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导航

关于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5篇

发表时间:2022-12-15

土壤学实习报告。

工作中不应该一味的去依托于理论,更多的应该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实习能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实习报告需要进行及时的书写。实习报告帮助我们提高工作中的应变力,如何总结好个人在工作当中的心得呢?76范文网编辑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土壤学实习报告,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习记录: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第二部分:长沙——井冈山(20xx年8月22日-26日) 观测点一:湘潭昭山107国道旁海拔4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系(P2t2)岩性特征,中泥盆纪跳马涧组(D2t)岩性特征,P2t2与D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2)

一、实习目的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

1、测容重和含水量

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

(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

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

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

1、野外调查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参照野外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如下:

(1)土壤剖面的紧实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不同于农业土壤。原因是我们所挖土壤剖面为自然土壤剖面,受人为因素(如人及机器的碾压)影响极小,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土壤必定对下层土壤产生压力,压力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于是产生土壤剖面紧实度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结果。

(2)同一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紧实度不同。大区地形差别不大,所挖剖面土壤的紧实度却不同,这时植被的影响因素不容忽略。由于不同植被的生长所需环境不同,而植物的生长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切割能力不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不同,因此导致周围矿物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和石砾含量。

(3)不同植被下土壤的质地不同。由于大区环境大体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同样取决于植被。不同植被的含根量及跟的大小粗细不同,必然影响周围矿物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的不同让土壤进行进一步不同的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加上不同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必导致土壤质地不同。另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不同,会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不同。

2、室内实验数据分析

(1)土壤的含水量同野外调查结果大体一致,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同一土壤剖面的土壤容重从上至下呈增高的趋势,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容重又有所不同。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度,可见土壤的孔隙度从上到下呈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也符合土壤紧实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造成以上规律的原因同样是重力和植物的综合影响。

(3)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上到下大体呈降低的规律,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钾素可分为四种状态: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迟效钾);代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为速效钾)。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土壤中的速效钾之所以呈现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规律,我认为能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矿质元素的生物小循环。钾被植物吸收以后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最后随着枯枝落叶返回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会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第二,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钾,因此由于根系的吸引作用,根系附近钾的聚集也相应会多一点,而根系也主要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上层。综上所述,以钾的循环为主,根系对钾的吸引为辅的机制,导致了以上规律。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第一,总体上植物散落的枯枝落叶、动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所积累的有机质遗留在土壤表层之后,虽然会随着雨水等向下渗,但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就会导致有机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第二,不同植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同会造成不同植被下有机质的含量的差异;第三,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环境不同,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对土壤质地会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的截留能力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有机质的分布规律。(5)不同植被下土壤的pH和有机质不同。pH没有明显的规律,猜想原因是不同植被的根系位置不同、释放有机酸的量和位置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土壤的pH的不规律性。土壤质地从上到下由壤土过渡为砂土或黏土,主要是不同植被的改造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六、实习结论

同一地区土壤的各种特征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大体一致,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特征有所差异。这种规律主要是植被引起的。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的营养成分不同,因而对周围环境的改造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了同一地区土壤特征大体规律一致,具体有所差异的结果。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3)

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王益权刘军编写)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实习时间:实习小组:指导教师:西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教研组第一部分土壤剖面特性描述与记载土壤剖面描述与记载表土壤类型发生学名称:系统分类名称:观测地点观测时间土地类型1.旱地2.水田农业利用方式土壤培肥情况成土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地形地势地下水土壤年龄1.年平均温度2.年降水量3.其它1.自然植被2.农作物1.海拔高度2.地形3.其它1.水位米2.水质成土过程主要过程次要成土过程侵蚀程度污染情况灌排情况土壤剖面特征描述土体构型简图(用铅笔描绘)土层湿度颜色质地结构类型紧实度pH新生体侵入体石灰反应根系量障碍因素其他名称代号深度cm类型形态数量类型数量至农业生产综合评定调查人

第二部分实习报告部分一.实习区域内所观察土壤类型详述1.土类名称:(发生学名称和系统分类学名称、俗名)2.成土因素:3.成土过程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成土过程,证据都要说明)4.土壤剖面特征:(画剖面草图,逐层论述其基本特征,参阅《陕西土壤》中有关土壤性质分析资料)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二.综合论述陕西关中地区土壤区域分布规律(从北向南)(画地形草图)三.利用暑假完成你的家乡或假期你所在地方的土壤类型调查,并按照上述项目完成专题报告(作为实习考核题)。附件:实习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供参考)塿土:土垫旱耕人为土(Earth-cumuli-OrthicAnthrosols)黑垆土:堆垫干润均腐土(Cumuli-UsticIsohumosols)潮土:淡色潮湿雏形土(Ochri-AquicCambosols)淋溶褐土:简育干润淋溶土(Hapli-UsticArgosols)黄墡土:黄土正常新成土(Loessi-Orthicprimosols)

