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案2000字

发表时间:2022-11-29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分数教案。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离不开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写教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也许下面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案”正合你意!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1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淘气和笑笑昨天发生这样一件事:

板书:70米x时间

50米x时间

观察线段图,你发现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淘气所行的路程+笑笑所行的路程=600米

2、要想知道两人经过几分钟相遇,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想一想,在练习本上尝试做。

淘气回家后,发现不小心将小小的作业本带回家,于是,他马上打电话给笑笑,和笑笑邀好,两人放下电话,同时从家里出发,直到相遇为止。

从画面上看,淘气和笑笑分别从哪里出发?按怎样的方向行走?结果怎样?谁能将他们的运行过程描述一下。

3.老师和大家想的一样,淘气和笑笑从自己的家里出发,我们就把他叫两地,按照这样的方向(手势)

这叫什么方向?相向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对面,当然也可以说相对,结果怎样?

4、板书:两地相向(相对)相遇

淘气和笑笑从家里出发,是一起的吗?这样我们就把他们叫同时出发,最后相遇的时候是同时的吗?

板书:同时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关注了淘气和笑笑的运行过程,现在你从画面上还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请你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估计一下,淘气和笑笑会在那个地方相遇?为什么?

3、如果我们把两家的路程用一条线段来表示,他们的相遇点应标在偏谁家的地方?从淘气家到相遇点这段路程是谁走的?剩下的路程呢?

4、教师画示意图

5、要想知道淘气所行的路程,必须知道什么?笑笑呢?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那些收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2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成吉思汗和鹰》是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文章,讲了成吉思汗一怒杀鹰又后悔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在盛怒的时候处理事情往往会发生错误而追悔莫及的道理。从文本的语言来看,描写通俗生动,易于理解;从文本包含的人文教育来看,贴近生活,符合现实。基于教材的特点、语文素养培养的一般规律,执教本课的主要目标可以确定为: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心理的变化。3.结合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思路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站在引领者的角度上辅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引领学生展开品读、研究。把体验阅读作为重要的学习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自我感悟,让学生体会到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体现语文源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观点。

本课教学可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整体感知,读通读熟教材,理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思路以及概括文本的内容为主要目标;第二课时以有感情的朗读为主要手段,通过内化吸收,体会成吉思汗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不尽人意,所以每个人也都有生气、发怒的时候,但是我们也常常遇到因为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冲动发怒,过后又后悔的情况。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简短的交流之后,指名发言。

师生对话。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相关经历,和学生平等沟通。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气、发怒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同的是面对自己的错误采取不同的态度,往往就有不同的结果。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一个伟大的人物的故事。(板书课题:成吉思汗和鹰)同学们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谈一谈对成吉思汗的认识,对鹰的认识。

学生发言。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播放下面的资料,但要注意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资料:

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他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一生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大多认为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有人曾经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了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没有一次失败过。因此有学者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成吉思汉曾经说过: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尽管后人对他残酷的攻城掠地多有微词,但这并不影响他做为马背天骄的伟人的地位。

鹰内蒙古大草原上正义的象征。它强健、凶悍,是猛禽之一,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幼鹰常常被牧民驯养,成为猎鹰,帮助人们捕抓野兔等猎物。

[设计意图: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因此本环节设计没有急于让学生接触文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把生活作为学习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二、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1.自由读书,结合教材后面生字条,给文中出现的生字注上拼音。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如:悠闲自得、宠爱、满载而归、懊悔不已等。

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的内容,谈谈自己初步读书的感受。

找出鹰四次打翻成吉思汗的水杯的部分,反复阅读。

2.生生交流,反馈学习情况。

在学生独立感知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发现问题。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适时找出重点的语句段落,指名朗读。让学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发挥自己宏观调控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比较杂乱的问题。本环节还重视了学生积累词语的训练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重点词语的理解一般有三个步骤:不理解、结合工具书理解、工具书与文本创设的语言环境结合来理解。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些关键的词语,实际上也就基本理解了教材的内容,为后面的深入研读奠定了基础。]

三、及时巩固,读写结合

1.抄写课文中你认为应该重点记住的生字和词语,不太熟练的可以多写几遍,但一定要注意工整规范地写好每一个字。

2.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括号。

()的泉水()的季节

()的天气()的狩猎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成吉思汗_______次接水都被鹰撞翻了,于是他就__________。结果把那只鹰_________射杀了。他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感到_____________。成吉思汗从这个教训中领悟了一个道理,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是并没有要求削弱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因此听说读写,不可偏废,语文基本功训练要扎实到位。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各种学习感官的积极配合,不单使得课堂结构错落有致,张弛有度,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面的词语:

悠闲自得、狩猎、手腕、拧断、懊悔不已、宠爱、小心翼翼、满载而归

2.用一句话说出《成吉思汗和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内容,指导读书,体会人物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1.快速找到第一次接水和打翻水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成吉思汗心里想什么,鹰心里在想什么?把自己的个性理解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抓住悠闲自得、他最喜爱的鹰、它在前面飞行,它认得回家的路等描写,体会成吉思汗和鹰之间的密切关系。又要抓住渴的急不可耐与正准备一饮而尽来理解成吉思汗的境况,来体会他的情绪。

从嗖的一声、这只鹰前前后后飞了好几个来回,一直在他的上空盘旋。等描写便不难体会到鹰是怎样想的。

2.用学习第一次打翻水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第二次、第三次接水和打翻水的句子,想一想此时此刻成吉思汗心里想什么,鹰心里在想什么?怎么读?成吉思汗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他又接满了第四杯水,鹰是怎样做的?成吉思汗是怎样做的?这段话该怎样读?要读出变化的语气来。

教师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把重点放在有感情的阅读指导上。

[设计意图:抓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品读、研究。学生能够快速找出成吉思汗发怒杀了鹰这一点,但他们容易忽略为什么愉快变成了愤怒,这个环节把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为重点来探究,不但使教学仅仅围绕中心目标展开,而且完成了把书读薄到把书读厚的经过,学生在切身体验的情况下,会情由心生,情动而辞发!课堂就不但是读书的过程,还是学生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

三、升华认识,汲取文本精华

1.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成吉思汗终于发现了鹰撞翻水杯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是用鹰的生命换来的。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成吉思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鹰是一只什么样的鹰?

学生可能各抒己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但又不要盲从学生的认识,特别是对成吉思汗的认识可能存在分歧:成吉思汗既有叱咤风云的一面,又有凶悍暴戾的一面,但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成吉思汗生活的年代和背景来全面认识伟人的形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面对错误,成吉思汗有什么想法?有哪些行动?对你有什么启发?

安排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成吉思汗面对错误的发生,他懊悔不已,但是没有一味的苦恼,而是积极面对:不找借口,积极弥补过失,并善于从错误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闪烁着人性的关怀。教学不是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欣赏方面,而是由浅入深,逐步走进文本的精髓部分。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这门交际和交流的工具,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帮助学生学会面对生活、面对世界的本领。]

四、课堂延伸,设置作业

从下面的作业中任选一项来完成。

1.学习《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有什么认识、感想和体会,认真组织语言写一篇读书心得。

2.搜集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错误,采取的不同态度的材料,扩大阅读量,总结经验。

[设计意图:积极使用教材,并努力凭借教材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立足课堂教学,并努力超越课堂的局限,使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3

一、提出问题,直接导入新课

问题1:(手上拿着圆形纸片)大家看,这是什么?我现在用圆形纸片代表饼!现在请大家想一想6张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张?怎么算出来的?板书:6梅2=3(张)

问题2:1张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张?怎么算出来的?板书:1梅2=0.5(张)

问题3:1张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张?怎么算出来的?能知道每人吃多少张吗?板书:1梅3=1/3(张)

怎么理解这个每人吃1/3张饼?(把一张饼平均分成3份,每人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吃了1/3张饼。)之后课件操作演示。

二、新授例2:

1.小组操作,说说如何分

问题1:观察三个算式?两个数相除,他们的商可以什么表示?(引导学生用整数表示)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小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是不是任意的两个数相除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呢?(能)

问题2:那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把3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张饼?怎么来计算?(3梅4)操作:每个人到底可以分到多少张饼呢?现在请大家拿出小组里已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分一分,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张饼?(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分的情况)

2.反馈交流

师:请小组派代表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①先取出2块,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半块;再将剩下的一块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1份。(3/4块)

②将3块饼叠在一起,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其中的一份。(3个1/4块)

③将3块饼平均分成12块,每人得到其中的3/12张饼。

反馈操作说明:

a.如有发现错误情况的第三种,应让这个小组先来说,让孩子们自己辩驳,分成12份,这样理解正确吗?[从辩驳中,得出结论,应该把一个饼看作单位1,而不是3个饼?这是一种常见的学生认识错误,应及时在反馈中,让学生理解正确]

课件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一张一张分与3张叠起来分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1).出示题目:

a.把2张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张饼?

b.把3张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张饼?

