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推荐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三)”,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次看到《平凡的世界》还是在初中,一个晚自习上看到同桌抱着一本很大很厚的书在看,下课他放下书去上厕所,自己就随手拿来翻了翻。同桌正看到孙少平的住校生活,而自己因为是农村户口,父母为了让我接触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也在市里的一所寄宿制学校就读,读到孙少平住校生活的各种心酸苦楚,一下子就形成了强烈的共鸣,于是向同桌许诺各种好处后借到了书,但也只借一天时间。
由于宿舍每晚十点半关灯,所以自己带着手电筒,窝在被窝里继续熬灯苦读。本来打算看到凌晨一两点就睡,但越看越停不下来,一不小心就熬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上课藏在桌子下继续看,最终的在截至的时间看完了全书。看完后整个人并没有觉得困倦,反倒高度亢奋,觉得自己内心深处生出了一种强大的力量。
再次看到是在高中课堂上,语文选修小说课本里有一段《平凡的世界》的节选,当时这本书在班上很流行,而且根据原著拍摄的电视剧正在热映,心想自己虽然初中看过一遍,但是看得太过着急,只关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仔细体会文笔,细节处不够,于是自己去书店买了一套,一共三本。
当时自己已经考入了市一中,时间和心情都很余裕,加上是老师推荐阅读,要求写出读后感。自己读得很细致,但那时觉得自己已经是高中生了,总以为思想已经独立,处处追求反叛精神。于是在肯定这是一本很励志的书的同时,读出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分化,乡下人的落后愚昧和心机,城市里人的自私冷漠和精致利己,甚至觉得主人公有点逆来顺受,过于赞美生活的苦难,而未反抗苦难的本质,尤其在好奇之下看完了《人生》,觉得故事过于流俗,套路,一度有点不屑。
高考后成为了大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社会,也开始了碰壁之旅,才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纸面上的理想终究是理想。认识到面对时代的洪流,其实个人都显得那么渺小,卑微不已,无能为力,也就是所谓的平凡,所以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反抗,但我们我们不应该就此自怨自艾,随波逐流,努力过好平凡的一生其实本身就很伟大。
大学旅行期间,有一次去陕西的一个博物馆,叫陕西医史博物馆,匾是启功题的,自己自认为是文史爱好者,于是进入参观。在博物馆的一展厅进门有一堵名人题词墙,上面大多是一些有名的医家,我基本没有一个认识的,但看到“路遥”一下子就觉得亲切起来,如同自己的老熟人一样,然后在回来的路上下载了电子版的《平凡的世界》,看了一路。WWW.FW76.com
看完感慨颇多,于是顺便我查阅了有关路遥的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才重新了解到路遥。在苦难的时代,命运多舛,但依旧不坠青云之志,孙少平是他的影子,也是无数陕北儿女的影子,他们有血有肉,充斥着一种原始生命的张力,读后感m在苦难面前他们痛哭过,犹豫过,但最终还是迎难而上,用拼搏去稀释苦难,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虽然平凡,但绝不平庸。
而是坚信:“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人也能过不平凡的生活”!如书中所言:“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他们顾不上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的忧患人类的命运。他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fw76.com扩展阅读
读后感收藏: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七)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读后感收藏: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七)”,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读完了《平凡的世界》我的心却久久无法平静。也许我所读的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人生。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以“农二代”的视角打开了发生在黄土地上的社会画卷。在这一代人的更替中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以及思想的转型。放下这本书,我还是放不下少平少安两兄弟的奋斗拼搏人生。
少平是一个坚韧不拔不向艰难和穷困低头的人,我从他身上嗅到了一种勇敢、坚强、刻苦的味道。贫穷如他,一顿只有一个黑馍馍,饥肠辘辘,加上生活家庭重担的压迫他严重的营养不良。而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身体却有一颗不甘于为农民的执着的心。因为农业至上的缘故,学生们上课的时候非常少,即使上也就是一些政治课。少平便利用这时间看一些中外的名著,这打开了他的视野也让他有了一颗向往入另一个“世界”的心。而小霞的出现,引领了他按自己的心走下去。《参考消息》在那时是一本政治信徒所必备的《圣经》,小霞则为少平提供了这重要的新闻新闻报纸。两个人也在对国家大事思想的交流时产生了友谊并渐渐互生情愫坠入爱河,虽然结局是可悲的但过程是值得人细细回味的。少平随着社会的动荡与稳定也确定了自立的人生,完成了从一名高中毕业生到煤矿工人的转化,让自己的心灵在“平凡的世界”中升华开花。