野外土壤剖面观测与描述指南1.土体构型简图:用铅笔描画各层次主要特征2.土壤层次:(1)名称:指发生学层次名称(2)代号按照我国土壤层次代号系统命名(3)深度:记各层次起和至的深度单位:厘米3.湿度:记观测时各层次土壤湿度分为干、润、湿润、潮湿、湿4.颜色:按照图示描述5.质地:用搓试法判断6.结构类型:类型和大小7.坚实度:极松、松、散、紧、极紧8.石灰反应:无、弱、中、强、极强9.根系量:没有、少量、中量、大量10.母质:主要指明类型11.障碍因素:对土壤利用和改良有限制的因素分析,说明障碍因素类型和严重性。注意:以上描述均以土壤层次为基本单元,从上向下逐层描述。土壤形态观察与分析一.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三角图式土壤颜色主要由白、黑、红、黄四色来组成,白色来自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和钙镁盐类。黑色主要来自腐殖质,还有铁、锰化合物、磁铁矿、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绿泥石等。红黄色来源于水化程度不同的氧化铁、如

褐铁矿2Fe2O3?3H2O黄棕色褐色Fe2O3?nH2O黄针铁矿Fe2O3?2H2O全黄、棕黄色针铁矿Fe2O3?H2O黄棕、棕黑色红褐铁矿2Fe2O3?H2O红至棕红色赤铁矿Fe2O3红色、樱桃红Fe3(pO4)2?3H2O蓝色浅天蓝绿色(深、浅、黑蓝色)MnO2软锰矿黑色、深灰、铁灰。Fe3O4(Fe2O3?FeO)磁铁矿铁黑色FeCO3菱铁矿兰深色表1.土壤颜色的来源和存在的土层代号名称成分存在的土层相近的颜色1黑腐殖质、碳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潜育土的A层碱土AB层灰黑、暗灰2灰1+3灰色森林土、白浆土的表层浅灰色、淡灰色3白高岭土SiO2、CaCO3、CaSO4白浆层、灰化层、脱碱层、钙积层灰白4黄含水氧化铁黄壤、黄土性物质和许多土壤的B层浅黄5红氧化铁(Fe2O3)红壤B层橙红、红棕6栗1+5栗土及褐色土各层褐色7棕1+4+5棕壤的B层黄棕8灰棕2+7灰色森林土、棕壤及栗土冲积土表层棕灰9暗棕1+7棕壤、黑钙土及生草灰化土表层棕黑10青灰Fe+++3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潜育层灰绿灰色鉴别土壤颜色要分主、次色。如灰褐色表示褐色为主,灰色为次。并注明占优势的颜色和斑杂的颜色。土壤湿时色深,干时色浅;土壤质地粗时色浅,细时色深;有结构的色深,粉碎后色浅;光线强弱反应的色也不一致,在观察时要注意这些问题,尽力做到标准统一。二.土壤结构注意结构的大小、形状、光泽、坚韧力、结持力、结构内外的颜色等。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见表2。小于0.5毫米的微结构在野外条件下可以视为无结构。表2.常见土壤结构性状表类别结构特征农业性状备注粒状近圆形,表面较圆滑良好耕层和黑土层团块状较大、近圆形表面粗糙良好耕层和黑土层核状棱角明显、近方向表面,有光泽坚实、扎不下根淀积层片状水平分布如片通透性差白浆层、脱硅层鳞片状成片、但不呈水平不良犁底层块状近方形土块易跑墒,难出苗耕层结构破坏积碱化层柱状直立如柱,棱角不明显极不良碱土棱柱状直立如柱,棱角明显三.新生体新生体的形状有:粉末、微屑、斑点、小片、薄膜、薄层、假菌丝、脉络、管状、条状、花纹、舌状等。新生体的成分主要有易溶盐类、碳酸盐、铁锰质化合物、硅酸盐、石膏、腐殖质、来源于生物体的新生体有蚯蚓和虫蛹的粪便。蚂蚁曳出的土块、被土填实的动物穴、根洞等。要记载新生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成分、软硬、多少、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及起至深度、并分析其原因。四.土壤湿度对鉴别土壤颜色和结构有影响,分4级记载(1)湿用手挤压土壤出水(2)潮挤压土壤成面团状,但不出水(3)润土壤不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有凉爽的感觉(4)干土壤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无湿润的感觉五.土壤坚实度即土壤抵抗压碎的程度。分5级,和土壤的湿度有关(1)很坚实用锤打才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2)坚实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3)紧实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2~3厘米(4)稍紧实用不大的力即可把刀插入土中几厘米(5)稍松轻轻一压,土即散开六.土壤质地在田间用手测试法确定,再根据室内分析检查对照。田间鉴别方法参照表3。表3.搓片法鉴别土壤质地质地名称质地特征干试砂土不能成片不成土块砂壤土勉强可成薄而极短的片状轻压即碎轻壤土可成不超过1厘米的短片相当于火柴棒力压断中壤土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较难压碎重壤土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有弱的反光很难压碎粘土可成较长的薄片,有强的反光七.植物根:根的多少分为4级(1)很多土层内根密集成网状,交织得很紧(2)多根很多,但不成根的交织(3)少土层内只有较少的根(4)极少土层内有个别的留根根的粗细分4级(1)极粗根的直径大于10毫米(2)粗根的直径3~10毫米(3)细根的直径0.6~3毫米(4)极细根的直径小于0.6毫米记载时注意分辨根的性质(禾本科、肉质、纤维、根茎),根的形状(自由生长的、扭曲的)、死根和活根、老根和幼根,根的强弱等。八.层次过渡情况分为级明显,明显和逐渐过渡3种层次过渡的形状有水平、整齐、弯曲、舌状、西契状、浪状等九.在含碳酸盐的土壤上,用1%的盐酸估测碳酸盐的含量,见表4表4.碳酸盐反应(石灰反应)碳酸盐含量(%)可听到可见到级别0.1无无无0.5模糊极弱的声音无极弱1.0声音弱而不很清楚刚刚见到极弱的起泡反映弱2.0明显地听到声音弱气泡反应中5.0容易听到音响易见到气泡反应,泡沫高大3毫米强10.0容易听到音响泡沫高大7毫米极强要记载泡沫反应的强弱反应的强弱,起止深度,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注意不要将滴过盐酸的土壤取作样品。以上观察内容记载在田间记录本上或记在表上(见表5)。

