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课件]《喂——出来》教案

发表时间:2022-10-04

《喂——出来》续写。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喂——出来》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常识

2.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写作手法

3.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法、质疑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美景图片——破坏环境图片——自然灾害图片)

二、标题设疑

1、谁在喊?对谁喊?喊什么出来?出来的会是什么?(作者想象思维的展开)

三、作者简介

星新一(1926——1997)

堪称日本科幻界的一个奇才。以1000多篇精巧别致、富于哲思的超短篇小说享誉世界,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

星新一生于东京的一个科学世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那年,他进入东京大学攻读农业化学,毕业后在该大学的研究生院研究微生物学。1956年为逃避生意上的失意加入飞碟研究会。

在科幻方面,代表作有《恶魔天国》(短篇集)、《人造美人》(短篇集)、《声网》(长篇)和《梦魔的标靶》(长篇)。

星新一的写作特点:

坎坷多艰的经历使星新一具备了一种对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许多异彩纷呈、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现实的微型小说。

星新一擅长于用白描的手法对作品主人公作浮雕式的刻画,让人物在对话和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性格。他的微型小说之所以能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不仅在于语言上简洁洗炼,详略得当,而且跟他把有分量的“秤砣”压在作品结尾是分不开的。

四、科幻小说知多少?

什么是科幻小说?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第一部科幻小说是什么?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科幻小说之父是谁?法国作家凡尔纳(代表作《海底两万里》)

你知道哪些科幻小说作家?高士其(中国)

五、请给加点的字注音

哂笑( Shn )牟取(móu)棘手(jí)铆钉(mo)贪婪(lán)履行( lǚ)

六、积累词语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考虑。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仍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七、整体感知

1、复述故事:

复述提示:庙塌-洞现-洞深-叫声-小石头-栅栏-各色人的反应-商人买下-倒入各种废品-叫声-小石头(教师提示:这些情节都是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体现。想像世界是虚幻的,虚幻的多数情节却又是根据现实生活加以想像的,所以联翩而至的情节显得合乎情理,自然而然。)

2、小说的情节:

起因:台风卷跑了村里的小庙,留下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

发展:围绕洞,各色人物的表演,洞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具体而言:

1、村里人探洞;2、村外人探洞;3、建填洞公司;4、洞成了垃圾桶。

高潮:洞容纳了所有的垃圾。

结局:城市的环境变美了,但忽然传来了奇怪的叫声,一会儿又飞来了一块小石头。

八、问题探究

问题1:作者为什么幻想出那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

小说:课文中深深的无底洞有什么用场?人们将城市中的所有垃圾不加处理地填入深洞。

现实:人们是怎样处理城市中的垃圾?直接排放到海洋里和大气层里。

问题2:人们对待以“填洞”的形式来处理环境问题的方法的反应是怎样的?

小说:村民由“担心”转为“放心”,以至最后从洞中飞出声音和石头后,也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现实:漠视环境污染、围湖造田、乱砍乱伐等。

问题3:这深不可测的洞最初给社会环境带来些什么?

小说:、现实:

一片美丽的景色、欣欣向荣的景象

问题4:这深不可测的洞最终给社会环境带来了些什么?

小说:“喂-出来”奇怪的叫声之后,一块小小石头也飞回来了。

现实:洪灾、干旱、沙尘暴、湖面干涸、全球气温升高等等。

5、思考:作品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想一想,在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后又会怎样?)

可以感知,作者的意思是说,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6、小说主旨的研读探究(你认同哪一个?)

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还有……

九、研读思考

1、作者幻想那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有什么作用?

用幻想的无底洞讽刺了人们的幻想。

2、课文第42段“开始,村时的人有点担心,生怕会出什么事情”,为什么人们的担心未能阻止荒唐的行为?

因为商人为利益驱动,而人们又为自己的眼前利益驱使,所以不能做出明智的决断。

3、课文第47自然段的内容反映了人们一种什么心态?

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只顾追求现代化的享受,而忽略了对由此而造成的严重污染的治理的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

4、小说为什么用”喂,出来”这题目?

环境污染的因素不断积累,到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公害.世上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不断积累,量变到质变,结果就出来了.

★本答案让你联想到什么?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启示:负面的事做不得,小错误要及时纠正,正面的事情要坚持不懈的做下去.

