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学经典散文名句(实用23篇)。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国学经典名句及译文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散文名句 篇1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诸葛亮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国学经典散文名句 篇2
1、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弟子规》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2、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弟子规》
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3、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弟子规》
译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4、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弟子规》
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5、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弟子规》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6、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眦 《弟子规》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视,更不能妒忌。
7、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弟子规》
译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0、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译文: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文: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1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1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译文: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1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19、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2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译文: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
21、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清《增广贤文》
译文: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2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23、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国学经典散文名句 篇3
1、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张载《正蒙》
2、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张载《正蒙》
3、由象识心,徇象丧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谓之心可乎?——张载《正蒙》
4、和乐,道之端乎!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张载《正蒙》
5、义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动静合一存乎神,阴阳合一存乎道,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张载《正蒙》
6、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张载《正蒙》
7、诚于此,动于彼,神之道与!——张载《正蒙》
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9、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吕坤
10、不矜而行,终累大德《法句经》
国学经典散文名句 篇4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8.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9.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1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4.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国学经典散文名句 篇5
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1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1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6、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1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2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下)
2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国学经典散文名句 篇6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依次有五:首要博学,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次为审问,刨根问底,吃透精神,认清实质;三为慎思,辩证思考,探求真谛,把握规律;四为明辨,识别是非,分清黑白,判定真伪;五为笃行,践履所学,锲而不舍,成就卓越。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译文】:要想思如泉涌,下笔万言,必须要读很多的书。 如果读了很多的书,那写文章的时候就有如神助。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译文】: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译文】:“看见德行好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以上就是小编带给大家的经典国学名句,根据上面的这些经典名句翻译,孩子们好好学习和认识下,并且,好好感悟下这其中的道理吧。
-
推荐阅读:
最新增广贤文国学经典名句(汇集九篇)
国学经典读物的名句(精选14篇)
有关仁爱的国学名句(系列13篇)
执行力国学名句(汇总11篇)
[体会借鉴]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最新范文
国学经典句子摘抄
-
欲了解国学经典散文名句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国学经典散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