十.pH

怎样识别土壤肥瘦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瘦土土色较淡。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21厘米;瘦土较浅。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质粘犁,耕作费力。四、看土壤淀浆性。肥土不易淀浆;瘦土极易淀浆,板结。五、看土壤裂纹。肥土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土壤裂纹少而大。六、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不易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七、看田水水质。水滑腻、粘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气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气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八、看夜潮现象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九、看保肥供肥能力供肥力强,供肥足而长久,或潜在的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保肥供肥力弱的均为瘦土。十、看指示植物。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菜、黄梅菜、和蟋蟀草等的土壤为肥土;生长年毛草、鸭舌草、野荸荠、三棱草、青葫苔、茅草、野兰花、野胡葱和老鸦蒜等土壤为瘦土。十一、看指示动物。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的为肥土;有小蚂蝗、大蚂蚁等的为瘦土。附件:土壤学教学实习分组及命名情况组号组名组长组员1塿土组于雄胜胡海燕、田莲桂、管芜萌、柳瑞旗、陈凯、2黑垆土组吴健赵悠然、宋小雁、李富中、陈东风、孟祥登3黄墡土组张洋赵淳、陈秦、李超、龙海、杨立峰4潮土组高井刚杨丽慧、王媛、汪羽宁、张育林、毛文雄5淋溶褐土组张宏尤楠、魏样、梁艳茹、李志江、高洪武6蒙金土组樊琳王芳、牛赵群、徐荣险、程正良、南雄雄7钙化过程组乔小琳孙然、徐洪敏、陈晓燕、张鹏、许成川8粘化过程组段敏吴妍、段春梅、杨学伦、李平立、符孟虎、牛玉德9氧化还原组胡顺利付成蕾、孙盼盼、秦宝军、王毅栋、黄先兵10锈纹锈斑组孙文义贾文燕、毛文娟、杨瑜琪、李亚芳、石生伟、莫成军