十、体验反思

故事是虚构的,这是科幻小说的特点,但存在着现实基础。这个无底洞最终又吐出了人类填入的种种垃圾,说明了自己做的祸害,最终要由自己承受的道理。试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十一、布置作业

十二、教学反思

fw76.com延伸阅读

教案精选: 《喂——出来》教学设计(经典版)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你知道怎么写优秀范文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教案精选: 《喂——出来》教学设计(经典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的主旨和想像的写作手法。

2.锻炼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感悟文章主旨。

通过学习本篇科幻小说想像手法的运用,来理解是怎样利用想像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意识到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并明白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的这一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人性的多面性。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活中,人类把大量的垃圾倒进了河流中,于是自己的身边环境清洁了;大量砍伐树木,于是生活条件改善了;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于是猎奇、虚荣的心理得到满足,……但是在我们把大自然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来尽情索取时,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那会是什么呢?希望这些问题伴随着对课文的探讨得到解决。

二、整体感知

1、简介文体和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小黑板出示)

哂(shěn)笑牟(móu)取众目睽睽(kuí)

棘(jí)手铆(máo)钉贪婪(lán)履行(lǔ)

3、指名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⑴画出情节链

庙塌——洞现——洞深——叫声——小石头——栅栏——记者——科学家——看客——警察——用绳量——用强音测——商人买下——填洞……叫声——小石头……

⑵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通过找关键词,画情节链的方式教会学生筛选课文的主要信息,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露出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众丢弃废物的垃圾桶……城市变得清洁了。在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蔚蓝的天空时,最先丢进洞里的那声“喂—出来”从天而降,不,它是从洞而出!原来丢到洞里的东西被一一返送回来了!。

三、探究课文

1、题目“喂——出来”是什么意思?

2、那奇怪的叫声和那一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接下来可能还会是什么呢

3、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4、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科幻小说具有哪些特点?

A、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物质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B、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

C、科幻小说的三要素:科学、幻想、小说。

四、作业:为续写一个结尾。

板书设计:

喂——出来

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的报复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主题。

(一)合作探究

1、小说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情节?

(环境保护问题)

2、洞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土地、海洋、大气层等自然资源。)

3、洞是真的无底吗?

(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是不堪重负。)

4、现实生活中真会有这样一个洞吗?

(否,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

(二)结合生活探讨文章的现实意义。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处理垃圾的办法?现在露出了什么端倪?

向河流排放污水→河水被污染,鱼虾大量死亡。

乱砍滥伐树木→水土流失、洪水泛滥。

捕杀野生动物→传播疾病,破坏生态平衡。

2、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人是不是相像?

(为自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

3、学生用一句话谈谈自己读了学了本课受到的启示。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

(2)只有积极治理环境,世界才会真正美丽

(3)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长远的目光,不能只顾一时,不顾长久

(4)爱护环境,从小事(像不随便丢字纸)做起

(5)正面的事情要坚持不解,负面的事情做不得

(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罪证是销毁不了的

(7)人的私欲是个无底洞,要用良知、正义、道德去填补

(8)地球上的洞不能忽视,思想上的洞更要重视

(9)……

(二)想像训练

1、探究作者怎样展开想像。

根据“情节链”揣摩作者的想像活动。

2、生朗读课前写的想像片断,师生共评。

七、布置作业

作文:《地球——人类的家园》

板书设计:

15喂-----出来

庙洞洞叫小记科警用主商核机尸日假

宇现探声石者学察绳张人废密体记钞

头家量填买料文废本犯下件物罪污照证水片据叫小声石头

实用课件: 空气 教案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实用课件: 空气 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蛇、玻璃片、孔明灯、纸套、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冷水、有关孔明灯视频、 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准备好的孔明灯,提问: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

3 、猜测,点燃孔明灯下面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

4 、学生讨论、交流。

5 、请两位同学帮助,点燃蜡烛,升起孔明灯。

6 、谈话: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上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热空气,什么是冷空气。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

实验1:感觉热空气

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

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

6.学生回答。

7. 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 、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 、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3 、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套,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套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套会上翘?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 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套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套往上升了。

实验4: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1 、你想知道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吗?

