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

发表时间:2023-07-16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5篇。

在众多阅读资料中我觉得这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特别有用。教师,不辞辛苦育桃李,预先准备教案,可以体现教师的用心程度。教案能够让教师在纸上描绘自己的教学思路。阅读本文您会有许多收获和惊喜!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篇1】

一、首先我来说下教材

xx学是xx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行为,掌握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及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原理。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我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xx教授主编的xx。

第六章人力资本投资是劳动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职培训投资又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类型之一。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分别是在职培训投资概述及基本类型划分、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及其归属和有关在职培训的推论。

根据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在职培训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归属,掌握有关在职培训的推论。

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在职培训成本收益归属的分析,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在职培训投资的重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关在职培训的几点推论,教学难点是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归属。确定依据是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上述内容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劳动力市场上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并掌握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理论。

二、其次我来说教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来讲授新课。

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直观的图表展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深化学生对在职培训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运用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再次我来说学法

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运用劳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关注社会生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指导的立足点是从“学会”提高到“会学”和“乐学”的高度上来,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集体讨论法和总结反思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最后来说一下教学程序设计。

我的教学程序设计包括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采用复习导入法来导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引出学生对在职培训这一人力资本投资类型的探讨。

第二个环节,讲授新课。

开门见山讲授在职培训的概念及其类型划分。进而通过导入案例“企业如何规避培训风险?”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企业更愿意为哪种在职培训付费呢?”等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对不同类型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归属进行分析思考,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在职培训进行成本收益归属分析,最终得出有关在职培训的几点推论,顺利攻克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第三个环节,总结思考。简单扼要的进行课堂小结,进而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在职培训原理对开篇案例“企业如何规避培训风险”的进行思考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个环节,布置课后思考题。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篇2】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主要研究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和实际应用,分两课时,这里是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会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并且已经掌握了性质:“如果f(x)是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那么f(x)在闭区间[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以及会求可导函数的极值之后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节,学生将会求更多的函数的最值,运用本节知识可以解决科技、经济、社会中的一些如何使成本最低、产量最高、效益最大等实际问题.这节课集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好本节,对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⑴、理解函数的最值与极值的区别和联系.

⑵、进一步明确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f(x),在[a,b]上必有最大、最小值.

⑶、掌握用导数法求上述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了解开区间内的连续函数或闭区间上的不连续函数不一定有最大、最小值.

(2)理解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最值存在的可能位置:极值点处或区间端点处.

(3)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内可导的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3、情感和价值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的区别和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理性精神.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上可导的函数的最值.

2、教学难点

高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对求函数极值还不熟练,特别是对优化解题过程依据的理解会有较大的困难,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确定函数最值的方法.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是:理解方程f′(x)=0的解,包含有指定区间内全部可能的极值点.

四、教法选择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而认识则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回顾肯定了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闭区间内的连续函数的几个图象,自己归纳、总结出函数最大值、最小值存在的可能位置,进而探索出函数最大值、最小值求解的方法与步骤,并优化解题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引导,

而不进行全部的灌输.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主要选择以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组织教学.

五、学法指导

对于求函数的最值,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剩下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一种更一般的方法,能运用于更多更复杂函数的求最值问题?教学设计中注意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归纳,以形成认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⑴、问题情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常常会遇到求什么条件下可以使成本最低、产量最大、效益最高等问题,这往往可以归结为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如图,有一长80cm,宽60cm的矩形不锈钢薄板,用此薄板折 成一个长方体无盖容器,要分别过矩形四个顶点处各挖去一个 全等的小正方形,按加工要求,长方体的高不小于10cm且不大于 20cm.设长方体的高为xcm,体积为Vcm3.问x为多大时,V最大? 并求这个最大值.

解:由长方体的高为xcm, 可知其底面两边长分别是

(80-2x)cm,(60-2x)cm,(10≤x≤20).

所以体积V与高x有以下函数关系 V=(80-2x)(60-2x)x =4(40-x)(30-x)x.

⑵、引出课题:分析函数关系可以看出,以前学过的方法在这个问题中较难凑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来求某些函数的最值.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识 ⑴、我们知道,在闭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x)在[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问题1:如果是在开区间(a,b)上情况如何? 问题2:如果[a,b]上不连续一定还成立吗?

)x,x(1,2).f(xx(0≤x

f(x)=

0(⑵、如图为连续函数f(x)的图象:

在闭区间[a,b]上连续函数f(x)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什么?分别在何处取得?