少安也许比少平活得更为艰苦,在家庭的重担、村大队的勾心斗角中前行并有声有色的活着,在当时充满矛盾与疯狂的时代是极其不易的。他有着商人的头脑和不甘于贫穷的内心,在观察到烧砖有赚钱的前景时,作为一个农民少安果断的开始了他的生意经。也有过失败,因为技术人员的失误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砖窑毁于一旦。一时失败的打击、同村人的白眼都落到了这个不到三十岁的青年身上。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又重新来过。这次他并没有失败,付出终归得到了不菲的回报,日子红火起来他成了乡亲们羡慕的“冒尖户”。心胸宽广的少安并没有计较村民们的白眼和背叛,他收留了无业的村民并捐款建造了学校,贡献于社会也报效了祖国。在一切都和和美美时命运之神似乎有意玩弄这个善良积极的小伙,他勤劳的老婆秀莲患上了肺癌。这之后的人生也在平凡的世界中不断的默默的书写着。
这对兄弟是这本书的灵魂人物,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的拼搏、以及对人生不甘的诉说都深深的感染着我,给我精神的寄托。我想即使时代在改变,从少平少安身上彰显出来的精神也是值得21世纪的广大学子们学习并从灵魂深处敬仰的。
[精华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季度范文精选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精华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季度范文精选”,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热爱读书的我,再一次沉浸在了书的海洋,究竟是哪本书能让我如此痴迷呢?它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者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主人公一家面对困境时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当今的我们都有很大的启迪。
首先,令我感触最深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孙少平了。人如其名,他的内心真的是很少平静,甚至是从未平静,他生活在偏远的山村,渴望知识,注重精神,希望在外面的天地证明自己,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年,能够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并且能够不悲不叹,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真诚待人,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哪怕被生活击打的遍体鳞伤,我们也应该把他当英雄崇尚,孙少平没有文凭,也没有漂亮得体的衣裳,他没有一切软硬包装,经受生活的洗礼,在现实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坚强而自尊的活着,这就是生活的强者,他一步步走向成熟,走下大牙湾矿井,成为一名普通矿工,在了解我国矿业落后、煤矿资源珍贵的国情后,滋生了责任感,他用一个普通的生命诠释着对国家的意义。
其次,就是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我赞叹,小学毕业就辍学回家,开始和父亲共担生活重担,这处勇于承担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为那些所谓的智者所不及,他是个没有理论指导的生活中的实干家,是个改革中的先觉者,更是优秀农民的代表。
当然,除了孙少平和孙少安以外,还有许多值得称赞的人,比如:宽厚仁慈的孙玉厚,乖巧懂事的孙兰香,热情大方的晓霞,温柔贤惠的润叶……
纵观全书,最不平凡的是身处不同岗位的这群劳动者的纯朴善良,以及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贴心贴肺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正是这真实的情感,才牵扯着这群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里,将平凡的事做得如此不平凡。
[优质读书心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之三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优质读书心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之三”,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时候总是畅想一些不平凡而伟大的事情,想象自己非同凡响,但我只是一个平凡人,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我渺小,脆弱,微不足道。但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后,我对从前的想法有了新的见解。
《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人生。爱情。事业为主线,讲述了两兄弟的奋斗史,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平凡但不平庸的发展,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缩影。
路遥从黄土高原上千万座村落中选了孙家,从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描绘了时代变迁下的中国,将主人公不平凡写的淋漓尽致。孙少平的成长两人深受触动。他读完高中后有自学大学知识,本可当教师却偏要当工人,工作辛苦却不肯放弃,作者用形象生动的文字刻画了孙少平刚当工人的艰辛,满杯伤痕的他仿佛在我眼前,一双红肿起泡的大脚正一步又一步地向前迈……这段描写令我十分印象深刻。可能是同样干过重活,明白当中的艰辛,看到更加触动——一个从未干过重体力活的年轻人突然干重活并且无循序渐进,直接忍痛咬牙坚持是需要多么了不起的毅力。
