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热门教案】 找骆驼教学设计(写作示例)

发表时间:2022-08-11

找骆驼教案。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热门教案】 找骆驼教学设计(写作示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教学目标 :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 :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人深思的课文。(点击课件课题)一起读。

二、检查预习

1、前两天,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回家读了好多遍是吗?那么,你都读懂了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课件):骆驼

商人 老人

2、原来,读能让我们读懂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质疑)

3、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只要我们读读课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能迎刃而解;还有的与课文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我们在下节课再讨论。你们想想,这篇课文有没有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呢?

4、我们来看刚才这张关系图,你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了吗?

出示:老人是怎么指点商人的?

5、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办法,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把这句话用“____”划出来。

出示: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6、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有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直奔重点段,引导学生探究。

1、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

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2、是啊,这两天老师也一直在想这两个问题,既然老人没有亲眼看见过骆驼,他是怎么知道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要研究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读:看来,你已经尝到了读的甜头;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讨论:人多智慧多。)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10自然段,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商量,甚至可以跨越小组进行讨论。

3、学生自学讨论。

4、交流,反馈。

fw76.com延伸阅读

【教案模板】找骆驼教案精选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下面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模板】找骆驼教案精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设疑导入,明确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从没见过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们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根据课前提示来自学,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书查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尝试解决“课前提示”中的问题,边读边圈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样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归纳整理。

4、交流全文。

(课文讲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5、师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有关情况的?

6、填一填,议一议。(尽量用文中的语言)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7、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老人凭借自己生活实际,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8、读全文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从中体会到老人对生活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从中体会到老人对人热情,乐于助人。)

9、小结:老人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里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痕迹,就弄清了骆驼的具体情况,达到了“窥一般而只全豹”的境界,真可谓观察和思考的典范。

四、细读课文,创新表演

1、细读课文,仔细想想商人和老人对话的情形:动作、神态、心情、语气等,给文中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2、小组合作探究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

3、小组分角色表演。

4、推选优秀小组表演。(生甲:扮商人的服装道具生乙:扮老人的服装道具)

5、师生点评: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结合内容,拓展训练

1、商人找到骆驼,心情怎样,心里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没有,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事物?请写进自己的日记里。

[课件借鉴] 《找骆驼》教学思考模板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下面的内容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课件借鉴] 《找骆驼》教学思考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骆驼》一课写了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上课的过程中,

有所收获,也有欠缺的地方,进行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个性阅读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而我在实际操作中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致在理解课文前半部分时气氛比较沉闷。这与平时自己不太注重有着莫大的关系。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当然,学生的个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在这一课时中,我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形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课件范本: 《找骆驼》教案其三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范本: 《找骆驼》教案其三》,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教材分析】

《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设计理念】

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培养。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1、猜谜语:沙漠里有只船,船上背着两座山,个子高又大,耐暑顶瓜瓜。

2、学生自由交流对骆驼的认识。

3、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要点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

2、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过渡: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生自读并标注)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一。

2、汇报交流。

(1)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三个)

(2)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

3、分角色朗读。

(1)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学生扮演)

(2)再读对话,你们发现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具体、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会愤愤地指责老人。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的话。)

四、过渡:我们知道骆驼有这些特征,那么,老人又是怎样知道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征的呢?一起来学习第10自然段。

1、学生读第10自然段,完成表格。

读课文第十自然段,完成表格内容。

2、师生交流表格完成情况。

出示句子一: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1)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2)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3)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出示后两个句子: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1)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板书:左有蜜右有树叶的牙齿印

(2)用“因为……所以……”说话

小结:板书: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3、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哪个词看出商人找到了骆驼?(果然)

五、回顾全文,总结

1、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谁能说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事你会怎样做?