2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同学们要按老师的要求跟着一步步的做,不提前也不落后,小心热水伤到人。

3 、完成实验后,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并填写实验表格。

4 、教师小结: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遇到冷又会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冷热瓶中空气的循环流动。

在第二次试验中,热瓶在上面,热空气上升,我们就看不到对流的现象了。

(四)、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 、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板书:冷空气)

2 、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3 、启发回忆: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气飘向哪里?打开冰箱时,“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4 、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板书:下降↓)

(五)热空气的利用

1 、你知道“孔明灯” 、 “热气球”利用了什么原理制成的吗?

2 、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 、播放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视频资料。

(六)、模拟热气球上升实验

用准备好的塑料袋,蜡烛等做塑料袋上升实验,注意不要烧到塑料袋,不要烧到手,体验成功的快乐。

(七)、热空气及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制冷空调及取暖器安装在房屋的什么位置比较好?为什么?

2 、小组讨论并汇报。

(八)、课后作业

请根据本课所学,查找资料,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设计:

2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课件借鉴] 《鲸》教案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课件借鉴] 《鲸》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及本文用来说明鲸“大”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及一些动物领域的专有名词。

3、通过多媒体理清课文条理,了解每部分内容。

(二)教材分析

《鲸》是义务教育课程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美说明文,通过介绍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及进化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鲸的有关知识,拓展视野;二是学习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三)学情分析

经过这几年的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学生综合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由于学生都没亲眼目睹过这一海洋生物,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师生应在教学中充分恰当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借助多媒体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会运用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来写简单的说明文。

2、通过多媒体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五)教学准备

1、下载一些“鲸”的图片和视频。

2、有关的教学课件设计

【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鲸”的图片,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一下这种庞然大物是什么动物(出示“鲸”的图片),它生活在哪里?

生:鲸,生活在海洋里,它是一种海洋生物。

师:同学们眼光非常敏锐,一下就识别出了这种动物,而且能了解一些它的知识,非常棒,那么有谁能更进一步指着图片具体介绍一下。

生:纷纷根据预习得到的信息,上台指着图片的不同部位进行详细介绍。

师:好,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那么我们今天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轻松读文,画出生字、词。

2、多媒体显示生字,指名注音。

( ) ( ) ( ) ( ) ( ) ( )

鲸 鳍 肺 胎 腭 滤

3、学生注音后,多媒体立即一一显示拼音。

4、多媒体显示生词,指名解释。

宽敞: 退化: 哺乳动物: 胎生:

5、学生解释后,多媒体立即一一显示词语意思。

三、借助多媒体,品析和感悟课文内容。

师:指名逐节读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情况?这些内容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多媒体显示问题)

生讨论、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生: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鲸是非常大的动物。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介绍鲸的种类。

第四部分(第4--7自然段):介绍鲸的生活习性。

(多媒体显示学生的回答结果)

师:你对课文的哪个部分最感兴趣?请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学习方法。

1、 (多媒体显示)以前学过的学习方法,如:抓重点词,抓重点句子,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

2、 学生选择学习方法,选择内容开始小组合作学习。

生:我通过反复朗读,读懂了第一自然段介绍鲸很大。

生:我抓住了描写鲸大的句子展开学习,知道鲸比大象大的多,最大的有16万公斤,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四万公斤重的鲸就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重。

生:鲸的嘴巴也很大,人举起手还摸不到上颚……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的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刚才总结的有关“鲸”的特点想象成具体的画面。

生:积极地想象,体会其中的乐趣。

师随机出示表现“鲸”这些特点的图片,让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屏幕展示)

师补充:是的,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课文写的很具体,同学们知道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把它写的这么具体,让我们一下子就有明确、深刻的印象呢?

生:积极地讨论、交流,得出作者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来进行说明的。师迅速在屏幕上显示出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并点明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屏幕展示)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部分。这部分共几句?描写鲸逐渐变化的句子是哪几句?(多媒体显示问题)

生:本节共四句,可分为两层。 ①②句讲鲸不是鱼类,它是哺乳动物;③④句讲鲸的退化过程。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正确,但是文中都是文字描写的,到底“鲸”的退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态画面。(展示课前制作的动画和下载的“鲸”退化过程的视频)总结鲸退化的特点。

生:①环境变化;②很长时间。退化的原因是为了适应海洋的生活。

借助多媒体学习第三部分,介绍鲸的种类。

(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讨论分类)

师:请同学们认真自学④⑤节,完成下表(多媒体显示表格)

