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小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10-30

【热】小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900字。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合理的把握教学进度,一个好的教案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好的教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质量。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涉及“小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记得加这个页面到你的书签方便以后查看!

小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

小学数学《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范文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再配合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习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小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2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在三年级开始接触到了长度单位,如毫米。教学毫米的认识对学生的数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进行反思,以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毫米的概念,并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毫米的认识,我们需要确定以下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毫米的概念。

2. 帮助学生掌握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3. 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毫米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设计

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生动的故事或实际问题,如探索小猫咪走了多远,从而引起学生对毫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的引入:通过展示一根粉笔,比较其长度与毫米的大小关系,并进一步引入毫米是长度单位之一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检验领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将物品按照长度进行排序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并总结常用物品的长度范围,从而提高学生对毫米长度的认识。

4. 知识拓展:通过幻灯片、图片或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使用毫米作为长度单位有哪些实际场景和用途,如测量书本的厚度、计量食物的质量等。同时,可以展示毫米与其他单位的换算方法,如1厘米=10毫米。

5. 实际运用:设计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毫米概念和换算方法进行解答,如小明要买一把30毫米的尺子,他需要支付多少厘米?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学生对毫米的概念理解不深入。由于毫米是小数形式的长度单位,学生容易将其理解为“很小”的概念,而忽略了它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改进:引入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测量和比较各种物品的长度来加深对毫米的理解。

2.学生对毫米与其他单位的换算方法掌握不牢固。给学生设计了一些练习题,但发现很多学生在换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改进:增加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让学生能够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毫米与其他单位的转换方法。

3.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些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将毫米概念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导致解题错误。

改进:增加实际问题的练习数量,让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情境的练习,逐渐提高解题能力。

结语:

通过本次反思,我们认识到毫米的认识教学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策略,同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且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毫米的概念,并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毫米的认识不仅可以在数学学科中应用,更是在实际生活中测量和计量的重要基础。

小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体重?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

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出示:一个苹果重200(克)]

那一箱苹果呢?[出示:一箱苹果重10(千克)]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 )]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比克和千克都大的重量单位——吨。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讲授新知,解决问题

1、1吨有多重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牛约重500千克,几头牛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

(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6)完成32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3、单位换算

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馈后,提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通过刚才的整理,哪个单位最重?最轻的是?

4吨=________千克

3000千克=________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

4吨=4000千克,因为1吨=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就是4000千克。?3000千克=3吨,因为1000千克就是1吨,3000千克有3个1000千克,也就是3个1吨,就是3吨。

完成32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估一估,连一连

大象 鲸 山羊

50吨 60千克 4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4( )。

(2)小明体重35( )。

(3)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

(4)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

4、13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介绍方法

四、课外延伸,加深理解

1、日记一则。

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

5吨=(50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2、你知道吗?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谈谈感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复习课的本质就是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灵活整理如识点,学生在我的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数的认识中有很多知识点都要求学生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本节课中,就涉及整数、分数、小数方面的一系知识,比如:数的分类、整数的分类、分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以及这些知识之间一系列的联系与区别等,如:整教、小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关系及改写等,学生非常容易混淆。

在处理知识梳理方面,我先在前一天让学生自己回家复习本部分知识,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整理图。在本节课上我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整理图,然后让学生自己汇报梳理知识点,进而老师加以补充、板书,很好地处理“补”与“梳”的关系。使学生对于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一目了然,这一做法同时也起到摸清学生底子的作用。

这是本次复习课比较成功的一方面,但在配套练习中仍存在不足,没有很好地将练习题与整理复习的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理”与“练”没有达到双丰收的效果。

在以后的复习教学当中,我会提前告诉学生下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具体有哪些,还要让学生自己整理,学生整的过程中也是复习回顾知识的过程。练习时,要有基础的练习和提高的练习。课堂上首先是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后马上进行独立自主的练习,最后,对多数学生有问题的地方再进行重点复习。同时,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抓住教学机制,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5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的教学反思》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挑战和反思。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和改进措施。

一、反思

1. 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周长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他们往往将周长与面积混淆,无法正确理解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是所有边长的和。此外,学生对周长计算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2. 教学方法选择

在教学中,我选择采用了一些传统的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然而,我发现学生参与度不高,很难真正理解并应用所学内容。

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周长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于周长概念认识的困难,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对于周长的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二、改进措施

