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地理教学反思汇总

发表时间:2023-01-07

地理教学反思。

本文为76范文网推荐专题“地理教学反思”相关内容。

地理教学反思 篇1

在地理课堂中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为了在地理教学中形成师生平等对话的良好学习氛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摆脱“主体”“主导”的所谓“教学范式”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口号已经困扰教育界多年。如果说当时(20世纪80年代)它的提出是为了强调学生作用而被人们所理解的话,那么到了今天仍有人沿用而不受到置疑的状况就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一是该口号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它把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混淆在一起,一会儿从角色方面去给学生定位,一会儿从功能方面去揭示教师的作用。如果我们从一个逻辑层面上去分而论之的话,与“主体”对应的是“客体”,与“主导”的对应的则是“辅导(非主导”,但实际上师生的角色与作用是这样的吗?正因为这样,口号只能回避上述问题,采取“各取所需”“移花接木”的手法。二是该口号在教学策略实施上没有多大意义,如果学生是主体的话,那么教师如何来主导,而相反如果教师在“主导”,学生又如何体现“主体”地位。其实,该口号在实行过程中,炫耀的只是表面上的先进理念(学生主体)的光辉,而实质上仍然是羞羞答答的“教师中心论”。我们不能绝对从主客体上分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从教与学的任务的转换上来看,“师生交互主体”论也许是正确的,而从教与学的密不可分性来看,“师生共为主体(学习共同体)”论也许是合理的。从“教师即课程”的观点,教师能说不是主体吗?否则师生的平等对话的关系怎么来建立呢?因此,我们反对再去沿用“主体”“主导”的口号,而在建立平等对话的学习共同体上真正做一些探索工作。

2、消弭居高临下的体现教师权威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富有鼓励性,态度要平等、民主,善于与学生共同探讨。例如经常使用“我认为”“你们看呢”“让我们共同”这类语言,不过于奖励顺从的行为,不过于斥责与常规不符的行为,准许学生与教师争鸣,与教材争鸣,鼓励与培养标新立异精神,造成一种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氛围。

3、突破过去压抑学生天性的所谓“课堂纪律”

以往教师在讲课时学生不能插嘴说话,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如今重新审视这一“纪律”,有必要改弦更张。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产生了想法并急于表达出来时,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呢?《文汇报》曾报道过上海市格致学校的地理教师允许学生在座位上大声插嘴的做法,这是多么尊重学生的教学理念!他们类似的具体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与仿效。

4、改变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所谓“教学规范”

例如,由过去的“教师一人备课”变为“与学生共同备课”,由“教师唱主角”变为“学生当教师”。在教师的点拨与诱导下,让学生上课、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有利于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教学积极性。

地理教学反思 篇2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如回答问题、画地形图、分析图表、“预报”天气过程等等,这类练习必须紧密结合教学任务进行;另一种是解决实际问题,如在野外考察中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解决小范围环境问题等。虽然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学生的心理过程是相同的。它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

1.明察问题

明察问题就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内容与目的,了解解决问题的条件。这是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例如,学生解答问题,必须弄清题意,明确问题问什么,提出什么要求等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审题过程,而在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明确该问题要解决什么,需要哪些条件等。

明察问题这一环节,通常被学生所忽视,这往往是学生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明察问题是学生的一种智力活动,它包括学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审题为例,首先要有正确的感知过程,即看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过程理解题意,进一步分析题目所给概念的关系,明确题目要求,并且还要有一段时间的记忆过程。首先就要阅读全题,弄清题意,了解问题问什么或要求什么。因此,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

2.重视知识

所谓重视知识,就是为解决问题回忆有关知识,选择有用知识的过程。在学生明察问题之后,已了解了问题的性质,就必须应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去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需要回忆自己已有的有关知识,并尽快选择出最有用的知识,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重视知识也是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不仅需要记忆,而且还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地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出现某些弱点,而不易重现已学过的知识,甚至重现错误的或带干扰性的知识等。例如:地理知识中机械记忆的知识多,就增加了重现知识的困难,常表现在对某些问题的内容与要求十分明确,但无法回答。另外,地理概念复杂多样,有些概念十分接近,但又不同,也容易造成重现错误或出现干扰性知识的现象。

为了解决问题时善于重现知识,就需要加强巩固知识的教学,对知识有良好的记忆,同时要不断地加强知识系统化,了解知识间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重现知识。此外,在教学中经常介绍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也有助于学生重视知识。

3.知识的迁移

知识的迁移是指在先前的学习情境下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掌握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等活动中去的过程。只有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用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的问题中,并起到效果,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推理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经过期中考试我们各自有所思,有所获,我们师生达成共识,期末考试见。我们看中的不是分数:让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再一次接受考验!

