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教你写课件: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范本

发表时间:2022-09-26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教你写课件: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范本”,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复习

1、口算:

54+26=88-12=75+15=100-68=38+12=12+45=33+57=

18+35=66+41=98-64=35+25=69-45=100-25=36+54=

2、计算

235+516=8695-4687=561+687=1357-898

3、小结笔算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目标实施

1、教师引出课题: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A、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经常与小数打交道。(抽几名学生回答)

B、师出示超市价目表,请一名学生来做“服务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商品价格。

2)、请同学们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商品写在购物单上,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并写出计算方法,写完以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抽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书他们的购物单,并说一说他们的计算方法。

4)、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5)、老师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加。

6)比一比:同桌之间互相比较,看看谁用的钱多?多多少?

7)、抽两名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一讲。

8)、学生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9)、老师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减。

10)、学生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先要小数点对齐)

8.课堂练习

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小小采购员”:老师准备用50元班费来布置教室,你们能帮助我想一想该买些什么?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9,布置作业:完成课后联系1、2题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口算卡片

(2)、超市购物小票。

(3)、一些物品如文具类(作为商品)

11、自我问答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fw76.com编辑推荐

热门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秀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热门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掌握情景。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十分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仅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本事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必须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本事、抽象思维水平有了必须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必须的学习数学的本事。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1、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理解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必须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我,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进取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2、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仅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忙,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并且有本事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本事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本事弱,理解本事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构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构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理解本事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本事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本事,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本事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3、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团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4、教材简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资料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经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构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所以,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当掌握和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资料。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一样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构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本事。

教你写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五)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你写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五)”,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多次教学,不断反思,我深切体会到,教学设计的思路对于课堂气氛及学生学习、精神、思维的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教法一:

一、上课,揭示课题,齐读后问:本文是写“威尼斯”还是“小艇”?接着介绍威尼斯的地理状况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接下去的环节,先引导学生定向自学,帮助学生扫除阅读课文的障碍。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单元提示“按课文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并给课文进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接着让学生根据问题,逐层理解课文:

(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

(2)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又如何呢?

(3)船夫是怎样驾驶小艇的?

(4)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最后学生朗读体会。

这种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步步紧扣,师生达标的意识很强,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有条不紊。但这种设计,学生学习空间受限制,无自主选择机会;教学环节虽步步紧扣,但死板而机械,教学流程具有不变性和明显的指向性;串问串答,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

教法二:

首先多媒体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教师充满激情地介绍威尼斯的风光。让学生被美的风光所吸引,被美妙的语言所感染,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画面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

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

(1)学生轻声、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描写小艇样子奇特的段落。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通过学习,你了解了小艇的哪些特点?能读出韵味来吗?学生回答,同学可补充、评议,也可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再画画小艇。

(3)我采用读演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和同桌合作,解决疑难问题,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一人学船夫驾驶小艇前行,一人为船夫配音。

(4)在学习最后两段先让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引导欣赏精彩的语句,指出精彩在什么地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机播放威尼斯夜景课件,让学生尽情地体会“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谧静寂的美。

课末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让学生想象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用小艇?他们坐小艇做什么?用总分的段式写一段话。

2、指导学生用“操纵自如”说话,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假如你坐在小艇里会说些什么呢?

4、课外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苏州图片或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法二,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课件“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让学生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全文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

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我在讲到威尼斯城夜里宁静,再一次用了电教媒体,“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课件,给学生提供了一“动”一“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会起着“呼应”的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堂课中提倡学生充分地读,用自主阅读取代老师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溶入情感中进行阅读,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熏陶,注重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引导,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倡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乘法教学设计范例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乘法教学设计范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情分析:

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 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

1.情景

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出示照片)

出示资料: 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

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

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

③交流算式的意义

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

④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⑤观察、分析算式特点

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细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对吧!

现在,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A.涉及到得运算及顺序:都包含了+、×这两种运算,左边是先算加法,合起来以后再乘;右边是分别先乘,然后再加。

B.涉及到的数:都用到了18、23和8这三个数,其中8在左边出现了一次,在右边出现了两次。

C.计算结果:结果相等。

(设计意图:对算式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相等的道理,而从外在特点的分析则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同时,细致的特点分析也为学生后面的举例验证打下基础)

2.提出猜想

真有趣,运算顺序不同,数据也有不一样的,结果却一样,那是不是只有这一个算式才是这样呢?还是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怎样才能知道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想到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

师小结:要想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那我们就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再看看它们的结果想不想等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对一个人而言,记忆一个知识、规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知道从哪里去寻找知识和规律,要知道他的发现如何去获得证明。本节课就是要以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立足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而在教学。)

二、举例验证,证明合理性

1.全班举例:抽生举例,全班进行判断,看所举的算式是否符合猜想的特征。

2.分组举例

两个孩子为一组,一起举一个例子,再一起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

3.交流:谁愿意把你举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A.这个式子符合要求吗?

