活所应有的态度。并且将三中老师的爱生,善教,不断学习,勤奋的精神践行传承下去。在工作中,我关心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通过学习,我感受最深的明白了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应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特别是刚步入中学的初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价值观的树立,对新的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对于刚离家的思念等等这一系列事情,都需要老师去引导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在新学校的学习,生活。还有新科目的学习,他们都存在迷茫与害怕的心理,也还没有好一些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这些困难,做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要以身作则,成为一个可以时刻帮助学生的好老师。而在新的时代发展下,教师也要不断处于学习状态,因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与科技发展如此迅速,因此事物的更新,知识与科研成果的发展也会不断更新发展且会越来越快。由此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下,转变学习观念,与时代接轨,用新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来上课、备课。比如以前都是老师讲,并且“堂堂满”,现在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多讲,老师主要起引导与补充的作用,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接触新的事物,利用好网络。

还比如:以前老师都是拿着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写板书,现在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PPT。这样充分的挖掘书本内与书本外的知识,扩充了知识,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核心论,让学生摆脱被动,变得更加的主动去学习,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进入到学习这个过程之中,将教学的主人变成学生。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懈怠的、从属的、被动的地位。尽管当时已经引进了少部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没有交互的作用,学生无法主动的参与进去。而把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后,使操作者获得了对信息的完全掌控权,并且充分利用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作用,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并茂的教学信息灵活的进行调整,也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寻求知识与创造的欲望。强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中,学生们凭借着对“鸦片战争”这一课浓厚的兴趣和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的掌握,在网上搜集到了大量有关于“鸦片战争”的相关的史料,有文字、图片、音频等等。在了解历史事件之后,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对其之后的评价也更加的客观化与合理化。

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让他们今后可以对社会国家有贡献?这是学习了全国教育大会让我更重视,并且要去重新思考的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新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需要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仅只是“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人。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一些学生特长的发展,使人人都有一技之长,不管以后到了社会上,至少能靠着这项技能立足。还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灵魂。

为了有一个更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进行学习,蒋校长带领着老师们,一起为一个崭新的三中而努力。终于在去年三中改变了面貌,变成了一个美丽、绿树林荫、鸟语花香、书声琅琅的全新三中。还增加了全新的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阅览室、心理健康教育室、标准化的篮球场等等硬件化的措施。这些都更好的可以让学生学习、生活。并且注重对师资力量的培养,不断地让老师外出学习,充电。我相信未来三中会更好。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为基础。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要把培养好新时代对社会、人民、国家有用的人才作为最首要的任务。乐于奉献,兢兢业业,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