2、分角色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教案参考]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写作示例)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案参考]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写作示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4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6棵)

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2段3棵;7段8棵;10段11棵。)

d.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 +1=201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xx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说课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按老师要求画。

②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②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独立操作,探究规律。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设计了三道题:锯木头、算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以及对算距离问题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案推荐: 《找朋友》小班教学设计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下面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推荐: 《找朋友》小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能用可以是,可以,也可以的句式表达。

2.懂得与朋友间的相处方式,感受友情的美好与快乐。

活动准备:

读本好朋友白纸、记录笔音乐。

活动重点:

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有良好倾听习惯。

活动难点:

进一步拓宽生活经验,体验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寻找好朋友。

1.师:刚刚的音乐叫什么名字?你找到朋友了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幼儿回答】。故事中的小黄会和他的好朋友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个读本吧。

2.师幼共同分享故事师:故事中的小黄跟好朋友做了哪些开心的事?在你的生活中,你和好朋友会发生哪些开心的事情呢?在他的回忆中又有哪些难忘、感动的事呢?最后小黄和他的朋友和好了吗?现在老师请你回忆一下,你和好朋友发生过难忘、感动的事吗?那你是什么办法和你的好朋友和好的?

二、老师介绍好朋友。

1.师:知道了你们的好朋友和小黄的好朋友,那么你们知道我的好朋友是谁吗?【幼儿自由猜测,个别表达。】

2.教师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师:我的好朋友就是俞老师,她有很多的本领:会用电脑、会画画、会唱歌,还会讲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儿歌,我觉得她真能干,也想像她一样有新的本领。于是我向她学习怎样画画,学习怎样讲有趣的故事,还学习怎样做手工。渐渐地,我们成了好朋友。开心的时候,我们会在一起谈心;不开心的时候,我们会互相鼓励;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会互相帮助。因为我们常常在一起,所以幼儿园里老师都说我们像蝴蝶和花儿一样,谁也离不开谁。小朋友,你觉得我和你们是好朋友吗?是的话,和老师抱一抱!【这一环节可以拉近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也知道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也是能成为好朋友的】

三、幼儿自由绘画,他们也是好朋友。

师:那你有什么样的好朋友?你为什么愿意让他做你的好朋友?谁有动物朋友或玩具朋友的?它们不会说话,也不会用语言和我们交流,为什么你会选择它?谁还有和它们不一样的朋友?谁愿意说说看?【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小结:哦!我们有许多的好朋友,好朋友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可以是一个布娃娃,可以是一件东西。

1.师:刚才我们都说了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周围谁和谁也是好朋友吗?

2.教师随机绘画,以优美的词语小结幼儿的表达内容。

师:窗户和窗帘是好朋友,窗户为我们带来安全与光明,给我们挡住寒冷和风沙;窗帘与窗户紧紧依靠,白天装饰窗户,晚上挡住外面的光亮,为我们带来安静与温暖,让我们好好休息,它们是一对快乐的好朋友现在请你们把你知道的好朋友画出来,然后互相讲一讲,好吗?我要请讲的好的小朋友上来展示他的作品。【老师即兴画出并讲述身边的世界万物有联系的都能成为朋友,扩散孩子的思维,不要只局限于人、动物、玩偶】

3.师:小朋友都很有想法,画的都不错,讲的都很棒,这本书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好朋友,然后把他们也编进这本书好吗?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绘本阅读,开拓了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们更深一步的了解好朋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件东西,一只动物等等。也正如绘本分析里所说的让孩子将这一幕幕快乐时光展现在同伴面前,让大家都来分享、共同聆听,会使得他们的童心世界更多一份美好。

热门课件: 《 j q x》教学设计(写作示例)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热门课件: 《 j q x》教学设计(写作示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字母卡片:j q x ü 。

2、 在四线格内正确书写j q x。

二、教学j q x与ü相拼的书写规则。

1、 出示幻灯片。演示过程:出示小熊;出示j q x;小熊摘下墨镜;小熊与j q x拉手。

2、 教师边抽拉幻灯片,边讲故事。

有一天,小熊愚遇见到了好朋友j q x,高兴极了,赶忙伸出手,可是转念一想,不行,我戴着眼镜和别人拉手是不礼貌的,于是小熊赶忙摘下眼镜,先和j拉手,再和q拉手,最后和x拉拉手。(相机板书j-üju、 q-üqu、 x-üxu)