B.这些式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左边都是把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分开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右边算式中这个相同的乘数,在左边算式中放在了括号的外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过程,经历归纳概括的过程。)

三、概括归纳,建立模型

1.个性概括

这样的式子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完吗?

强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是写不完的。

你能用一个式子将所有的像这样的式子都概括出来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概括规律。(学生可能用文字概括,可能用图形符号概括,可能用字母概括)。

2.统一认识

教师指出一般用a、b、c表示式子中的三个数,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a+b)×c=a×c+b×c

给出规律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动手动脑发现了这个非常有趣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四则运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3.进一步认识

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数合起来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结果与用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结果相等。反之,两个数都与同一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所得到的结果与先把这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相等。

齐读式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方法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尤其是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哪些算式与72×35相等

72×30+72×5

72×35 72×30+5

70×35+2×35

70×35+2

问:为什么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

2.你会填吗?

(10+7)×6= ×6+ ×6

8×(125+9)=8× +8×

7×48+7×52= ×( + )

问:订正时强调第一小题为什么这样填?第三个式子中括号外面为什么要写7。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

3. 7×48+7×52 7×(48+52)

这两个式子你想选择哪个进行计算?为什么?

如果只给你第一个式子,你会想办法让你的计算变得简便吗?

小结:利用乘法分配律有时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明白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意义。)

>>

4.先想一想,下列各题怎样计算更简便,把你的简便方法写出来。

①34×72+34×28(订正时问:为什么不直接算)

(80+4)×25

订正时问:把(80+4)×25写成80×25+4×25依据是什么?

如果不用好不好算?

(80+20)×25

问:这道题与(80+4)×25的样子一样,都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为什么你们又不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了呢?

教师小结: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②21×25 75×99+75

小结:在计算中遇到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可以利用拆数等方法,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将式子变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然后再进行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生搬硬套题型。)

五、全课小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收获了什么?

当你们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现某些规律,而你又不敢肯定它正确时,你可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8+23)×8 (18+23)×8=18×8+23×8 7×48+7×52=7×(48+52)

=41×8 … … … …

=328(元) 学生举例 … … … … 34×72+34×28 (20+4)×25

18×8+23×8 … … … … (80+20)×25

=144+184 个性概括:… …

=328(元) (a+b)×c=a×c+b×c 21×25 75×99+75

[课件分享] 四年级数学教案其五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以下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收集的“[课件分享] 四年级数学教案其五”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6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的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1千克的物品,投影仪,重量单位表、时间单位表的投影片;将练习十八的第6题制成卡片。

教学过程:

一、归纳总结重量单位

1.导入课题。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要想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需要用长度单位来计量;要想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需要用面积单位来计量。那么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需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学生回答出需要用重量单位来计量后,教师导入课题。

我们今天就来归纳一下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

板书课题:重量单位

2.复习重量单位。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引导学生答出吨、千克(公斤)、克。

现在我给你们一些东西(包括两分硬币),大家相互传着掂量一下,自己手里拿的东西大约有多重?

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先感受其重量再说出大约有多重,以加深对1克和l千克的感知。

掂量物品,可让前后两排的四名学生为一组,相互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物品的重量。 掂量后,教师指名一些学生说说物品的重量。

然后问:你们以前称过体重吗?谁能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7此时若发现有的学生用多少斤回答,应及时予以纠正,以强化学生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指名两、三个学生回答后,可继续问:那么比千克重的单位有哪个呢?学生会答出吨。

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1吨重的东西吗?由此向学生说明:1吨是比较大的重量单位,我们人体是无法直接感受其重量的,只能凭经验估量或用衡器测量。

不过,我想问问大家1吨等于多少千克?(1000千克。)

请大家想想,假若你们每人的体重平均是40千克,那么多少人的体重加起来才能达 到1吨呢?(25人。)

现在请大家将进率填写在教科书第86页上。

同时让一学生填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教师可多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填写的结果,并用投影映出正确的进率表。

3.做一做。

做教科书第86页重量单位的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可以指名一学生念自己的答案,由教师在投影片上写,全体同学判断正确与否。

二、归纳总结时间单位

l.导入课题。

下面我想问问大家,你刚才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大约用了多长时间?