(2).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交流,可以分/每人分到几张饼?

3.讨论交流

问题1:现在,我们不用操作能计算7梅8=?吗(7/8)

问题2:观察算式1梅3=1/3(张)3梅4=3/4(张)7梅8=7/8(张)你们有什么发现?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关系写作:

被除数梅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能是0)

也可以用字母表示:a梅b=a/b(b鈮?)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他们之间有区别吗?(小组讨论)

生: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

6梅7=7梅9=11梅20=7梅8=

3梅8=8梅15=2梅3=19梅1000=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7梅15=7/16=()梅16()梅29=4/()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运用各种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

2、学会质疑。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带(或适合的音乐)、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揭题

同学们,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多么美好。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一年四季变化无常的花草树木,形形色色的人间万象,多神奇。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让你们喜欢的事物。谈谈你们喜欢什么?(生各抒己见)

你们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今天,就要让我们先一起去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和热爱。

2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张晓风,女,作家。江苏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着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作品富有人文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

二、检查预习,自主质疑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如:遂、炫。说说识字方法,如撤换部首。

2、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交流质疑。

师引导生针对题目、词、句和内容进行质疑。字词生生互动解决。难理解的句子、内容可留到后面解决。素馨:素雅温馨。

迭代:替换、取代

摇曳:摇荡

炫耀:夸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2、听课文配乐朗读后思考:

(1)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

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书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不同的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四、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感悟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试着读出喜欢的心情。

(1)学生自己感悟,自己练读。

(2)喜欢相同部分的同学自由组合,共同探讨对相应部分的个人理解。一起练读,互相指正,互相学习。

(3)全班交流

2、老师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1)老师领读。

(2)男女生对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作者按顺序写自己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喜欢哪些事物?

2、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喜欢之情。朗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体悟感情

1通过读课文你们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2、你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三、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体会到什么?

3、师出示句子: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1)引导生读这几句话。

(2)交流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对书的热爱和对看书的感悟。

4、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的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这表达了什么?

四、小结

五、全文总结,拓展升华

1、师总结:对生活充满着一份欣赏与期待,对共存与一方天地里的万物,时时报以微笑和真诚,不经意间,你就会受到生活的丰富馈赠。热爱生活吧!

2、引导生积累好词佳句。

3、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其中深刻的句子抄录下来,制作成书签。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成吉思汗和鹰》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七单元以面对错误为主题的第二篇课文。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但是深刻的寓意却是由一个生动的故事和结尾直白的表述结构而成,故事性与哲理性兼备,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课文中,作者抓住老鹰四次打落成吉思汗接的水,展开故事情节,成吉思汗的固执与鹰的忠诚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把文章推向**,最后峰回路转、以毒蛇的出现唤出了成吉思汗面对错误的悔悟永远不要再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虽说是说理的文章,却没有任何理性分析,道理来得深入浅出、水到渠成。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特点、语文素养培养的一般规律,执教本课的主要目标可以确定为:知识与技能

1、学习借助画情节曲线理解课文。

2、利用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学习课文。

3、体会文章通过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将故事写得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心理的变化。

5、通过品析课文,深入理解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通过说、读、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正确面对错误的良好品质,让学生懂得对待错误要敢于承认,善于反思,总结经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鹰每次打翻水杯时成吉思汗心理发生的变化。理解伟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明白遇事保持冷静的道理。

四、说教法、学法

1、以读代讲。在教学成吉思汗接的水被鹰四次打翻,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这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2、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抓住知识点构建平台,通过完成学习卡的填写,引导学生抓住鹰四次打翻杯子以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这一重点环节来达到学习目的。

3、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体会写作特点;通过画情节曲线理清文章层次。

4、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服务于语文。在学生知道成吉思汗从这件事中吸取沉痛的教训永远不要再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后,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类似的事例,进一步升华课文的主题,教会学生正确面对错误。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景

同学们,在我们美丽、广袤的皇城草原上有一种强健、凶悍的猛禽,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鹰,是草原上正义的象征,也是草原人们忠实的朋友。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成吉思汗和鹰》。板书课题:成吉思汗和鹰

(二)速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1)指名朗读课文。

(2)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

2、理清层次,画情节曲线。

(1)明确课文叙事顺序。

(2)分段读文,梳理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3)师生合作画情节曲线

3、教师小结

(三)品读课文汲取精华

1、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找出描写鹰动作的词语。

(2)小组合作读第13-18自然段并完成任务单。

2、体会四次撞倒水杯时的经过

(1)读描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鹰?你认为鹰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2)从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中,你知道了什么?