表5.土壤剖面记载表剖面编号地点土壤名称地形地下水位成土母质侵蚀情况排灌情况农用地状况石灰反应深度和特点施肥情况剖面示意图层次深度(cm)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植物根系层次过渡土壤农业生产性状综合评定:调查人:年月日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4)

一.实习概况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而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当中去。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地处湘江中游,位于北纬27°10′~27°20′,东经112°34′~112°44′,北起福田镇,南至樟木市,东起南岳镇,西至界牌,面积约为342平方公里,自隋文帝起,衡山被誉为天下南岳。衡山的植被和土壤状况都比较典型,我们在20xx年9月25日~20xx年9月30日对衡山进行了实习考察,学到了许多有关土壤和生物地理方面的知识。

二.实习内容

1.衡山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衡山主体为燕山期花岗岩,属于受一定程度变质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由于断层发育,前山多悬崖峭壁,地势陡峻,后山较平缓。矿物组成长石约50%,石英30%,黑云母10%,还有白云母、斜长石和金红石等。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的伟晶质花岗岩,节理发育,抗风化能力弱,形成几米到数十米厚的风化层。衡山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土层深厚,质地较轻,为砂壤或砂土。花岗岩外围分布有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前泥盆纪的浅变质岩,这些地区发育的土壤土层较薄,质地粘重。衡山山麓地区,东部主要为花岗岩,具三组节理,常有石英脉。西部主要为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志留奥陶纪石英砂岩及千枚状面岩,在岩性方面,红色岩系比较软弱。自喜马拉雅运动以后,衡山东西两侧发生巨大断层,形成许多高峰、断崖和峡谷等。在上述地质地貌条件下,土壤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风化后的残积物和堆积物,剖面多砾石。

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南北来往气流频繁,降水丰富,干湿季节不明显,温度和湿度垂直变化明显。气象记录显示,海拔70米处的山下年平均温度17.5℃,最冷月平均温度5.0℃,最热月平均温度29.7℃,年降水量1509.5毫米,以3~6月雨量最多,无明显干季。海拔560米处的半山亭年平均降水量为1659.8毫米,海拔 1230米处的山顶年平均温度11.3℃,最冷月平均温度0.08℃,年降水量最高可达2342.6毫米。由于沟谷深远,云雾弥漫,全年雾日多达253天,海拔800米以上,云海茫茫,峰峦时隐时现,衡岳烟云名闻天下。山上风速大,望日台年平均风速6米/秒,为山下三倍,最大风速高达40米/秒,主峰全年七级以上风速达126天,最大达10级。

衡山土壤类型分布有一定规律,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山地红壤D山地黄壤D山地黄棕壤D山地草甸土。

2.衡山主要土壤类型

特殊的自然条件对衡山土壤的发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发育着不同的土壤类型,从山下到山顶呈现出有一定规律的土壤类型分布。

2.1红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生物气候条件与水平地带相似

根据衡山县气象记录,红壤分布的低山丘陵年平均温度17.5℃,年降水量1509.5毫米,主要植被是马尾松林和人工栽培的油桐油茶林,也有不少山丘是灌丛草坡,水土流失严重。成土母质和母岩有花岗岩、第三纪红色岩系、前泥盆纪浅变质岩系和第四纪红色粘土等。

2.2山地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50米以下地区

主要植被有马尾松林、杉木林、灌丛和草坡,成土母质以花岗岩风化体的坡积物为主,其次是前泥盆纪浅变质岩系和第三纪红色岩系的风化体。衡山东南坡延寿亭附近发育有典型的山地红壤,其海拔400米,坡度25°,母质为花岗岩风化体的坡积物,植被是马尾松林。

我们在延寿亭公路旁做了土壤采样,如右图:

衡山山地红壤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成土母质是花岗岩,其母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和角闪石。挖好土壤剖面后,要用小刀自上而下修剖面,以恢复在挖掘过程中被破坏了自然状态的土壤,这样才可以观察到真实的

剖面情况。记录完剖面形态特征后,为了避免上层土壤与下层土壤混在一起,可以自下而上逐层采集样品,通常采集各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

剖面一 山地红壤 数据

剖面一:山地红壤 地点:衡山延寿亭往上的公路边 天气:雨 海拔:400m 母岩:第一期侵入花岗岩 地面植物:马尾松

在野外进行土壤调查的时候,可从剖面上刮下一些土壤,然后利用搓条的方法初步判断该土壤是砂土、壤土还是粘土。若该土壤不能够搓成条则为砂土,若可以搓成条,但是会断成一截一截的则为壤土,而可以搓成很光亮且能成环而不断的则为粘土。要判断土壤干湿程度可以刮下一些土壤握在手中,若可捏出水则该土壤为湿,没水但可以捏成团的为润,若该土壤摸上去凉且松散则为潮。