(一分,两分。)注意分不要表述为分钟。

你用到了什么计量单位? (时间单位。)

那么,我们要想知道时间的长短,是不是要用到时间单位来计量呢?

板书课题:时间单位

2、教学日、年的来历和世纪。

同学们以前听爸爸妈妈讲过日和年的来历吗?

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方面它要绕着自己的轴心转动,这就是自转;另一方面它还要绕着太阳旋转,这被称为公转。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年。不过,由于公转一周的时间不是整天数,而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此就规定1平年有365天,这样每4年大约少算l天,从而又规定每4年加1天,这年叫做闰年,有366天。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只有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

在时间单位中,比年大的单位是世纪。通常是100年为一个世纪,比如,从公元1801年到1900年是十九世纪,20xx年到2100年是二十一世纪。

3.复习时间单位表。

1年有多少个月?(12个月。)

1个月有多少天?引导学生按月叙述,二月应分平年闰年叙述。

l天有多少小时?(24小时。)再次强调小时在作为单位名称时应按规定记作 时。

1小时等于多少分?(60分9)

1分等于多少秒?(60秒。)

让学生将进率填写在书上。

填写快的同学可继续完成教科书第87页做一做的两道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八的第6题。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卡片,让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师读题目要求,再说出各个年份,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

3. 做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师读题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4.做练习十八的第13、19、11题。

先做第13题,让学生自己填写在教科书上。

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然后再集体订正,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

四、作业。

练习十八的第7、8、10题。

第10题,要告诉学生本月的1号是星期几。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八的第15*题和思考题。

第15*题,因为无论是平年还是闰年,,只是二月份的天数不一样,而其它月份的天数都是一样的。所以第二、三、四季度都不变,分别是91天、92天和92天,而第一季度平年为90天,闰年为9l天。

思考题的解法是:要盛出5千克水,关键是如何盛出1千克水、可以这样做:分3次把小水桶倒满,再倒进大水桶中,3小桶水是12千克,倒满大水桶后正好剩1千克水。然后把大水桶的水例掉,把l千克水倒入大水捅,再用小水桶盛满水倒进大水桶就得到5千克水。

最新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其一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下面是由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最新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其一”,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今日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怎么写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今日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怎么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3.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青岛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青岛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春深似海”的含义。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五月青岛的美景图(远处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水,近处一片翠绿掩映,沙滩上游人尽情玩耍……)。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教师相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遇到生字查字典学习,独立感受:五月的青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感受青岛的美。分组分段读,在读中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受五月青岛的特色

1、学习第一、二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介绍了五月青岛怎样的特色?

(2)理解“娇艳”,学会运用。

(3)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的花海,说说它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相互评议。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说说五月的青岛山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一、、学习三、四段。

(1)读三、四段,思考“春深似海”的含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春深似海”的?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赛读,引导积累好词佳句。

(4)第四段描写了人,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学生再读课文。

二、学习融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

1、老舍用他的妙笔向我们展示了五月青岛的独特风光,那作者对青岛怀着一种什么感情?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2、我们以后写景的文章应该注意什么呢?

3、教师小结:我们以后写这类文章也要注意紧扣景物特点,注意用词的准确,可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三、朗诵,强化感悟

1、朗诵全文。

2、畅谈此时对五月青岛的感受。

3、试着用不同层次的颜色描绘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五月的青岛

花 五彩缤纷

海 春深似海 春深似海

人 充满朝气

课件范本: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其四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呈现“课件范本: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其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复习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习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材在71页第四题还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习了求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72页第六题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学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情境,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习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本回顾整理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万以内数加减法

复习目标:

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复习重点: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习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一次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到现在为止,你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你都记着那些知识,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好吗?