地理教学反思 篇3

我们实验中学高中艺术班,虽然说是南昌市艺术生源最好的,但就其文化道德综合水平来说,除个别外大部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普遍的现象是,学生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学习生活习惯也差: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上课吃东西、顶撞老师、迟到、旷课、早退、不交作业、考试舞弊、抽烟、打架等情况经常发生。我长期与学生家长接触交谈发现,多数家长一方面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收入都较好;但另一方面,都深感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其主要表现为:溺爱孩子,使孩子形成了较多的不良习惯;同时又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要为孩子选择一条高考捷径——实验中学高中艺术班。我们文化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一般低于专业课,只有在学生高考专业加试以后的三个月,文化课才受到学生重视,所以高中艺术班文化课很难组织。

一、加强自身修养、尊重艺术班的学生,你会赢得学生的加倍尊重

当我初次走进艺术班的地理课堂时,感觉学生们都会静静的听你讲要求和讲课,发现美术班和音乐班的学生有些不同,美术班虽然男生多但更安静,而音乐班女生多却安静不了多久。接下来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第一次,第一次遇到学生上课讲话影响我正常的教学,我对她(他)说:请你不要讲话,可是学生的回答却窘的我在全班同学面前下不来台阶:“我又没说话,谁是证人”;第一次遇到学生因不想上课想溜出教室而被我阻拦时,学生情急之下说:“我要拉肚子”,我只能放行;第一次遇到学生上课睡觉……第一次的艺术班教学,我遭遇了许多尴尬和锤炼。

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多了我就成老手了。如今,当我遇到学生上课不听讲而讲话时,我不会急于马上指出来,我会镇静的等一下,好鉴别该学生是偶尔说话还是要忘乎所以的持续说话。如果是偶尔说话的同学,我去制止,一般会遭到学生的反抗、拒不承认。如果是忘乎所以的讲话,正在说话学生的注意力在说话上,不会听讲,更不会注意到老师的任何举动,我制止他(她)们的方法也很有艺术性:一种是边讲课边装作不经意的走到他们旁边,轻轻地敲打桌面提醒他(她)们,这样做的好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这种方法对多数人有用,因为艺术班的学生,各种坏习惯的一旦养成后,家长和老师管教管导时,一般是简单粗暴,忽视对孩子的人格尊重,所以一旦学生出现反课堂的行为,教师对该行为进行管理时,用这种心理暗示,既制止学生的讲话把学生拉回到学习的思维来,又让学生有人格尊严,更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另一种方法是立刻把讲课停下来以目视或手指向说话的学生,待全班学生都目视他(她)们时,学生们会自己发现犯了错误。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那种上课时对老师有强烈的对抗心理的学生,利用老师和学生们团结在一起形成的强大心理力量,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强大的心理压力,逼迫其回到正常的课堂中来,这么做的好处是教师在管理时不容易和学生产生直接的冲突,

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当我遇到上课时学生趴到桌上睡大觉时,我不会漠视,而会加以管教:轻轻地走到学生旁边,小声的叫醒学生,请他(她)用站立或用冷水洗脸的方法清醒一会儿,如果是用站立的方法,就一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嘱咐该生自己觉得清醒后自己坐下(不必等老师批准)。这种方法的使用,好处是教师巧妙的运用了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管教,同时又利用教师对学生的亲情引导,赢得全班同学对教师的尊重。

地理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反思是老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 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 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如:初一(5)班的女同学叶瑾,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 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叶俊,王雅勤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叶俊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调。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起先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位"老同学"。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四、 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记得前些时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课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安庆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高招"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使用无铅汽油,并大力提倡骑自行车,尽量少用汽车和摩托车来减少空气的污染;有的同学建议最好骑电动自行车,速度快,又没有污染;有的同学说国外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实行欧1、欧11标准,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欧1标准,现在我国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实行欧11标准,假如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准使用汽车,我们安庆也应该执行这个标准;有的同学建议应该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上面按装个过滤器,把有害物质都过滤掉……,学生的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被动摇了。这一课还有一个课堂活动题,内容是这样的:有人想买新房子,有两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稍贵些;另一处虽然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选择哪一处呢?不用说,教材的本意,是选价格稍贵但环境好的房子买。经过这课内容的学习、讨论,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经提问,许多学生大声嚷嚷,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说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成人一般也都会这样考虑。这时,初一(6)班的段佩凯同学站起来说:“我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班上立刻有同学笑起来。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选择,而是说:“谈谈你的想法,好吗?”段佩凯同学说:“我选便宜点的房子,是因为这样可以把省下来的钱买一些树苗,种在周围,这样树木可以净化空气,就能够改造这个地区的环境。"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多有新意多有创意!我当即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这位同学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个答案最好?我真为自己唯书为上的思维定势汗颜。我再次感悟: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思索……

地理教学反思 篇5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式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下面就《五带的划分》一课,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反思。

《五带的划分》一课,属于《地球的运动》的一部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实际内容。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同时,教师巧妙地把这些资源引入新课教学中,珠联璧合,事半功倍。学生的默契配合和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还是疑难题的讨论,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踊跃发言使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结合地图内容,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归纳,不仅能力得到提高,辩证思维的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活动充分贯彻整个课堂始终,教室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是学生成长的空间、平台。活动形式多样化,有小组合作学习,有学生上台画图,有个体的展现,有团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充分彰显学生的能力。归根到底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师生新的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单向传输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予以简要点评,而且点评得比较到位。