3、 指名说说ju qu xu后面是什么字母。

4、 学生自由拼读。

5、 指名拼读。

三、教学带调音节词。

1、 出示:j-iji

(1) 指名拼读,指名连起来读。

(2) 看图理解词义。

2、 出示:x-üxu

(1) 指名说说xu中的第二个字母该读什么音。

(2) 引导学生看图练读音节词hú xū。

(3) 看图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习

1、 抽读卡片。

2、 读书上的音节词。

[教案分享]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写作示例)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为满足您的需求,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分享]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写作示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课件一)

(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吗?(新疆)对,我们要走进新疆的和田,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齐读(课件二)

3、对和田你了解多少?说给大家听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画出最能概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课件三)

2、根据你画的句子的内容选择精练且有概括性的词语填一填:

豪气乐观 的维吾尔人

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爱美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3、联系注释或课文,了解下列词语

土馕(náng)儿 “库乃其” 巴扎 都帕 艾得来斯 巴朗子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课文是怎样来具体描写和田的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的?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⑴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①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的维吾尔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⑵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在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①“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②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⑶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从哪里看出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①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②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⑷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1、 维吾尔人不但漂亮,还能歌善舞,请欣赏下面这些图片。

2、 从他们的舞蹈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五、拓展延伸

1、以下面句子为总起句写一段话。和田自古以来就是瓜果之乡。

2、课外交流你还知道的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些知识。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乐观

热爱土地

爱美 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

教学反思

由于课文围绕“乡村”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

我想,我应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路,引导他们在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相互合作与独立思考中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

我运用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我再抓住这一结论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写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立刻领悟到:写作时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又如在谈到“歌一样的维吾尔”时,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认为他们是一群热情、好客而且快乐的人。但仅止于此的话,和田维吾尔的形象又过于单薄。于是,我便启发他们思考“歌”与和田的维吾尔的关系,有的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说,和田的维吾尔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歌舞已经成为了他们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像那歌舞一样,热情奔放,没有悲怆。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对她表示赞赏的同时,我又引发学生们继续思考:这样一个民族,在他们的载歌载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有的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前提下,马上就联想到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这正体现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子,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乐观精神。由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教案参考】 找春天教学设计怎么写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案参考】 找春天教学设计怎么写”,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重点】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难点】

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播放春天部分景色)

2、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春姑娘给我们带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去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

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好,请看看屏幕,看你和生字交上朋友没有?(出示生字)

4、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5、教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6、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几位小老师再教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你在什么地方呢?

你们听──(师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啊!

请大家再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1、过渡句: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春天来了,大自然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3、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读(点2~3人读)

4、不错,把疑问的语气都读出来了!一起来试试。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小组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6、谁来表演(出示4~7自然段)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8、那么多的同学想表演,让我们一起来表演。

二、强化感受,升华情感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无处不在呀!

2、歌曲《春天在哪里》,请小朋友把你找到的春天向你的小伙伴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展示。

4、适当地与课文联系。

5、孩子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三、小结

1、播放轻音乐,教师领着学生试背课文。

2、孩子们,你们是多么的喜爱春天呀,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春天好吗?

四、板书设计

找春天

(学生作品展示)

画 写话 画 写话

五、练习设计

1、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资料。

2、随堂练习设计:

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

【课后小记】

小学二年级仍是好动的群体,他们喜欢新鲜的,新奇的事物,他们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这节课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春天的动态美,另外《找春天》是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美文,应该多引导学生积累,欣赏。

[教案系列]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写作示例)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案系列]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写作示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数上第66页、67页

教学目标:

1. 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践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思,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会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准备:课件、圆面积演示器、分组实验材料(圆形纸片、胶水、剪刀)、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猜谜:前面有一片草地(打一植物)

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

草地上有一群羊,突然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

师:我发觉大家刚才猜谜语时第一个猜得最困难,第二个第三个猜时脱口而出,这是为什么呢?有了解决一种问题的难舍难分,就可以用这种经验解决类似的问题。数学学习中也常是这样的。

一、 导入:

师:请看屏幕,马总是被人们用一根缰绳拴在固定的地方,马就困惑了,它的活动范围有多大呢?它绕来绕去会在一个什么样的圈中?会形成什么样的形状?这个面有多大?面有多大,用数学上的语言或者词语描述就是指它的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 认识圆的面积:

1.师:老师这有一个圆,请看这个圆,什么是这个圆的面积呢?谁愿意上来比划比划?(出示教具)一学生上台比划。

师:圆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圆的面积。

2.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圆,请你将这两个圆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圆面积大,一个圆面积小。

师:那你发现圆的面积大小会与什么有关呢?结合这两个圆来好好观察观察。

生:半径或者直径越长,圆的面积就越大。

师: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圆的面积大小与半径或者直径有关,但圆的面积究竟怎么样来计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下。

三、观察与尝试猜测:

1.(出示正方形与圆的课件)

师:我们先用一个简单的办法来猜想一下圆面积的公式。以圆的半径r为周长画一个正方形,再画这个的三个,你能计算出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在圆中再画一个小正方形,小正方形的面积又是多

少呢?

生:大正方形的面积是4r,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r。

2.师:圆与大正方形的面积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再与小正方形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圆的面积比大正方形的面积小,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那就是说圆的面积要比4r小,比2r大。那你猜一猜,圆的面积会是多少呢?

生:3r。

师:我们姑且先这样猜测圆的面积公式就是3r。大家究竟猜测的对与否,还需要验证。

四、 小组合作、拼摆。

1. 师:我们以前学习过平行四边形,你们还记得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生:底*高。S=ah。

师: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

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一看。(演示)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的左边割了一部分,补到平行四边形的右边,这样就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那你们还能记得三角形的梯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生:三角形和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再推导的。

师:这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都是先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推导的。那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222222

2.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咱们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大家请看,每一份都像什么?

生: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

师:对,它近似于一个等腰三角形。好的,同学生,我们可不可以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一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呢?请你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工具开始吧!

提出要求:各组一定要认真整齐地拼摆。小组同学快速地合作完成,完成后坐好举手示意。

学生开始小组合作。

3. 汇报合作结果。

师:你们都拼成了什么样的图形?上台来展示一下吧。

生分组上台展示。

要求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拼的,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师:刚才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32份,那如果分得份数越多,你会发现什么?

生:分得越多,越接近长方形。

五、 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1. 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是由这个大小一样的圆拼成的。这个圆的半径是r,那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又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互相商量商量,开始吧!

2.师:找到答案了吗?

生:长是πr,宽是r。

师:长方形的面积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那圆的面积呢?也写一写,读一读吧。

学生汇报。师板书。

3.师:这个公式与我们之前猜测的做一下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师: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呢?

生:半径。

师:知道什么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呢?

生:直径、周长。

师: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六、 巩固练习。

1. 平方的口算练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3022222222222 2

2.马的活动范围题:半径为2米,求周长。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3.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求圆形花坛的占地面积。

学生先汇报思路,再在练习本上完成。

4. 树干的周长是125.6米,求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学生先汇报思路,再在练习本上完成。

七、 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请看这是什么?课后你会自己用卡纸剪出这样一个风车,并计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实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范例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范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两、就、肚皮”等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角色头饰,课件,青蛙生长视频。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瞪大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的名字,名字叫——妈妈。(板书:妈妈)

读妈妈,注意叠词第二个字音读轻声

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说有哪些?(爸爸妹妹哥哥)

2、可是有一天,妈妈找不到了,我们要去找妈妈。(板书:找)

可是不是我们去找妈妈,而是它——小蝌蚪。(完成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读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是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小身板坐直。

三、借助学习单,学习生字

这一课要认识的生字写在学习单上了,拿出学习单,自己读读。

小组合作认读,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点赞。

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披着鼓着

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宽嘴巴头顶上

交流检查:

披着鼓着——轻声

鼓着做动作,手握拳头,高于平面

头顶上鼓着——怎么做动作

迎追——都是什么旁?什么结构?什么叫迎上去》什么叫追上去?

四、学习课文,想想小蝌蚪和青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填写学习单

1、()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

鼓着一对()眼睛。

3、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先后遇到了鲤()阿姨和()龟。

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和谁?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七、指导写“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