种类 食物 呼出的水柱

须鲸

齿鲸

(如:虎鲸)

借助教学录像,进一步理解这部分内容。(屏幕展示)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描写鲸睡觉的句子读一读,并画成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生纷纷积极的作画。画好后,教师选好的投影展示。

师带领学生借助多媒体逐句学习最后一节。这段介绍了鲸的生长情况。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介绍了鲸的大小、种类、退化过程和生活习性。作者抓住了鲸的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与其它动物作比较,运用比喻、举例、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形象地介绍了鲸的有关知识。我们也通过多媒体向大家一一展示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果大家想更深入地了解“鲸”的知识,课下可通过上网继续查询

五、布置作业。

课下写一篇小作文:《鲸的自述》(屏幕展示)

教后反思:

在教学《鲸》这篇说明文时,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多媒体的.优势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首先,教学中多处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如介绍“鲸”的特点,认识“鲸”的种类及“鲸”的退化过程时,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以后应多运用这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其次,教学中应充分落实好自主阅读。应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

课件精选: 母鸡教案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课件精选: 母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如怨如诉、厌恶、反抗、欺侮、趁其不备、慈爱、凄惨”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教学难点:

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母鸡》好吗?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吧?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吗?(同学们真自信)

1、了解作者老舍

2、小组代表朗读课文,开火车读文

3、出示词语

没完没了

颤颤巍巍

如怨如诉反抗

欺侮

可恶

趁其不备凄惨

慈爱

警告

紧叫指名学生读,先读正确,再挑一两个词语读出味道。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老师听出来了,老舍对母鸡的情感不像对猫那样一直都是喜爱的,而是发生了鲜明的变化,由(———)变为(———)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讨厌

喜欢不敢再讨厌

5、学生质疑

A、为什么作者开始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不敢再讨厌了?

B、为什么讨厌?为什么不敢再讨厌?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变化

(一)学习1————3自然段,解读“讨厌”

1、课文那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你能从中找出一句概括的句子吗?请用“———”划出来。

交流并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抓“一向”“讨厌”进行朗读指导。

2、默读1——3自然段,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3、交流反馈抓重点词语理解感悟(读中悟

悟中读)学生根椐体会板书(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无病呻吟

欺软怕硬

发狂炫耀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根据板书)

(二)学习第4——8自然段,感悟母爱

师:一只让作者历来没有好感,只有讨厌的母鸡,怎么又会让作者对它的态度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变呢?是什么让作者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同学们,我们还是从书本中寻找答案吧!

1、默读4——8自然段。

这又是只怎样的母鸡?在书本中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反馈(学生随机上台板书)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抓重点语句感情朗读体会,并结合想象说话。

它警卫时勇敢地叫“咕咕”,仿佛在说:“—”。它喂食时慈爱地叫“咕咕”,仿佛在说:“—”。它教儿女本领时耐心地叫,仿佛在说:“—”。它夜里拼命地凄惨地啼叫,仿佛在说:“—”。先在小组里说,然后选同学在全班说。

3、同学们,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根据板书)它怎么和开始判若两人,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它变得如此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三)学习9——10自然段,品赏尊敬。带问题默读课文。

(1)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是一位英雄。

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你的心里,英雄是怎样的?指导感情朗读现在的“我”,对母鸡又有了什么的情感?(2)出示句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品读,这仅仅只是喜欢吗?(尊敬)

是啊,作者被母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母爱深深震撼了,这是作者对日夜操劳、无私无畏的伟大母亲发自肺腑的崇高的敬意。

再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齐读出示的3个句子。四、拓展文本,升华情感

是啊,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生活中妈妈又是怎样关爱你们的成长的?(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母爱是三月的阳光,给儿女们带来了缕缕春风。我们成长的过程凝聚了妈妈多少的心血。

同学们,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点进步,都是对母爱的一种无声的感激。

让我们齐声赞颂普天下所有的母亲吧!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描写母爱的故事吧!《母鸡的爱》,最后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再一次见证母爱的伟大。

五、课后作业

把今天老师朗诵的《母鸡的爱》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15

讨厌——————不敢再讨厌

无病呻吟

负责欺软怕硬

慈爱发狂炫耀

勇敢辛苦

赞美母爱

教学反思

都说语文课堂应该充满了朝气与乐趣,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难点,还要让他们体会作者老舍对母鸡的赞叹、敬重之情,由此及彼,又引出母爱这一永恒的话题。