读到后面,我渐渐明白了孙少平为何有毅力坚持。他是一个有梦想的男人,他想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不拘束,自由自在。他为了这个梦想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拼搏,追梦路上他也不忘回首家人,爱人,朋友。难怪平凡的他不平庸,反而显得伟大,因为他在这平凡的世界中有不同的想法,走着不平凡的路。
读罢全书,我记住了一件事,世界平凡与否取决于你自己,你甘于平庸,世界也就平凡。每个人的命运受制于时代,但命运并非不可把控。我们追求伟大,追求梦想,世界再平凡你也会变成最耀眼的星。改变那些未知数,化为我们命运的筹码吧!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读。
[跟我写读后感] 《平凡世界》读后感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跟我写读后感] 《平凡世界》读后感”,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做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
[读后感推荐]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其一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读后感推荐]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其一”,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我不忍心,看岁月的车轮无声地碾过。
我不忍心,看命运的刀子放肆地闪过。
我不忍心,看你的抗争艰苦而有执着。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书里讲的是父母那一代所经历的日子,看书中的孙家的两个兄弟在学校及社会上的种种困窘,以及在这种困窘中他们为了家庭而作出的一丝一毫的努力。我不禁会想起父母,那是一种怎样的青春岁月啊,与我们所经历的多么不同。
《平凡的世界》在讲述以孙家为主的一系列人的一段有喜有悲,有得有失的生活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那十年间中国农村得生活和变化。读来都能感受到当时中国大地上曾经历了怎样的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这本小说来的路遥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路遥并不熟悉,对他的印象只是在一次次的中背诵着的那句话——路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而这次读了《平凡的世界》,才使我对路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赶忙查了很多他的资料,现在一个有血有肉的路遥终于出现在我面前了:
现在如果让我总结一下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受的话,我想我会给出这样的两组词: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
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不同的是有的人受苦多一些,有的人受苦少一些。而面对苦难人们的反映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会屈服于命运,有的人会坚强地斗争,但是更多的是努力战胜一些,但又因为退缩而屈服一些,这样进进退退地过完一生。而《平凡的世界》里就包含了上面所说的那三类人,而孙家的弟兄两个则属于努力抗争命运的那一类。与少安相比,少平将这种韧劲发挥
的更加淋漓尽致。他的经历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不倒翁,想起了弹簧,不管你怎么推他,怎么压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败他,大大小小的挫折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如既往地奋斗着的少平。少平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不懈的奋斗,使我发自内心地佩服这样一个角色。
我佩服他,可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为了生计去做最底层的工作,我能够想象得出最开始他的难过,他的不适应,但我想象不到,换了是我,自己会怎样习惯这种生活。
我佩服他,可以在那样的一种境地下,仍然不放弃读书的机会,向人借,向晓霞借,我能够想象得出,当他蜷缩在破旧的被褥里,当他就着昏暗的光亮读书的时候,心里因为读书而产生的兴奋感和崇高感,但是我不能设想自己若是处在那样的一种境地,是否还能保持着一颗干净的上进的心。
我佩服他,可以这边脱掉肮脏的工作服,那边就可以坦然风趣地和晓霞,和养民探讨人生,我能想象他在和那些能与自己交流思想的朋友们畅谈时的心里的自豪和畅快,但是我不能设想,当我落魄的时候,我是否敢于面对昔日的朋友和情敌。
可以说是从这本书开始,我懂得了奋斗不是从前简单理解的那样“头悬梁、锥刺股”。奋斗不仅仅是要吃苦,要受罪,奋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执著,一种在黑夜里呼唤黎明、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韧劲。
《平凡的世界》,这书名实在是起得太好了,有一种洗尽铅华,尘埃落尽的感觉,是一个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的人,在经受了各种苦难的折磨之后,回头再望来时路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一种宽容。想当初选择读这本书,也是被这书名所吸引。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停下来,慨叹书名的妙处,同时也不停地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生活?