3、感情朗读。

从9-18自然段中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鹰地着急和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

4、学习最后两段

(1)齐读最后两段,思考:成吉思汗是如何面对错误的?

(2)交流汇报

(3)感情朗读。(读出成吉思汗的悔恨)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结合生活谈错误

孩子们,你们在生活中犯过错吗?犯错后你是怎么做的?

2、师小结

3、听课文朗读,加深认识

(五)课堂总结巩固知识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情节曲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我喜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了喜欢的理由。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是条件较其他农村学校稍好一些,学校硬件设施配备较全,这给我们平时教学带来了很大方便。我们是第一批课改的班级,经过四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这就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打好了基础。

设计理念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上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让学生面对文本时,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阅读的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

2.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吧!说一说你都喜欢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板书课题)

[学生有的说喜欢小动物、有的说喜欢和朋友交往,还有的说喜欢做梦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拉近了和课文内容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质疑。

[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标出有疑问的地方,再互相交流,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初读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谈读后有什么感受。

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板书:四季景物、自然景物、社会生活。)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品读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学生采用了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

2.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动情,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研读质疑问难

1.让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板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情感。]

六、拓展

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

[本环节培养了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为后面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事物作了铺垫。]

七、仿写课文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能写一写吗?

1.学生仿写。

2.全班交流。

[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对课程资源的有利补充。]

八、全文总结

自然是和谐的,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去尽情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吧!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7

这是一篇比较特别的课文,由两篇文章组成。前面是古文《浙江潮》,后面附现代文《观潮》,乍一看,好像重点在前面,其实不然。因为教学的难易程度,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

该单元以奇观为题,所选课文都是与自然界的雄伟奇观有关的文章。所以这篇课文教学目的重点,应该放在体味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上。当然,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完全凭借对古文的感悟,去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事情。要完成这个任务,只能靠深刻地、比较全面地品读、想象、感受现代文《观潮》。所以,《浙江潮》只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整体感知把握,能够背诵即可,而现代文《观潮》则是细细品赏的对象。最后在感受现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古文。

这组课文我准备3课时上完。第一课时重点是读,然后做感性认知。在读这个教学环节上,古文的朗读有一定地难度。但还是应该把主动权教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字词读音问题,自己确定语感,自己读。然后老师才去引导学生解决读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还有通过领读、范读帮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熟读课文后,学生自然会对古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现代文《观潮》的朗读比较容易,因为有许多事情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自己就能解决,这节课只需要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朗读问题加以解决便行。再来让学生谈整体认知,理清文章地叙述顺序等来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描写潮来时的第4、5自然段细心品读、想象、感受,身临其境地感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领略自然界的神奇美丽。第4、5自然段的教学应该抓住描写江潮声音和形象的重点句子及里面的一些词语,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细细品味感受,让文字的描写形成画面,作用于学生的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美感。再利用好多媒体提供的优美的画面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感悟体味文字后,如身临其境,从内心深处亲切地、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为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叫绝。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多遍读,整体感受精心品读第4、5自然段,想象潮来时的声音、景象听光盘范读,观看画面图景感悟自然界的雄伟壮观,用心来感悟。另外,有些看似不重要的句段同样重要。第5自然段的最后两句,也不要轻易地放过,它的正确适时地出现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我把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安排在了学生观看画面图景之后,因为光盘上恰有桥上的行人被浪潮无情地冲走的图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在配上文字地解说,很容易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第三课时,在品读感受完现代文后,再去朗读古文,与现代文进行对照,学生对古文又有新的更全面的理解。然后把学生确实理解不了的字词和句子再让学生提出来,特别是文言词望、方、城、沃等,教师帮助理解。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选小组长,讲解古文该怎么理解。教师将前面的路铺平了,这些任务学生也可以自己完成了。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8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郑人买履》语文说课稿

教材及学情分析

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寓言故事言简意赅,生动有趣,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五年级,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和寓意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借助工具书,学会两个生字的音、形、义。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理解故事内容,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

2、结合图画,背诵《郑人买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法

在本文学习中,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重视熟读能诵,读出古文的韵味,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学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求知,快乐地学习。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猜谜语导入的方式。由谜底鞋引出履,并在黑板上边板书边指导,解决生字的音、形、义。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解题,目的是让学生先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