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和人为六大成土要素中,衡山的主体是花岗岩,母质单纯,造成衡山土壤垂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通过地形影响气候,调节水热再分配。由于地形抬升造成水热再分配,山顶比山脚的年降水量约增加600毫米,气温约下降6℃,使得衡山土壤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风力对植被类型分布也有一定影响,进而通过提供有机质对土壤的垂直分布产生影响,人为因素破坏植被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2.3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700~950米,山地红壤带排水不良和植被茂密的阴湿处,与下面的山地红壤和上面的山地准黄壤呈交错分布fw76.Com

主要植被有马尾松与杉木混交林、柳杉林以及箭竹灌丛等,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风化体的残积坡积物,地势陡峻,平均坡度在30°以上,土壤厚度比山地红壤浅薄一些。典型剖面位于藏经殿附近,海拔1000米左右,主要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壳斗科。

藏经殿附近的土壤剖面处于阳坡,阳光照射强,温度较高,有利于脱硅富铝化过程的发生,铁游离程度比山地黄棕壤高,土壤粘粒矿物组成中以1:1型高岭石占优势。其成土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由坡向主导,植被为生长茂密的箭竹灌丛,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风化体的残积坡积物。

剖面二 山地黄壤 数据

剖面二:山地黄壤 地点:衡山藏经殿附近 天气:阴 海拔:1045m 母岩:第二期侵入二云母花岗岩 地面植物:甜槠 日期:20xx-9-28

A层土壤偏黑,腐殖质较少,较疏松,根系较多。B层土壤黄色,淀积层基本上没有腐殖质,云母含量高,有滚石等侵入体,紧实粘土,有铁游离,但没有看到铁胶膜和网纹, 故铁游离没有山地红壤那么明显,没有山地红壤一点点的红色,不过铁游离程度比准黄壤大。BC层土壤呈黄色,比B层颜色浅一些,非母质色,有铁铝化过程,但程度不深,云母多,2:1型矿物,片状,亮晶晶,可能是受母质影响,此处的母质是二云母花岗岩,所以上层土壤中含有大量云母。

2.4山地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900~1200米地区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混有落叶树种,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植被久已破坏,只在寺庙附近残存成片常绿阔叶林,大部分地区为箭竹、映山红和美丽胡枝子灌丛,母质主要为花岗岩风化物。典型剖面位于观日台附近,海拔1200米,其剖面数据如下:

剖面三 山地黄棕壤 数据

剖面三:山地黄棕壤 地点:衡山望日台附近(上封寺) 天气:雨 海拔:1245m 母岩:第一期侵入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地面植物:多脉青冈、水青冈 日期:20xx-9-27

山地准黄壤有黄壤的性质,但偏棕色,说明铁的游离度比黄壤低,山地准黄壤和山地黄壤都是铁游离出来,但形成铁的氧化物不一样。山地准黄壤是铁硅铝土纲,硅还没有完全分离,戳后手上有比较多的云母片残留,说明硅酸盐矿物的风化程度不够,有比较多的硅酸盐矿物残留。

土壤剖面处于阴坡,阳光照射少,温度较低,而海拔高,降水量大,弱脱硅富铝化作用有利于2:1型的水化云母存在,并且使得土壤中含有相当量游离铁,呈现黄红色。剖面枯枝落叶层很厚,腐殖质层也比较厚,由于热量不足,铁的游离和风化都没有红壤高,这里的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多脉青冈和石栎等,林下灌木有美丽新姜子、绿叶甘姜和尖叶山茶等,植物成为很重要的成土要素。

2.5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祝融峰、白石峰和芙蓉峰等高峰的顶部,面积不大

植被为禾本科草甸群落,以芒草和野古草为主,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风化残积物。山地草甸土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受冷暖季节影响明显,生物积累过程旺盛,生成较厚的腐殖质层,而心土层发育不明显。

山地草甸土又称为均腐土,其与森林土的主要区别在于草甸土的腐殖质层厚,而且是逐渐递减到B层,没有陡减现象,森林土的腐殖质大多聚集在A层,有陡减现象。由于森林土的腐殖质主要来源于枯枝落叶,而草本有机质年增长量和枯死量都相当高,在草甸植被下,易于进行嫌气分解而聚积腐殖质,从而导致草甸土和森林土有差别。