《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中我先让同学们浅谈了他们对母鸡这一动物的看法,他们有的人认为母鸡的叫声十分惹人讨厌,有的人认为母鸡是很负责任的,它们要照顾小鸡,还有的同学认为母鸡是伟大的,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们。

让学生在谈谈对母鸡的看法,他们就体会到了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和尽职,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本课的学习中,那么作者笔下的母鸡和诗人提到的母鸡一样吗,会有哪些不同呢,一步步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的感悟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的著名作家都对她进行了赞颂。老舍先生本十分反感、厌恶母鸡,然而当它孵了小鸡,成了一位母亲后,也不由得对母鸡赞赏起来,并肃然起敬。

教学中我力争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在当今的大语文时代,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我采用小组代表朗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我力争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虽然课堂流程顺利,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仔细反思一下,却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改进:

1、由于我忽视了语文意识,因此学生对老舍先生语言的口语化、直白化的感悟和体验就不到位,教学还是在平面上推移,没有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导致整堂课的朗读始终没有一个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安排不同方式、不同要求地读课文。但由于预习检查工作不及时,学生在读课文时出现了朗读不流利,甚至不敢大声朗读等现象。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要在平时花功夫加以落实。因此,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就该多种形式朗读,重视朗读的方法。

2、整堂课,举手回答的学生就集中在那么几个人,其他的都是沉默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件推荐: 母鸡教案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秀范文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件推荐: 母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读通读懂课文,进而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认读15个汉字,书写“母”字。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3、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二、教学流程:

(一)讲故事、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师讲叙:同学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哪几位动物朋友和大家见面呢?(屏幕出现: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手拉手高高兴兴走来,边走边说:“小朋友们好!”)

2、(播放动画片)师讲叙:小母鸡和它的朋友到底要去干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有趣的动画片吧。(把课文插图即小母鸡种稻子的过程制成动画片,这一次播放只配上轻轻的音乐,配上课文朗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个人自读)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标然段的序号。

2、(小组读)小组长先抽读生字新词,互相正音,再轮读课文。

3、(检查正音)电脑课件出示一些小动物,根据学生选择的动物,师点击该动物图标即显示一个生字新词,学生认读正音后全班齐读。

4、(指名分段读)指名分段比赛读,学生既听又评。

(三)细读课文、体会内容。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讲叙:小母鸡请谁一起种稻子?它们愿意吗?为什么?(屏幕出示句式:“小母鸡请一起,说太辛苦,它怕。”个人读文思考,再全班交流。

2、(第一自然段)具体教法如下:

①(引出对话)师讲叙:小母鸡先请谁和它一起种稻子?(小鸭)它是怎样对小鸭说?小鸭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屏幕出示小母鸡和小鸭的对话。)

②(指导感情朗读)a、师:当我们要请别人帮忙时,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商量、有礼貌)请大家试着用这种语气读读小母鸡的问话。(个人读、指名读、齐读)b、师接着引导:小鸭怕弯腰不愿意帮忙,弯腰很辛苦吗?请同学连续做几次弯腰的动作。C、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感觉?(累、腰酸、很辛苦),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读小鸭说的话。(个人读、小组赛读、齐读)

③(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

(简析: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及通过动作表演谈感受、使学生入情入境,融入角色中,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3、(合作学习二、三自然段。)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4、(句式训练)出示句式:“你愿意和我一起吗?师讲叙:小母鸡说话真有礼貌,你能学着它有礼貌地说说话吗?”

5、(学习第四自然段)师讲叙:小母鸡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稻子获得了丰收,它把稻子打成米,做了又香又甜的白米饭,送给谁?它们心里觉得怎样?(很不好意思,很后悔等)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学生自读、指名读、互评)

6、(分角色表演读全文)a、(个别带头饰上台表演读)b、(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读)适当空出时间让学生酝酿感情,熟悉台词。表演后进行评议。

(简析:通过分角色表演读,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既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

(四)回归整体,感悟明理。

1、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谁做得对?你给他们当当裁判好吗?它们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会怎么做呢?请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一下。(让学生评、议、演)

2、现在,大家来说说,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五)作业超市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和好伙伴一起说说田字格中生字的笔顺,试着写一写。