小黑板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

(让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

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说:

●发现这三组题有加法也有减法。

●发现第一组是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二组是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加减法,第三组是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加减法。

(此处,学生用“一次、两次”表示,老师可适时点拨用“不连续、连续”表示更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比较深化 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学板演)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再讨论一下用笔算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

①只说加法计算法则。

②只说减法计算法则。

谈话:同学们再动动脑筋连起来想一想,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说:

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此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加深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

2、开放题:

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数?并计算出结果。

342-12 =21

只改变1473+378中第一个加数的最后数字3,使它仍是连续进位加法。

开放性题目不做统一性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有的可能全部做出来,也可能只做出几个来。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互相出题,人人当“小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你学得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与练习中开放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两个层次的目标体现得很好。

2、创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这节课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学生为活动所吸引,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很少干预,课堂中进行的是真正的师生、生生间平等的交流。同时,展示交流活动给予了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成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3、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了全员参与度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习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水平,教师设计、组织了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交流辩论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课件范本: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最新范文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下面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课件范本: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最新范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

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

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一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用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四、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五、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六、眷抄习作

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话故事》。

教你写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篇七)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教你写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篇七)”,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附:板书设计

4*火烧云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4、初步了解萧红及她的《呼兰河传》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1、CAI课件

2、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四、课时安排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评价。

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调投影仪的焦距)

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理解:恍恍溜溜

3、总结全文。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又是谁呢?下面则简单介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及对她影响极深的呼兰河。引发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喜爱,并从而试图去阅读她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教案系列]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之三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由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系列]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之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1.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从导入开始,我就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讲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猜谜、组织有趣的游戏等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时,在导入时教师先出示了一个谜语。“弟弟长,哥哥短,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猜了起来,很快“钟表”这个谜语就被学生猜出来了。就在学生充满兴趣时,教师引导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和钟表交朋友,愿意吗?”新课这样导入,何愁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呢?

又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时,教师可以先出示4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先露出比黄花多的2朵。然后再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吗?”果真是6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我话锋一转“红花6朵是怎样的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入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

2.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把学生逼向学习的观念,随着问题的提出、解决、把学生推到一个又一个的思维的波峰浪谷,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时,引入新课之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了算式,给这些算式分类,学生们很快就分出了四类;第一类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第二类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第三类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第四类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前两类学生们都已经学过,能正确计算。但是后两类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孩子们,你们同组之间能互相帮助,解决后两类算式的计算吗?”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多种计算方法,并在班上进行了交流,在学生们的自我交流中。他们掌握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课件借鉴] 四年级《去年树》教学设计(篇四)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以下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收集的“[课件借鉴] 四年级《去年树》教学设计(篇四)”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理念:

创设活力课堂,渗透润化教育,读中感悟,演中深化,写中提高,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读出角色的语气,表达角色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

3、展开想象,读写结合,为课文补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模式:

读、演、评、写、延

教学策略:

教:采取情境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

学:分角色朗读、合作表演、动手进行小练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语气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和蕴含的道理,感受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并尝试运用。

难点:对课文结尾两个"看"的理解。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

复习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棵树和一只小鸟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谁能简单地介绍这个故事?(出示主要内容填空)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树唱歌)。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树不见)。她四处寻访,问了树根、大门和小姑娘,知道树变成了火柴,变成了灯火。于是,鸟儿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

这个故事叫?〈〈去年的事〉〉,小小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的读者。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那感人的画面。

2、播放课文动画,激发学习兴趣。

看了故事,你想说什么?你会用什么词形容小鸟与树的关系?(好朋友、感情深厚)

合作学习,感情深情。

1、提出核心问题:从哪些地方真正体现小鸟与树是好朋友?认真默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反复读一读。

2、学生默读。

3、进行汇报。

感悟三处地方:

1、小鸟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小鸟唱歌。

预设:

1)抓住"天天"体会好朋友的友谊之深。

2)引发想象:鸟儿在什么时候、唱什么歌曲给树听?请你扮演小鸟告诉大家。

3)出示小鸟的歌曲内容。

大树,你是我的朋友,烈日下,你为我遮阳,风雨中你为我撑伞,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大树,我是你的朋友,你病了,我为你捉虫,你孤独,我给你唱歌,我们是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咱们也一块儿来把这首歌唱给大树听,好吗?大树听了,心情怎样?会怎么说?

4)小结: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好朋友呀。森林里有千万棵树,鸟儿却单单为这棵树唱歌;森林里有千万只鸟儿,树却只听这只鸟儿唱歌,这是一份多么深厚的感情,多么深藏的缘分。

2、小鸟与树分别前的对话。

预设: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读出小鸟与树的不同的心情的语气。(难过、认真、爽快)

1)树和鸟儿对话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生体会依依不舍、恋恋不舍等等。)

2)谁来让我们听听大树依依不舍的声音。

指名读,评价。

3)小鸟听到了大树这样的倾诉,她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请你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一定说明了什么?)

4)谁愿意来做这对好朋友,把他们临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展现给大家?