归纳:设函数f(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求f (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

①求f (x)在(a,b)内的极值;WWw.fw76.COm

②将f (x)的各极值与f (a)、f (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例1 求函数y= x4-2 x2+5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 y′=4 x3-4x,

令y′=0,有4 x3-4x=0,解得: x=-1,0,

1思考:求函数f(x)在[a,b]上最值过程中,判断极值往往比较麻烦,我们有没有办法简化解题步骤?

设函数f(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求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可以改为:

①求f(x)在(a,b)内导函数为零的点,并计算出其函数值;

②将f(x)的各导数值为零的点的函数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解法2: y′=4 x3-4x

令y′=0,有4x3-4x=0,解得: x=-1,0,1. x=-1时,y=4, x=0时,y=5,x=1时,y=4.

又 x=-2时,y=13, x=2时,y=13.

∴所求最大值是13,最小值是4. 课堂练习:

求下列函数在所给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y=x-x3,x∈[0,2](2)y=x3+x2-x,x∈[-2,1]

3、指导应用、辅助创新

例2如图,有一长80cm,宽60cm 的矩形不锈钢薄板,用此薄板折 成一个长方体无盖容器,要分别 过矩形四个顶点处各挖去一个 全等的小正方形,按加工要求, 长方体的高不小于10cm不大于 20cm,设长方体的高为xcm,体积 为Vcm3.问x为多大时,V最大? 并求这个最大值.

分析:建立V与x的函数的关系后,问题相当于求x为何值时,V最小,可用本节课学习的导数法加以解决.

4、归纳小结,反馈回授

⑴、在闭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x)在 [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⑵、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值的方法与步骤;

⑶、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的关键是对可导函数使导数为零的点的判定. 作业布置:P139

1、

2、

3

七、结束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篇3】

一、说设计背景:

中国·国际丽水摄影文化节在美丽的殴江之畔——浙江丽水召开。1999年,丽水被授予中国第一个"摄影文化之乡",并连续承办六届国际摄影文化节。人们 都在体验着摄影带来的美的文化冲击。为了让幼儿对家乡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摄影文化。我们开展了一次摄影作 品展,我们的孩子在欣赏美妙作品的时候,一个幼儿用象声词"喀嚓、喀嚓"表现拍照的模样,其余的孩子马上跟着"喀嚓、喀嚓".我想他们在感受、欣赏美的同 时,产生了强烈地操作照相机的欲望。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镜头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但是大多数孩子都不能正确地操作照相机,何不让他们真实地体验?于是《镜头里的我们》这堂课孕育而生。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摄影的简单技巧。

2、乐意尝试操作,能够积极地参与合作、讨论、探索。

3、体验摄影带来的快乐,感受幼儿园、家乡、大自然的美。

依据:一是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5-6岁幼儿能表现出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能发现并欣赏周围生活中多种形态的美。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感 受欣赏艺术作品,分析一些美的性质。在认识活动中,由于掌握了观察、记忆等方法,活动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幼儿在解决问题或行动之前,不仅具有明确的 目的,而且具有计划的萌芽,能事先思考活动计划和行动方法,并能在行动中加强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务。

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幼儿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好学、好问、喜欢操作、乐于探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他们对富有 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表现出兴趣、对学习成功感到满足。二是根据《纲要》的指导精神: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能参与团体合作活动,互相分工、互相学习、互递信息, 在遇到困难与冲突时,也能协商解决,接纳别人的想法与观点。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由此制订了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本活动着重点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摄影的简单技能,培养幼儿在操作照相机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是幼儿乐意尝试操作,积极参与讨论、探索,培养幼儿合作、探索的能力。

设计理念:教师在活动中的如何作好指导者、观察者、合作者、评价者的角色。作为指导者:不直接干预幼儿的探索活动,教师的指导变成一种隐性指导;作为观 察者: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发现和需要,去帮助幼儿寻到正确的操作照相机的能力;作为合作者:教师是幼儿活动的伙伴,尊重幼儿对美的作品的分析,相信幼儿 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作为评价者:在活动中注意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对整个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三)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电视机2、心理准备:幼儿对摄影文化节有初步的体验、感知3、前期准备:课前教师拍摄幼儿在游戏中的照片二、说教学方法:

因为活动本身借助于丰富的教育媒体技术,如:投影型视觉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当场通过电脑连接使学习资料等视觉材料投影。所以我主要采用了直观实物演示法、讨论法。

1、直观实物演示法:运用直观的实物(照相机)进行示范,引导幼儿理解操作相机的基本步骤、要领。并将活动素材投影到银幕上,扩大可见度,便于教师演示讲解、幼儿观察、分析。

2、讨论法:指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对操作照相机进行讨论:如"你们觉得刚才小朋友拍摄的照片,美不美?为什么?"幼儿会对问题进行"美"与"不美"的探讨。其中教师引导幼儿对拍摄技巧的评价。