[课件范本] 《短文》教案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下面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课件范本] 《短文》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理解作者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体会父亲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

5.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体会父亲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

2.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宋代学者苏洵送二子苏轼和苏辙入京应试,过成都辞别张方平,张出了六道题考兄弟二人,自己则于壁问密窥。两人得题后,即各自思考。辙有疑问,指以问轼,轼举笔倒敲几案,意为“管子注”。又指第二题,苏轼把第二题勾了,因为并无出处,开始答卷。考完后,张方平对苏洵说:“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其实,知子莫若父,苏洵又是如何评价和教导两个儿子的呢?

二、作者介绍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年间,其文得举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文章多为政论和军事论著。如《衡论》《上皇帝书》等文,以古鉴今,明确提出治国兴邦的政治革新主张;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为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同时提出改革兵制,信用将才等主张。所作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之作。

三、写作背景介绍

庆历六年(1046),苏洵赴京应制举。尽管他才学可为“帝王师”,结果还是落榜了,他对科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次年返乡,写了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时苏轼11岁,苏辙8岁。苏洵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他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名二子说》正是通过阐释为二子命名的深意,表达他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的。

四、朗读课文

1.听范读。明确字音。

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齐读。

五、理顺文章大意

1.解题:

“说”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名二子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谈给两个孩子命名字的道理的文章。

2.结合注释,试译课文。

3.全班交流,扫除翻译难点。

参考:

构成一辆车子,轮子、辐条、上盖、车厢底部的横木,在车上都各有职责,唯独拦在坐车人胸前用作扶手的那一条横木——轼,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如果去掉轼,我就看不出它是一辆完整的车。苏轼啊!我害怕的是你过分显露自己而不善掩饰外表。

天下所有的车无不按照车辙行进,而讲到车的功用,却从来不给辙算上一份.即使车辆翻倒马匹摔死了,祸患患也和车辙无关。因此车辙是善处于祸福之间的。苏辙啊!我知道你是能避免祸患。

六、夯实基础

1.识记重点实词。

① 名二子说:命名,起名。

② 虽然:即使。

③ 去轼:去掉,去除。

④ 惧汝之不外饰也:担心,忧虑。

⑤ 辙不与焉:参与。

⑥ 吾知免矣:了解,知道。

⑦ 不外饰:不装饰外表。

⑧ 辙:车轮辗出的印迹。

⑨ 仆:倒下。

⑩ 毙:死。

2.课时速背课文,同桌互考。

七、整体感知

1.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明确:

“轼”名说。

“辙”名说。

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苏洵依据车的组成结构特点,给两个儿子起名的缘由和期望。

八、作业

1.抄写实词。

2.背诵并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名二子说

苏洵

“轼”名说

“辙”名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八家之中苏家占三席,可见其父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如果没有一个父亲的用心良苦,也不能有我们日后的两位文学大家。

二、课文研读

1.这两个名字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都是“车字旁”,都与车有关。

2.“轼”“辙”和古代的车都有什么关系。

明确:古代的车是木制的。它由车轮、辐(即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直木条)、盖(用来遮阳防雨的车盖)、轸(车厢底部的横木)等组成,这四项是古代车的主要组成部分。“轼”则是车厢露在外面的扶手横木。而“辙”则是指车行后车轮的印迹。

3.苏洵写车轼,借助车轼对苏轼提出怎样的希望?

明确:苏轼个性刚直不阿,才气过人,锋芒毕露,所以苏洵告诫他要注意“外饰”,注意收敛约束自己,隐蔽自己,要像车轼那样不显眼而又不可或缺。

4.从这一段文字中能看出苏洵对苏轼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能看出苏洵对苏轼的担忧和关爱,苏洵了解苏轼的性格,为苏轼的锋芒毕露深深感到忧虑。

5.第二段文字写车辙有什么特点?