5)生分角色朗读,评价。

过渡:鸟儿就是带着这样的兴奋和期待回来找她的朋友。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根。于是他不断地寻找他的好朋友。

3、小鸟寻找树时与树根、大门、小姑娘的三处对话。

预设:

1)用笔划出小鸟与树根、大门、小女孩的对话。

2)指导朗读:分角色读:指名;你就是那只寻找好朋友的鸟儿,此时此刻你很?(着急,为什么?请你着急地来问问树根。

师:谁来扮演树根回答小鸟?指名一个同学读。

师: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怎样?指名几个同学读,谈心情。

师:当小鸟知道伐木工人把大树砍倒,拉倒山谷里去时,她更加?带着这种心情和同桌小朋友分角色来读读读读小鸟和大门的对话吧!(自由读)

师:请同桌读,请同学评价。

师:树啊,我亲爱的朋友,你被卖到哪里去了呢?我是不是再也见不到你了?此时的小鸟不但伤心、着急,而且?(伤心欲绝)

师:鸟儿伤心欲绝,问女孩:(请一学生读)

师:鸟儿伤心欲绝,问女孩:(请一学生读)

师:鸟儿伤心欲绝,让我们一块儿帮着鸟儿问女孩:

师:鸟儿是那么地伤心、着急,让我们也帮着鸟儿一块儿来找,一块儿来问好吗?

(当鸟儿从南方回来,看见光秃秃的树根时,鸟儿疑惑了,问树根:?

当鸟儿知道自己的好朋友被砍下来拉到山谷里去的时候,鸟儿立刻鸟向山谷里飞去,它着急地问大门:?

当鸟儿知道大树被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去时,鸟儿立刻向村子里飞去,它心急如焚地问小女孩:?(师引读,学生读提问部分。)可见,鸟儿是多么珍惜它的朋友啊!当他

终于,鸟儿看到了已化作灯火的大树。她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她看呀看呀,

四、质疑,感悟两个"看"。

1、设疑,引发想象:出示结尾两个"看"的句子。鸟儿在看什么?(昔日的朋友)每次看着灯火,它想起了什么?想对灯火说什么?

2、创情景,感悟"看"的内涵。

师:是的,鸟儿在默默地看,静静地看,她看着眼前的灯火,思绪万千。它想起来了--

(出示开头)

师:当太阳升起,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雪都融化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迎着风,迎着雨,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走过冬,走过夏,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升华感情,进行小练笔。

1、升华感情。

同学们,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无论多么辛苦,小鸟都要找到树,它是多么守信诺言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板书:信守诺言)。

2、小练笔训练。

师:故事结束了,作者运用了四处精彩的对话描写,写出了人物的心情。但课文里还有很多没有写下来的内容,现在让我们做一回小作家,依照作家运用对话描写进行创作故事。

自由选择进行创作。

选题一:树万万没想到,这一见竟是永别。

在临死前,他()地对树根说:"xxxxxx"

树根()回答说:"xxxxxx"。

树()地对(伐木人、大门、小姑娘说:"xxxxxx"

选题二:

当看到曾经最要好的朋友--树被做成火柴,变成灯火就快要消失时,

小鸟()地对说灯火说:"树啊,树啊,树啊树,我的好朋友,我以后再也不能唱歌给你听了,这是我唱的最后一首歌。你听,你在听吗,再见了,我会永远记得你!"

我很想对(小鸟、伐木人、树)说:"xxxxxx"

2、交流。

五、谈收获及总结。(友情教育,结合现实谈感受。环保教育。写作方法。)

拓展资料,迁移课外

一只小鸟冰心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选做)

1、《大树的日记》:从去年惜别小鸟,到今年化为灯火再次听到小鸟的歌声,这中间,大树经历了什么?它会怎么想?会想对小鸟说什么?请你替大树写一篇日记。

2、小鸟给树的一封寄托思念的信

板书:

去年的树

小鸟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实用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思考1篇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秀范文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实用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思考1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彩那天》记叙了在二战前发生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发生的故事。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可贵。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学生较好的懂得了课文,理解了父亲的心情,感受到“诚信是金”的道理。

学生积极质疑问难。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必须提供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机会。得此机会,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例:

①我家生活拮据,中奖得到的汽车又得而复失,为什么说那一天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②父亲中了奖,为什么还不高兴?

③父亲面临的道德问题是什么?

④彩票上的K字为什么被橡皮擦去,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人人都得到发言的机会,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教师依据学生的发言,点出文章的中心:诚信是金。学生们则自觉运用学过的名句,概括出了“言必信,行必果”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两句话,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