3.衡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衡山土壤的垂直分布与生物气候和成土母质有密切关系,海拔65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这里发育着铁铝土纲和湿润铁铝土亚纲的红壤,其主要成土过程为红壤化,土壤具明显的铁铝特征。由于人类干扰,自然植被久已破坏,生物富集作用不明显,植被逆向演替,由常绿阔叶林D次生马尾松林D灌丛D草坡,土壤演变为森林红壤D生草红壤D侵蚀红壤。

海拔650~950米地区,雨量增加,植被茂盛,湿度较大,这里土壤发育以黄壤化为主,形成常湿润铁铝土亚纲的黄壤,在衡山西北部较为明显,东南部不明显,尤其在本垂直带的下部常与山地红壤交错分布或复区分布。

海拔900~1200米地区,气候温凉湿润,在寺庙附近尚分布有小面积阔叶林,或生长美丽胡枝子、映山红和箭竹灌丛等。土壤发育程度和强度较弱,仍处于铁硅铝阶段,其发育方向与山地黄壤类似,但由于温度差别,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及阳离子交换量等与山地黄壤形成了差异,形成铁硅铝土纲常湿润铁硅铝土亚纲的准黄壤。

山地顶部,气候湿冷,风大,树木难以生长,植被以草甸群落为主,土壤发育草甸过程明显。按照土壤发育程度及土壤剖面形态与化学性质特点,其发育尚处于硅铝化阶段,尽管硅铝率稍低,但排除三水铝石直接自斜长石风化的影响,应归为硅铝土纲常湿润硅铝土亚纲的腐棕土,即草甸土。因此,衡山土壤类型分布有一定规律,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山地红壤D山地黄壤D山地黄棕壤D山地草甸土。

衡山土壤、植被垂直分布图

三.后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土壤和生物地理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会了基本的野外土壤采样与调查方法,亲身体会了一些实地操作,了解了一些注意要点,加深了对各种土壤的认识与了解,学会了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运用了土壤地理的一些基本原理来进行分析,感觉收获了很多。当然了,这次衡山之行姚老师由于身体原因,没有与我们同行,使得我们无法在实地听到姚老师的仔细讲解,确实有些遗憾。

当然了,最后,我们要记得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要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四.参考文献

[1] 彭世良,吴甫成. 衡山土壤酸化研究[J]. 土壤通报,20xx,35(5):599-603.

[2] 吴甫成,方小敏. 衡山土壤之研究[J]. 土壤学报,20xx,38(3):256-264.

[3] 吴甫成,丁纪祥,周涛. 衡山土壤腐殖质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20(1):85-90.

[4] 曾维琪,殷细宽. 衡山土壤的粘粒矿物[J]. 土壤学报,1986,23(3):243-249.

[5] 高冠民,窦秀英. 衡山之土壤[J]. 土壤通报,1965,1(1):35.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5)

前言 :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

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

5.熟悉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学会土壤类型的识别。

7.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学会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并能提出各类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改良技术措施。

8.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主要成土岩石的性质和提高鉴别技能。

9.通过实习学会野外母质类型的鉴别和地形地势的观察。

10.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1.了解土壤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土壤调查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调查是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土壤调查是研究土壤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水保基本建设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 实习时间 :

2、 实习地点:

3、参加人员 : 指导老师

级别

专业组别第组

组员

第一天 实习地点:

进行实习前的总动员,老师给大家讲解实习的具体安排,各项实习操作的方法,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的分组,工具的领取及介绍工具的使用。要求预习实习相关的内容:三大岩类的识别方法、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最后特别强调实习期间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安全等等。

第二天20xx年12月30日 实习地点:

沿途观察地质地貌及母岩母质特征等,并取采集岩石标本同时学习观察、鉴别岩石标本。观察山地红壤的形成、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观察林场建立的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及立体养殖模式;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土壤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载方法。进行土壤原状样品的采集,分析样品的采集。

第三天20xx年12月31日 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和水保园。

参观水保园,去实验室观察岩石标本、利用整段标本进行全国土壤的分布和主要土壤类型的介绍,观察不同类型的整段剖面等,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博学楼后观察岩石风化的特点并采集岩石标本同时进行鉴别,

下午在实验室风干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