读书心得范本: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读书心得范本: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一本《平凡的世界》终于看完了,平凡朴实的文字写出了一代人平凡的生活,他们热爱生活,却又不得不为了生活而与生活中的困难斗争着,他们坚强、勇敢、善良,为了家人的幸福努力着,做着牺牲……他们是幸福的,尽管日子过的苦一些,但是一家人一起为生活,为幸福打拼建立起的深厚感情却是金山银山能够换来的…… 孙少平做为孙家二儿子,上完高中回家帮着爸爸和哥哥撑扶那个贫困而破败的家,但他却不甘心就这样在土地里操持一生,他已经从书本中接触到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他对那个世界充满了向往,最终在结束了村里的教书先生的生活后,一个人出去闯荡了,在做过建筑工人,整天背着那一百多斤沉重的石头在工地上走,拼命的干活,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老板挑剔,赶他走,他才能挣到钱,唉,苦命的人呀~平凡的世界,善恶美丑,生在富裕家庭就衣食无忧,生在穷人家就要吃苦受罪,就是这么的平凡。
少平也遇到了好人,在黄原城时的曹书记一家,后来去了大牙湾煤矿上的师傅王世才一家,在那掏煤工的日子,师傅和慧英嫂,还有他们的儿子明明给了他家的温暖。还有, 他和田晓霞炽热的爱情,超越金钱,名利,地位的纯洁的爱情,是多么美好的。可命运却总不能让人美满,晓霞在一次洪水中牺牲了,亲爱的晓霞就这样和少平“结束”了,但爱是永恒的……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但却是最不平凡的,因为他们将生活的真缔演绎的如此真实……生活啊,就是这样吧
[优质读书心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之一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优质读书心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之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对这本书早有耳闻,电视剧出来后也积极的看了一些,但真正拿起书却是当下,虽说并未读完就写读后感可能不够全面,但反思后就突然顿悟,这不就是平凡世界中的那个平凡的我吗?既然是平凡的我,索性就忘掉形式的约束,真情实感的记录,也许才是给阅读中自己最好的礼物。
《平凡的世界》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读书时常有的第一感觉就是怀念故乡。“陕山”被黄河分割,但风俗民情却大为相近,书中关于土地、节日以及当时各种日常生活的描述,经常让我想起家乡的人和事,想起与童年好友在黄土坡上摘酸枣摘桃杏、下河摸鱼摸虾,想起守着瓜田大快朵颐的时光,想起讲课极具当地语言风味的几位老师,也想起了与同学在麦场干活,他父亲的汗水和母亲的叹息。从西北到东北,离家十余载,畅游在书中关于家乡的那些生活描述,虽并非书中年代中人,但也深深的感觉到了那浓郁的乡情。
读书时常有的的第二感觉就是尊重劳动。无论是田间农活、屋里的家务,还是办公室的奋笔疾书、工厂里的机械作业,我想,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现在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看到华为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和卧薪尝胆,如何理解和尊重劳动似乎也到了一个更大的范畴。不论从哪个角度思考,关于劳动,首先想到的就是真正基于善良的尊重劳动,平凡世界里的我们,从历史角度看,无论经历过什么、失去或拥有过什么都会化为尘埃,而做到真正的尊重却非常不易,书中很多人都通过“劳动”改变了生活,也正是这些勤劳个体的汇聚,才改变了国家和社会。
读书时常有的第三感觉就是理解苦难。书中既有头顶蓝天、脚踏黄土贫苦朴素的生活,也有面对亲情、爱情的无奈惋惜和愁苦感怀,既有面对孤独,却依然奋力向前的勇气和独立人格,也有与命运抗争,却坦然面对失败和遗憾的耐性和心态。凡此种种,让我想起了小学时那个捡起很小很小铅笔头,让我好好读书的大爷,还有每天凌晨2点起来熬好中药骑车20几公里送药的同学父亲。我想,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生活的意义也并不是我们得到过什么,而是经历苦难,自己内心是否感到充实。
书写到此,脑海中突然想起中学自习停电时,黑暗中那支“滋滋”燃烧的蜡烛,尽管光亮有限,却奋力燃烧突显那一刻的安静美好。当下社会,国家稳步前进,社会快速进步,每个人也都向往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我希望,在我们不停奔跑、拼命努力的同时,也回过头真正的思考、感触、倾听一下历史步伐中那久远的声音,这种声音一定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抚慰心灵、控制欲望,减少膨胀,也一定会让我们明白生命的广阔和人生的意义。(赵阳)