1. 教学内容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我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我通过比喻的方式,将周长比喻成“小蚂蚁在圆周上爬行的路径”,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更容易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还附上了一些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巩固他们对周长的认识。

2. 教学方法选择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采用了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纸上画出一个矩形或三角形,让学生围着它走一圈,然后计算出周长。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为了增加学生对周长的学习兴趣,我给他们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如“你家门口的小花园需要围篱,你应该如何计算出围篱的周长?”或“如果你是一位工程师,设计一个游乐场的周长要求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将周长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结语: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发现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具体实践中能够正确计算周长,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此外,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作为教师,我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也期待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探索和发现数学的乐趣。

小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学习“米”以前,学生已掌握了“厘米”的一些知识。

(1)猜:1米大约有多长?问题一出,学生便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看法。当老师出示一把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1米时,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双手比划着1米大约的长度。当老师将软尺直立于地面在自己腰部比划着位置让学生观察。

(2)量:告诉学生1米的长度,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两人拉线,两人用刻度尺测量,这时就有小组得出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3)比划。四人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拉一拉线的长度,感受一下一米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张开两臂比一比,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米的长度。然后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概是1米,再通过比较1厘米和1米的长度,进一步的使学生认识到,用米做单位是量比较长的物体,课堂上学生参与面还是比较广,大多数学生兴趣还是比较浓。

这节课存在许多的不足:

1、1米长的线应该每人一份,这样学生就可以常常感受一米的长度,也加深了学生对米的认识。

2、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或偷偷的玩,不能做到认真听讲。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一些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让学具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7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是对角的知识补充和完善。根据本课特点,我精心设计备课,在网上查阅了大量有关锐角和钝角的教案及课件,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及方法准备了这节课。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由于学生没学过这两个字,对它的字面意思理解也困难,更不用说把它用在数学中记住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了,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花费了大量时间,通过理解字义、编小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这一概念。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一节课比以往都有很大进步,评课时提出其他老师提出的优点也比缺点多,这让我有了很大的自信心,下面我就说说这节课的主要优点:

1、课前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课件实用,能充分帮助学生认识角。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各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

3、口齿清晰,讲解明了,语言亲切,过渡自然。

4、师生双边活动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易于学生理解。

6、练习有层次性、趣味性。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经验不足,存在许多缺点:如时间把握不好,总是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练习不够充分,这也是我在课堂上常犯的一个毛病,以后应好好注意。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灵活的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走自主探索的道路,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

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也是我教学路上的一大障碍,要服此困难,就得多练多讲,并常请老教师听课评课,这样我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这节公开课,让我深深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上网查阅一些教育资源,多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并不断向老教师请教,提高自己。相信,我的课会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丰富起来!我也会成长起来的!

小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8

1、在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上,我通过“拉线段——找、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五步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直至掌握线段。这样的设计是完全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也十分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

2、“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到这一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表象认识,但是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引导学生将直观物体和抽象概念搭建桥梁,实现过渡,在现象和本质之间通过有选择地观察和总结,使线段这一概念的基本特性突现出来,真正实现对概念本质意义的建构。

3、不管是教学的细节,还是教学的环节,也不管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如果我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敏锐地抓住教学的契机,并满足学生真实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堂课就应该能更精彩。一堂课是由许许多多的教学细节与教学环节所构成的,而课的成败,也恰恰体现在这些教学细节与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上,对于我的课堂而言还需从细节上认真把握。

小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9

讲本节课之前,我翻阅了很多与乘法的初步认识相关的知识,知识搜集完,我发现这一节课在这一单元里的位置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学会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学透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面的1——9的乘法口诀,应该是学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可以说是一通百通。

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而是设计了一个悟空分桃子的情景,把孩子带入故事中,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学习了数学。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不仅可以快速的算出结果,而且对加法算式的列出提供了直观的参考,当然对说出几个几也提供了帮助。利用四个有趣的故事人物导出四个有趣的加法算式。从而加深孩子的印象。致使孩子多年之后,就算忘记了乘法,也能记起唐僧师徒带来的四个有趣的算式,从而想到乘法是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简便写法。

之后有设计了闯三关和抢水果的游戏个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这是我觉得成功的地方。但是数学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在分桃子是如果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效果是不是会好些,当让对于优等生和中等生摆与不摆关系不大,但对于学困生效果应该很明显。这是我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