第三,注重展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师上课要形成自己个人风格,凸显自己的教学风采,结合课堂内容努力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仅是使学生,并且使全体听课教师都感受到这一点,整个课堂我是快乐的,快乐感染了我们,也充分感染了学生。

第四,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教学我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结合自己的体验说出四季的感受。这样不仅是学生学得有兴趣,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在教学中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地理教学反思 篇6

课堂上谁自主?如何使自己的课堂高效?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者大多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然而,仅有教师的自主,是不是就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要形成自主高效课堂,造就一个自主自律的学习者,就必须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而教师只有承认并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自主高效课堂。Fw76.CoM

课堂本来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学生到底愿不愿意投入学习活动?有没有信心去学习?这都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和动机需求。作者认为,“教师要想成功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必须先竭尽全力去满足学生‘情绪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求。”

课堂上,学生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无知”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迫于家长、老师以及考试的压力,会对自己的“无知”越来越难以启齿。由于缺乏安全感,他们要么逃避学习,要么寻找借口,要么通过“小动作”引起他人注意,以期获得另外一种满足。因此,教师需要创造能够保障学生情绪安全感的课堂环境,让他们认识到:在课堂上,承认自己的知识漏洞或错误不是丢人现眼的事——课堂本来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课堂气氛就会和谐、融洽,相互支持和相互欣赏的课堂氛围就会形成,自主学习才能开展起来。为此,教师要示范“勇于冒险”的做法,撕下全知全能的面具,轻松自如地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让学生感到,无论自己回答得怎样,只要经过了认真思考,回答就是“安全的”,自己就能体面地坐下来。教师尤其要避免这两种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就肯定表扬;对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问题”的学生,就加以批评或嘲笑。

善于关心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上会更有成效。教师可以用友好的问候、微笑、写便条、聊聊天、拍拍肩膀、摸摸小脑瓜、直呼学生名字等方式,让他们天天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让他们明白老师是他们永远的支持者!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每个人都能成功,也必将成功”信念;不忽略、也不放弃任何学生,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直到学生成功。千万不要用冷酷无情或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失败!

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对于他们成长的价值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虽然不厌其烦地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可是学生依然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是学生厌学吗?还是教师的教学毫无生趣?

其实,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的时间是有情趣、有意义、有收获的。教师在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对于他们生命成长的价值。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学习中去。”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及其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什么样的课堂才称得上生动有趣呢?下面这些策略可供一线教师思考和尝试: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文化”,如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学生间的时尚话题、玩笑等;设法把课堂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设置“四两拨千斤”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采用“设置生活场景”、“在做中学”等方式,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

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伙伴

要想让学生自主投入学习,教师不仅要努力使教学内容富有趣味,还必须想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目前,不少学校采取公布考试分数和等级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实际上对他们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

一些教师只关心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理解程度的检查。即便是检查,也常常侧重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无暇顾及那些反应慢的学生,以致后者更加落后。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学生对课程的“完全理解”作为教学目标,必要时,完全可以缩减课程容量和减缓教学进度。教师还可以通过手势(学生用手指朝前或朝后表示是否理解)、不计分的小测试、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等多种方式,积极地、持续不断地检查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习是过程,而不是比赛”,可是面对各种竞争和升学压力,不少教师把应付考试、提高学生成绩当作教学重点。研究表明,在注重学习过程、个体努力和理解程度而非一味地比较成绩高低的课堂里,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一般都很强,他们愿意努力、愿意付出。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伙伴,鼓励并尊重学生表达真实的看法和观点。这样,学生会更加自愿地、以更多精力投入课堂活动,更愿意遵守自己和老师一起制定的课堂规范;更愿意跟教师、同学进行对话和交流。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学习任务,鼓励他们设置符合自身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一步步地朝这个目标迈进。大量的“小成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持久的自信和勇气,最终使他们有信心、有实力迎接更加艰巨的挑战。

课堂管理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

学生到底有没有约束自己课堂行为的能力?回答是肯定的。审视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通常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教师身兼警察、法官和陪审员三重角色,这样的角色会让学生感到沮丧,进而对学习索然无味。第二,教师虽然多次阻止学生的违规行为,但并没有教会学生今后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因而是治标不治本。第三,有些教师认为惩罚违规学生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改正错误,然而结果往往相反:受到惩罚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还可能出现抵触、报复的心理,甚至放弃学习。

学生自我约束模式的建立是有前提的,即教师要尽力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反思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给予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愿意多花时间,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行为。

培养学生的自主和自律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管理人员、家长和学生自身所应担负的责任,这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者达成共识。如果将其仅仅理解为教师一方的责任,那么实践起来恐怕就举步维艰了。因此说,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