二、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采用体验发现法、操作尝试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1、体验发现法:我们提供给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照相机,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如何拍摄出美妙的作品,旨在引导幼儿寻到正确地操作方法。

2、操作尝试法: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真实地得到知识经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尝试问题。尝试过程中幼儿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是互相依存、亲密联系的。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讨论法: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组合成一小组。在解决如何拍出美妙照片的问题之前,通过互相的讨论、交流,先思考行动方法,再在行动中加强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务。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步骤为:提供环境条件——提出尝试问题——幼儿第一次探索——幼儿小组讨论——幼儿第二次探索——教师归纳,活动延伸(一)序教师带领幼儿安静地进入活动室,欣赏课件。(课件内容为丽水摄影节的历届获奖作品,包括: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教师提问:刚才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幼儿讨论。(教师及时表扬、肯定幼儿)说明:教师以提供材料、经验、环境为前提,借助为探索提供的物、事、景的条件,为幼儿探索基本的摄影技巧做准备。

(二)幼儿观看并讨论电视视频上关于自己的游戏照片,激发拍照的兴趣。

教师提问:

1、你们在照片里看到了谁?

2、想不想自己动手为好朋友拍张照片?

说明:教师抓住一个"趣"字,激发幼儿较快地投入问题的情境之中。

(三)初步了解摄影的基本要领

1、幼儿初步了解照相机。

教师提问:⑴谁会使用照相机?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吗?(镜头、取景框、快门)⑵它是做什么用的?(幼儿共同交流照相机的功能)2、教师示范讲解。

说明:通过个别幼儿对照相机已有经验的交流,教师通过实物针对性地示范讲解,帮助幼儿了解捕捉镜头的基本常识。

(四)幼儿自由探索

1、自由组合,互相探索拍照。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利用电视视频连接刚才幼儿操作拍摄的照片,共同欣赏。

3、自由组成小组讨论、评价。

教师提问:

⑴刚才看到的照片美不美?

⑵哪些照片拍得美?为什么?

⑶哪些照片拍的不够美?为什么?(照片是否模糊;取景是否正确)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拍摄的要领。

说明:幼儿开始探索,关键抓住"探"字,善思、敢思。教师及时掌握幼儿探索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学习的难点。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 式,初步了解、掌握拍摄的基本要领。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也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结果。

(五)个别幼儿示范练习,然后分组探索

1、个别幼儿再次利用教师的主相机尝试,其余幼儿当小模特。同步显示照片的效果,师幼共同评价。

说明:幼儿第一次讨论,是信息的集合与反馈。是为了试探一下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关键要抓住"评"字。把幼儿探索中出现的不同答案、产生的疑问,放到讨论中。让幼儿尝试充分讲道理、例证,知道自己探索的结果是否正确。

2、幼儿再次分组探索。

说明:这一环节是给幼儿"补偿"的机会,关键要抓住"实"字。在第一次探索练习中,幼儿可能会做错。有的幼儿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讨论,得 到了反馈信息,幼儿可做第二次探索练习,一方面自我进行改正,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探索过程再次作验证。教师尽量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 会,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篇4】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主要研究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和实际应用,分两课时,这里是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会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并且已经掌握了性质:“如果f(x)是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那么f(x)在闭区间[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以及会求可导函数的极值之后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节,学生将会求更多的函数的最值,运用本节知识可以解决科技、经济、社会中的一些如何使成本最低、产量最高、效益最大等实际问题.这节课集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好本节,对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⑴、理解函数的最值与极值的区别和联系.

⑵、进一步明确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f(x),在[a,b]上必有最大、最小值.

⑶、掌握用导数法求上述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了解开区间内的连续函数或闭区间上的不连续函数不一定有最大、最小值.

(2)理解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最值存在的可能位置:极值点处或区间端点处.

(3)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内可导的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3、情感和价值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的区别和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理性精神.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上可导的函数的最值.

2、教学难点

高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对求函数极值还不熟练,特别是对优化解题过程依据的理解会有较大的困难,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确定函数最值的方法.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是:理解方程f′(x)=0的解,包含有指定区间内全部可能的极值点.

四、教法选择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而认识则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回顾肯定了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闭区间内的连续函数的几个图象,自己归纳、总结出函数最大值、最小值存在的可能位置,进而探索出函数最大值、最小值求解的方法与步骤,并优化解题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引导,

而不进行全部的灌输.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主要选择以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组织教学.