读通读顺我首先用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反复读读通句子。对照课后的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用这样的方式向学生渗透读古文的方法,为下一步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在学生汇报朗读前,我及时对课文中易读错的字,如度、遂、吾等引导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纠正,以真正落实把课文读正确的目标。指名朗读后,教师进行范读,新课标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文言文同古诗文有相近之处,教学时教师的范读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学生较好的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并放手让他们结合注释来感悟文言文大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文言文的难度,也体现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读中悟

在悟中读崔峦先生指出:阅读教学改革:一是抓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这一环节,我首先以课文的第一句话作为指导,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紧抓住文本语言,围绕一个读字,使学生从念字到韵读到成诵,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学习方法,感受了文言文的韵味,积淀了语感,积累了语言。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进行合作学习。我巧设答辩情境,鼓励学生互动学习。在互动中,教师顺学而导,不留痕迹地让学生自己教会自己,学会研究,学会提问,学会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在学生读悟的过程中,我适时指导朗读,教在难读处,教在学生朗读不到位之处。朱作仁教授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努力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范读与指导读的作用,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得到了充分地展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注重研读的引领,在完成阅读教学的底线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以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为读书路径,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使学生在体会文言文的特质、感受文言文的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凸现了文言文教学的本色。最后,指导学生吟诵,以达到积累语言之目的。

四、联系生活

理解寓意学习文言文寓言故事,不仅要把课文读通、读懂,还要读透,也就是要弄明白其中蕴涵的道理。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个郑国人最终买到鞋了吗?告诉他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你对他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建议?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到了其中的寓意,给郑人提的建议其实也就是告诫自己,今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五、课外延伸

为了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喜欢上韵味十足的文言文,喜欢上中国优秀的古代文化,我把韩非子的其他几则文言文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外的阅读。

六、课外作业

安排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把文言文改编成白话文,把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尽量简洁,体现方法、内容与基础知识。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积累本课的成语。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贺龙照片)贺龙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是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播放媒体)1934年的炎夏,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军队在后面紧追。当时白军拥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而我方与敌方力量悬殊,处于敌强我弱的劣势。红军部队上有敌机的轰炸、扫射,后有敌军的紧紧追击,形式危急,迫在眉睫。如何摆脱敌人的追击?保存自己?贺龙想出了草帽计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通课文(检查习情况)

1、生字词的学习;

2、四字词语、成语的学习;

3、熟读课文;

4、指名朗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在敌我的危急时刻,使用使白军的事。表现了贺龙同志的。

3、理清脉络:

第一段(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第二段(2~4):写贺龙巧用草帽计,消灭了;

第三段(5):写红军战士胜利后的愉快和对贺龙的称赞。

四、小结,初谈感受与质疑:

1、再一次快速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在敌我的危急时刻,使用使白军的事。表现了贺龙同志的。

2、文章课题是草帽计,就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认为这个计谋怎么样?(用文中一个成语来评价)

神机妙算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神机妙算。

一)读1、2自然段,思考和小组内讨论完成:

1、贺龙将军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请在文中用;

2、小组内填写下列句子,并说一说:

贺龙看到,心想。

3、天气那么炎热,戴着草帽仍汗流浃背,为什么贺龙同志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扔在路边?

4、为什么要在平坦的山坳命令战士扔草帽?

5、战士们为什么感到莫名其妙,还听从指挥?

师:这是一篇记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我们刚刚所学是草帽计中的前两个过程:红军战士在行军途中为了抵挡炎炎烈日而戴上了草帽,而听从贺龙将军的指挥又扔下了草帽,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戴草帽和扔草帽(板书:戴草帽

扔草帽)

二)学习3、4段:

1、快速阅读3、4自然段,用3个字概括各段内容,完成黑板上的板书:

草帽

草帽

2、思考,并根据问题后提示回答问题:

1)看到红军的草帽后,白军为什么会立刻一窝蜂地去抢?白军官为何不阻拦?(在文中用~~划出答案)

2)为什么敌机会轰炸自己的军队?(在文中用~~划出答案)

3)贺龙凭什么料定白军会抢草帽,炸草帽?(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3、找出这两段中的四字词语,认真读一读,

人困马翻、眼冒金花、喜从天降、得意忘形、丢盔弃甲、狼狈而、眉开眼笑、毫不介意、喜出望外、血肉横飞、叫苦连天

1)这些词语中哪些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请找其中3个词语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白军被炸的场面。

三、学习最后一段,小结全文:

1、战士们是怎么称赞贺龙的?

2、现在你觉得贺龙是个怎样的人?请你模仿当时战士们的语气、动作,说几句称赞贺龙同志的话。

3、学了课文,你能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