明确:苏洵认为天下所有的车辆都必须循辙而行,但是论车之功时车辙是排不上的,而当车发生灾祸时,祸患也不会殃及到车辙。车辙是“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6.从苏洵的这番话里能够看出苏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苏辙温良敦厚,谨慎持重,能够避免祸患。

7.从这一段文字中能看出苏洵对苏辙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能看出苏洵对苏辙的性格十分清楚,对苏辙的为人处世很是认可,表现出对儿子的拳拳之爱。

三、写法归纳

提问:本文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明确:是引物托喻,作者找到物与人的相似之处,以物喻人,以物的特性来写人的性格,使道理更加明确清楚,令人信服。

四、拓展

1.阅读苏轼的《洗儿诗》,体会苏轼对自己儿子的情感和希望。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2.了解“大小苏”。

苏轼:北宋诗人、词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21岁中进士,曾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等职。政治上不满王安石变法,和旧党意见也有分歧,故新旧两党执政时,均自请离开朝廷,任地方官多年,最后被贬至惠州等地。是一位全才作家,诗、词、散文造诣都很高,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其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一代豪放之风,对后代很有影响。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如《赤壁赋》等。

苏辙:北宋文学家。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9岁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但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晚年定居许州颍川(今河南许昌)。政治态度与其兄相同,文学创作自幼受父兄影响,文风与其兄接近。擅长各种文体,以书信和亭记最为出色。有《栾城集》。

3.名字知识:

名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姓名文化,它包括“姓、名、字”三部分,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

古人因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夏商代两代人的名如夏桀商汤;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注重玄学,讲究高雅,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僧佑;唐宋时,道僧红极一时,以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

古人都因名取字,两者相联,通称名字,清朝王应奎做了最权威的阐释:名用来区分彼此,字则表示德行。古人小时有小名,大了叫大名,名是阶段性的称呼,等有了字,名就应该避讳。而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jī簪)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小结:其实无论文中的苏轼苏辙,还是同学们的名字,都不能称之为名字。名字名字有名还得有字。因为苏轼从小生性旷达,苏洵希望他在轼的位置上瞻前顾后,所以又给苏轼起了个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让他高瞻远瞩,谨慎小心,而对于另一个儿子苏辙,相对比较放心,取字“子由”,意思是让他跟着别人走,仿效依循,谨慎持重。

五、作业

1.依照课文,为自己的名字写一篇《自名说》。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名二子说

苏洵

“轼”名说——劝诫——内敛外饰

“辙”名说——勉励——冲和淡泊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一门三文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洵的文章,这节课我们再来常常苏轼的文章。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

二、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

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借口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三、朗读课文

1.听范读。明确字音和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齐读。

四、理顺文章大意

1.结合注释,试译课文。

2.全班交流,扫除翻译难点。

参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五、夯实基础

1.识记重点实词。

① 欣然:高兴的样子。

② 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

③ 遂至:于是、就。

④ 相与:共同、一起。

⑤ 交横:交错纵横。

⑥ 盖:原来。

⑦ 但:只是。

2.课时速背课文,同桌互考。

六、整体感知

提问: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1)寻伴夜游;(2)庭院月色;(3)月下感叹。

七、作业

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导入

齐背课文。

二、课文研读

1.文中哪一句点明了作者夜游的缘由?

明确:“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欣然”一词体现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作者喜悦的心情。

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用了哪种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入”字用拟人修辞,月光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悄悄地走进门来和他做伴,作者把无情感的月光人格化,写得生动有趣,也衬托出

4.作者为什么唯独找了张怀民做伴?

明确:“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当时张怀民也被贬黄州,二人的心境相同。“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二人的心境相似,遭遇相同。“相与步于中庭”,可见两人关系甚笃,有相同的志趣。

5.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文中描写庭院中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什么特点?

明确:空明。庭院中波光一片,原来是月光皎洁而又空灵;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竹柏的倒影。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仿佛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

7.作者仅仅用18个字就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这主要得益于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

比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从“盖竹柏影也”能体会到作者恍然大悟的心情,原来先前所看到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一种幻觉,文章先虚写,再实写,虚实相生,正侧结合,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

8.文中“闲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明确:有着空闲时间、清闲生活、闲情逸致的人。

9.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闲”?

明确:

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 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

③ 月光如积水空明,竹柏影

④ 藻、荇交横。

⑤ 夜来无事,解衣欲睡。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11.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

参考;乐观、积极向上;从容面对苦难;豁达乐观;不汲汲于名利,坦荡豁达等。

三、拓展

1.借月抒怀的诗句:

①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②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③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李白

④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王建

⑤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⑧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

2.苏轼的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四、作业

1.默写全文。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月——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比喻

闲人——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