五、学法指导

对于求函数的最值,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剩下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一种更一般的方法,能运用于更多更复杂函数的求最值问题?教学设计中注意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归纳,以形成认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⑴、问题情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常常会遇到求什么条件下可以使成本最低、产量最大、效益最高等问题,这往往可以归结为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如图,有一长80cm,宽60cm的矩形不锈钢薄板,用此薄板折 成一个长方体无盖容器,要分别过矩形四个顶点处各挖去一个 全等的小正方形,按加工要求,长方体的高不小于10cm且不大于 20cm.设长方体的高为xcm,体积为Vcm3.问x为多大时,V最大? 并求这个最大值.

解:由长方体的高为xcm, 可知其底面两边长分别是

(80-2x)cm,(60-2x)cm,(10≤x≤20).

所以体积V与高x有以下函数关系 V=(80-2x)(60-2x)x =4(40-x)(30-x)x.

⑵、引出课题:分析函数关系可以看出,以前学过的方法在这个问题中较难凑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来求某些函数的最值.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识 ⑴、我们知道,在闭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x)在[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问题1:如果是在开区间(a,b)上情况如何? 问题2:如果[a,b]上不连续一定还成立吗?

)x,x(1,2).f(xx(0≤x

f(x)=

0(⑵、如图为连续函数f(x)的图象:

在闭区间[a,b]上连续函数f(x)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什么?分别在何处取得?

归纳:设函数f(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求f (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

①求f (x)在(a,b)内的极值;

②将f (x)的各极值与f (a)、f (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例1 求函数y= x4-2 x2+5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 y′=4 x3-4x,

令y′=0,有4 x3-4x=0,解得: x=-1,0,

1思考:求函数f(x)在[a,b]上最值过程中,判断极值往往比较麻烦,我们有没有办法简化解题步骤?

设函数f(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求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可以改为:

①求f(x)在(a,b)内导函数为零的点,并计算出其函数值;

②将f(x)的各导数值为零的点的函数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解法2: y′=4 x3-4x

令y′=0,有4x3-4x=0,解得: x=-1,0,1. x=-1时,y=4, x=0时,y=5,x=1时,y=4.

又 x=-2时,y=13, x=2时,y=13.

∴所求最大值是13,最小值是4. 课堂练习:

求下列函数在所给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y=x-x3,x∈[0,2](2)y=x3+x2-x,x∈[-2,1]

3、指导应用、辅助创新

例2如图,有一长80cm,宽60cm 的矩形不锈钢薄板,用此薄板折 成一个长方体无盖容器,要分别 过矩形四个顶点处各挖去一个 全等的小正方形,按加工要求, 长方体的高不小于10cm不大于 20cm,设长方体的高为xcm,体积 为Vcm3.问x为多大时,V最大? 并求这个最大值.

分析:建立V与x的函数的关系后,问题相当于求x为何值时,V最小,可用本节课学习的导数法加以解决.

4、归纳小结,反馈回授

⑴、在闭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x)在 [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⑵、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值的方法与步骤;

⑶、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的关键是对可导函数使导数为零的点的判定. 作业布置:P139

1、

2、

3

七、结束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篇5】

第一方面说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我所选用的教材是“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由查东辉、陈伟莲主编,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出版,20xx年第1版。该教材在内容上去粗取精,针对实际应用,每章都涵盖了实用易学的知识点,易于吸收和运用。本节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第2章的第1节“word2003的概述”。根据新课程标准及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理论知识是学好后面知识的基础,它在整个章节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方面说教学内容与重难点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那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实例的方式介绍word2003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word2003的启动和退出、窗口的组成、工作环境的设置以及帮助功能。重点是“word2003窗口的组成”,难点是“工作环境的设置”。第三方面说教学目标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牢熟练握word2003窗口的组成和工作环境的设置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第四方面说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应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讲解—演示—出题—实践为主线,以讲授法为主并配以任务驱动法和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方面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回顾复习上节内容

通过简单的提问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比如:“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从而提醒学生不要忘了课后复习。

二、展示作品、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份用记事本编辑的文档,和一份用word编辑的文档,其中,用记事本编辑的文档中只含有文字,而用word编辑的文档中含有文字、图片和艺术字等。然后问同学们,对于这两份文档中的文章,他们的内容是一样的,同学们更愿意阅读哪一份文章呢?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其导入到本节课的教学中。三、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应重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另外,还要重视教材中的疑问,并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和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实践操作

根据前面所讲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示进行操作,最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完成课堂操作要求。

五、布置作业

将课后习题按照要求做好并发送至老师邮箱。

第六方面说教学反思

授课中我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巩固”。我会根据学生能力,适时地对他们加以组织调控,设置学习任务。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后再让他们开展互帮互学,带动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使他们共同提高。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